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白蛇传·情》:戏曲从沉沦到涅槃

艾灸师小爱 2023-07-26 09:33:39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但凡您关注点国学,偶尔看看电影,多少会知道,最近有一部出圈的爆款作品,《白蛇传·情》。

爆款的产生,带着些许偶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

《白蛇传·情》即遵循这一规律,它首日票房并不理想,随着口碑炸裂,一口气火爆到出圈。

它的宣传标语是:“首部4K粤剧电影”。

一般而言,宣传词中主语之前的修饰愈多,尤其是打着“首部什么什么”,无一例外,几乎都是烂片。

可是,《白蛇传·情》就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例外。

因为,它的宣传标语,并不是修饰形容,而是实打实的陈述句式。

唱戏之人,本本分分,从来不打诳语;唱戏之人,锦心绣口,善于将各种思绪mix在一起。

从粤剧,到粤剧电影,再到4k特效粤剧大电影,皆遵循这一思路:

既要本分,又需飞扬。

各行其是

最“本分”的戏曲是何种模样

众所周知,“虚拟”是戏曲艺术中运用最多、最能超越限制的艺术手法,也是戏曲舞台的最大魅力所在,有一副戏台对联是如此说的: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山河;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尺舞台,聚百十双目光,演万千个故事。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要求又极为严苛。正所谓: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霸王别姬》中,袁四爷问段小楼:“从霸王回营到与虞姬相见,按老规矩是走七步,而你只走了五步,为何 ”

少走这两步,便是心焦,便是威而不重,霸王便不再是霸王。

这就是戏曲的执拗。

与之作对比,电影的拍摄,以写实为主。你要花花草草,我便布置小桥流水;你要金碧辉煌,我便搭建亭台楼阁。

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方式,虽然也有章程,但不至于死板。看电影的观众,也许会评价演员的演技,绝对不会无聊到,计算他们走了几步。

戏曲和电影,差了两个字,隔着万重山。

具体到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最早的粤剧艺人,深入在农村,来往于乡镇,以红船为运输工具,故被称作“红船班”。

随着城市中心戏院、天台的陆续增多,一些较大的粤剧戏班不再走乡,他们聚集在广州等大城市演出,史称“省港班”。

粤剧里有百态人生,表达市井的声音。

最早的电影,传入至广州时,则没有声音。

这种默剧的表演形式,又被称作“奇巧洋画”,形式虽然新颖,却都是断幅零篇、无头无尾,观一个“奇”字则可,看一场故事不能。

从接受程度,到受众群体,电影在粤剧面前,都算是小弟。

融会贯通

然而,彼时的粤剧,灿烂中潜伏着汹涌,平静里暗藏着杀机。

首先,广州地处沿海,观众更喜欢时髦、新鲜的内容。电影的机会很大,粤剧若然不变,就意味着淘汰。

其次,随着戏院商业化的不断演进,资本家操纵下的戏班,攫取大多数利润,名角儿也拿着高昂的薪酬。

譬如,据《三十年代粤剧盛衰记》载,“1930年代,名伶薛觉先,年薪按6万元计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戏院的利润却非常微薄,他们是繁荣市场下的陪跑者、旁观者。

电影于戏院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电影低眉顺目,它却走上坡路;粤剧昂首挺胸,其实在走下坡路。

所以,按照如此趋势,粤剧是要没落了么

并没有。

粤剧发展至今,依旧没有消亡,是它顺应时代,随时改变自我的结果。

“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清朝诗人赵翼曾有诗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了五百年的创意,又当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一样是陈词滥调。赵翼议论的是诗词,戏曲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不用说,粤剧的危机就在眼前,世事变化如此之快,哪还有五百年的新意,供他们消费。

彼时的艺人,于伴奏乐器上扩充,于唱腔风格上推陈,于艺术流派上出新。

按照当时报纸记载,粤剧梨园弟子,“乃变更演剧方法,取消往日之正本出头,另编配景新剧,集中全班人才日夕只演一出,名曰配景新剧。”

更狠的是,他们还“不耻下问”,专门向电影行业学习。

譬如,粤剧一改之前舞台空旷、简洁风格,率先使用舞台布景等方式;不断丰富演员服饰与道具;舞台语言也由官话改作方言,降低受众门槛。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咿咿呀呀的戏剧,本身就代表着陈旧。但上世纪的名伶,却一次次走在时代的前沿。

今时今日,演员穿着比基尼唱京戏,我们犹然觉得是糟蹋国粹。但1928年的戏曲演员,早就这么干了。

二十年代的粤剧团体,还将舞台灯光,从传统彩灯改作拍电影中才用的“宇宙灯”。

这么说吧,清一色的美式装备。

他们甚至将灯泡装置在桌椅,以及演员的服装之上。

早期的粤剧和电影之交流,仅限于此。演员之间,则呈现出分庭抗礼的姿态。

粤剧名伶尤其讨厌电影。

他们认为,影片是提前制作好的,表演过程中,台下观众不能叫好,缺乏互动,这有什么看头

更加实际的是,电影一次制作,可以无数次播放,直接影响到演员的身价。

浑然一体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大势所趋之下,螳臂当车却挡不住时代的潮流。

电影用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戏剧,大人,时代变了。

其实,早在1913年,第一部粤剧电影就已经诞生,其名曰《庄子戏妻》。该片还是香港出产的第一部默片和故事短片。

没错,1913年的电影,还是没有声音的。

早期的观众,将欣赏戏曲称作“听大戏”,而非“看大戏”。没有声音,你让人家欣赏什么

而且,电影中的演员,并非科班出身,他们的身段步法、表演技巧,与真正的名角相比,还差了点意思。

换言之,哪怕降低标准,从“看大戏”的角度欣赏,这个影片依旧不及格。

好在电影技术在不断发展,声音终于能表现出来。于是,电影渐渐成为新的潮流。粤剧名伶穷尽毕生之力,也无法改变这股潮流。

可想而知,彼时的艺术家,是何等踌躇苦闷,他们已然作出改变,所有的改变,在潮流面前,又是那么无力。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这几句诗文,写的是李太白梦中游天姥山的场景,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走来走去,依然是千言万转,依旧是迷花倚石。

到底该怎么办 也许陆放翁的诗句,能给戏曲伶人以灵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然改变不了电影,何妨融合他们。

1933年10月5日,第一部黑白有声粤剧电影《白金龙》,在广州上映。

参演演员,即是前文所述,红极一时,每年拿6万元分红的粤剧名伶“大佬倌”薛觉先。

据统计,该片制作成本约1500美元,在广州放映利润超过8万美元,香港票房收入高达10万港币。

而且,此片仅是南洋某烟草公司,制作的广告片。

什么叫专业 拍一部广告,照样赚到盆满钵满。

郭德纲先生大概说过如下意思,打破昆曲艺术的,永远是内行,外行只会让唱昆曲的给打破。诚如斯言。

薛觉先,雄鸡一唱天下白;从此后,万方乐奏有于阗。

从1933年始,到1945年止,粤剧电影迎来繁盛时期,十来年的光景,有一百余部作品先后问世。

而且,粤语电影的发展,对后来的香港电影,譬如黄飞鸿系列、武侠电影,甚至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吐故纳新

到今天为止,连周星驰都已老去,启发他的粤剧电影,理所当然也早已式微。

粤剧电影的明天在哪里

《白蛇传·情》似乎给了我们答案,用全新的配方,酿一坛醇厚的老酒。

《白蛇传》的故事,在今天可谓人尽皆知,其影视作品亦不可枚举。

《青蛇》讲述情欲与勾引,赵雅芝传递优雅之美;《白蛇传说》呈现视觉盛宴,动漫也不忘横插一脚。

戏曲该如何表达这个故事呢

剧作家将艺术的触角,指向了“情”。

很久之前,天地之间生长着一对并蒂莲,历经磨难,一瓣投生作白蛇,另一瓣降落至人间。

白蛇放弃成仙的机会,只为寻找另一瓣(半)。他们的故事从“钟情”开始,结局则是一曲“未了之情”。

戏曲中的每个角色,都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因情而生,为情所困。

许仙一盏盏敬娘子雄黄酒,喝完了一杯,还有三杯,因为有深情。

白素贞明知不能饮,但许郎情真,怎能推搪,其中有柔情。

法海本可将白娘子镇压,他内心踟蹰,准备“上呈佛祖,再行处置”,铁石之躯亦然会伤情。

情由剧中演员所发,情亦可感动看剧的观众。

白娘子身怀六甲,白衣飒飒,舞动长袖,左推,右挡,前踢,后趟。

她打斗的愈用力,观众看的愈揪心,有泪目的感觉。

坦率地说,白娘子轻舞的水袖,既是对敌人的反击,也是粤剧电影对现在市场的回应。

既美丽,且具韧性,更有力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如今的电影市场,被类似于《速度与激情》和《复仇者联盟》所包围。

中国传统戏剧演员,用清丽的嗓音,告诉你何谓“激情”。

中国传统戏剧演员,用舞动如风的水袖,告诉你该如何“复仇”。

参考资料:

1,罗敏:《论粤剧电影对粤剧发展的影响》

2,林铭豪:《戏影交融:戏剧电影的革新与发展》

3,安志强:《艺术创作的触角——看粤剧<白蛇传·情>》

4,央视梨园周刊:《采访<白蛇传·情>主演曾小敏老师》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如何评价粤语《白蛇传情》这部电影?

最近《白蛇传情》这部粤剧电影在各大影院相继播出,影评人也是褒贬不一,观影后的也是个人有个人的见解,但是作为首部新颖方式的演绎这个绝美爱情故事的电影,我表示比较欣赏,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方式比较能接受,这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大家所能接受的,再者《白蛇传》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是人们所乐意接受和品尝的。剧中演员表情和神态也是很极具人物特点的,能够感染大家一起进入那个时期爱情的悲悯,很多人看完之后都泪目觉得为什么这样的爱情不被祝福。

电影呈现出来的质感也是属于国风,古风样式,水墨画一样的延展延伸,加上服装造型,也是现在颇多年轻人崇尚的汉服妆感,很多年轻人进到影院看这部电影首先冲着剧情,再者就是冲着极强的画面冲击感,这部剧比纯粹的戏剧更能让大家所接受和欣赏,粤剧和电影的技术配搭一起能让人更加的了解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剧中有几个点,特别触动大家,比如曾老师在战斗中挣扎时呈现出来的水袖表演真的是磅礴大气,看起来特别飘逸舒适。还有水漫金山寺那段,洪水如猛兽般的包裹着小青,小青挥舞着双剑场景,这里加上特效,让人看了真的是气宇轩昂的畅快和洪波。有个影院经理评价这部剧说是,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新时代下独特具有东方美学意味的戏曲大片,因为戏剧表演最注重的就是捕捉人物表情,所以在这部片子里面,我们的视线会跟随人物极强的表情渲染来进去影片细节的体会。

这部剧用传统戏曲和现代技术特效,加上故事背景的衬托下,人物表现更加丰富,画面感豪华蓬勃,真的值得去影院一品。

请问京剧或者豫剧等戏曲里,有没有描绘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的段子。

1.京剧选段《白蛇传?游湖》 白素贞唱段

[南梆子] 驾彩云离却了峨嵋仙山,
人世间竟有这美丽的湖川,
这一旁保俶塔倒映在波光里面,
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
苏堤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
(小青:姐姐,这江南景色多么秀丽啊,真是黄莺弄舌,春燕飞舞啊。白素贞:是啊。小青:咦,断桥?姐姐,既是叫断桥,这桥怎么又没断哪?白素贞:青妹呀——)
虽然是叫断桥桥何曾断,桥亭上过游人两两三三。
面对这好湖山愁眉尽展,也不枉下峨嵋走这一番。

峨眉山的蛇仙白素贞和小青到西湖游玩,遇见许仙,白素贞爱他为人忠厚,结为夫妇。金山寺禅师法海一心破坏,唆使许仙在端阳节用雄黄酒灌醉素贞。素贞露出原形,吓死许仙。素贞冒险到昆仑山盗来灵芝仙草,救活许仙。法海又骗许仙至金山寺软禁,劝其出家。白素真与小青施用法力水漫金山,许仙终逃出金山寺。素贞生子后,被法海用金钵捉住,压在雷峰塔下。
“游湖”里这一段清新的南梆子如春风拂面,袅娜氤氲开西子湖的风光旖旎,点染出白素贞初下仙山心中难掩的喜悦,那一点乍暖还寒的萌动春意,已经悄悄盎然在心间。

2.豫剧 《断桥》 常香玉主演
唱词你可以百度搜索一下
希望我提供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