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么?

柳华 2023-07-26 05:37:3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是而立之年。很多人将“三十而立”理解为:三十岁时应该有所立的事业,即立业。但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孔子原意,孔子所要立的其实是德。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

也就是说,十五岁开始学习,三年学通一艺,三十岁时就学通了五经。

班固把“三十而立”理解为立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在三十岁左右博士毕业,学业有成。

南朝梁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三十而立’者,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

这种解释虽然可信,但“经业成立”更多指的是成,跟立的关系不是很大。

而且“三年明一经,三十通五经”是古代学者普遍的一种状态,无法就此来解释孔子独特的思想。

南宋朱熹认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道。

他借用程颐的观点,解“立”为“能自立于斯道也”,并认为“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也就是说,三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道理了解得比较多了,能够做什么事情都符合道,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志向。

十五岁志于学道;三十岁明白了些道,然后守道;“四十不惑”是指对道越来越坚定;“五十知天命”是明白了大道;“六十耳顺”是无所违逆于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从容中道。

这种解释把前后都贯通了起来,也更加接近孔子本意。

但道的含义很广泛,用立道来理解“三十而立”会显得太过笼统,指向性不明。

后人很多认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礼,这种说法较为流行。

比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就认为:“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强调三十岁时,要确立自己为人处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也认为“三十而立”立的是礼。

他对“三十而立”的解释是:“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强调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其中还透着几分成熟和自信。

“立礼”的说法讲得通,也很有启发意义,但仍然不是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段话是对其一生的总结,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更恰当。

事实上,“三十而立”的真正含义是立德。

班固说“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强调畜德;朱熹所立之道更多也指的是德;冯友兰所讲的礼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则,实际也是在强调德。

所以,不管是立学、立道,还是立礼,都有立德的含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是中国古人最为看重的一件事。

如《左传》中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德之不朽,意味着其是生命价值的最高表现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归宿,有德者可以“重于泰山”,无德者则“轻于鸿毛”。

所以古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首先看他的德性,一个人德性不好,其他做得再好也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从事业发展角度来说,年轻人三十而立,立的究竟是什么?

“三十而立”这句话,恐怕是当代人对之误解最深的话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30岁”这个年纪就是一个分水岭。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如果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或者成家,那就是一些人口中的失败者。其实不然,《论语》中的“三十而立”并非字面上的成家或者立业,而是能否在三十岁前立下目标,三十岁时立住责任,三十岁后立好情绪。

三十岁之前,最应该立的就是“目标”。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18岁之前,几乎没有好好想过“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学生时代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把试卷做好,然后上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于是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来到了大学,本以为在大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可突然却发现自己好像连喜欢什么都不知道,更何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大学里你会看到不少人沉迷游戏,吃喝玩乐,并逐渐走向颓废。而步入社会后因为没有目标而变得迷茫、不知所措。我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当时报考志愿只是因为父母觉得会计这个专业好就业,于是我就选了这个专业。结果就是毕业后,我没有从事任何与财务相关的岗位,度过了三年的迷茫期,我才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也许你会说,谁的青春不迷茫?

可反过来说,如果我能早一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我就能抓住宝贵的前三年。俞敏洪曾说:“日子如果没有目标地过下去,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人生有了目标,你就不会因为迷茫而错失机遇,也不会因为没有目标而虚度光阴。三十岁之前,为自己立下正确的目标,让自己朝着目标而奋进。

你的30而立,立的是什么?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如何自立于世呢?

?

30岁的人,经过了学生生涯的储备,和一定的社会经历,基本有了一定的社会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可以确保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立身之本。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是生活必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一技之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

其次,经历的青春年少的青涩以及生活的历练,拥有一份稳定的感情,互相扶持彼此相伴,是为生命的真谛。

?

拥有一些稳定的社会关系,亲人、伴侣、子女、工作上的合作关系、生活的知己好友,这些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支持。

?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

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依靠自己的本领能够承担所应有的责任,并在自己所处的领域有目标、有方向。顺境时全力以赴,逆境时也不会妄自菲薄。

懿铭:简懿阅读、马拉松爱好者,GTD & 精益思想践行者,微信公众平台:yiming_isa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