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有这样一个说法:
创业公司分两种,赚钱的公司和值钱的公司。
赚钱的公司不一定值得投资,但值钱的公司,一定得投。
什么叫赚钱的公司和值钱的公司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有两家餐厅,第一家是有优秀主厨和黄金地段的餐厅,两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第二家是花了上百万研究标准流程的餐厅,既没有名厨掌勺,地段也很一般,一年多了依然还在亏钱。
在投资人眼里,第一家是那种很快能赚钱,但并不一定值钱的公司;
第二家才是有价值的公司,因为它扩张起来更快、成本更低,所以即使它现在在亏钱,也比已经实现了盈利的第家餐厅更值钱。
一句话:值钱的公司,是那些更有想象力、更看重未来的公司。
个人也是如此,人的竞争优势,不是今年赚了多少钱,而是未来还能不能继续赚钱,要做到后者,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值钱且持续值钱的人,这就是个人成长中的投资思维。
2007年上证指数从6124点下跌以来,已经过去近5年时间。这5年中,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买了银行股和其他强周期性股票的投资者。这究竟为什么呢?事实上,从银行股的盈利模式来看,它本身基本不创造利润,而是来源于其他实体企业。因此,从银行业整体情况分析,其利润总额应该占实体企业创造的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否则必定是损害实体经济,最终回过头来损害银行业自身的安全。
基于这样的逻辑,2009年股市反弹结束后,人们对投资银行股逐步开始醒悟,先知先觉者在2009年起就退出银行股,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抛售的队伍,这就造成这几年银行股虽然业绩年年增长,但市盈率、市净率却逐年下降。当银行股市盈率降到15倍以下时,很多专家、学者、股评人士开始大谈银行股估值便宜,有的称之为“估值洼地”,号召股民买入银行股,长期持有。他们认为,短期即使难以上涨,但是下跌的空间基本封杀。两年前,一个平时不怎么研究股票的同志居然信誓旦旦地向我推荐银行股,还十分肯定地说,现在是买银行股的好时机,市盈率很低啊,必赚无疑。两年后的今天,银行股的市盈率已经下降到了5倍。真的是一路盘跌,令人心碎。可悲的是,依然很多人执迷不悟,他们说:“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只要中国经济还在发展,银行股的业绩必然越来越好;当牛市到来时,银行股必定领涨大盘,届时银行股的市盈率必将回到20倍甚至30倍,投资回报巨大。”
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看好银行股?我想,一定是投资思维出了问题。我们经常讲,在股票市场投资,必须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含义实在异常深刻,它揭示了正确的投资思维方法经常是超越大众的想法:
一是牛市对普通投资者的伤害最大。原因在于:(1)牛市之后必定伴随着熊市,大多数人都会在牛市的高位入场去购买看起来便宜的银行等周期性股票,结果在接下来的熊市中遭受最大的损失。(2)牛市破坏甚至毁灭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在牛市的氛围中,大量股票上市圈钱,大量交易耗费佣金、税收等,股市资金也一再减少。只有在熊市中,优质股票与平庸股票才会截然不同、区别明显。所以,熊市是投资者的天堂。
二是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甚至分红率等量化指标都与一个企业有无投资价值毫无关系。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都是荒唐的指标,“估值洼地”也是伪命题。如果投资者简单按照这些指标投资,或者将这些指标当做投资“救生圈”,绝对会被股市这个神秘之海埋葬。
三是无法评估投资价值的股票一律避开。投资价值就是指企业未来存续期内现金流的贴现值。如果一个股票难以用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进行评估,那这个股票要么没有投资价值,要么无法判断投资价值。无论哪一种情况,我们避开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碰这样的股票?
四是只买确定性、稀缺性的优质消费类股票。因为只有这些股票的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可以粗略估算,并且随时间推移,其投资价值都远远超出当初的估算。投资决策就两点:要么买,要么不买。如果要买,任何时候都是买这些确定性、稀缺性的优质消费类股票,不管什么价格;如果认为这些好股票的价格太高了,你可以不买,那就耐心等待股价回落到合理以下再买。绝对不可以因为好股票的价格太高,你迁就去买股价低的平庸股票。
中国古代具有投资思维的还有哪些名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清朝巨贪—和珅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和珅的能耐就在于他既贪得到,且对商业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般。他是怎么做的呢?买房子买土地!和珅可谓是温州炒房团的鼻祖。他投资的地都是位于“市中心的地方“。有一次,朝廷动乱,地主为了留有后路而纷纷抛售房产土地,和珅趁机低价收购,几年后再以高价租出去。看看,这种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有,如果让和珅放在今时今日,他也定能抓住时机正确投资。
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史记》中载范蠡“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且他仗义疏财,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相传吴国灭亡,西施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后,与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踪。
据闻当时他助越灭吴之后来到了齐国,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的同时,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随后,他又涉及了皮革业和制陶业。用今天的话讲,他是跨界经营,多元化投资。
商祖白圭(约前370年—前300年)
白圭名丹,战国商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弃政从商。《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风险中立型的理财观则遵循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白圭是战国人,他的理财之道就是不贪图眼前小利,推测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机,来获得最大收益。白圭喜欢观察市场情况和年景丰收的变化,当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绢帛绵絮;当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投资观念与沃伦·巴菲特“在别人都理智时,我疯狂;在别人都疯狂时,我理智。
战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0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请谨慎选择你的圈子
下一篇: 自寻苦吃苦自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