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贾平凹:为了房子,人间闹了多少悲剧

七里香 2023-07-26 07:39:19

人被房子围在口里,那就是囚。

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

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

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

为了房子,人间闹了多少悲剧:因没房女朋友告吹了。

三代同室,以帘相隔,夫妻不能早睡,睡下不敢发声,生出性的冷淡和阳痿。单位里,一年盖楼,三年分楼,好同事成了乌眼鸡似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与分房不公的领导鱼死网破。

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 没有可以关了门、掩了窗,与相好谈恋爱的房子,那么到树林子去,在山坡上,在洁净鹅卵石的河滩,上有明月,近有清风,水波不兴,野花幽香,这么好的环境只有放肆了爱才不辜负。

可是,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 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砰地关上。

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茶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叱斥老婆和孩子。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

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

现在的官们款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

没房子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在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

人都被上帝分配在地球上,地球又有引力,否则,在某个早晨,人都会突然飞掉。

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人是怕人,所以用房子隔开,家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一个村寨有村寨墙,一个城有城墙。

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

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去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因此不论是乡下还是闹市,没有人走错过家门,最要看重的是他家的钥匙。

有家就有了私产和私心,以前有些农民出门在外,要拉屎都要憋着跑回去,拉在他家的茅坑里,憋不住的,拉下来也用石头溅飞,不能让别的捡拾去。

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幺小么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

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

官人们的坐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要有大的地图,书架里有领袖的装帧豪华的文集。

款人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画轴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

那些自己做苦工偏要培养儿女做音乐家的,钢琴摆在窗下。病恹恹的,常年卧床的,挂龙泉剑在床头。

而实在的人,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办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吃过饼干的盒子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面板上。

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

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

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

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

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

用不着热羡和嫉妒他人的千般好,用不着哀叹和怨恨自己的万般苦,也用不着耻笑和贱看别人不如自己,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

奋斗,赚钱,总算有满意的房子了,总算布置得满意了,人囚在家里达到人初衷了吧

人的毛病就来了!人又要冲出这个囚地,“情人”一词越来越公开使用;许多男人都在说,最大的快乐是妻子回了娘家;普遍流行起“能买来床,买不来睡眠,能买来食物,买不来胃口,能买来学位,买不来学问”……蚕是以自吐的丝囚了自己的,蚕又要出来,变个蝴蝶也要出来。

人不能圆满,圆满就要缺,求缺着才平安,才持静守神。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贾平凹:生命是孤独的旅程

你说,人这辈子孤单吗?

不要着急在心中下结论,细细想想。从出生,到儿童时期的玩耍,再到童年回忆,到漫长的读书生涯,再到 社会 ,再到生活。


回想一下,人生这辈子的旅程是孤独的,还是喧嚣的。

再想想,为什么你每次回忆,都是由“我”开始,都是从“我”和谁谁发生了什么事,经历了什么,而不是由“他人”想起。

从“我”开始与“他人”开始相比。 “我”显得更加孤独;“他人”会暗示一种生命是一段陪伴的旅程。

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孤独, 你自己创造的 。一种是他人带来的 “孤独中的色彩” 。试着想想,你愿意进入“我”的无限回忆,还是更愿意让“他人”进入你的世界呢?

你自己始终演绎的是自己的角色,只有走进别人的世界,才有机会演绎更多角色。


孤独是形单影只,还是内心寂寥空虚,又或是精神上的贫乏。不论何种引起了你的孤独,你都是孤独的。

一个人走在大街,看着别人成双成对,此时,你内心涌上的不止是孤独,还有一份思念。人为什么会这样,看到别人嬉闹成双,反观自己就是孤独的了,此时,你相对于嬉闹成双之人而言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别人看得到的孤独。

别人看你在大街上一人行走,走路步调散漫,毫无目的,两眼无神,在别人眼中你就变得孤独了。

有时,孤独是内心真正的孤独;而有时,却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孤独。

假如在此时此,你又看到了别人形单影只,别人就成了你眼中的孤独人。

所以说,每个人在生命都有孤独的时刻,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前面我们说了,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

在时间这条长河里,谁都不能长久摆脱孤独的命运。

想想,你不享受孤独,又怎么会得知热闹、喧嚣的快乐呢?

人其实很矛盾,孤独的时候纠结什么时候才能像往日一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热闹的时候,又开始纠结了,这次不是纠结自己什么时候回归孤独,而是纠结我这么快乐,看到大街上的人那么孤单,又开始惆怅了。

人呢,看不得别人好,同时,也看不得别人坏。

给你说个故事就明白了。

近几年,我家隔壁邻居经济上都有起色,唯独村里的一户人,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没盖新房。别人路过时,遇到了这家子的主人,然后开始寒暄,说你要盖点房子,总是说一点激励你的话。但事后,又跟别人说,他们最好一辈子都别盖房子。

你看,人其实就是这样的,在你面前要你好好发展,在背后就会变成要自己好好发展。

其实,细一想,发展发展,不是只有你才会发展的,人人都有机会发展,只是有人发展快一点,有人慢点。

所以, 不要陷入自我陶醉式的欢乐,一旦陷入,就会陷入自我蒙蔽式的孤独中。


每个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孤独的时候。

为何,你就见到了他人的孤独,而看不清自己孤独的真正意义呢?

不要纠结别人如何如何孤独,要看清自己,这才是最好的孤独。看别人,你永远只能看到表象,别人欢乐,你只能看到欢乐,别人悲伤,你只能看到悲伤,别人孤独,你只能看到孤独。你看不到是: 欢乐背后的痛苦,悲伤背后的欢乐,孤独背后的喧嚣。

人人生而孤独,孤独的时候不要想着人人怎么怎么样,而要想,这场孤独之旅只是生命的开始。

孤独就像“此恨绵绵无绝期”,有时候也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孤独也会戛然而止。

再想想,人最害怕的是什么?

害怕恐惧、害怕贫穷、害怕落伍、害怕无聊。但不怕的是“孤独”。

人为什么不怕孤独呢?

不怕孤独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学会了孤独。你想想,婴儿时的你在包裹,大人不可能每分每秒陪着你,婴儿也有醒来的时候,醒来发现没人,开始哭,哭着叫父母来陪伴自己。

婴儿可以用哭声换来陪伴,长大成人后的你,可以用哭声换来一份回忆和孤独。

孤独贯穿人的一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常常代表思念、美好等寓意。正因为月亮高高挂于长空,每个黑夜都是一个人,没有其他星宿陪伴。

当你看到弯着的月亮,想起自己的人生。看到每月十五、十六的月亮,总是有一份思念高高挂起。

可是后面又有了,很多星星在陪伴月亮,这就有了, 真正孤独的不是月亮,而是你自己。

月光照射在地面,人走到月光下,映射出来的人影,此时,又多了一份陪伴。

孤独就是陪伴和离别所产生的。恰恰,人这辈子,经历最多的就是这种“ 患得患失 ”之痛。你会为了早晨没有吃早餐而苦恼,因为此前吃习惯了,一天早晨没吃,好像失去了什么,没吃早餐,你就陷入了孤独。

而最长的孤独要属人与人之间的离别。 别或许是暂时一别,但离有可能是真正长久的离。


就是这种离别,让孤独延续生命的始终,从一开始,到结束,孤独时时刻刻在陪伴你。

既然孤独无法抛弃,也无法避免,何不去尝试拥抱孤独呢?

别急,孤独虽贯穿人的一生。但,你还是有许多选择可以选。

你一听到贯穿一生,天呐。这比较可怕,所以,想尽办法脱离孤独,但孤独是可以摆脱的吗?我想,并不能吧。如果孤独都可以摆脱,那岂不是拖延、闲、发呆、无聊都可以摆脱呢?

摆脱孤独是不能的,你只能做到人群中的不孤独,很难做到独处时的孤独。

孤独的时候,不要天天想着怎么摆脱,而要学会接纳且拥抱孤独,只有学会这个,你才能看清真实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进之路。

想想一个反例,假如你不独孤,不独孤在某种程度上意味与自己独处时间很少,没有这份独处时间,你又哪来的时间去沉思自己呢?

所以,孤独是给你一次思考、认清真实自我的一次机会。


孤独会让你活得更加清醒而坚韧,逐渐穿越迷茫,变得越来越强大。

记住,孤独的时候,这份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想想,晚上一个人睡在被窝,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回想起以前的种种,再回想现在,你会问自己一句话:“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孤独”。此话在心里一出,你就开始沉思,沉思自己的人生轨迹,沉思自己的前途茫茫,沉思自己每天的一切。当这种沉思深深打动了你自己,你才有机会从自己的沉思谋求改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而后开始反击,这不就是一种 最真实的自我谋求之路 吗?

不要害怕孤独,要珍惜孤独带给你这份宝贵的独处时间。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 要是这旅程没有答案,实在说不过去,因此孤独便成了生命的答案。为了寻求属于自己的这份答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对自我真实的沉思,也要认真对待生命,认真对待生命,生命才会认真对待你。

路漫漫其修远兮,

文字的世界,

阅而思,思而阅。

写一篇贾平凹的风雨的随笔

看贾平凹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因为有个网友说我写的东西有点象贾平凹的风格,听了这话,有点受宠若惊,有点兴奋,所以赶紧找了“贾平凹作品集”,其中内容包括了三篇长篇小说,五篇小说,十七篇散文。
应该说我的看文章是在进了“红袖”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看,看和看是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看个红火热闹也就马马乎乎,一目十行的看,囫囵吞枣的,就好象猪八戒吃人生果。看后没有任何的感想,也没有任何的感觉,充其量也就是喜欢,再就是娱乐,但静下心看文章,象是在品尝一道美味,品一杯茶,品一杯酒,细细的嚼,慢慢的咽,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乐在其中,此时此刻和作品融为一体,一会哑然失笑,一会凄凄然落泪,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喜怒哀乐,同喜同悲可以说是最贴切不过了,我看“贾平凹作品集”就是这种体会。
贾平凹的文章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都会让我赞叹,文章中即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不炫耀,不张扬,贴近生活,既幽默又平实,最让我深刻记忆的是他写给他妹妹生日的一篇散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可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这么多年,兄并不敢奢侈,只是简朴,惟恐忘了往昔的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文章中表达了父母之爱,兄妹之情。让人为有同感的同时产生敬佩之情。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是黄土地的儿子,他的作品包含了他对故乡和母土的深切爱意,也是那黄土地,贫穷的黄土地酝酿和滋润了他的文章,文章中西北的地域特色,风俗人情,格调清新,明丽自然,他的文章和人格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了他的文章就好象认识了一位好老师。受益非浅。 追问我说的读后感 是贾平凹作品集里的一篇散文来做读后感 不是贾平凹作品集全部。
二:贾平凹散文 读后感
活无诗,总这么庸常着、无奈着。回到家,是琐屑零碎一地鸡毛;去上班,是鸡毛蒜皮到处是非,聪明的钻营家极尽摇尾溜须之能事,老实的实干家牢骚满腹一肚子苦水,为一句话争个面红耳赤,为几块钱的奖金上跳下窜,是是非非来来往往尔虞我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有你,痛苦着,迷惘着,梦想着一块净土,作为灵魂的休憩之所。而举目四顾心驰八荒,所到之处无非是一派茫然。你反复地问着自己:我呢?我在哪?我该去向何方?……没有人能给你答案。你才发现自己的追求显得空茫,要作好文,你先要找回自己,然后给自己一个定位。这滚滚红尘芸芸众生都为功利奔忙,你非圣贤,又该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和不安?于是不免想起那句偈语:不是风动,不是旗动,是你们的心动。据说“境由心造”,那么,用心给自己营造出一个诗的王国,生活无诗,你得用自己的心灵绘出诗来。
然后你才能理解贾平凹先生笔下那优美的生活和质朴的人了。从静虚村到五味巷,你看到的是多么富于诗意、多么温情脉脉的生活呵,但事实上你错了,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你要知道,这时候他其实正处在生活的困境中呢。他的太太是家乡县里的,他们婚后到西安,在那个户藉管理森严的年代,要想把她的户口迁进城多么困难,更何况他本是一个不会溜须拍马的书生,在城里分不到房子,他们才租住城郊的。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这个现实,你当然会内心充满了牢骚和抱怨。而他,却在这样的困境中沉静了下来,他把这个村命名为静虚村。静者,宁静致远,“心静乃生神”;虚者,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他说,“要虚,虚怀天下风雨,你便有源于高度的自觉,而不沦于就事论事;要静,静观自然万象,你便有精于道的自信,而不溺于俗艳浮华。”他没有跟在当时依然流行的“假、大、空”的政治文学的屁股后模仿学步,却把心灵转向中国古典传统哲学和文学的精华中汲取养份,转而思索人生的意义和哲理。《丑石》、《地平线》、《观沙砾记》、《桌面》,他的目光投射到这些个微小的事物上苦苦的思索人生的意义。从建国以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始终以政治的传声筒的形式存在,文学以图解政策为己任,杨朔式“为文造情”的散文被尊为经典,这种散文形式单调,内容空泛,人物苍白,却始终占据着文坛的主流。贾平凹没有随波逐流,他的散文最突出的是:自我。要作我文,首先是个人对于生命的体察,对人生的感悟。一块长期被人歧视认为无用的石头,却是一块陨石,原来有着大用的价值。(《丑石》)一块小沙砾,在自然界中闪烁着美丽的光,捡到手却没黯然失色。(《观沙砾记》)人生的路总在无尽延伸,你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无尽的路?我们读过这些,会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们也常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看到的这个人原来和我们一样,他没有居高临下俯视众生,而是和我们一样面对着人生的困境,他如此坦诚、率真。我们无法不喜欢这样真诚地表达自我的散文。第二个问题,散文应该表现怎样的人?不妨将杨朔笔下的老梁、普之仁(由“普通的人”生造出来的名字)和《商州初录》中屠夫刘川海、石头沟里的那位退伍军人作个比较,无疑初录中的人物也在虚构,可为什么这些人物会让我们感到如此亲切?他们真实得象就在我们眼前一样。只因为这样人物是基于现实的虚构,其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有现实中人的影子,而不是作家从政治概念里生造出来的人。然后我们读《白浪街》对三省民性的描写,《秦腔》中对民俗风情的展现,我们会惊叹作家如此敏锐的观察、如此深刻的感受、如此精确的笔触,他行走在人间,混迹于这庸庸众生中,努力从这平庸得近乎无趣的生活中提炼出如此美好的生活图景、如此亲切的人性。我们会想起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口号,“体验生活”,生活还需要去刻意去体验吗?他们实际上是带着已有的现成的模子去找往进套的泥土去了,然后他们捏造出一个个“人”来。这样的文学必然很快被时光淹没。读贾平凹的散文,我们会对美文的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大散文的走向有所领悟。一切美文,第一是真实的表现自我,第二须是以俗世的人的身份进入俗世生活,去表现这世俗的人和生活,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