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十八年(75年)北匈奴袭击东汉王朝,虽然西域多国已向汉朝臣服,但由于当时汉朝内部局势不稳定,西域的焉耆和龟兹两国倒向了匈奴。两国军队还联合攻打西域都护府,都护陈睦全军覆没,北匈奴的军队则在柳中城包围关宠,车师国也再次反叛和匈奴一起进攻耿恭。
而在中原,东汉朝廷正值汉明帝去世,大丧期间没有派兵拯救西域危局。耿恭这只西域孤军只好拼死抵抗,粮食耗尽了就用水煮食铠甲和弓弩上面的兽筋、皮革充饥。
耿恭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全军上下仍士气高昂。当时车师王后的王夫人是汉人后裔,还经常暗中提供情报粮食军饷给耿恭,给了汉军很多帮助,残酷的战斗使得汉军将士伤亡甚重,最后只剩下了数十人,匈奴单于料定陷入绝境的耿恭会投降,便派出使者许以优厚的条件劝降耿恭,耿恭引诱匈奴使者登城亲手将他杀死。随后,耿恭在城头用火炙烤匈奴使者尸体,以表坚定守护汉家国土的决心。匈奴单于大怒,又增派援兵围困耿恭,但始终不能攻破这座西域孤城,而当日城头的情景正应了千年后岳飞的那句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此时,汉章帝即位,东汉的政治局面已经稳定。另一支西域孤军关宠的求援信到达了东汉朝廷,汉章帝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等地的部队,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
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快速进军突袭车师国,攻打交河城,共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匈奴闻讯惊慌而逃,车师再度投降东汉。而此时关宠已经去世,疏勒城的耿恭也没有消息,援西军打算引兵东归。而之前耿恭派往敦煌的部将范羌正在军中,他坚持要求去援救自己的战友,援西军的将领们便分出两千救兵交给范羌。虽然许久没有战友的消息,虽然曾经路遇一丈多深的积雪,范姜还是率领援兵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疏勒城下,耿恭等人听到兵马嘶鸣,以为是匈奴人来了。
范羌大喊:“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将士听闻,喜极而泣,众人高呼万岁!打开城门时,坚守疏勒孤城仅存的二十六名汉军将士,与战友们相拥而泣,哪怕是千年后回想此刻,也令人无比动容。
次日,耿恭一行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匈奴派兵不断追击,汉军且战且退。二十六名勇士从疏勒出发,一路风餐露宿,到三月抵达玉门,只剩下了十三人。
据《后汉书》记载,这十三人到达玉门关时“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并上书朝廷道:
“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耿恭率数百汉军将士面对数万匈奴军队,死守疏勒城。东汉朝廷更是千里驰援拯救耿恭孤军,创造了大汉子民虽远必救的尊严和荣耀。
如果说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代表了强大帝国的帝国国威,那么像耿恭这样的大汉子民虽远必救,则体现了国民的尊严和荣耀。耿恭守疏勒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守城战,十三将士归玉门则是一场闪耀千古的千里大救援。
整个战场局势,匈奴采取的战略是趁汉朝势力无暇西顾之时联合西域国家攻陷东汉在西域的据点,达到重新占据西域的目的。
东汉则是采取在西域的驻军采用固守待援的策略,凭借坚城铁军抵抗匈奴进攻。
战争结局却是耿恭关宠等将领孤军坚守孤城,最终等来东汉援军,打退了匈奴进攻。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1959年,一辆吉姆轿车驶进了宁静的韶山,由于事先毛主席并没有让手下通知当地的干部和百姓。
所以田间地头劳作的人民并不知道毛主席回到了韶山,依旧像往常一样劳动,而坐在车里的毛泽东看到如今的韶山与自己离开时相比,早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由得心潮起伏。
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辞别了自己的爱妻杨开慧,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也曾经无数次地怀念自己的故乡,终究是因为忙于革命,再加上当时的革命局势不稳而一直未能成行。
毛泽东在离开韶山时,只是一个34岁的中年人,可是直到32年后,年过花甲的毛泽东,才真正实现了回韶山的愿望。毛泽东一生中很少有这样闲暇的时光,而且他回老家也并不想大张旗鼓,所以在来之前没有让身边人过度的安排。
此时他只是和每一个普通的游子一样,渴望回到故乡的怀抱,再看一眼故乡的一草一木,再看看父老乡亲们如今的生活状况。
毛泽东本来这次回湖南是来视察工作的,但是他在来到湖南长沙后,想到自己离开家乡已经32年了,在这过去的32年里,他为了国家付出了太多,连回一次故乡也变成了一种奢侈。
如今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想到自己的堂弟毛泽普曾经在来北京开会时,和他说的韶山巨变,不由得也很想回到家乡看看,尤其是他这次来到湖南之后,看到长沙的巨变,就更加想要回到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看看那里的父老乡亲。
毛主席在长沙的傍晚,一边吃着家乡口味的饭菜,一边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现在自己今非昔比,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学子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领袖,但是自己却再也吃不到自己母亲文七妹所做的饭菜了。
想到此处,他不免黯然神伤了起来,就决心这次一定要回韶山看看,毛主席对身边的秘书说: “明天回韶山!”
秘书听了不免有些吃惊,因为毛主席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提到想要回老家的事,但是他转念一想,毛主席虽然地位特殊,但是在思念故乡的这件事上,他也和所有的游子一样,渴望再一次回到故乡,渴望再一次看到故乡的山水,所以他立马着手安排了毛主席回乡的事宜。
因为毛主席这次回乡是临时决定的,再加上毛主席事先吩咐他:
“不要大张旗鼓,搞得我不自在!”
所以也只是随行的工作人员保护,并未出动军队护卫,以至于他在回到家乡后,乡里的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韶山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回来了。
毛泽东在回韶山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了家乡的景色,顿时变得兴致勃勃,他看到窗外的韶山早已不再像从前一般,在封建地主的剥削下充斥着乌烟瘴气,而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毛泽东在下了车以后,徒步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不由得感慨万千,自己从前曾经在这条小路上思考着中国的革命之路,如今革命成功了,新中国也建立整整十年了,自己才有一次回到了这条小路。毛主席听到远处传来牧人的歌声,就向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的小山说:
“我小的时候,就在那片山上放牛,那时候我都不知道累。”
毛泽东继续向前望去,看到草坪上星星点点的小花,又喜悦地说:
“这块从前还有几块大石头,后来我娘生了我,还让拜石头做干娘哩!”
工作人员看到毛泽东回到故乡后,心情很好,一直跟在他身后,陪他看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在工作人员看来,韶山的山水也都是平平无奇,但是在毛主席的叙述中,这里是让他魂牵梦绕的一片土地,承载了他的童年时光。
毛主席看到山水依旧,却想到很多的亲人在革命的历程中,不幸牺牲,又不禁多了几分感慨,眼神里也露出了一丝忧伤。
毛主席在回到韶山以后,住进了之前自己的堂弟毛泽普为自己回乡修建的“松山一号”住宅,这座房子虽然算不上豪华,但是也非常清静别致,毛主席回到了这里,感到了多年未曾感受到的乡情。毛泽东还吩咐手下人说: “把这里的山神和土地找来?”
工作人员明白,这是毛泽东幽默地表示,想要见一见当地的领导。很快,韶山村的村干部和支书来了。
虽然他们也算是毛主席的远方亲戚,但是一方面由于并不是近亲,再加上毛主席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他们在之前并没有见过毛泽东,如今听说毛泽东回来了,他们都感到非常的惊喜和激动。
他们在见到毛泽东之后,起初还略有一些紧张,毛泽东和他们开玩笑说:
“不管哪路神仙驾到,都得先找山神和土地,你们就是我家乡的山神和土地呀!”
他们听了毛泽东的话,不由得脸上露出了笑容,气氛也开始活跃了不少。 毛泽东和他们询问当前韶山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得知很多村民在解放以后都过上了好日子,他的心里很是高兴。
同时,毛泽东还和他们打听一些乡里的亲人和邻居,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毛泽东已经几十年没有回到故乡,乡里的很多认识的人都不幸故去了,毛泽东听了以后长叹了一口气,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他们当年跟着自己闹革命,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家,都等着革命胜利以后,再回韶山和亲人团聚,可是最终他们还是没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就早早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毛泽东想到此处,不免心里又有一阵抽搐的剧痛。
毛泽东在故乡游览了一圈以后,晚上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及父老乡亲说:
“ 我今晚做东,请你们大家吃饭。” 大家笑着推辞,最后还是同意了。
在吃饭的时候,毛泽东又兴致勃勃地和他们讲了好多自己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他们突然发现,毛泽东在谈论家乡的发展和巨变时,心情明显很好,连脸色都格外的红润,似乎年轻了好几岁。
在品尝家乡的菜肴时,毛泽东也讲了一些关于家乡的饭菜的事,讲着讲着,毛泽东明显有一点困了,毕竟他如今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工作人员见状,赶紧扶着毛泽东去休息。
这一夜工作人员都被毛泽东感染的心情很愉快,因为难得一见毛泽东如此放松和开心的时刻,他平时为了工作总是废寝忘食,甚至是连吃饭都要他们反复催促。
毛泽东睡在故乡的床上,梦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时自己的父母虽然经营米店,可是家里孩子多,并不是很富裕,可是自己的父母还是支持自己读书,让自己最后能够走出韶山,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个梦醒了以后,毛泽东的眼泪不由得盈满了眼眶,自己的父母如今已经仙去40年左右了,自己这么多年在外,都没有去坟头看看他们,想到此处,毛泽东心里一阵难过。
毛泽东披衣起身,见窗外的天空已经泛了鱼肚白,就开始向屋外走去,工作人员不知道毛泽东这是要去哪里,但是出于为了毛泽东的安全考虑,他们也连忙跟在了身后。
毛泽东走上了一座小山,他缓缓踱着步,神情凝重,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他要去哪,一直紧紧跟着他。 毛泽东在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了一座坟头,就明白了毛泽东是想来看看自己的父母。
毛泽东如今找到的这座坟头,就是自己的父亲毛顺生和母亲文七妹合葬的墓穴。因为很久没有人来扫墓,墓旁长起了很多的野草,如果不是毛泽东一直记着自己父母坟墓的位置,或许就根本找不到了。
毛泽东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忧伤地说: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因为生病才去世的,他们的病本来也不是什么大病,要是生活条件好一点,或者早点能够到医院里看,他们还是能够养好的。”
毛泽东在说这些话时,脑海里浮现出了父母慈祥亲切的面容,眼眶不由得红了,他想要祭奠自己的父母,但是这次来韶山,没有提前准备水果和鲜花之类的供品。
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折了一把松枝递给毛泽东,毛泽东就用这把松枝来祭奠了自己的父母,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忧伤,此刻他不再是叱咤风云的领袖,而只是一个失去父母的游子。
毛泽东在父母的坟前,同时联想到了自己同胞弟弟们的牺牲,心里十分难过,觉得自己的弟弟要不是早早牺牲,此时看到家乡的巨变,又该是多么的高兴啊!毛泽东这样想着,不觉晨光已经洒满了大地,身边同行的还有当地的领导,问他:
“要不要安排把坟墓修一修? ”
毛泽东听了以后,伤感地说: “不用了,就这样,你们每年代我来培培土就好了。”
毛泽东虽然很怀念父母,但是他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自然是不信鬼神的,也不愿意搞大张旗鼓修建陵墓的那一套封建陋习,认为能够在心里留着对亲人的怀念,并继承他们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才是最为重要的。
毛泽东又和他们忧伤地说: “要是革命早点胜利,我的爸爸妈妈说不定身体还能好起来,也就不会那么早就走了。”
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了毛泽东的话,都被他的忧伤所感染,不免也有点难过。毛泽东还在韶山参观了其他的景物,每一个地方都发生了巨变,不变的只有山和水,依旧等待着家乡的游子。
毛泽东发现,山上的树很少,没有自己记忆里的郁郁葱葱,就和村干部说:
“怎么这里的树这么少?”
村干部回答说: “这都是让大炼钢铁闹得,好多的树都砍了!”
毛泽东听了这话,不由得眉头一皱,他并不赞同这种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的发展方式,只是这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变。
毛泽东又转到了自己家的门前,那里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毛泽东旧居”,毛泽东走到了屋中,发现屋内的好多陈设都做了复原的处理,有一些是毛泽东家里的旧物,有一些则是仿制的,毛泽东看到屋中的陈设,竟不由得感到一阵的亲切。
他问这里值班的同志: “这些都是你们从哪弄来的?”
他们和毛泽东说: “这些都是我们在您外婆家找来的,我们有些东西实在是找不到,就另外仿制了。”
毛泽东听了以后点了点头,他看着桌上摆着的泥菩萨,半开玩笑地说: “我小时候还挺信这个,后来不信了!”
毛泽东在屋子里转了转,这里的每一处,都曾经在他离乡的32年里,不知在他的梦里转了多少遍,可惜如今自己终于回来了,但是却有很多位亲人不能和自己一起回来。他们为了祖国的革命成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毛泽东看到,旧居的墙上挂着自己母亲的照片,他看着照片上的母亲,想到母亲操劳一生,最后却因为疾病早逝,心里不禁一阵的酸楚,眼泪快要淌出来了。
毛泽东想到母亲一生虽然平凡,但是一直都在用她的爱和善意来教育他们兄弟,从来不像有些妇人一般,心里只懂得自私自利,相反自己的母亲还经常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毛泽东从旧居出来,又看到了门前的韶山水库,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常在这里游泳,如今虽然自己年纪已经六旬,但是看到了家乡的水,还是坚持要下水游泳,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心里担心毛泽东游泳的体力不够,就想要劝阻他。
但他还是坚持下水了,他们只好陪着他下水,一起在水中游了一会,毛泽东愉快地说:
“没关系,这里的水比长江的缓多了,长江的水才叫急,我不也游过了吗?”
此时毛泽东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在家乡的水中,游的格外畅快,工作人员怕他游得太累,就在游了一会以后,劝他上岸,毛泽东才恋恋不舍地上了岸,他还兴奋地说:
“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学会游泳的,这些年我游了那么多的湖和水,还是觉得在这里游最畅快。”
毛泽东的这次韶山之行,虽然没有事先详细的准备,但是他依然感到很开心,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回乡。虽然在老家的生活待得很舒心,但是他知道自己身上还有很重的担子,不能在老家多待,就在老家住了4天后,开始准备返回北京。
在他回京之前,特意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
“把我母亲的照片带上,带回北京我想她老人家了就能看一看!”
工作人员听了毛泽东的要求,都被毛泽东的孝心所感动,觉得毛泽东在对待母亲的态度上,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孝子。
毛泽东接过母亲的照片,想起母亲在自己求学时,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不禁一阵的心潮起伏。毛泽东坐上了返程的 汽车 ,群众们在身后一直目送着,直到再也看不见之后,他们才回去。对于毛泽东而言,这次回韶山的经历,也是他人生中愉快的一段时光。
后来,毛泽东在1966年又一次回到了故乡,住进了当地政府为他修建的滴水洞,整整隐居了11天。
在那11天里,他没有再像上次一样接见干部和群众,因为他当时真的老了,回乡的目的也仅仅只是想在回到故土好好安静几天。
毛泽东在滴水洞里沉思着,想了很多事,遗憾他当时并没有写下日记之类的手稿,我们也无从揣测他到底在那11天里思考了一些什么,只是在这一次回北京前,又留下了一句话:
“我下次回来了,还住滴水洞。”
遗憾的是,滴水洞最终没能等来他的主人。毛泽东在回到北京之后,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当时政治形势复杂,毛泽东无论是在外交上,还是在对于国内的治理上,所要操的心实在是太多了,也就无暇再回到滴水洞。
直到1976年,处于病重中的毛泽东,身体非常虚弱,才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看一看,手下人为了满足他的要求,立马为他着手安排了滴水洞之行。
让人感到心碎的是,毛泽东还没有来得及回到滴水洞,就在9月9日与世长辞,滴水洞的门前终究没能响起毛泽东爽朗的笑声,留下了难以化解的萧瑟。
鲁迅《故乡》
《故乡》 鲁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②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③。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④,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⑤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猥,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是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很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把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⑥。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⑦,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⑧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责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⑨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捎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九二一年一月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1921年5月《新青年》第9卷第1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②猹 作者在1925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③大祭祀的值年 封建社会中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费用从族中"祭产"收入支取。由各房按年轮流主持,轮到的称为"值年"。
④五行缺土 旧社会所谓"八字"的迷信说法。即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来记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得两字,合为"八字",又认为它们在五行中各有所属,如八个字能包括五者,就是五行俱全,"五行缺土",就是这八个字中没有属土的字,需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等办法来弥补。
⑤鬼见怕、观音手 都是小贝壳名称。旧时浙江沿海的人把这种小贝壳串在一起,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踝上,认为可以"避邪"。这类名称多是根据"避邪"的意思取的。
⑥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后来用以泛称一般美女。
⑦拿破仑 即拿破仑·波拿巴(1769-l821),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1799年担任共和国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拿破仑一世。
⑧华盛顿 即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曾领导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5-1783)。
⑨道台 清朝官职道员的俗称,分总管一个区域行政职务的道员和专掌某一特定职务的道员。前者是省以下、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后者掌管一省特定事务,如督粮道、兵备道等。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也曾沿用此制,改称道尹。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看历史 振我中华》。 历史的风,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页。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一时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 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你的躯体将被蹂躏。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而让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儿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 我也知道了,中国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维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你使我想起了,抛妻别子、不惮前驱的林觉民;你使我想起了,东渡扶桑、救国救民的秋瑾;你使我想起了,弃医从文、疗救民心的鲁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为我们中华的独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并奉献着的人们。使我想起了,陈毅元帅如是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到中俄战争,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重若苦海的苦难,漫漫修远的长路,并没有使东方巨人从此消亡的缘故,正是因为在你们啊,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正是你们这些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组成浴血奋战洪流,揽起狂澜,吹响起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的纪元。. 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 同学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同学们,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同学们,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生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同学们,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辱的,将会成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老师们、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想必你们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的事件吧!他们把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是在运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恶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们为了销毁证据,竟放火烧了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化成一片灰烬。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和无尽的遗憾与愤怒。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也就是九·一八事变。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苦难。1931年9月18日至25日一周内,关东军占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完全控制了12条铁路线。
日军控制的铁路除南满、安奉两路外,对北(平)宁(沈阳)、中东(由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长春)、沈(阳)海(龙)、四(平)洮(安)、吉(林)长(春)、吉(林)敦(化)、大(虎山)通(辽)、洮(安)昂(昂溪)、吉(林)海(龙)、营(口)沟(帮子)各线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控制。
沈阳是我国的军事基地,就在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占领了。不是他们攻打占领的,而是我们自己拱手相让给他们的。在这里我们就看出了当时我们中华是多么的懦弱呀,手无扶鸡之力。
在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1月英军就侵占了香港岛。
看过《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和电影的同学,一定难以忘记日本人的凶残。他们杀害了将近30多万人,老人、妇女、儿童一个都不放过。日本人还举行杀人比赛,看谁杀的多。在电影里面说他们是禽兽,这些事是只有禽兽才能干出来的。
外国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痛苦,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里。日本人到现在都没有死心,一直都还想着侵略中国。原来的日本首相小泉,去参见敬过神社后,多个国家表示不满。我感觉他根本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让他刮目相看。现在中国的科技是愈来愈发达,“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等都相继飞上了太空,我相信以后的中国肯定会更发达。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新的栋梁,祖国新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美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宋朝灭门案:欺负老实人引发的七尸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