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早春的江南,烟雾氤氲,花事烂漫,凉风中飘散着久违的清新与温柔。庭园水木清华,花影荡漾,简约闲远。
一夜的雨,清冽而深邃,梦里辗转千年,一如水月镜花,缥缈难寻。醒来光阴依旧,不过是守着平淡的日子,烧饭煮茶,别无他 事。
三千年前,时光一如当下,古老逶迤的岁月,荒凉而美好。日月阴晴,草木枯荣,人事离合,皆是哀乐相同。三千年间,光影交织,物换星移,从古朴苍茫到烟柳繁华,从河山静默到风起云涌。多少杀伐战乱,多少灾难劫数,像一场浩荡的风,行经无数朝代,毫无遮拦。
诗歌,这简单婉转的词句,平平仄仄的韵脚,却如雨后新笋,明净清雅,妙韵天然。人生诸多不如意,因有了这美妙的言语,到底简洁如画,生出喜气。
其实,我愿在人世,如旧时宅院的燕子,清好安稳,寂寂不争。或是回归三千年前,在关关雎鸠的水岸,采着荇菜,等候打春风陌上经过的良人。或游走在某个不知名的朝代,做一平凡农女,倚着柴门,看尽人间四月的芳菲。又或安然于当下,于庭前花间,煮一壶清茶,漫品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诗经》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承载着古老的记忆。其内容丰富多姿,无虚妄怪诞,真实易懂。所描述的是周代社会生活的风俗民情,以及礼乐文化。有婚姻爱情、祭祀宴饮、寻常农事、时政世风、战争徭役,乃至天象地貌、山川河流、草木虫兽。或简单留白,或曼妙多情,婉转旖旎。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那个古老荒蛮的岁月,百姓凡人亦需要用诗歌做出深情的表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俭约朴素,无所依求。晚风斜阳,流水汤汤,那时的茅檐闾巷,炊烟人家,自有一种安稳和远意。
孔子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分为《风》《雅》《颂》。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诗经》以《国风》居首,又以《关雎》为首篇,当有其深意。世间一切美好,一切修行,皆以男女情爱,夫妇之德为起始。天地万物,春耕秋收,量晴校雨,万户人家,尽在日月山川里。人世多少聚散悲欢,莫过于平凡的夫妻,寻常的两人。
《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民间世界,如春风亭园,敞阔无际,山长水远,无爱恨离愁,无忧烦执念,守着一茶一饭的日子,连相逢都是美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于水岸,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心中所求的伴侣。参差错落的荇菜,左右打捞,这美丽娴雅的女子,让人梦里梦外都想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求之不得,便是日夜想念,悠长难耐的相思,令人辗转不眠,心神难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美丽贤淑的女子,辛勤地采着荇菜,一个低眉,一个回眸,都让人魂牵梦萦。他不由得以琴瑟和钟鼓取悦于她,使其芳心萌动。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年轻男子于河畔遇见一采摘荇菜的女子,为其窈窕风姿、勤劳娴雅而心动。只是这短暂的邂逅,令其生出爱慕之情,梦里对之缠绵不尽。从“寤寐求之”到“求之不得”,再到之后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亦算是华枝春满,花好月 圆。
从相遇的思慕,到追求的愁闷,再到相伴的欢喜,仿佛只是一个春天的时间。从此,他的屋檐下便多了这样一个女子,为他煮饭烧茶,穿针引线,与之暮暮朝朝,水远山长。
那时的窈窕淑女,不过是一寻常农女,无妖娆风姿,也不烟视媚行。只因正当妙年芳华,如春水新荷,连采摘荇菜也曼妙动人,温柔有情。而那时的君子,或是某个贵族青年,又或是茅檐柴门的凡夫,但他少年心事,自是见花生情,闻风相悦。
人生最美的莫过于和有情人相遇、相爱、相守,于千万年的千万人之中,有一个人属于自己。万物皆有机缘,或父母与子女,或高山流水的知己,又或人间平凡的夫妻。每一桩情缘,皆如三春花事,庄严安稳,又终有尽时。
男儿大志,若日月山川,江河大地,壮阔而高远。女子大志,如溪水桃花,日色竹影,但求人事静好。初见时的顾盼悠悠,情意绵绵,后来随了平淡的流年,不再新奇,一切如常。
世间寻常夫妻,未必有多恩爱,却又是那般不可分离。同一个檐下,他执笔山河,她打理厅堂,他风度翩翩,她温情脉脉。无论爱与不爱,亦是执手相依,相看白头。
外公和外婆,父亲和母亲,都是旧时的花烛夫妻。偏远山村,老宅旧院,春日的石阶苔藓滋长,晨起还能看见远山未尽的月色。他打柴耕种,远处人家起了炊烟,她倚门而望,归人缓缓。
那时,他在水畔垂钓一池山光水影,她撑着小舟采莲捞萍。他在田间锄草种豆,她于灯下织布裁衫,两人点灯说话,熄灯做伴。此一生清贫喜乐,任光阴往来游走,世事万千变幻。
佳期如梦,美景易逝。人生有所得,又有所失。我把最好的年华给了文字,那诗中的万千气象,恰如三千年前的风景。世间爱恨相随,古今哀乐相同,无论是《诗经》、汉赋,还是后来的唐诗宋词,皆一样地绮丽清越。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诗歌并非用来装点修饰生活的,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切表达。琴瑟之音,男女情事,亦如高山流水,清澈如洗。他为耕夫,她是村女,在世俗人家,过着平实谦卑的日子。守着小窗春色,无离愁忧惧,又怎管风物人情有一天会如斜阳晚照那般消逝湮灭
千年何短,百年又何长 相爱之心或有变迁,缘分却不可更改。那些在阡陌上走过的行人,早已不知下落,而留存于诗中的故事,依旧清洁无碍,端正有情。
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惊梦一出,步步娇,醉扶归”出自《牡丹亭·惊梦》;作者是戏剧家汤显祖。
《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扩展资料:
《牡丹亭·惊梦》的大意: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
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
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牡丹亭·惊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6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活一辈子,想那么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