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站在生命长路的中途,前看后望皆是茫茫。前为渐已年迈的父母担忧,后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待到自己生儿育女,方知父母的不易,此时,却已是中年人。
是父母老了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孝顺,还是人到中年后是人生教会我们去体悟父母一生的艰辛。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子即将远行,母亲为他缝制远行的衣衫,那密密的一针一线,皆是不舍,内心只怕儿子归来太晚。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诗人在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之后,愈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当你无法确定自己现阶段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那就对父母孝顺,那是唯一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做错的一件事情。
《洗儿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世间父母,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有苏轼说,只愿孩子愚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真的不想孩子聪明吗 并不是。
苏轼仕途受挫,坎坷飘泊,感慨“我被聪明误一生”,痛定思痛后,愿孩子能平安健康,无灾无难。
父母一生心血培育孩子,最大的要求即是儿女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别老母》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 倒不如没有啊。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
可我们总是为了工作,为了梦想,不得不一次次地离他们而去。
你总是想着,快了,就快了,再给我一点时间,爸爸妈妈,我会努力的,我一定会把你们接过来的。
可是,现实残酷,岁月不饶人,我们没有实现梦想,而父母却已经老了。趁父母还在,请轻轻拥抱他们,告诉他们,你真的很爱他们。
《忆父》清·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欲归未得怅空囊,儿女相思泪数行。
苦忆寝门双白鬓,朝朝扶杖倚闾望。
父母为了抚育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发现母亲鬓边已有了白发;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发现,父亲的行动已然放缓。
生命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当我们幼小的时候,是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走过一个个沟沟坎坎;总有一天,会轮到父母伸出衰老的双手,等待我们的扶持。
我们总要长成大树,让他们依靠,就像当初,他们作我们的依靠一样。
《客夜思亲》宋·宋无
老妻病女去淮西,慈母居吴鹤发衰。
我独天涯听夜雨,寒灯三和照相思。
母亲的头发已经白了,我在天涯的这一边,思念着她。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父母好像永远有忙碌不完的家事和操不完的心,他们不停地奔波劳累,只愿儿女一生健康,平生喜乐。
《墨萱图》【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十几年的时间,饱含着耐心与爱,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父母的辛劳和珍贵。
有人说,母亲,是一种再苦再累也情愿承担的悲壮和感动。
当我们走过半生,这一路上,有人离开,有人再来,惟有父母,一路相随,无怨无悔。
这个世界上,朋友会离弃你,爱人会背叛你,惟有父母,会一直扶门相望,等你归来。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诗人收到了家书,只有十五行,行行都在说:赶紧回来吧!
在外飘泊的我们,总想给父母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享享清福。于是我们终年在外奔波。
可是,父母要的,可能不是大房子,不是很多钱,而是你陪在他们身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期。
世间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往后余生,愿你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来源:古诗词
孩童时,家里穷,鱼肉之类的只能在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招待客人时,才能吃上,每次,妈妈总说她不爱吃,把肉肉省给我们吃。
直到自己结婚,有了孩子,那一刻我才明白,这是爱,无私的爱。
印象中,父母总是很早起床,上学时总是先做好饭再喊我们起床,为的是让我们多睡会,那时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爸爸妈妈能每天那么早起床。
自己的孩子长大,开始上学后,我终于明白,这是责任。
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成家,有自己工作,父母老了。
父母自己省吃俭用,却在孩子们回家时掏心窝的买了很多好吃的。每一次回家,我跟妈妈说
别买太多吃的,妈妈总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怎么也得给你们做点好吃的。
每次返程,母亲恨不得将家底掏空,把车里给我们装得满满的,这装的都是爱。
父母老了,尽管年轻时为我们遮风挡雨,年老了却要看我们的脸色行事。
他们察言观色,看我们有空不忙时,才会提出自己想让我们帮忙做的事。
父母为孩子奉献了一生,却在年老时成为孩子的手下败将。
经常听到同事说婆婆的不好,父母在帮子女出力照顾孩子后,却成了那个吃力不讨好的人,他们心里的委屈有多少,也许只有等自己老了才能有体会。
有多少父母自己省吃俭用,却在孩子有需求时,一下子拿出好多给予补贴,那可是他们从嘴里剩下来的饭钱。
时间很长又很短,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只能在现有的时间对父母好些。
希望孩子们经常回去看看父母,让他们不再孤独。
杨绛先生说: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人都走了……
“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你的坏脾气,包容你的缺点。
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时,你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世间,除了父母,还有谁会真心实意期望你好?
老话说,门前有车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才了解,人与人之间,离别是常态。
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奔忙,为了应对慌张的碎银二两。
我们忙,真的很忙,想着有足够的条件,享受生活,回报父母,满足家庭,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但忙来忙去,结果却成了,离开了父母,冷待了家人,疏离了孩子,辜负了时光。
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错吗?我们很委屈!
但我们却不该忘了,人间的幸福也在那,柴米油盐的充实,身体康健平安,家庭和睦团圆。
烟火人间,平淡流年,那份灯火阑珊的温暖与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别真的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别让孩子总问,爸爸(妈妈)去哪儿啦?
人生,真的是一场与自我博弈的修行。
在父母跟前修孝心,在子女身边修脾气,在夫妻之间修忠诚,在朋友面前修品行。
人生的每个关口,都要靠我们自己去闯关。
但请记住,父母越慈爱,子女越孝顺;子女越孝顺,父母越安心。
世间的理,从来都如此循环往复,滚滚向前。
时间就像单行道,有去无来。
人生,哪怕行走万 里,哪怕看尽繁华,心中思念最 深的,依然是那平淡中的一份烟火流年。
那是回不去的曾经。
三餐四季,整整齐齐,老屋还在,父母康泰,有人做饭,有人等待,人间最 美,最抚慰人心的,就是这一份烟火流年。
养儿方知父母恩,记忆中那些美好的过往,当时的爹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也在负重前行,为养我们长大,撑了一年又一年。
鲁迅先生曾说,“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获得人生真 正的乐趣和自由。”
让我们在人生这条路上,从跌跌撞撞到有勇气有能力奔跑,让我们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压力,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坚强。
父母是我们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常回家看看,别让爸妈等太久,别让等待变成了遗憾。
我们的父亲,是一个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男人,从小到大,也许你和他沟通不多,共同话题也不多,甚至你还嫌弃他管得太宽了。
尤其在我们的青春期,曾经幻想无数次脱离他的“魔掌”,因为我们青春需要自由,就像那天上的雄鹰那般自由飞翔。
所以我们就从心理上抵触父亲,时常斗嘴,反抗他对我们的管束,哪怕明知道毫无作用。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父亲。
马丁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中曾经以《父与子的战争》为题进行演说,讲述他和他的父亲,他有一个从来不夸别人的父亲,父子两个也很少沟通,彼此不了解,尤其是不认同,导致马丁逆反,和父亲对着干。
随着时间推移,马丁长大了,父亲老了,天平秤向马丁倾斜,直到父亲得癌症住院,才发现父子是如此深爱着对方,却给彼此留了遗憾。
这不就是中国千万家庭中的父子吗?
父爱无言,却重于泰山。
趁父亲还健在,把想做的事情赶紧做了,把想说的话赶紧说了,不然等到泰山轰然倒地的时候,你会非常无助。
父亲75岁了,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症。
有一天儿子推着坐在轮椅的父亲到公园里散步,正在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卖气球的,那一大撮气球随风飘扬,看得老人家是两眼发光,直直的盯着。
儿子以为父亲喜欢,就买了一个插在轮椅上,这回父亲不看卖气球了,而是直直的盯着插在轮椅上的气球。
“这是什么?”父亲问。
“爸,这是气球。”儿子回答。
“哦......”
过了一会父亲又问这是什么,儿子耐着性子说:“这是气球呀,记住没有?”
刚推着轮椅没几步,父亲又问了,儿子不耐烦的说:“气球!”
没多久,父亲问同样的问题,儿了恼火了:”都说了,是气球!气球!你知道吗?还有完没完?“
父亲回头看了一眼儿子,默默的坐在轮椅上,不再说话。
一年后,父亲去世了,儿子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父亲的好几十年前的日记本,上面清楚的写着:儿子两岁半了,刚学会呀呀语,在逛公园的时候,看到有卖气球的,他就用他胖嘟嘟的小手指着问那是什么?我就说是气球。
儿子刚学会说话,所以他很喜欢问重复的问题,他一直问,我就一直答,他问了10次,20次,30次,最后问了39次,我就答了39次,儿子真是太可爱了。
看到这里,儿子止不住的眼泪往下来,最后是嚎啕大哭。
知道儿子这时候是什么感觉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我们身为儿女的,真的把他们当宝了吗?但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他们却是非常有耐心的对待我们,我们就是他们手掌心里的宝。
在80年代,父亲原来是国企职工,用当时的话说就是”铁饭碗“。
可是父亲爱折腾,跟着当时时兴的”下海“潮下海去了,开始做生意,结果因为没经验亏得是一塌糊涂。
最后只找到一份做环卫工人的工作,而我那时却认为,父亲由原来的”铁饭碗“和老板,沦落为环卫工人,太丢人了,因此自己没少给父亲脸色看,哪怕是母亲的责骂,我依然我行我素。
那一年,我考上了重点中学,在开学的前天晚上,父亲抽着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的”武林“烟,激动的对我说:”儿子,老爸上个星期申请扫你学校门口那条马路了,以后咱爷俩可以天天见面了。“
我一下子就火了:“你这是干嘛?明摆着跟我过不去是吧?想让我丢人现眼?”然后摔门而去,而我母亲听到我这样说父亲,直接出门拦住我就是一巴掌,然后哭着跑回了父亲身边。
但第二天晚上,母亲告诉我,让我不要担心,父亲又回原来那条马路去了,让我不要生气。
第一学期的冬天,很冷很冷,有一天晚自习放学,因为作业问题自己很晚才走出教室,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门口外面扫马路,他也发现了我,就马上跑开,躲了起来。
我急忙跑出去,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他,在路灯下,他不知所措,摸着自己红红的脸说:“儿子,对不起,我和你妈妈骗了你,我还在这里扫马路,就是想每天远远看着你。”
我听了,猛然醒悟过来,自己的父亲是多么爱自己,自己居然不领情,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我人生第一次,紧紧的抱着父亲,并大声告诉父亲:“用自己的手脚赚钱,不丢人!劳动最光荣!”
虽然后来父亲辞去了环卫工作,做起了生意,改善了生活,但那件事一直深深刻在我的心里,鞭笞着我要念亲恩。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现代 社会 压力大,我们通常习惯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而把最差的一面留给了最熟悉的人,这点一定要改正过来。
很多的父亲都是在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而已,平凡中显伟大,莫过于父爱如山了。
生活很苦,也很累,为了孩子能够多吃几顿肉,为了孩子多添几件新衣服,为了孩子能像别人一样可以有好玩的玩具,快乐的童年,他们在默默硬扛着,他们要求回报很简单,就是儿女们的一个笑脸就足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父亲在为孩子负重前行而已。
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你考上心仪的大学的时候,他们为了你的大学学费东借西筹;
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你春节回家的时候,他们高兴得彻夜不眠;
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为了明天将要离别的你,他们惆怅得一夜不睡;
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你曾经说过餐桌上最好吃的那道菜,来年你从外地回来,还是那道菜。
他们自从有了你,再也没有了自己,全部心思都扑在了你身上,这种无私的奉献,我们做儿女的不要习惯的接受,就忘记了感恩。
记得大学的时候,老教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个儿子十分捣蛋,但他父亲十分严厉,只要他犯错,父亲必打他一顿。
慢慢长大了,父子习惯了这种教育交流方式,哪怕儿子是成年人了,只要犯错,照打不误,当然这个和封建 社会 ,父为子纲传统有关系。
直到有一天,已经而立之年的儿子犯错时,父亲的鞭子再次落到了儿子的屁股上。
儿子突然间放声大哭,父亲非常奇怪,便问道:“平时我打你都不哭,现在为啥哭呀?”
儿子回答道:“从小到大,你打我都是为了教育我,我都懂,以前你打我都很疼,可是今天你打我却不疼了!”
知道为什么?你能猜到吗?
我告诉你,因为父亲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越来越弱了,做儿子的奉养父亲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
父母为了养 育儿 女,不辞劳苦,岁月在他们身上都留下了痕迹,一日比一日年长和衰老。
为人子女者,理当孝养父母。
朱自清的《背影》最后有一段话: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你是否这个时候也想起你父亲的背影?不管他是高大的,还是瘦小的,那都是父亲的背影,那都是值得一生敬重的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往后余生,我们好好善待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7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去秋来,惜君如常
下一篇: 意境最美的10首古诗词,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