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东征遗事:万历援朝战争后,留在朝鲜的明军将士结局如何?

金樱子 2023-07-26 11:36:21

万历年间,明廷援朝抗倭的将士们在朝鲜半岛上立下赫赫战功。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之外,大战后许多将士落籍朝鲜,亦有许多将士的子孙东渡定居。这些明朝将士及援朝将士子孙虽然远离故土,却在朝鲜半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并在朝鲜朝廷和地方都受到重用,书写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东征遗事。

01 将士留朝

明万历二十年(1592),即李朝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经过长期备战, 亲率水路20余万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壬辰战争”。军备废弛的李氏朝鲜毫无抵抗之力,在连续丢失王京(汉城)与平壤之后,仓皇逃至鸭绿江边寻求明朝救援。明廷先后于当年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两次大规模派兵入朝,与朝鲜军民一道击溃日本侵略者,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抗倭胜利后,朝鲜为表彰在战斗中立功的明朝将士,感怀其恩德,不仅为他们记功建祠,国王还亲自挽留东援将士落籍朝鲜(或因病或在朝鲜娶妻),并赐地封官。

例如,明人千万里作为明朝将领携二子千祥、千禧赴朝,任领粮使兼总督将,主管运送军粮等后勤保障。因为都督军粮运输有功而被宣宗挽留,并被录为一等功臣,任正二品资献大夫,封花山君。千氏及子孙落籍朝鲜半岛后,定居花山(今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以中国的世居地颖阳(河南登封颖阳)为本贯,后成为了朝鲜望族。另有神宗时任枢密院使、兵部尚书、太子少傅、文渊阁大学士的苏州贾维钥之孙贾琛在战后定居蔚山,并以苏州为姓氏本贯,与当地的安东权氏通婚。

除此之外,据《大明遗民史》收录的《浙江刘氏先系渊源》记载,援朝大将刘綎的次子亿寿战后滞留朝鲜,定居娥林(居昌古城)赤霞王岩(现属庆尚南道),以中国故乡浙江为本贯,奉刘挺为始祖,形成了韩国的浙江刘氏家族。

02 东渡故事明末清初,建州女真先占辽东,后席卷天下。大明覆亡之际,不少辽东将士后裔东渡朝鲜,这其中不仅仅包含了政治避难的因素,更是与朝鲜官方及民间对大明将士的“再造之恩”心存感念有莫大的关系。在清王朝剃发易服的残酷杀戮下,大量明朝将士后裔东渡朝鲜半岛的定居。

在万历援朝战争中,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可谓绝对的主角,他率领下的关宁铁骑曾经在碧蹄馆之战中重创日军铁炮部队,并在后续的开城与汉城战役中多次扮演了明军先锋的角色,对朝鲜人民可谓功业昭著。清顺治五年(1648),时值清军攻占江南大部地区,李如松之子李天忠、孙李应祖 (应仁)和李如海之孙李明祖(成龙)东渡朝鲜,定居巨济岛鹅州,并以陇西为本贯。除了李如松的子孙外,麻贵曾孙、麻严之子麻舜裳在都督粮草过程中因台风漂流至朝鲜而定居光州,水师将领陈磷之孙陈泳濠在明亡之后东渡朝鲜定居内海里,还有石星、万世德等明援朝官员之后陆续东渡朝鲜。

图/李如松的碧蹄馆之战03 后裔的故事明朝东援将士落籍朝鲜以及后来东援将士的子孙陆续东渡半岛,使韩国的姓氏结构发生了变化,不仅出现了新的姓氏,也增加了新的本贯。如韩国的姓氏增加了千氏、片氏、贾氏和施氏四个旧日从未有过的姓氏,同时增加了18个原有姓氏的新本贯。

在东征将士的后裔中,朝鲜三品以上官员就有80人之多,可见其群体已经充分参与到了朝鲜的政治生活中,并得到了朝鲜政府的褒奖与认可。在后来的朝鲜历史中,东征将士后裔也不乏文化人才,著名朝鲜诗人千寿庆,自称为松石道人,组织“松石园诗社”。而千氏家族中的千熙,则是著名高僧,一度被称为朝鲜国师。总体来看,东征将士的后裔们尽管远离故国,但是依旧在朝鲜社会中做出了卓尔不群的突出贡献。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1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