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上官婉儿:为了生存而活,注定是步步惊心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4 23:39:26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01

在武则天的时代,由她领头萌生了几位代表女性,如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和韦后。她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淫乱后宫、渴望权力。武则天是由一个不受待见的才人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身边人便都想效仿她。

而在这当中,最不可能成功的就是上官婉儿。她不仅不容易成功,而且一直处于如履薄冰的境地。对于这种心情,后世可能多多少少有些误读。

公元644年,宰相上官仪给皇帝建议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武媚一哭二闹,将圣旨撕个粉碎。结果死的却不自己,而是上官仪。

上官仪死前才明白,李治原来是这么怕老婆啊!但也终究没换回什么。接着,武则天下令诛他九族。上官家经过屠戮后只剩下两人——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念其弟弟求情,母女俩得免一死。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郑氏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来到掖庭为奴。

婉儿这个名字是母亲所取,期望她性格温婉,免得罪人。终其一生,她似乎也在尽力朝着母亲的希望发展。因为每天做着一些洗衣服、打扫卫生这样的活,女儿的教育也就成了问题。当时后宫中有内文学馆,对宫人婢女开放,母亲便托人将她送去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上官婉儿结识了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这两位都是从前萧淑妃的女儿。萧淑妃被武则天害死后,她的女儿也沦为奴仆。上官婉儿和她们也就是谈谈文学,跟着一起读了点书。几年后,两位公主出嫁,婉儿白天做杂活,晚上将自己沉浸在书海中。直到被武则天发掘。

02

这天,武则天来到自己曾经毕业的母校,想挑选一位有才华的女子,作为太子李贤的伴读。老学士得知来意后,立即向皇后推荐了上官婉儿。

武后此刻并没有忘记十四年前的事,但她是个有器量的人,于是让人把上官婉儿叫来问话。因见这小姑娘生得亭亭玉立、唇红齿白,衣着朴素却不失艳丽,便想看看她的诗词。上官婉儿遂将平日的诗作默写了几首,武则天读了颇为满意。心想:得,就是你了。虽然两人有着血海深仇,但武则天还是当众夸赞:此女绝非凡骨!

要说上官婉儿此时的水平有多高,我想肯定不高。在此之前,李贤还有一位陪读,他就是四杰之首的王勃。王勃的才华世所公认,上官婉儿自是不如。甚至,她可能还不及现在的这位太子。李贤比婉儿年长八九岁,自幼生活条件又好,他的学识,也在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丫头之上。那么,武后派上官婉儿来这儿的目的,无非就是监视太子。因为母子不是一条心,所以他的很多行为,对武则天来说都很敏感。

在陪读的过程中,正处于青春期的上官婉儿,一不小心陷入了爱情的漩涡。她爱上了身边的这位太子。李贤虽然知道她是母亲派来的,但依旧百般信赖。而说到武则天,她对上官婉儿的工作一向很满意。渐渐地,不仅交待她事情,还会询问她意见,甚至像批阅奏折这样的事情也会交由她去做。婉儿一时成了皇后身旁的红人。而更让她受到追捧的,是她的作品。

五月,牡丹盛开的季节,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御花园赏花。叫来一帮大臣和儿女们填词作诗。李治病情好转,高兴地先写出第一句,接着大家依次续下去。轮到武则天身旁这位小丫头时,她蹦出一句: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

当时在坐人士纷纷叫好,夸赞不已。老实说,这联诗很“宫体”,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象征。如果在场的众人都晚生个几十年,就会看见李白那完全不一样的绝句!

03

说到“宫体诗”,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上官仪。而婉儿的诗风,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家学。上官体绮丽婉媚,闻一多将其视为垃圾。不仅在近代,就从陈子昂出世之后,也没几个人再学“上官体”了。如果她始终写的都是那一类作品,诗名也绝不会留传下来。幸亏的是,她还写了一些小小的山水诗,就中透着一股自由闲逸的气息,称得上是好作品。

在曲水流觞之风盛行下,长宁公主也修了流杯池,上官婉儿前去玩游,写下了二十五首记事诗。其中最为出名的当是第一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其一》

清幽、娴静、自由,根本不像一个整日生存在政治夹缝中人写出来的。末尾一联,滋味竟有些像后来的诗佛王维。

再看她的第十四首: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十四》

唐代妇女的确很开放,当街骑马那都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她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马技,也不是为了玩游戏,而是为了去看风景。看的什么呢 看的是梅花先吐,看的是柳条未舒。

“此刻,我担心的是时光飞快,而不是酒杯停到我面前——我要再喝一杯,并作诗一首!”可见,那种宫外的自由闲适生活,一直是她所向往的。

而回过头来,再看第十三首,大概就会发现她最终的心声。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

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

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十三》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这和谢道韫《泰山吟》中的“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意思是一致。想隐居,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等她后来在宫外修建了自己的庄园,却终其一生没能走出政治的泥淖。

04

太子李贤因为一直和武则天作对,先是被弹劾沉溺女色,接着又查出私藏兵器。于是走上了被废、被囚禁、被流放的道路。

在他走的这日,天下着大雪,衣不蔽体的李贤默默地与长安告别。他弟弟李显看不下去了,给皇帝上了《请给庶人衣服表》。难以相信的是,堂堂太子竟然会沦落到乞丐一般的地步。而这正是天后武则天的绝情。任何触碰到她手中权力的人,都会被一一打压。无论是大臣还是儿子。

上官婉儿自李贤离去,心中一直藏着幽怨,不久写下了《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李贤后来被赐死,上官婉儿的第一段感情也走向了终点。随后,被立为太子的李显又向她发动进攻,而武则天也给她下了新的任务——辅佐太子李显。

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洛阳。临死将位子交给太子,并任命几位顾命大臣辅助,此外还特意嘱咐: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就和天后偕同处理。于是,李显任何事情都变得无法解决了,其结果就是全权由天后一人处理。

他为了发泄心中不满,肆意提拔媳妇的娘家人,结果因为一句玩笑话,被武则天抓住把柄,前后不过三十六天就滚蛋了。这次依旧是由上官婉儿书写诏令。不久,她又写下武则天的旨意,让相王李旦回来当皇帝。这一段历史,简直有点像儿戏。其真谛就是,一切全都掌控在皇太后武则天手中,只要她不放手,没有人能反对她。就连徐敬业的十多万起义军,也被武后轻而易举地收拾了。上官婉儿越来越意识到,这个女人,可能会开拓出历史上崭新的一面。

05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在此之前,她整整筹划了三十多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女子能效仿她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武则天上位后,上官婉儿的权力也达到了巅峰。但她永远是上官婉儿,不敢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武则天。因为近朱者赤,婉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位偶像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爱情观。

看见皇帝给自己找了那么多男宠,无论是后宫的妃嫔还是民间的女子都意识到,原来女人也可以有三四个丈夫。这不是失德,而是地位与能力的象征。于是,这股不良风气就蔓延开来了。

老太太对男宠是相当溺爱。因为一次刑事案件,上官婉儿被卷入其中,有密而不告之责。女皇震怒,本来想要杀掉,又因为爱惜才华,改为黥面之刑。从监狱出来后。上官婉儿的额头上就多了两个字:忤旨。

如果顶着这张脸出去,就算是一个长相丑陋之人,也会被她吓跑。因为她不仅残缺,而且名标犯罪。一代女相,皇帝竟然说翻脸就翻脸。这不禁有些令人心寒。但也恰巧成就了她的另一番美。

当她再次出现在人前时,额头的烙印竟变成了一朵美艳的梅花。武后见了之后,忍不住夸赞起来。于是,宫女们开始纷纷效仿了,争相在自己额头上点上梅花。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梅花妆”。

这样的美女,既然能引发“东施效颦”的效果。那么她的命运自然不会太好。最起码对于爱情,她是无法决定的。

上官婉儿在和李贤分手后,又投入了李显的怀抱,李显被流放后,她又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谈起了恋爱。武三思自然很喜欢这样的美女,这样有略微瑕疵的美玉,比完好无比的更吸引人。对于这件事,皇帝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她一直希望将来由武氏子弟来继承大统。侄儿武三思是个不错的人选。

06

虽然武三思、武承嗣为皇位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因为狄仁杰等老臣的坚持,武则天最终下旨迎回李显。李显这次回来可以说是顺承民意。距离他上次流放,已经过去十四年了。上官婉儿已经三十六岁了,依旧未婚。如果李显不回来,她肯定一辈子就这样了。

李显虽然回来,也做了太子。但他的儿子和女婿却因为辱骂皇帝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被逼杀了。此时,母子之间的矛盾再次上升到制高点。到了神龙元年正月的一天,张柬之等人拥护李显,趁武则天病重之际逼宫夺权。武则天终于卸下冠冕,将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年底病逝于上阳宫。临死前陪伴她的,唯有她一生的知己——上官婉儿。

随着李显的上位,韦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她开始拉拢人才,和女儿安乐公主不断谋划,企图效仿武则天。上官婉儿这时只能周旋于韦后和太平公主之间,因为任何一方她都得罪不起。甚至为了保全自己,她又主动贴上李显,两人旧情复燃。不久,婉儿被封为昭容,属于九嫔,比妃子第一级。

李显对她万般宠幸,允许她在宫外私建宅邸,并随意组织诗文雅会。在这个过程中,她又与诗人崔湜走到了一起。两人行不轨之事,李显却蒙在鼓里。正因为如此昏庸,所以在他死的一刻,才发现是韦后和女儿在他的饼里下毒了。

李显一死,上官婉儿草拟了假的遗诏。接着,临淄王李隆基就和姑姑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当天夜里,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全部被杀。从此,大唐开启了新的局面。这段由女人摄政的日子结束了。

多年后,唐玄宗命张说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文,编成《昭容文集》,他还亲自写了序,将其比作班婕妤和左芬。可见在他的心中,还是承认了这位曾经一直痛恨着的昭容才华。对于上官婉儿来说,短短的四十多年虽然步步惊心,但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李唐皇室的一员,让后人屡屡追道,名垂青史。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上官婉儿的内容简介

以500万字作品蜚声文坛的满族女作家赵玫,自受著名导演张艺谋之约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后,对唐朝宫廷的一些重要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连创作了长篇小说《高阳公主》后,又把全部热情投在了唐宫里最有争议、最富传奇色彩的上官婉儿身上。
洋洋40余万言的《上官婉儿》与赵玫的《武则天》和《高阳公主》一样,体现着“赵玫体”的历史小说特色:不重细节考据,不重时代氛围,只重人物形象,在历史的框架中,用她所拥有的那一份解释历史的能力,把历史的人物拉近自己的面前,依照她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重新解释这些人,重新解释这些人物的关系,重新解释历史。然而,赵玫的历史小说又绝非“戏说”之作,真实的历史框架和历史事件是小说的基本准则。赵玫小说的特点重在对历史人物性格的层层剖析,对历史人物生命轨迹的细致诠释。上官婉儿,因其史学家们的褒贬并重而显其浓重的传奇色彩。
在赵玫的这部《上官婉儿》中,上官婉儿在襁褓里就沐浴了腥风血雨,她在仇恨中生存并且成长。将她收在身边让她时时面对的是那个曾将她的家族满门抄斩的武则天,然而她竟然归顺了这个唯一的女皇,并为她赴汤蹈火,伴其一生。婉儿因了她与女皇的日夜相伴,造就了她天才的政治才华。她依仗超人的聪明智慧,以奴婢的身份,慢慢雕琢成了一个中庸狡黠、八面玲珑的女官。她学会了圆融的关照,学会了左右逢源,学会了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以至于在诺大的男性朝廷中,唯有婉儿才堪称智慧的主宰,才能够真正地权秉国政,叱咤风云。而这一切又始终与她和另一个伟大的政治女人则天女皇的戏剧性关系纠葛在一起。她俩的爱与恨,生与死的冲突在小说中更多地与朝廷中的权力争夺、阴谋诡计、血腥杀戮连在一起,以至使上官婉儿在纷繁的更朝换代、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生存技巧透达出惊心动魄的魅力。《上官婉儿》表达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崇拜之情,为我们塑造的是一个女性之最的鲜活形象。小说融美丽、爱情、心灵、欲望、政治、阴谋、残忍、杀戮等等众多内涵为一体,为读者营造出的唐朝宫廷景观,显得格外的异彩纷呈。

谁能给我介绍上官婉儿,韦夫人 太平公主,武则天这些女性宫廷政治斗争的故事呢?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关于婉儿的伤疤另有一说,因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通天坛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连却在额头那里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儿一为纪念李贤,二是因为无欲无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氏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昭容,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为了保住武家日渐衰微的地位,为了武家和李家可以像武曌所想世世代代交好下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为保情人地位,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300余,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为了保护情人崔湜,他又被婉儿介绍给了太平公主。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一直交好的太平公主便派上了用场。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三天后即位是为唐殇帝。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而李隆基正是婉儿曾经保护过也曾预言过有帝王之相的当时的被囚禁的皇孙。因偶然看见武三思与婉儿在院内私通,便狠下决心,“我日后定要杀了这女人。”正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意。知是李隆基领军,婉儿自知命不久矣,秉烛出迎,各位官兵在整日的劳顿奔波后竟见到如此这般美妙恬静之景,竟都愣了,尤其还是从一个被诛杀的女子这里得到的温暖。刘幽求心软下来,对婉儿说,请让我代为求情。婉儿不置可否的应允了。听此信,李隆基由指挥所急驰而来,马蹄声在那天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奔入院内,却只见一把剑在婉儿身体内。一幕幕小时候这个如若天仙如若母亲般散发着母爱光辉的女子给自己讲故事、关心关爱自己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我不想要你死啊。你给我活过来。我还要听你讲故事……”之后便大吼“谁杀了她?我不是说要我亲自结果的吗?”一位士兵统领站了出来。“是娘娘自己抢了我们的剑,她说临淄王来了,听着他急切的要索我命的马蹄声,我也该去了。”

上官婉儿的资料和诗(武则天任君时期的)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上官昭容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上官昭容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上官昭容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上官昭容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上官昭容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风日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句】上官昭容
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7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