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你好!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两句诗大家应该挺熟悉吧,出自《雨巷》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这两首诗也都载入了我们的中学课本,说不定大家还背过。然而就是能写出这么优美诗句的人,竟然是一个为了追别的女人不惜让妻子堕胎,为了中意的人更是绿了兄弟的超级渣男,实在让人惊掉眼球。
现在男同志们似乎总能听到这样的教训:如果喜欢她,就请好好对她;如果不喜欢,就请不要打扰,你好她也好。无论怎么看,这条忠告都合情合理吧,但徐志摩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朋友给他介绍张幼仪结婚,看到张幼仪照片时,他就说了一句?土?,既然不喜他本是可以拒绝的,但他没有;在他去轮渡码头接张幼仪时,看到张幼仪已是毫不掩饰的一脸嫌弃,此时依旧可以拒绝,但他仍然没有。直到后面成婚,生子,才想起这个女人非我所爱,然后一脚踹开。这要搁在现在,怕是会被人骂人渣吧。
张幼仪
徐志摩娶了张幼仪后不久就去了美国留学,在那里认识了林徽因,顿时就被这位穿着时髦,长的美艳动人又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才女吸引了。此后更是对林徽因穷追猛打,丝毫不顾忌在家独守空房的张幼仪,甚至还让已经怀孕的张幼仪独自去堕胎。
说来可笑,林徽因拒绝徐志摩也正是因为徐志摩一向不待见的张幼仪。有一次徐志摩带着张幼仪去德国,离开的时候林徽因去送他们,作别的时候林徽因看见了张幼仪一双嫉妒,绝望,乃至怨恨的眼睛。林徽因在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中是这样描述张幼仪的目光的:?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林徽因
被林徽因拒绝的徐志摩一下子急眼了,马上就把一份离婚协议摆到了张幼仪面前,用哀求的口气请求张幼仪离婚。是的,只有在离婚的时候徐志摩才会向张幼仪低头商量。可能是张幼仪也死心了吧,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这个绝望的女人始终也没有恶语相向,最后一句话也不过是让徐志摩去找个更好的太太而已。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结束了,但离婚后的张幼仪反而一路逆袭。先是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接着又接管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并且扭亏为盈,被人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她在进行股票交易的同时开办服装公司,甚至还参与了《徐志摩全集》的编辑??她也曾说,感谢徐志摩提出离婚,不然她永远得不到解脱,得不到成长。离婚后的张幼仪硬生生活成了女性楷模,可能每一位渣男背后都有一位女强人吧!
同张幼仪离婚后,徐志摩依然对林徽因依旧死缠烂打,尽管被告知林徽因已经和他的恩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也毫不顾忌。甚至梁启超出面写信给徐志摩要他注意言行,他也不鸟,一心只想娶到林徽因。直到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了,才终于死心。没追到挚爱的感觉固然难受,他有诗言:?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心态还算不错,没有一蹶不振。
几年后,徐志摩在北平遇到了?京城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19岁的陆小曼,虽然此时陆小曼已为人妻,还是徐志摩朋友王赓的妻子。但徐志摩不管,什么朋友妻不可欺,去他的,有什么比追求爱情更重要吗?
为了追到陆小曼,徐志摩不惜抹黑自己曾经的好友,把王赓比喻成屠夫,把陆小曼比喻成小白羊,劝陆小曼赶紧逃离屠夫的魔爪。不得不说,徐志摩追女孩有一手,毕竟情诗写的溜,不到两年,双方就已经爱的死去活来了。陆小曼甚至为此打掉了王赓的孩子,王赓做错了什么,也许错在认识了?好友?徐志摩吧,无奈,只得与陆小曼离婚。
第二年,徐志摩就与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并请来梁启超当证婚人,不料恩师梁启超对他一顿臭骂,说徐志摩用情不专,陆小曼不守妇道,两人还恬不知耻在这堂而皇之的举行婚礼,简直丢死人了。骂的徐志摩哑口无言,一脸懵逼。不仅是他的恩师对他有意见,连他的表兄金庸也讽刺他是淫贼,鲁迅更是直接把他批作?流氓?。可见徐志摩的所作所为在当时还是争议不小。
但陆小曼就好像是老天专门派来惩罚徐志摩的一般,两人结婚后,陆小曼竟然喜欢上了抽大烟,也就是吸鸦片。这可是个无底洞,鸦片危害之大自不用说,可怜徐志摩为了维持陆小曼奢靡的生活,东奔西走,劳累不已。所幸这样处在崩溃边缘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徐志摩便去世了。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在南京会完朋友回去的时候,搭乘的飞机撞到山峰上坠毁了,徐志摩不幸去世,年仅34岁。
这是爱情吗?
徐志摩所追求的爱情,拥有极致的自由,同时也极度的自私。他不爱张幼仪,所以他无所顾忌的在婚姻里去出轨,自由的去追求爱情,这是他信奉的爱情观。而当他出轨时毫不顾忌张幼仪的感受,甚至还恶意的伤害自己的妻子,自己却浑然不觉有什么不对,这就是他的自私了。自由而又自私的爱情,这是爱情吗?
徐志摩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他的诗曾写道:?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种偏执?无私?的爱简直浪漫的要死,但是如果这样的爱情,这样的浪漫,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还有追求它的必要吗?
至少,我觉得真正的爱情不应该这么自私。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作为著名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又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内容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古往今来,婚姻状况差得过张幼仪的女子恐怕也没几个。
梁实秋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但是,随和潇洒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冷漠残酷极了。
嫁给一个满身恶习、拳脚相加的无赖,算不算坏婚姻?充其量是遇人不淑吧,坏在明处的人伤得了皮肉伤不了心。
但他不同,对别人是谦谦君子,唯独对她,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不仅让人心碎,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极度怀疑与全盘否定:自己果真如此不堪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吗?自己没有别的出路吗?
1、徐志摩第一任老婆张幼仪:小脚与西服不搭调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同时又是徐志摩的父亲、徐氏家族大家长徐申如疼爱的儿媳兼养女。
张幼仪3岁那年,母亲曾给她缠足,到了第四天早晨,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声的二哥张君劢出面阻止。就这样,她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子。但是,在徐志摩眼里,仅仅拥有天足,并不等同于新女性,?对于我丈夫来说,我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在嫁入徐家几年之后,张幼仪从仆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满鄙夷地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1917年,经过张君劢、蒋百里等人的引荐,徐申如以1000块大洋的代价,让徐志摩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入室弟子。1918年,张幼仪生了儿子阿欢,即徐积锴,这个徐家长子长孙的诞生,标志着徐志摩已经为家族初步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在恩师梁启超的建议下,他于1918年8月前往美国,自费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从结婚到出国留学,他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1920年9月,徐志摩离开美国前往英国,于同年10月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口气注册了6门课的徐志摩,随后却陷入对16岁少女林徽因如痴如醉的追求中。
1921年春天,张幼仪来看徐志摩。当她乘着船满怀希望地到达法国马赛港时,一眼从人群中认出穿着黑色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白丝巾的徐志摩。?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张幼仪的心立刻凉了一大截。
张幼仪初到欧洲,和徐志摩在伦敦住了一段时间。徐志摩由于荒废学业和兴趣转移,在英国朋友狄更生的帮助下,从伦敦大学转到康桥(近建桥)大学,夫妻二人因此搬到离大学6英里的小镇沙士顿。
张幼仪本以为自己出国后可以重拾因结婚生子而中断的学业,没想到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家庭主妇,买东西、洗衣服、打扫房间、准备一日三餐。挥霍无度的徐志摩,只从徐申如寄来的支票中拿出很少一部分,交给她维持家用。
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诉张幼仪,他的一位女朋友当天来访。张幼仪误以为是徐志摩喜欢上的人,事实上那个女孩是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即将回国的27岁的袁昌英。
在张幼仪的记忆里,袁昌英头发剪得短短的,擦着暗红色的口红,穿着一套毛料海军裙装,在穿着丝袜的两条腿下,竟是一双穿着绣花鞋的小脚。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后,张幼仪评价说:?呃,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徐志摩身子一转,失态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一周后,徐志摩突然从家中消失,留下怀孕的妻子独守空房。两人的婚姻生活至此走到尽头,张幼仪觉得自己像是一把被遗弃的?秋天的扇子?。
看着他避之唯恐不及地逃离,你会以为她是多么不堪的女子,可是,恰恰相反,在这段婚姻中,他才是真正高攀的`那个。
她家世显赫,兄弟姐妹十二人。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至于他,不过是硖石首富徐申如的儿子,想拜梁启超为师,还要通过显贵的大舅子牵线搭桥。
可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爱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
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黄子美前来敲门,说是带来徐志摩的口信。黄子美问道:?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给出的离婚理由是:?小脚与西服不搭调。?黄子美离开后,张幼仪向正在巴黎访学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张君劢在回信中劈头第一句却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然后告诉妹妹:?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张幼仪到法国后,被学业繁忙的张君劢安排到乡下朋友家里。那一段时间,张幼仪反躬自省,发觉自己的很多行为表现,的确和缠过脚的旧式女子没有两样。?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怀孕8个月的时候,张幼仪随七弟张景秋前往德国。1922年2月24日,她刚生下二儿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来的离婚书信就到了。在张幼仪的一再坚持下,她和徐志摩见了面,在场的还有徐志摩的同学金岳霖、吴经熊等人。徐志摩拒绝张幼仪先征求父母意见再谈离婚的请求:?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直到此刻,张幼仪才知道徐志摩爱的是林徽因。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张幼仪以在新婚之夜没能用上的坦荡目光正视着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他在医院育婴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颠倒,但?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在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期间,张幼仪给徐家二老写信,告知自己已怀孕并想读书,徐申如从此按月给她300块大洋。在德国,张幼仪用这笔钱支付学费连同生活费。她雇了一名40多岁的维也纳女子当保姆,并在保姆的帮助下,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就在张幼仪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同时,徐志摩于1922年8月追随不辞而别的林长民、林徽因父女返回中国。11月8日,他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
1925年3月19日,3岁生日刚过完不到1个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因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的爱恋而闹得满城皆知,为躲避舆论,奔赴欧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准备到柏林,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抱怨说:?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张幼仪了,我口虽硬,心头可是不免发腻。?
徐志摩赶到柏林,在殡仪馆里紧抓着彼得的骨灰坛子掉下眼泪。3月26日,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破天荒表达了对张幼仪的敬重之情:?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2、徐志摩第二任老婆陆小曼:商场上打出一片天地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婚后回到海宁硖石,与徐志摩的父母同住。张幼仪则说服徐家父母,让长子阿欢随她安顿在北京。陆小曼不拘小节的浪漫狂放,令徐家父母深恶痛绝。
一个月后,徐家父母离开家乡,到北京投奔张幼仪。他们把张幼仪认为养女,并将财产分为3份:老夫妻留1份;给徐志摩和陆小曼1份;张幼仪和阿欢1份。在徐志摩放弃家族责任的情况下,张幼仪实际上已经成为徐氏家族的掌门人。
1927年初,张母去世,张幼仪带着阿欢回上海奔丧并留在上海。她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她的公公加养父徐申如。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徐志摩在1927年8月3日写给周作人的信中说:?我新办两家店铺;新月书店老兄想必听过,还有一家云裳时装公司,专为小姐、娘儿们出主意的,老兄不笑话吗??
云裳时装公司开办不久,张幼仪接受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公权的提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独当一面,才干突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在合法妻子陆小曼无力操持的情况下,依然是张幼仪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了一切:让八弟禹九带领13岁的阿欢前往济南认领遗体。公祭仪式上,陆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换成西式的,被张幼仪坚决拒绝。
抗日战争期间,张幼仪囤积军服染料,等到价钱涨到100倍,再也没法从德国进货的时候才卖掉,赚到一大笔钱。之后,她又用这笔钱作资金,投资棉花和黄金,依旧是财星高照。
1949年4月,张幼仪离开大陆移居香港。她的楼下邻居苏纪之医生与妻子离婚,带着一个女儿和3个儿子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张幼仪分别向二哥、四哥征求意见。
四哥张公权始终没有回复。一直告诫妹妹要遵从自己内心感受的二哥张君劢一会儿发来电报说?好?,一会儿又改变主意说?不好?。在反复踌躇之后,这位新儒学代表人物来信表态:?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赞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在这种情况下,张幼仪只好给远在美国的儿子阿欢写信:?母拟出嫁,儿意云何。?相对于困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儒学名教的张君劢,阿欢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价值观。他回信道:?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东京举行婚礼,之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苏纪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搬到美国,住在儿子附近。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在她去世八年后的1996年,她的侄孙女张邦梅为她撰写的英文版传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出版。书中,她这个从婚姻中突围并升华的女子坦陈:?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关于张幼仪奋发图强的人生经历,她自己说过,?我一直把我这一生看成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对张幼仪评价得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3、他是风花雪月的诗,她是踏踏实实的人
和那些他爱的女子不同,她或许不够有趣,却诚恳务实;她或许不够灵动,却足以信赖;她或许不够美丽,却值得托付。
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点金成石,温柔被经年的婚姻一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情调成了浪费,很难见到夫妻多年还能够彼此欣赏相互爱慕,即使恋爱炙热如徐志摩陆小曼,婚后一语不合也烟枪砸脸。
糟糕的婚姻可怕吗?它不过像一所学校,你在其中经历了最钻心的疼痛、最委屈的磨炼、最坚韧的忍耐、最蚀骨的寂寞、最无望的等待。以这样饱经考验的心面对未来,还有过不去的坎吗?
最怕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4、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感悟
什么是好姑娘?知书达理、温文典雅、克己复礼、贤惠善良??当然,这只是定语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好姑娘才能赢得好婚姻。
真的吗?如果世间事如此顺理成章,又何来张幼仪的苦痛?
她真是个隐忍的好姑娘,可是,婚姻并不因为她的?好?而变?好?。
你永远拥有从一段不愉快婚姻中解脱的主动权,如张幼仪一般,重新为人生按下一个FastForward(快进)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舍:在爱情里,眼睛不会骗人
下一篇: 木心: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