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最是缠绵花间词,美到落泪!

夏枯草 2023-07-26 08:44:57

编辑:诗词散文世界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的五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在《花间集》中被列于首位,入选作品66首。把词痛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韦庄(约836年─910年),唐末五代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任前蜀宰相,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皇甫松,唐代词人。中唐古文作家皇甫湜之子。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笔墨。"

梦江南·兰烬落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牛希济,五代词人。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后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牛希济以词著名。他和词人牛峤虽是侄叔,词的内容也多写相思离别,但风格却不相同。峤词艳丽,希济则尚自然,近于韦庄。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顾敻,五代词人。善填各种结构上迥然不同的词,词风绮丽却不浮靡,意象十分清新生动,情致极其悱恻缠绵,有些词作还化用口语,琅琅上口,增加了谐趣和可读性。顾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词工巧匠,其填词之用语和手法都很值得研究借鉴。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永夜抛人何处去 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 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欧阳炯 (896-971),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欧阳炯之词传世不多,然而却多有绝妙之笔。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孙光宪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是花间派中较有个性和成就的词人。他的词既有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的华丽香艳,又比其他"花间派"词题材广阔和充实。有不少词反映《北梦琐言》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开拓出了新的意境。更漏子·对秋深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老师,花间词和南唐词词风能不能具体举例说说啊

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此外,虽也写郊游中的男女邂逅,女道士的春怀,宫女的幽怨等等,但中心仍然是男女情爱.与这种情调相适应,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所谓“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衣剪叶,夺春艳以争鲜”(《花间集序》).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尽管花间词的具体作家之间互有差异,但在总体上有其一致性.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愁郁之中,屡屡挣紥,而又难以排遣.既为“闲情” 所苦,又以无悔的口吻宣称“不辞镜里朱颜瘦”,往复盘旋,委婉尽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以恒久的自然,与短促无常的人事一次次对比,抒写深悲积恨,如陈廷焯所说“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五更梦回后的意念活动,幽怨缠绵.《乌夜啼》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避实就虚,摄尽凄婉之神.又以“剪不断,理还乱”的麻丝喻愁,欲言难言,真是肠回心倒,缠绵之至.境界较为开阔而又有深厚缠绵的情致,正是南唐词的优长.

花间词作者

花间词作者是赵崇祚。

花间词人是晚唐五代词人合称。后蜀赵崇祚选编《花间集》,选录了18位词人的词作,花间词人由此得名。其中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于晚唐,未入五代。

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其馀仕于西蜀。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他们的词作在选材上,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在内容上,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欧阳炯在《花间词序》中描述西蜀词人的创作背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子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唱风。

中唐以来,爱情意识开始呈现出勃兴的态势。及至晚唐李商隐等人,摹写真挚的闺情,捕捉细腻的心绪,代表了唐代爱情诗歌的最高成就。但是近体诗发展至此,在言情方面的力不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它四平八稳、整齐划一的体制形态,难以扣合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

赵崇祚作品简介:

他于五代时后蜀广政三年为《花间集》作序的是欧阳炯。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代大概从唐开成元年至欧阳炯作序的广政三年,大约有一个世纪。

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最少的是鹿虔扆和尹鹗,人各六首。编者赵崇祚自己一首也没有,序者欧阳炯只有十七首。这也可见选者赵崇祚的态度客观,毫无私心。

分析花间词和南唐词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

花间词和南唐词是唐代和五代时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词作品,它们的风格不同,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1. 社会、文化背景:唐代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社会、文化繁荣,人们生活富裕,喜欢追求奢华、享乐。而五代时期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生活困苦,喜欢追求平静、安逸。
2. 历史背景:唐代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王朝,对外开放,对内安定,词作品多表现出宏伟、豪迈、高昂的风格。而五代时期则是一个分裂的、衰败的王朝,对外受困于藩镇,对内战乱不断,词作品多表现出婉约、凄美、伤感的风格。
3. 词作品例证:花间词以温庭筠、韦庄等词人为代表,作品多描写奢华的宴席、美丽的姑娘、爱情的故事,风格华丽、细腻,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南唐词以李煜、冯延巳等词人为代表,作品多描写寂寞的心情、失落的感受、人生的感慨,风格简朴、真切,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等。
综上所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不同风格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花间词派是怎样的一个词派?

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扩展资料:

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一句。纵观花间词派一十八位词人,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词风浮艳,多写情爱。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花间集》中也有少数表现边塞生活和异域风情的词,如牛希济的《定西蕃》,表现塞外荒寒,征人梦苦,风格苍凉悲壮;李珣的《南乡子》、孙光宪的《风流子》,表现南国渔村的风俗人情,也较清疏质朴,如“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李珣《南乡子》之九)但这不能代表花间词的总体特征。

-花间词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