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凶,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
——迟子建
我的世界下雪了文丨迟子建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
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陽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陽比夕陽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陽、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陽、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
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当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滩陰森的凉气侵蚀我,而是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
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一批云彩出现了,不过那是一片极薄的云,它们似乎是专为月亮准备的彩衣,因为它们簇拥着月亮的时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将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晕,彩云一团连着一团的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
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
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喜欢名家散文的朋友们
可以点击上方视频头像 ,进入主页关注我们的视频号哦
是一本书内容提要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曰,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嚎——嚷嚷,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义像男人抢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编辑推荐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答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目录 简朴生活回忆录哑巴与春天 农具的眼睛 昆虫的天网 蚊烟中的往事 采山的人们 光与影 动物们 邻里间的围栏 故乡的吃食 女孩们 棺材与竹板 农人的浴室与茅楼 露天电影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 伐木小调 暮色中的炊烟 年画与蟋蟀 我的世界下雪了好时光悄悄溜走年年依旧的菜园 好时光悄悄溜走 祭奠鱼群 哀蝶 房屋杂谈 木器时代 云淡好还乡 灯祭 冰灯 伤怀之美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油茶百儿 家常豆腐 傻瓜的乐园 木匠与画匠 远去的邮车 马背上的民族 中国北极的天象 骂声中的波漫 北方的盐 撕日历的日子 时间怎样的行走
迟子建
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现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白雪乌鸦》《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候鸟的勇敢》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另有《迟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单行本。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
迟子建的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还有一些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2019年9月23日,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中文名:迟子建
外文名:ChiZiji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出生日期:1964年2月2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
主要成就: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
一次庄重文文学奖
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一次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树下》《晨钟响彻黄昏》《额尔古纳河右岸》《越过云层的晴朗》《伪满洲国》等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人物经历
1964年,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1983年,迟子建开始写作,30多年来她已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出版80多部单行本。
1984年,迟子建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7年,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的她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现担任黑江龙省作家协会主席。
1990年底,迟子建到日本访问,一位日本老人问她:“你从满洲国来?”她当时有一种蒙羞的感觉,因为伪满洲国的历史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而那段历史对东北人民来讲,象征着苦难和屈辱。回国后,她决定创作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试图还原伪满时期底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1993年,迟子建凭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荣获“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迟子建在《收获》上发表了《向着白夜旅行》。
1996年,迟子建凭借《雾月牛栏》摘取了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奖。
1998年,34岁的迟子建,在故乡和塔河县委书记黄世君结婚。
2000年,迟子建去挪威访问,并以《清水洗尘》再获“鲁迅文学奖”。
2001年,迟子建在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里遇见了一位老人,结合自己之前听到的新闻,决心创作《群山之巅》。
2004年,迟子建在报纸上看到鄂温克画家柳芭的故事,她来了灵感,决定动笔写这个民族的历史。她追寻驯鹿的足迹,找到笔下鄂温克女酋长原型,推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2005年,写成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007年,迟子建凭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2009年,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迟子建凭借《白雪乌鸦》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2015年1月8日,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行新书首发式。迟子建写作这部小说历时两年之久,呕心沥血,其间两度因剧烈眩晕而中断。
2016年,迟子建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迟子建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近日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12月13日在上海发布,迟子建《炖马靴》摘得短篇小说榜第一。
2019年12月6日,迟子建凭借作品《炖马靴》获得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短篇小说奖。
2020年1月15日,迟子建当选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母亲:李晓荣,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
父亲:迟泽风,曾任黑龙江省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一九八五年冬季病逝。
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委书记,车祸去世。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文集作品
翻译作品
《秧歌》(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1998年《磨坊》(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2002年
《香坊》(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2004年
《满洲国物语》(长篇小说日文版上、下卷)日本河出书房新社2003年
《向着白夜旅行》(意大利文)小说集Pisani出版社2002年
《秧歌》(意大利文)小说集Pisani出版社2004年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英文版)小说集澳大利亚乔伊斯基金会出版2004年
《原野上的羊群》(英文版)小说集中国文学出版社“熊猫丛书”2005年
《踏着月光的行板》(意大利文)小说集pisani出版社2007年
短篇小说
部分篇目:
《那丢失的》(《北方文学》1985/1);《沉睡的大固其固》(《北方文学》1985/3);《旧土地》(《北方文学》1986/1);《没有月亮的抱月湾》(《小说林》1986/2);《在低洼处》(《小说林》1986/4);《白雪国里的香枕》(《作家》1987/3);《北国一片苍茫》(《青年文学》1987/8);《星期天》(《小说林》1988/3);《烟霞生卒年表》(《春风》1991/4);《五羊岭的万花筒》(《钟山》2010/2);《七十年代的四季歌》(《上海文学》2011年1期);《他们的指甲》(《作家》2012年5期)。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悲悯精神。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黑土地小人物形象系列自成谱系。这些小人物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他们有不同的职业,有种地的、剃头的、弹棉花的、卖报纸的,也有清扫楼道的、唱丧歌的、刻墓碑的、为别人洗衣服的。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隐忍善良又软弱自负,既淳朴坚韧又安于现状。他们依靠着一种简单的理想生活着,生活中的一点不幸都能给他们以致命的打击。迟子建在作品中写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世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为他们书写立传。迟子建赞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乐观的品质,用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们的自负、狭隘等弱点,用爱意抚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用温情批判他们人性恶的抬头。
艺术特色
自杀、他杀、病死、老死迟子建热衷于死亡叙事,这或许因为死亡是人性的自然(按弗洛伊德的术语叫“死本能”),是人的宿命,也是对人性的自然来说最大的神秘。从万物有灵的角度,人死之后灵魂才可以出窍,才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好地表演来自大自然的神秘。迟子建喜欢在血缘关系问题上做文章,其原因也在于此。血缘亦是人性的自然,其中有诸多人所不能克服的神秘性存在。当然,血缘关系只有在与非血缘关系的对照中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显现。就《树下》而言,七斗被过继给姨妈,七斗的妈妈也有一个后妈,七斗的老公总是怀疑儿子并非亲生,等等,都属此一题材。此外,情欲,尤其是与亲情纠结在一起的乱伦(姨父对七斗的强暴)、作为社会禁忌的情欲如婚外情(《逆行精灵》中的鹅颈女人),等等,这些自然性命题,也都是迟子建的小说中最重要也最常见的题材。作为这一切的升级版,情欲加血缘加仇杀,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也屡见不鲜,如《岸上的美奴》《晚安玫瑰》等。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央视网评)
? ?
少女时代最喜欢的女作家是琼瑶,一度沉浸在她缠绵悱恻的爱情世界里无法自拔,终归还是走入凡尘烟火;后来读三毛,浪迹天涯的洒脱令人艳羡又似乎遥不可及;而席慕蓉的诗美得像清晨草叶间的露珠,却在看到她的照片后隐隐失望……直到遇见迟子建,一位美貌和才华并存,接地气又富有灵气的女作家。圆圆的脸蛋,上扬的嘴角,浅浅的酒窝,温和美丽又富有活力。著名作家苏童说,“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经历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
? 读迟子建的散文犹如饮用甘冽的清泉,毫不费力,身心舒畅。她的散文集《我的世界下雪了》就体现了她的美学追求和文字品格。
?从未见过一本书的封面如此简朴,一片雪白中立着一排简陋的栅栏,好像在静静诉说着作者的忧伤。每一篇都从作者的心灵中流淌出来,不刻意,不煽情,不做作,读得人五脏六腑像被洗过一样,纯净自然。她写“邻里间的围栏”,写“故乡的吃食”,写“露天电影院”…… 在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上,有沉默勤恳却无人重视的哑巴;山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大的果品,蔬菜铺子,肉食店,饮品店;火烧云在天边燃烧,一家人笼起蚊烟吃晚饭……她用沉静的笔调娓娓道来,没有炫耀,没有卖弄,更没有愤世嫉俗,字里行间跃动着灵气,纯朴内敛,流露了对故乡、童年的眷恋和淡淡的乡愁。
?迟子建出生于1964年,比我年长整整十岁,她生活在漠河,我生活在扬州,但是我却感觉她就是我的闺中密友,我和她丝毫没有隔阂。她讲述的就是我的童年和故乡的生活。《女孩子》中迟子建不像别的女孩子,对绣花感兴趣,而是对缝纫兴味盎然,“这时候,我喜欢坐在母亲身边,看着她把怎样两块布叠加到一起,塞到机头下面,落下一个银色的按钮压牢它,然后飞快地蹬起缝纫机。”我看到了我勤劳能干的母亲,看到了那个在旁边羡慕不已又无法插手的小女孩。趴在缝纫机上写作的迟子建发表了最初的作品。《油茶面儿》使人回忆起学生时代晚自习下聊以充饥的香喷喷的荞麦面,用水调成糊状,香气四溢。《家常豆腐》则使人想起童年时满是雾气的豆腐房,以及纯粹粘稠的豆浆……
? 迟子建的散文写的是琐细的日常生活,远离喧嚣,自然纯真,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她也写风、花、雪、月,却无关风月,并不庸俗。 时下,不少女性写作者开设公众号。里面的文字精美时尚,要么教人如何取悦男人,要么教人如何做 独立女子,要么就教人如何讨巧地在俗世生存,要么干脆无病呻吟。一切都是功利的,看得人倒胃。
? 迟子建是女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 她在茅盾文学奖颁奖礼上说,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与美更强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6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今生,只为换你一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