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
大多英雄一生悲苦,那些悲苦有迹可循,虽无力之至,却也正因不由自己而生出壮烈声色。只有萧峰不同。世上最苦也莫如,在能由自己的事上仍被命运捉弄。就如他误杀阿朱,就如他竟误杀阿朱,就如他竟误杀四海列国千秋万载仅只一个的阿朱。
很难不承认,太多时候,非得要悲情得无可奈何,才更贴近悲剧的内核。
谜。
循她踪迹,便走进通天彻地的雨里,便走进鬼魅丛生的梦里,便算不准归期,便攥不住性命。她究竟是怎样一个谜啊。
雾气。
先生,你眉间的悲愁使我的章句染上雾气。
曲折。
晨起又收到他发来的信息,他讲他早两日生了病,终于将愈,却想起我来。末尾讲的又是:你要好好的。
一如以往。于是便更不明白这世里的联结了。从早年无话不谈,到后来失散又重逢,我早已失掉向他倾倒苦水的身份,便也缄口。
可这世里机缘偏偏引人入胜——我分明不曾向他诉说我的任何曲折,他却总知我曲折,他却总能在我的每一个艰难时刻,出言相慰。
若非要说成神秘联结也未尝不可,有关于梦,有关于征兆,有关于世上的感应种种,我虽不通,却尝得出其中隐痛。便又有泪。于是也想,有这样的陪伴、牵连,纵是再多曲折也不怕了。
好友,见信如晤。
偎在诡梦中时日太长,总要人恍惚,长日迷蒙,梦时醒时都尽是伤心故事。便也很盼暖日头,很盼清净的明白日子。
也愿你得见暖日头,有个好秋天。除此以外,并无别事。
顺颂时绥。
宴
辛丑白露
时是丁酉月 戊午日
意思:后常比喻男女始合终离,结局不好。
兰因絮果 [ lán yīn xù guǒ ]
释义:鲁国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了郑文公妾燕姞梦兰得宠生穆公的故事,因以“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柳絮易于飘扬飞散,因以“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后常比喻男女始合终离,结局不好。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
出处:清·龚自珍《丑奴儿令》:“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白话译文:清·龚自珍《丑奴儿令》:“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想到自己才气纵横,却屡遭挫折,辜负了自己的理想,不禁泪流满面。”
语法:联合式;作燃携宾语;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反义词:破镜重圆。
笔顺
扩展资料:
破镜重圆 [ pò jìng chóng yuán ]
释脊差义: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典 故
南朝末年,隋文帝杨坚灭掉了周围的南陈北齐,建立隋朝。其中陈国将亡之际,陈国的驸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看到了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自己的身份又是隋朝消灭的重点对象,预料到夫妻必然分离,就将一面铜镜一劈两半,二人各执一半以作日后重逢之信物,并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卖镜以为联系手段。
陈后主由于“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昏庸无能终于亡了国,徐德言流落江湖,而乐昌公主则被俘虏,隋文帝杨坚把她赐给灭陈的功臣杨素作为奴婢。
一对恩爱夫妻,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虽然劫后余生,却受尽了离散之苦。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颠沛流离,赶到长安大街,果然看见有人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
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吃喝已罢,徐德言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两半铜镜符合为一,并且打探到妻子的下落。两人暗中联系。
后来这件事情被杨素知道,这个人并不是像评书《隋唐演义》中说的那样是个色鬼,而是一个笃礼重义的人物皮野伏,他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
兰因絮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lán yīn xù guǒ,意思是比喻男女婚姻初时美好,最终离异。亦作絮果兰因。
出自《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外文名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发?音
lán yīn xù guǒ
出?处
《 周易 ·系辞上》
释?义
比喻美好的结合
兰因絮果,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这里的“兰”用以表达齐心协力的夫妻状态非常美好,而齐心协力,本身就是恩爱了。
后来,又见于《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春秋时期,郑国的君主郑文公有一名妾室,名叫燕姞。燕姞名不见经传,一直渴望得宠,却一直无法引人重视。有一天,她熟睡时梦到了一个仙女,仙女赠送她一朵兰花,并且说“世人皆爱兰,如果你一直佩戴者它,那世人便会像爱兰一样爱你”。醒来后,燕姞觉得这一定是上天的暗示,于是日日佩戴兰花,果不其然,不久以后郑文公就宠幸了她,二人还生下一个儿子。
从那以后,所谓的“兰因”便可以指代夫妻合和,幸福美满了。
那“絮果”又是何意?
你一定听说过,东晋时期宰相谢安家宴,宴罢,带着孩子们去院子里赏景,见漫天飞雪,便问:白雪飘飘何所似?谢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此才女之名传遍。
絮,风一吹,四散而飞。用来比喻婚姻,则是离异的结局。
相关诗歌:丑奴儿令(龚自珍)
弯笺偷写伊名字,琴语依稀。筝语依稀。花影无媒忽进炜。
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了解之后有种 跟花开花落的相近的味道,不同的是 兰因絮果 主观一点是人的原因 而 花开花落是客观一点 是世界本身的规律。
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想到自己才气纵横,却屡遭挫折,辜负了自己的理想,不禁泪流满面。
春天来了,我却连一个好梦都作不成,我为自己已逝的年华忏悔,然而我不相信此生终将如此,请看我的床头放着佛经……
昨晚随手写下了一段《锁麟囊》中的戏词,岂知身边老友竟是票友,现场学习了不少京剧知识,听完讲解,再对着词听这段“收余恨,免娇嗔.......”,觉得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一波三折,透着人人可体味而又体味不尽的世态炎凉,带着几分温暖惆怅。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
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
且自新、改性情,
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兰因
春秋时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的。所以“兰因”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兰因”也做佛教用语,讲究因果;参禅;了悟。意思可以说是参透因果,与兰因相对的是絮果。佛教认为找到了兰因人就找到了永恒的欢乐。这里大概意思是说看透世事,忘怀烦忧,找到真正的快乐。
絮果
后来,燕姞生了穆公,取名为兰。然而生活不是童话,郑文公不但花心,而且残忍。除了多次娶妻还做下了乱伦之事,亲生儿子也杀了两个。公子兰逃亡到晋国,直到郑文公死去了,才回到郑国继承君位,是为穆公。
穆公为纪念自己的母亲种植了一株兰花,后来他在病时说道:“兰花死,我大概也要死了吧!我是因它出生的。”然后,他割掉了兰花,便去世了。
人们感慨燕姞的命运,便把她梦兰一样的姻缘,飘絮一样的结局总结了,创造了这个让人怆然泪下的成语“兰因絮果”。
兰因絮果
“兰因絮果”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张潮《虞初新志.小青传》:“兰因絮果,现业谁深。”;龚自珍《丑奴儿令》词:“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每一个读起来唇齿含香的成语,都有一段动人心扉的故事。
《锁麟囊》中“休恋逝水,早悟兰因”,
说的是人生如流水逝,
我们该舍的是心中执念,
不该舍的是对生命的那份感悟。
喜欢这段戏词,因为慢慢开始相信因果,内心宁静下来,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处暑迢迢不可得
下一篇: 枕荒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