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汉武帝的罪己诏,单纯的我居然相信他是真心悔改

白敛 2023-07-26 11:28:07

在古代的数百位皇帝中,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刘彻都居于名列前茅的位置。文治方面,他以儒术为中心,保证了国家百姓的向心力;武功方面,他抗击匈奴、连通西域,让大汉王朝更加威名赫赫。除此以外,汉武帝最让人震惊的行为应该是"罪己诏",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天下人认错,这份胸襟又有几人能比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罪己诏"的真实性,它只存在于野史传闻当中,正史上并没有相关记载。那么,"罪己诏"究竟是真是假

罪己诏汉武帝晚年过失甚多,却并没有改变初衷首先来看一些"罪己诏"之前发生的事情。汉武帝从掌权开始,便把对外征战当成重点事务,一心想通过辉煌政绩来名留青史。但是,长年战争所引发的后遗症是相当严重的,国库空虚没有存粮,百姓们的生活更是困苦无比,这不应该是明君治理下的情景。

汉武帝暮年时,巫蛊之祸再次爆发,他并没有吸取之前陈皇后的教训,反而大肆诛杀数百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降再降。当汉武帝回过头再看,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他自责后悔更害怕,总担心那些冤死之人的报复。就在这时,有人建议在轮台屯田,这样才能供应西域战争所需。汉武帝思考过后,居然驳回了这些人的建议,与此同时,他还下了一道"罪己诏",陈述过失弥补错误。所谓的汉武帝"罪己诏",过程看似有理有据,却并不符合历史。那么,那份诏书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汉武帝剧照在诏书中,汉武帝否决了轮台屯田的建议,他觉得这件事弊端太多不可行;其次,检讨征讨匈奴的失利原因;最后,汉武帝还提到了来年的武备政策。换句话说,这本诏书中的内容多是寻常国事,并不涉及"罪己"内容。重点来看一下"李广征讨匈奴"这件事,汉武帝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失败,原因肯定在皇帝的身上。

其一,派兵出征的原因是匈奴事先挑衅,而且他们扣留大汉使者,不出兵不能维护国家尊严;其二,在正式出兵前,曾经征求过众位大臣的意见,他们都表示了同意;其三,方士占卜后,认定出征必能大胜。细想一下便能看出,汉武帝根本就没有自责,反而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其他人,这难道就是"罪己诏"吗

李广征讨匈奴据说,太子刘据惨死后,汉武帝幡然醒悟,不但诛杀陷害之人为太子报仇,还看清了方士们的骗局,再也没有长生不老的心思。翻阅史书后可以发现,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依据的,那一年的正月,汉武帝到东莱想要东渡,后来又泰山封禅,如何会在几个月后便突然改变心意呢

"罪己诏"内容不实,受错误史料的误导在汉武帝所出的诏书中,马政是为了战争储备,如果他真的有意休养生息,应该以农业为主。而且,通篇内容看下来,汉武帝没有表现出丝毫悔意,只是在推脱自身责任而已。去世之前,汉武帝为新君准备了几位顾命大臣,其中便有桑弘羊这个人。

休养生息桑弘羊的职位是御史大夫,如果上一任宰相离开,他便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而且,当时的宰相田千秋基本不管事,桑弘羊才是外朝臣子的领头羊,比如说之前提过的轮台屯田一事,便是由桑弘羊主导。桑弘羊注重财政改革更支持对外战争,所以他才能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换句话说,汉武帝把这样的人留给新帝,就是希望他延续之前的对外政策。总而言之,"罪己诏"完全不符合历史。

桑弘羊"罪己诏"一事,受到了《资治通鉴》的错误影响。在《资治通鉴》当中,汉武帝的史料多是根据故事小说改编而来,而正史当中却不见记载。司马光编撰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后世帝王要以文兴邦,这样一来,很多事情便都能说得通。中国人素来讲究以史为鉴,当过多的政治原因参与其中时,史料的真实性便不再重要。

资治通鉴总结:若是站在老百姓的视角评价汉武帝,会觉得他是扰乱世道的暴君。在汉武帝登基之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相当不错,就算是那些普通人家都有存粮。但是战争过后,百姓家徒四壁朝廷财政亏空,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换个角度再想,汉武帝之所以对外征战,终究是为了统一天下的大事业,这才是明君风范。人无完人,君王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私心与考量。

如您喜欢,请帮我们转发。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汉元帝执政期间,是个怎样的帝王,为何一直下罪己诏?

汉元帝刘奭一生之中下过10道罪己诏,可以说他是大汉朝最喜欢自我批评的君王。当然不会有哪个君王愿意频繁下罪己诏来告诉臣民自己的无能,只是因为汉武帝开了大汉朝下罪己诏的先例后,收效还不错而且当时汉元帝统治时期天灾人祸太多,为了维护统治汉元帝才会一直给自己下罪己诏。

说起这个汉元帝也是非常传奇的,他原本是汉宣帝的嫡长子,他很小的时候便被立为了太子。当时汉宣帝立他为太子,不是因为他非常优秀也不是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主要是因为汉宣帝对他的生母许皇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许皇后是汉宣帝在民间的发妻,后来汉宣帝虽然登基为帝后封许平君为皇后,但是许皇后还是被霍光的妻子毒死,所以汉宣帝愧对这个患难与共的发妻,便将全部的情感都投到太子刘奭的身上,更是为了刘奭可以顺利长大并且继承帝位,汉宣帝立了毫无恩宠并且没有子嗣的王氏为继后,可见汉宣帝有多么疼爱这个刘奭。

可是刘奭长大之后,他与汉宣帝治国理念不同。他是个地道的儒生,他觉得汉宣帝以法治国惩治群臣太过残忍,所以他主张以儒治国。简单点说,就是跟大臣和子民讲道理。汉宣帝气得不得了,曾经断言“乱我家者,太子也”。不过生气归生气,汉宣帝还是铁了心让刘奭继位,于是这位讲道理的儒生帝王便成为了大汉的君王。

可以想象只会在朝堂之上讲道理的刘奭能把大汉朝治理成什么样。刘奭自己也不明白,怎么他即位后这么多天灾人祸,他除了开仓赈灾便是减免赋税,按理说应该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刘奭的做法不过是填饱了地方贪官的胃口而已,所以后来天灾人祸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刘奭想到汉武帝晚年下罪己诏非常有用,不仅安定民心还体现了君王的仁德,所以他便开始学习汉武帝一直给自己下罪己诏。

汉武帝时期的罪己诏及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

在汉武帝晚年发生了巫蛊之乱,汉武帝在巫蛊治乱中死了处死了很多人,妻子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也因为被人诬陷而起兵,最终惨死在这场祸乱中。

汉武帝后来意识到太子是被陷害感到自己做错了,因此下了《轮台罪己诏》。

一、巫蛊事件的缘起。

汉武帝当时的皇后是卫子夫,而卫子夫的姐姐嫁给了丞相公孙贺,当时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目无法纪,骄奢淫欲,后来他私吞军费的时候暴露被丢进监狱。

公孙敬声为了能够给儿子将功赎罪,因此主动请缨去抓捕一直抓捕不到的大侠客朱世安,公孙敬声出手后果真将朱世安抓后。

没想到朱世安被抓后他在在牢狱里写下了供书,供书的内容是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并且下巫蛊诅咒皇上,汉武帝查了以后将公孙贺父子处死,此事还牵连了诸多人,巫蛊事件就此引发。

二、巫蛊事件的发展。

后来有一天汉武帝午休的时候梦见自己被好几千个人拿着木棍袭击他,这时候汉武帝身边的一个大臣江充看出了汉武帝惧怕巫蛊之术的心思。

江充因也为之前和太子刘据以及皇后卫子夫有嫌隙,他担心汉武帝驾崩后刘据上位后会容忍不了自己,因此想要趁此自己陷害卫子夫以及刘据。

当时江充就指使巫师跟汉武帝说宫里有巫蛊之气。汉武帝就命令江充搜查皇宫,江充首先借机将后宫翻了个底朝天,最终搜到皇后以及太子寝宫的时候趁机放入木偶人,嫁祸太子作巫蛊之术。

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因为无法自证清白,最终起兵叛变,杀了江充,后来自杀而死。

三、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公元前90年的时候,当时官吏和百姓互相诬告行巫蛊之术,但是经查大部分都是不属实,此时的汉武帝也明白太子也是被诬陷的,短时悔恨交加,因此颁布了《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的罪己诏在历史上是否存在?

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史书都有记载。写下这种诏书的原因非常复杂,也是汉武帝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就当时的历史环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能够承认自己是一个会犯错的人而不是神,这种勇气和谋略是任何人都不能媲美的。此诏颁布的导火索还是因为太子刘据,太子是皇后卫子夫所生,因为对卫子夫的宠幸,爱屋及乌,汉武帝一直对刘据宠爱有加,直到蛊惑之术在宫中的盛行开始,父子俩的矛盾逐渐升级。

首先说一下汉武帝刘彻对巫蛊这类邪术极其痛恨,即位后他第一任皇后由于不受宠幸,就招来巫师诅咒那些受皇帝宠幸的嫔妃,事败之后被废。之后便立了当时的宠妃卫子夫为后,谁想到最后卫子夫也因为巫蛊之祸自杀。说到太子与汉武帝的矛盾就不得不提到酷吏江充,他因为与太子有过节,一直怀恨在心,又怕太子登机后对他不利,于是利用汉武帝在别宫养病期间,伪造出了太子和皇后使用巫蛊之术事件,太子怒极杀了江充,江充的门客逃出后报告汉武帝太子预谋反,皇帝就派兵绞杀太子,慌乱中太子逃亡自尽,子女也受牵连被杀。事后一年,汉武帝得知真相,痛悔不已,遂杀了诬陷太子的所有官员。晚年的汉武帝每每想到太子曾劝他减轻百姓赋税,施以宽政,就异常悔愧,还修建了“思子宫”寄托思念。

请点击输入图

蛊惑之乱带来的灾难并没有止步,大量官员被杀,常年的征战和高附税导致老百姓流亡在外,屡次有武装反抗,国本被动摇,汉武帝这时候开始对自己过去的作为有了反思,最终下了这样的诏书。

汉武大帝为什么下罪己诏

经济上,由于汉武帝连年对外用兵和肆意挥霍,国库已经空虚。汉武帝用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将盐铁实行垄断专卖,并出卖爵位,允许以钱赎罪,使国家经济好转,但也使吏制进一步腐败。广大平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于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接连爆发暴乱,并且愈演愈烈。

军事上,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受命出兵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后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妻被下狱。此时李广利正在乘胜追击,听到消息恐遭祸,欲再击匈奴取得胜利,以期汉武帝饶其不死。但之后兵败,李广利只得投降匈奴。

晚年汉武帝迷信长生不老,重用奸臣江充。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反抗不果,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此事件导致长安打乱,血流成河,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以上种种打击使汉武帝心灰意冷,对自己过去坚持的施政主张开始动摇。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策应有改弦易辙的必要,于公元89年(征和四年)下诏“罪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