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董承衣带血诏之谋为什么会失败,看他对待家奴的态度就明白了

七里香 2023-07-26 11:23:35

董承得到刘协的衣带血诏,与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西凉太守马腾及左将军刘备密谋除去曹操之计,就在万事皆具很快就能得手之时,被一个家奴出卖,所有密谋毁之一旦,还搭上了刘协的贵妃董贵妃。

董承董承之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董承得到献帝刘协的衣带血诏,于是开始寻找那些恨曹操专权的人一起共议,先后有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马腾和刘备加入,其中有点实力的是马腾,有点脑子的也就只有刘备。唯有马腾有兵有马,能在正面和曹操拼搏一番,此时的刘备被曹操软禁与许昌,自身难保。除此之外其他人也都没有什么实力,也不过是无谋之辈。董承组建的这个团队本身就不行,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其次没有明确的计划,想不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付曹操。曹操密谋没有注意保密一开始董承还是很害怕被人知道,同王子服、种辑、吴硕等人盟誓都在后堂,而且把门关上,没有人知道。但是不知为何,他所做这些居然被家奴秦庆童看见,虽不知是密谋谋害曹操,但是白娟密诏已然被秦庆童看得清清楚楚。董承从这里也能看出董承办事也太不小心了,既是密诏密谋,怎么能让家奴知道,即是身边侍女也应该保密才对。但是这些竟然让秦庆童看到了,而且和哪些人盟誓全都知道,董承真是一个粗心的人。董承对家奴秦庆童心慈手软秦庆童和董承的侍妾私会,被董承发现,本想将其除之,董承夫人求情免其死罪,遂打四十丈脊,锁于冷房之中。后秦庆童挣脱铁锁,趁夜逃跑,直接奔向曹操府中,把知道的全部告诉了曹操。秦庆童这种家奴敢对自己的侍妾有想法,董承也敢继续留着,着实是成不了大事之人。看看人家司马懿装病卧床时,被家奴看见晒书下雨时,司马懿健步如飞,司马懿直接让其永远闭口。更何况秦庆童是和自己的侍妾乱来,而且还被他看见了密谋只是,这简直就是一点都不怕被别人知道。董承的妇人之仁害了他,也害了和他一道的盟友,使得曹操下定了决心要把马腾、刘备除之。曹操顺藤摸瓜拿到证据秦庆童把太医吉平咬指为誓也告诉了曹操,曹操先是假装头风病发作,请吉平来医治。果然,吉平在药里面下了毒,推断秦庆童之说是正确的,于是顺藤摸瓜,把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四人拿下,后又去董承府上,直接找盟誓白娟。吉平吉平撞死在台阶上,秦庆童被曹操带着和董承对质,还让秦庆童在董承家里搜到了董承与刘备等人咬指为誓的盟书。其结局我们都很清楚,凡是参与其中之人皆被处斩,同时连怀有身孕的董贵妃也没有逃过此劫。董承的粗心和心软让他一败涂地,对那些可能对你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也许不是强大的敌人,而是身边那些你忽略的人。对于秦庆童这样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就应该让他不能开口,等他反咬过来,可能毁灭性的。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讨论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汉献帝血衣带诏,为什么刘备能逃出来呢?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大都讲究出师有名。发动战争的一方,往往会寻找一个开战的理由,甚至写出檄文,以彰显自身出征的正义性。但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排除反抗外敌的战争吗,中国古代的内战,又有哪次是真正正义的呢?相信大家对衣带诏的故事都很熟悉,但是衣带诏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三国志

刘备称曹操是?汉贼?的法理依据,是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宣称汉献帝以衣带密诏号召天下英雄讨伐曹操,既然汉献帝都有秘密诏书号召他诛杀曹操,刘备就有理由?奉诏讨贼?,讨伐曹操了,但是这个诏书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从三国志的记载看来,刘备并没有直接接到汉献帝的诏书,衣带诏书只不过是董承的一面之词,只不过是这其中内容对刘备有力,刘备选择了相信而已。这时候刘备尚在曹营,官渡之战还有一年才爆发。

韩馥是朝廷册封的冀州牧,袁绍却联合公孙瓒,用阴谋窃取了冀州,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试问,窃夺汉室疆土的董卓,不更值得天下英雄诛杀么?此时曹操才多大实力,有什么勇气?挟天子以令诸侯??诚然,统一北方以后,曹操的确野心毕露,意图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但是当时的曹操,真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并没有欺凌献帝。王莽谦恭未篡时,曹操当时还是很尊敬汉献帝的,因此,在袁宏的《后汉纪》中,直接否定了衣带诏的说法,即使是《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也只是说董承告诉刘备,汉献帝被曹操欺负了,你给我想办法诛杀曹操,只字未提汉献帝亲自写下衣带诏。可见,三国志也没有肯定的说衣带诏是真的。

军师联盟汉献帝衣带诏是什么?历史上有衣带诏事件吗


衣带诏?

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建安五年(200)正月,事败被诛。

正史中所记载的衣带诏
听语音

《后汉书献帝纪》

《后汉书献帝纪》: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一]绍败走。

《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四年)十二月,公军官渡。袁术自败於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

《三国志先主传》

《三国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衣带诏”事发后,刘备为何投靠袁绍,后来又为何弃他而去呢?

在汉末三国时期,衣带诏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作为汉朝的天子,却没有丝毫实权,也即其被曹操这位权臣完全架空了。彼时,汉献帝刘协显然不愿意默认这一局面,想到了通过衣带诏的方式,从而诛杀曹操这位权臣。但是,到了建安五年(200)正月,衣带诏的事情还是被泄露了。


在此基础上,董承等人尽皆伏诛。至于原本寄居在曹操麾下的刘备,也因为被曹操所击败,从而选择投靠了袁绍。袁绍奉衣带诏讨伐曹操。从此,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再也没有和平相处的回旋余地。值得注意的是,衣带诏事发后,刘备选择投靠袁绍。但是,他并没有在袁绍麾下长期停留,而是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袁绍。那么,问题来了,?衣带诏?事发后,刘备为何投靠袁绍,后来又为何弃他而去?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刘备起初未敢加入。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刘备心惊,筷子掉落,知道曹操难容自己,遂与董承等人同谋。不过,即便如此,刘备因为在曹操的掌控之下,也很难获得什么机会。当然,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派刘备与朱灵一起攻击袁术,袁术于途中病死,其后刘备进军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使太守的职责,自己回到小沛。东海昌豨以及诸郡县多从刘备,刘备有了数万兵马,于是北连袁绍抗击曹操。


因此,在衣带诏事发之前,刘备就已经在联合袁绍了。毕竟,在公元199年的时候,虽然官渡之战还没有正式爆发,不过,曹操和袁绍都在调动兵马,准备一场大战了。在得知刘备背叛自己的消息后,曹操非常愤怒,于是派司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往攻,结果都被刘备击退。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在此背景下,刘备只能离开徐州,去投靠袁绍。彼时,吕布、袁术、公孙瓒等诸侯都被消灭了。而江东孙氏、荆州刘表都距离较远,所以,对于刘备来说,袁绍成为当时最合适的选择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刘备并没有直接来到袁绍身边,而是逃往青州,找到了青州刺史袁谭。在东汉末年,刘备曾举荐袁谭为茂才。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刘备可谓有恩于袁谭。在得知刘备到来的消息后,袁谭十分高兴,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刘备随袁谭到平原,派人告诉袁绍,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停留了一个多月,刘备被打散的士卒也慢慢的集结于此。对此,在笔者看来,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体现出袁绍对于刘备的重视。


在官渡之战正式爆发的前夕,刘备的到来,无疑能够增强袁绍一方的实力。尽管刘备当时麾下没有多少将士,不过,作为汉室后裔,刘备的到来还是能够增强袁绍一方的声望。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夕,贾诩劝说张绣这位诸侯归降曹操,同样获得了厚待,也即曹操不仅放下了和张绣之间的仇怨,还对他封官加爵。凡此种种,都体现出曹操、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增强实力,调动一切资源的态度。就刘备来说,虽然获得了袁绍的礼遇,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弃袁绍而去。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叛归袁绍。袁绍使刘备领兵与刘辟寇略许都以南,在这个时候,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立即选择离开曹操,从而和刘备兄弟重聚。面对刘备的动作,曹操可谓非常重视,尽管当时官渡之战已经打响,但是,曹操还是派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回到袁绍处,想要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复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也即在官渡之战爆发后,刘备选择离开袁绍。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很可能是因为关羽在白马之围中斩杀了袁绍心爱的大将颜良。如果刘备、关羽继续留在袁绍身边,后者说不定就会拿关羽出气。比如在官渡之战失利后,袁绍就将曾劝谏自己的谋士田丰杀害了。

衣带诏事件发生以后,曹操为何没有杀掉汉献帝?

建安四年,汉献帝宠妃董贵人之父董承声称自己接受了献帝用血书写的衣带诏,诏书称让他找机会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共谋杀曹之事。但是,这只是董承单方面的说法,这份所谓的“衣带诏”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三国演义》当中,衣带诏事件是非常引人瞩目。当时,汉献帝在董承等人的保护下,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凉州军阀李傕、郭汜的控制,回到了旧京都洛阳。曹操听闻汉献帝即将驾临洛阳,还派出了亲信去迎接汉献帝至许都。

但是,到达许都以后,汉献帝很快又受到了曹操的胁迫和控制,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汉献帝反抗曹操,于是他用自己的血写了一份诛杀曹操的诏书,为了不让曹操发现,他只能将这份诏书缝在衣带中,再将衣带赏赐给董承,以此和董承传递消息。

演义里的董承是一个大忠臣,他看到汉献帝的血书以后非常震惊,立刻联系自己能联系的一切帮手,助自己对抗曹操,救出汉献帝。最后,董承发现自己的家奴秦庆童竟然给他戴了绿帽,他重重地惩罚了秦庆童,令其怀恨在心,结果秦庆童就向曹操泄露董承与其他人合谋对付他的事。曹操得知衣带诏事件以后非常愤怒,他不但杀掉了董承以及其他参与者,还进宫杀掉了怀孕的董贵人!

当然了,真正的历史与演义故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演义中的董承是东汉忠臣,可历史上的董承却未必是什么忠君爱国之士,他前期还当过董卓女婿西凉军阀牛辅部曲呢!

历史上的衣带诏一事始终是一个谜团。谜团一,建安初期,曹操迎接汉献帝东归洛阳,此时的曹操于汉献帝的关系还很好,完全不至于恶化到互相厮杀的地步!相反的是,汉献帝需要曹操帮助他压制旧京洛阳的朝中老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汉献帝是绝对不会轻易对曹操动手的,况且他也不必做到如此地步。

谜团二,这份所谓的衣带诏是董承自己说自己接受了的,但是汉献帝并未对此作出表示。另外,在《三国志》中也明确提到了,董承说的是“辞受”,跟汉献帝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一个间接的关系。

谜团三,假设汉献帝真的向董承布下了衣带诏,那么曹操为何没有处置他?相反的是,曹操还在衣带诏事件之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一同嫁给了汉献帝!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董承不满足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与曹操争权,结果董承败给了曹操,所以才会被曹操处死。汉献帝没有与董承合谋,所以曹操放过了他,还奖励性的将自己女儿嫁给了他,稳住汉献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091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