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半枫荷 2023-07-26 09:25:17

转眼已到10月,一年已走四分之三,你是否对昨天依依不舍,对明天充满期待呢

有人说: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可每次,我们都是等时光溜走,才回头感慨。

8首时光诗词,一起读懂时光背后的悲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李煜降宋后,往日的美好生活,如同落花,一去不复返。

总是在花落时,感慨没有好好欣赏,总是在岁月逝去之后,感慨离伤。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韦应物遇见了十年前的友人,岁月一晃过去了十年,难得的是相见欢笑如旧,只可惜两人已经鬓发苍苍。

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时光逝去,最珍贵的,是时光逝去,我们感情依旧。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南宋消亡了,诗人开始了流浪,思乡,伤国,无奈又无力。我不是埋怨如今凄惨的境遇,我只是怀念年少时的梦想。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江水和高山,依然流动挺立。

自然界的高山流水,能超越时间。人世间,唯有情感能超越时间了吧!

《诗经·采薇》(节选)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一个老兵,出征回来了,走的时候,杨柳青青,回来的时候,大雪飘飞。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如今,只有霏霏的白雪,陪我一起悲伤。

《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刘过二十年后再登南楼,却愁绪满怀,那一颗逝去的少年心,早就丢失了。

经常回想,年少时的景象,嬉笑、玩闹,时间带走了一切,儿时的朋友,只有记忆封存,却让人不忍打开。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宋·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

时光无情,年华渐老,只剩无奈和感伤。

不断在时光中游溯,想寻找正确答案,却一无所获,只有慢慢接受现实,这就是成长吧!

《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知不觉你我都巳鬓发苍苍。

杜甫再见到少年时代的友人时,不得不感慨,时光匆匆,幸运的是,能再次,共此灯烛光。

时光是个魔术师,少年时代的友人变了样,曾经的心情不再,只有悲伤,一如既往。

姜育恒的《再回首》里面唱道:

再回首 恍然如梦

再回首 我心依旧

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不论我们怎样回首怀念过去的时光,都无法释怀,才会明白: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珍惜现在的时光吧,日后,会少些可惜的感叹;从容面对现在的时光吧,因为,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们,总是要往前走。

源自:唐诗宋词元曲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出自什么地方

唐多令①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

①唐多令:调名源起不详,“唐”或作“糖”。

〔赏析〕

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情致哀婉。
回答者:Tanworld - 状元 十四级 10-28 15:45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云非、石民赡、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
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韩昌黎云,“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其实,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故事?

意思: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出自:宋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原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释义: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小集:此指小宴。侑(yòu)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汀洲:水中小洲。断矶,形容矶头荒凉。

相关内容解释

诗人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

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词一起用了两个偶句,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但既无金碧楼台,也没写清嘉的山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而已。这里的“满”字和“寒”字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

“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

刘过以词闻名。他的词中写“平生豪气,消磨酒里”处甚多,也工于诗,古体、律诗兼备。诗多悲壮之调。

刘过有《龙洲集》14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今已不传。明王朝用复刊宋端平中刘澥(刘过之弟)辑刻的《龙洲道人集》15卷,有明嘉靖本、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收录14卷、附录2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龙洲集》12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8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