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9月21日
安之若素的岁月
如此静好
释义: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黄昏骤雨催花落。作者唐婉对自己与陆游的情感的感叹。
“ ”
《蜀绣》是李宇春为推广家乡四川的蜀绣文化特意演唱。歌词“唯美”,有着浓郁的“中国情成都风”,歌词通过一个成都绣娘的视角,巧妙地将蜀绣作为成都历史上的城市品牌,在唐代曾发展到巅峰,绣制的大唐牡丹图作 为国粹上贡。同时将绣娘个人对刺绣、丈夫和家国的深情融入其中,歌词大气又感人至深。歌曲的曲调婉转悠扬,与李宇春时尚的唱腔形成呼应。
《蜀绣》中的典故和化用
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我的理解:成都地处西南,湿润多雨,从三月下到四月,细密的雨丝如同手中的针线,映衬绣娘哀婉细腻的心思。
2、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里暗指的是诸葛亮。成都有WU HOU CI,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它旁边的锦里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我的理解:这句点明词中情境: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绣娘绣锦。
3、看铁马冰河
化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化用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我的理解:此句将战场、绣房、送夫出征的情景交织在一起,点明在绣娘无数次怀念丈夫的时候,青春悄然逝去。其中,“红尘千帐灯”是指千万个绣娘的闺中孤灯还是指千万个征夫的营中残灯呢?其实不重要,它表达得都是了千万个分离的有情人在夜幕下相思的情景。
5、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杏花村”是古时诗人常会用到的地点指代。一千多年来,伴随着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泛传播,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点,也被人们争论了一千多年。
这句我的理解:意象的堆砌,表现从5月到6月绣娘翘首等待的情景:家中的红烛、枕头好像洞房那天,但人却不在;庭院里花开了叶茂了,但仍不知郎君归期。
6、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出自陆游《钗头凤》。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说唐婉获知这词后,亦是感慨丛生,对赋一词《钗头凤 世薄情》。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琬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下附两词: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赏析:上片将以往夫妻欢聚的场景与如今相遇的场景进行对比,用以前的幸福温馨与当今的愁闷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如今愁思的难以排解。上篇中也巧用意象进行对比,昔日的“红酥手”、“黄藤酒”与如今的“东风恶”、“欢情薄”进行对比,反复突出往日的幸福与今日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被迫离异的怨愤与无奈伤感。而下片则直接抒发了离别后的相思之苦,春如旧与前文的满城春色相呼应,明明一样的景,却因诗人的心境不一样了,就被赋予了别样的情。描写了妻子消瘦的身体,侧面反映了被迫和离妻子的苦闷,也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怜惜与抚慰之情。
《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阑珊。
难,难,难!
人成各,今昨非,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赏析:
词的上片表达了诗人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世情薄与人情恶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受到封建礼教迫害的愤恨与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而作者又用了象征手法,用花来象征着饱受残害的自己,表明了自己的悲惨处境。而晓风干两句则抒发了作者离开丈夫后的苦闷情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词的下片则表明了作者在分离后内心的伤痛和对今是昨非的感叹,也表达了自己和离后被封建礼教压迫所导致的艰难处境。
拜伦的诗句“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
意思是:以前的恋人,因为世事种种,最终分离,我的情还在原地,生活却推着我们不断向前,朝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多年以后,如果我们再次相逢,却已经有了各自的生活,也许儿女成群,儿孙绕膝,身旁的良人温柔相伴,但是那个人却不是你。
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是满含热泪的对你祝福,还是默然低首,擦肩而过?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我的爱情还盘踞在我的心底,从未离去。
出自拜伦的《春逝》。
扩展资料
拜伦的人物轶事
拜伦在剑桥念大学时,经常有一些古怪行为:不顾禁令偷偷地跑到喷泉池里游泳;宿舍不让养狗,于是他就特意养了一只熊,放到塔楼左边的屋顶阁楼里喂养……
他对于女性总是容易动感情。在拜伦15岁的一个夏天,他回到了纽斯台德,和一个名叫玛丽·安·查沃思的少女接触并产生了爱情。尽管拜伦很爱她,但在1805年,她却和一个贵族公子结了婚。青年的拜伦曾回忆早年同她的交往时,曾十分遗憾地说:“热情只是我单方面的……她喜欢我只像喜欢一个弟弟一样。”
18岁的时候,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皮戈特的姑娘突然闯进了拜伦的生活。在女友的鼓励下,年轻的拜伦努力作诗。次年,第一本诗集《闲散的时光》出版。这时的拜伦正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他俩的关系一直维持到拜伦获得文学士学位为止。但由于种种原因,拜伦的恋爱又没有成功。
很快,他又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恋爱——一个名叫塞莎的少女对才华横溢的拜伦产生了爱情,这马上博得了诗人的共鸣。在相交期间,诗人曾为她写下许多诗篇,后来拜伦的研究者还称之为“塞莎组诗”。谁知正当诗人处于热恋的时候,塞莎却不幸病逝,这使诗人感到十分痛苦和惋惜。
即使有三次恋爱,拜伦对妇女巨大的吸引力也从未消失。他在1812年到1815年飞黄腾达、出够了风头,然后莫名其妙地和安·米尔班克结了婚。她是一个冷漠的、严肃的、有理智的妇女,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合适——只是有很多钱。
米尔班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不到一年就离开了他,暗示他和他的同父异母姐姐奥古斯塔关系暧昧。这使整个社会转而对他采取敌对态度,对他进行恶意的诽谤和诬蔑,其过分的程度就如当初对他进行赞美和吹捧那样。拜伦不愿继续忍受这种侮辱,便离开了英国,一去不复返。以后几年他主要是在威尼斯度过的,但即使这样他也搞了不少风流韵事。
1819年4月,拜伦在威尼斯的边齐翁宫被介绍给泰雷萨·格维奇阿利伯爵夫人。他当时已年近三十二岁,而泰雷萨年仅十八岁。就在相识的第一天,拜伦就建议泰雷萨随便在什么地方同他单独约会。后来泰雷萨·格维奇阿利收到了经梵蒂冈批准的离婚书,离开了泰雷萨,这使得拜伦和她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1822年,诗人的女儿阿列格拉又因病死去,这以后拜伦与泰雷萨便相依为命,直到1824年拜伦逝世。
爱过的人,拜伦都为他们写诗——正因为丰富的感情生活,拜伦写下许多优美抒情诗。在哈罗时,拜伦就意识到自己不同一般的性取向。入剑桥后,开始一段终身难忘的同性恋情:他在剑桥遇到了十五岁的唱诗班少年约翰·埃德勒斯顿。
多年以后,拜伦把这段恋情描述为“强烈的、纯真的爱和激情”,并写道:“我爱他胜过世间万物。”拜伦随身佩戴埃德勒斯顿给他的信物直到去世(有说是一颗玛瑙石英做的心形饰物,也有说是戒指)。
参考资料:乔治·戈登·拜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