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朱棣悄言:一旦功成,与甲兵八万的宁王朱权平分天下,他兑现了吗

过山龙 2023-07-26 11:05:02

历史,胜利者书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倘若失败,即使再大的冤屈和遗憾也任由胜利者摆布。

朱元璋第十七皇子,宁王朱权便是一例。

朱权影视剧照

1398年之前,经过朱元璋长达三十年的统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力,百姓得以生息,实现了“洪武之治”,一时间,大明朝欣欣向荣、国泰民安。

军事上,南方全部统一,北方经过蓝玉“捕鱼儿海战”之后,元蒙势力已偃旗息鼓,为防止北元势力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朱元璋对边境加强了防范。不过,他不信任何臣下,将辽东至甘肃一带的领土划割成九块,分封自己的九个儿子前去镇守,形成了九王戍边的格局。

其中长子晋王戍守陕甘,四子燕王驻守北平,十七子宁王掌控辽东、会州一带,可以这样讲,东、西、北线九子联防,固若金汤。其中十七子宁王朱权,革车六千、甲兵八万,兵锋剑锐,首曲一指。

九王戍边形式图

1398年五月,朱元璋挂了。他的继任者不是他的儿子,而是皇太孙朱允炆。

为防止藩王继续坐大,影响他的皇权,上任之初朱允炆便听了齐泰、黄子澄的建议,着手全力削藩。短短三个月便拿下了湘王、齐王、代王,夺其三卫,或流放、或贬为庶人,其中代王一把火烧了宫殿,举家自焚而死。这等同于朱允炆在湖面上砸下一颗重石,掀起了涛天巨浪。

1399年,燕王朱棣在藩地北平揭竿而起,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靖难之役,试图从朱允炆手中夺下江山。

朱棣本来就心有不甘,朱允炆的削藩无异给他提供了“清君侧”的口实;同时面对咄咄逼人的朱允炆,又不得不说是一种自保一一一三个藩王被悉数消灭,惨烈境况历历在目,也许自己的前景和三个藩王没有两样,因为命运掌握在朝廷手里,生死全在朱允炆一念之间。是束手就擒,还是奋起抗争 朱棣终于选择了后者。

兵马来报,北平燕王反叛。实话说,朱棣此举正中朱允炆下怀,之前,谋臣就曾经向他建议过,削藩应首先从燕王开始,因为燕王朱棣最有野心、最有谋略、最有与朝廷抗衡的决心和实力。

于是一场长达四年,死伤惨烈的靖难之役便开始了。

朱棣自知兵力不济,与朝廷死磕无异于以卵击石一一一从他的长子朱高炽指挥的北平保卫战来看,燕王军队加城中百姓总共不足万人,和朝廷征讨的大军比起来,权当九牛一毛。北京保卫战虽然胜利了,但赢得那么侥幸,而此时,北平犹如孤城一座,朝廷五十万大军再一次如潮水般湧来。

朱棣谋划着,思考着另一条出路,他想到了塞上的宁王朱权。

朱权影视剧照

宁王朱权是谁呢 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七皇子,九王戍边的其中一个,从1393年起,驻守大宁。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简单介绍一下。

大宁在辽东与宣府之间,朱权控制着这片广大区域。北方一线以大宁为中心、以宁王为旗帜,统辖着塞上九十多城;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更是实力不菲。一般情况下,按明朝的兵车搭配,一千革车配备两万精兵,而宁王革车六千,可见兵力之雄厚;

不仅如此,宁王朱权手中还持有骁勇善战,锐不可挡的朵颜三卫。

什么是朵颜三卫呢 简单的说,朵颜三卫就是明朝招募的蒙古骑兵。

这些蒙古人,原来居住在辽东、庆州、贝尔湖一带,洪武中后期,蒙古军队被冯胜、傅友德、蓝玉等部队重创,无法重新聚集,大多流离失所,所以不得不受封于朝廷,朝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授封三卫首领以官职,隶属于宁王大宁都司。

说白了,国破家亡,朝廷为他们提供了聚居的栖身之地。而这帮蒙古人重新被朝廷收编,等同雇佣,蒙古人性格骠悍,作战勇猛,长此以往,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就被称为朵颜三卫。

宁王朱权,集革车、甲兵、朵颜三卫为一身,第一藩王乃实至名归,同时他也成了朱棣心中争取的目标。

朵颜三卫影视剧照

朱棣对朱权的兵锋垂涎已久,当年就曾感慨:“以前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军十分剽悍。如果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

朱允炆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1399年八月二十五日,朱允炆担忧宁王朱权与反叛的朱棣密谋,联手对抗朝廷,于是下旨将朱权召还京师,可朱权不听圣旨,身在大宁静等观望。因为他知道,一旦四哥朱棣被剿灭,下一个被铲除的很有可能就是他。

朱权抗旨不遵,朱允炆一怒之下,下诏削其三卫。这是一个政治信号,朱允炆把朱权拒于朝廷之外,推向另一个山头,同时为朱棣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时候,朝廷派来的江阴侯吴高率大军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燕军兵少将寡,但作战勇猛,逼得吴高兵退,仓促之间,朱棣抄小路从刘家口前去大宁,向宁王朱权求救去了。

到达大宁,宁王朱权邀请朱棣一人一马入城。接下来,朱棣又开始了他精采纷呈的表演。

他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解释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起的兵,事已至此,不可回头,求他代自己起草一份奏章向朝廷谢罪。为此朱权深表同情,示意理解,但对起兵靖难的事不置可否,毕竟血肉兄弟他断然不会把朱棣推向火坑。

朱权于是留下了朱棣,对他以诚相待,没有半分防范之心。

可朱棣呢 他捕捉到了朱权的游离,判断出可为己所用,他动手了。

趁在大宁城盘恒的同时,他的兵马渐渐入城,慢慢渗透,手下用重金贿赂了三卫部长和各守军,而精锐部队则埋伏在城郊,以逸待劳,等一切安排妥当后,于是前往与朱权告别。

朱权一定要把四哥送到郊外,为他践行,可还没来得及告别,埋伏下的燕军精锐便一拥而上,将朱权团团围住,受重金贿赂的军队立马奔赴过来,纷纷易帜向朱棣投诚,唯有守将朱鉴力战而死,朱权见部下反叛,知道大势己去,无可挽回。偏偏朱棣又接了王府的妃妾世子到了松亭关,朱权受尽胁迫,被逼无奈只好答应投入燕军。

进入燕军后,文武双全的朱权常为他们书拟檄文,给朱棣出谋划策,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借兵开始,朱棣一直觉得理亏,他深知没有朱权就没有燕军的出头之日,于是向朱权许诺,待得天下后,兄弟俩平分江山。

朱棣影视剧照

可他兑现了吗

1402年,朱棣大军攻入南京,取代朱允炆,做了皇帝,是为明成祖。这时,他早已将与朱权平分天下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朱权也深谙他的卑鄙,断然不提平分江山的事,但他以为分封一块好地应该是可以的。

他向朱棣要求,希望告别北方的苦寒之地,想去南方的苏州,可朱棣却说:“苏州属于畿内”。朱权无奈,随后又要求去钱塘,朱棣又说:“父皇已将它赐给五弟”。之后反倒摆出一个大格局,对朱权说,建宁、重庆、荆州、东昌都是好地,你随便挑吧!

朱权无语,差点气得口吐白沫。还有选择吗 最后朱棣封他于南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建筑规模与原来无异,不得超越。

这就是朱棣。

朱权为此懊恼不已,终日韬光养晦,郁郁寡欢,建书斋一间,行琴棋书画之路。这样一来,却成就了一个文艺青年。朱权整日与文学之士互相往来 ,寄托着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号臞仙,丹丘先生。

著有《宁国仪范》.《汉唐秘史》.《史断》等著作,在道学、音乐、茶道领域颇有造诣,文风洒脱,风雅之至。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答应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后怎么做的?

在明初著名的“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最终取代了亲侄子朱允炆,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一代明君永乐大帝。

这其中,除了朱棣能征善战之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促使他靖难成功。而这其中, 不得不提的就是在靖难之初,朱棣“借用”弟弟宁王朱权的八万精兵以及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正是这批精兵强将,为朱棣登上皇帝宝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跟朱棣一样,是九大戍边藩王之一。

宁王的封地在大宁,就是今天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从士兵数量上将虽说不是最多的藩王,却被公认为是打仗最猛的一个。时不时跟其他藩王一起跑到塞外打打不老实的蒙古人,而且经常带头冲锋。估计宁王的志向不是做个安安静静的藩王,而是要做像常遇春一样的先锋官。

原来,朱权虽说年轻,但很有谋略,当年和朱棣多次奉朱元璋之命攻打蒙古,他兄弟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数次立功,因此时人评价:

“燕王善战,宁王善谋”。“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觉得自己一个人身单力薄,就想拉人入伙。但是他的眼界很高,能看上的就那么几个人,宁王朱权绝对算其中的一个。


朵颜三卫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除了宁王本身之外,最让朱棣做梦都想得到的,就是宁王手下有一只特殊的武装部队——朵颜三卫。

这是一只在当时可以算是国际部队的军事武装,基本人员组成都是蒙古人等外族人,各方面的战斗力爆表。尤其在于骑兵作战,更是难寻对手。这是朱元璋安排给宁王用来镇守边疆的军队,全部归朱权指挥,对于这只武装力量,朱棣早就有据为己有的想法。要想得到这只军队,就必须想办法解决掉宁王。


宁王朱权为什么要帮朱棣?

朱棣单人去见到宁王,一再恳请朱权代他向建文帝求情,希望建文帝能宽恕他的罪行,同时又向朱权痛诉了建文帝对他的不公。朱权信以为真,毕竟他才遭受了建文帝不公的待遇。所以,朱权很快就替朱棣写了一份谢罪表,让手下快马加鞭送到南京都城去。

事情办妥后,朱权尽地主之谊,又留朱棣在城中多住了几日,每天带他吃香喝辣,游山逛水,兄弟二人别提多亲热了。

住了好几日后,朱棣提出辞行。朱权眼见挽留不住,于是在郊外设宴饯行。不曾想就在二人惜惜相别时,朱棣的伏兵却把朱权团团围住了,紧接着的一幕让朱权大吃一惊,原来朵颜三卫奇兵和甲兵将士都站到了朱棣一边。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就是--金钱。

在金钱和日后荣华富贵承诺的利诱下,宁王属下的国际纵队纷纷投诚燕王,本身这些外族人打仗就是为了钱,眼看这个新老板大方豪气,而且还许诺事成高官得坐。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在朱权送朱棣出城时,随着朱棣一声号令,这些见钱眼开的蒙古人,纷纷投降,变成了朱棣的人。而宁王这边,除大将朱鉴战死外,其他人早就放下了武器。就这样,宁王的所有武装力量全盘被朱棣接受。

朱权的心情可想而知是非常郁闷的,一个善谋略之人被另一个更善谋略的人算计,而燕王朱棣为了安慰这个弟弟,大手一拍讲道;事成之后,我与你平分天下。

《明史》记载:

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事成宁王结局如何?

平分天下?怎么可能?什么都能分,就是江山不能分。所谓“事成中分天下”,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而且朱棣本来就不是正道的途径让宁王支持他的,而是收买了朱权的亲信反水逼他一起谋反,又把朱权府里的家人都“请”到了北平,也就是好听了说是诚邀您全家到北平做客但谁都知道这是明摆着软禁明面的威胁,这一顿操作下来,朱权已经明白现在自己也只能是砧板上的猪肉,任朱棣宰割,自己跟朱棣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后,朱权只盼着朱棣能念着一点好,不求兑现平分天下的承诺,只求给我想要的封地做个闲散王爷。


所以宁王一辈子都在监视中战战兢兢的度日,看起来是结交文人雅士到处郊游好生快活,实则就是权势啊都跟宁王没半点关系了。

总结:所谓伴君如伴虎,发誓这种东西听听就算了,当不得真。何况只是口头承诺,即便是有文书举证,你敢拿出来对簿公堂吗,慢着,即使是对簿公堂吧,这公堂也是人朱棣的,你宁王有什么资格说理,有什么本事说理去呀,那自然就是哪里凉快哪里去,凉凉呗。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明朝十六位帝王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外,朱棣也是明朝帝王中比较出名的一位帝王。有历史记载朱棣在篡位前,抢夺了宁王八万精锐兵马,并承诺大事成便与他平分天下,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是朱标却是英年早逝,让年迈的朱元璋非常的伤心,他太喜欢朱标了,所以选择继承人时并没有在他的儿子中做选择,而是直接选了他的皇孙朱允炆,也就是朱标的儿子。

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能够继承皇位,大杀功臣,为他稳固朝廷势力。但对朱允炆最大的威胁便是朱棣。朱允炆继位之后,一直记着朱元璋的教导,所以就想要削弱朱棣手中的权力。朱允炆想通过削藩来减弱藩王势力,没想到削藩令使得众位藩王都非常的不满,于是朱棣就利用削藩事件,联合其他藩王,一同进军南京。在众多藩王中,朱棣的势力不是最强大的,最强大的是宁王朱权的势力,他的手里有着8万精锐。朱棣也是看准了朱权手里的8万兵马,十分的心动,所以就和宁王朱权商量共同合作将朱允炆给赶下台。而事成之后以两人可平分天下为诱饵,让朱权答应和朱棣合作。但是,朱权太天真了,他低估了朱棣的城府。

朱棣率领着宁王的8万兵马,攻陷南京之后便收买了宁王8万兵马的人心。不仅如此他还将宁王朱权的家眷全都给绑了。这个时候朱权手中无兵无将,没有办法,只好顺从朱棣的安排,到南昌去任职。朱棣不可能让放任朱权不管,在朱权到南昌任职之后,以诬陷使用巫蛊之术为由,夺取了他最后的职权。虽然朱权最后保全了性命,但朱棣对他一直不放心,所以朱权的下场也是比较悲惨的。

自古帝王无情,朱权的下场也是生在帝王家的最好解释。如果你是朱权,你会信任朱棣吗?但是,他到底是低估了朱棣的城府。朱棣率领着宁王的8万兵马,攻陷南京之后,就说收买了宁王8万兵马的人心,并且将宁王朱权的家眷全都给绑了。这个时候朱权手中无兵无将,没有办法,只好顺从朱棣的安排,到南昌去任职。而朱权到南昌任职之后,却被诬陷使用巫蛊之术,虽然朱权最后保全了性命,但是朱权一直被朱棣猜忌。最后朱权是在南昌过了自己非常悲惨的下半生。你认为朱棣是怎样的帝王,他是好还是坏,欢迎评论。

朱棣夺走宁王8万大军,曾许诺平分天下,结果怎样?

天下朱棣肯定是没有平分给他,不过他也没有落下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下场。就是被朱棣深深猜忌,一辈子活在帝王的严密监控下,最后抑郁而亡。

藩王中的战斗机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据说作战能力非常强,强到什么程度呢?朱权曾经与藩王们多次出塞作战,每次都能以谋略出奇制胜,让他在藩王们中大方光彩,于是朱权就有了善谋略的名声。在军事方面,当时朱权有八万甲兵,还有六千战车,尤其是他的朵颜三卫骑兵,那就是当时朱家王朝军队中,骑兵的战斗机,作战能力相当强。再加上他的封地在大宁,属于古会州之地,是个军事要地,可见当时朱权的能力与实力都是藩王中的佼佼者。

平分天下的许诺建文帝刚上位,就开始削藩,当时燕王朱棣当然不愿意,因为他是藩王中实力最强的,而且还是最年长的,于是朱棣掀起了四年的靖难之役。这期间朱棣就看上了朱权的朵颜三卫骑兵,毕竟藩王跟天子打仗,家底还是有些弱,朱权的这支王牌骑兵,就被朱棣给惦记上了。当时朱棣几乎就是用骗的方法,绑架了朱权,拉他上了谋反的贼船。当然杀头的事情不能让人家白干,于是朱棣给了朱权一个天大的许诺,那就是日后他登基,就与朱权平分天下。

食言没人知道当时朱权是怎么想的,反正最后他的军队就为朱棣效命了,最后还帮朱棣打下了江山。可等到朱棣坐上帝位后,那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朱棣是藩王造反入主大宝的,之前为了集结力量,朱棣对藩王们那叫一个好,可等到人家江山坐上了,朱棣就开始寻思着藩王们的危害性了。尤其是朱权,这可是一位有能力,有实力,而且还付之行动过的藩王。于是朱权没有等到朱棣平分天下的诺言,等来的却是朱棣的满心猜忌。

天下大定后,朱权想要封地在南方,先后向朱棣要了苏州与钱塘两地,结果朱棣都给否了,可能就是担心朱权到了富庶的南方,积累实力,最后谋反。之后朱棣给朱权选了几个地,让他自己挑,其实也就是指定藩地了,最后朱权被改封到南昌。朱权到了封地后,也不得安生,很快就有人告发他用巫术害人,朱棣还真派人来仔细调查,好像就怕错过了一次给朱权定罪的机会。最后朱棣找不到实际证据,这事才不了了之。

可朱权却被吓得不轻,从此以后,别说什么平分天下的诺言了,只要能在封地王府中安度余生就算不错的了。朱棣死后,明仁宗与明宣宗也多次表示对朱权不满,朱权只能抑郁寡欢,最后在失落与抑郁中病逝。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呢?

朱元璋曾经大杀功臣,就是为给他的皇孙朱允炆铺路,他还是棋差一着,一心安排的皇帝朱允炆最后还是被他的皇叔朱棣给赶下了台。

其实当时朱棣反叛的时候,并不仅仅靠他一支军队,还曾经联合了宁王的8万兵马,承诺事成之后可平分天下,那朱棣成功的称帝之后,这位宁王最后下场如何呢?

朱元璋,最开始属意的继承人,就是他的长子朱标。

但是朱标却是英年早逝,让年迈的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时候朱元璋不得不考虑重新考虑继承人,他并没有在他的儿子中做选择,而是直接选了朱标的儿子,他的皇孙朱允炆。

但是因为朱允炆太过年幼,所以在朝中威望不足。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所以才大杀功臣。当时朱元璋临终时,其实对于阎王朱棣还是非常的忌惮的,他也告诫朱允炆一定要防着燕王。

朱允炆继位之后,一直记着他的皇爷爷的教导,所以就想要削弱朱棣手中的权力。

但是他太过急功近利了,一个削藩令使得众位藩王都非常的不满,所以朱棣就利用了朱允炆政治失误,联合其他藩王,一同进军南京。

其实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并不只有朱棣,宁王朱权的势力也非常的强大,而且他的手里有着8万精锐。

当时朱棣看到朱权手里的8万兵马,十分的心动,所以就和宁王朱权商量说,两人共同合作将,将朱允炆给赶下台,而事成之后,两人可平分天下。当时朱权也抱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想法,答应和朱棣合作。

心想着事成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四哥平分江山,也是不错的。

但是,他到底是低估了朱棣的城府。朱棣率领着宁王的8万兵马,攻陷南京之后,就说收买了宁王8万兵马的人心,并且将宁王朱权的家眷全都给绑了。

这个时候朱权手中无兵无将,没有办法,只好顺从朱棣的安排,到南昌去任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