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王阳明: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溪黄草 2023-07-24 23:30:55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慕玺,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一百多年前的一天,在歼灭德国海军的庆功宴上,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获赞无数,他却拿出自己的腰牌让众人赞它,只见腰牌上赫然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阳明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另一个是孔子,半个指曾国藩。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对圣人的“三不朽”标准。孔子立言,留下了《论语》;老子立德,留下了《道德经》;曾国藩立功,成为近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可立功立德立言能同时做到,古往今来,唯王阳明一人。

古人曾言:欲成大事,必读王阳明。

几百年来,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的近现代发展。

曾国藩、张居正、孙中山等中国各个时期的第一等人物多将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濬,接触阳明的“知行合一”后,大为钦佩折服,后改名为“陶行知”。

日本人靠着王阳明的一部《心学》,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成功实现了明治维新,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作家余秋雨这样评价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寥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

心怀玉珠 不露锋芒

王阳明最早叫王云,这个王圣人从出生到他五岁,没开口说过一句话!

不爱说话的小孩总是让父母着急担心,怕是智障或天生聋哑,但也可能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儿童。

事实上,王云的家人也一直用后一种可能安慰自己。

五岁时的一天傍晚,王云和小朋友们在田野间撒欢玩耍,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朝他们走来。

和尚谁也不理,径直向王云走去。到了跟前,把王云仔细打量了一番,摇了摇头,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说完就走了。

周围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又觉得事有蹊跷,便将此事汇报给王云的爷爷。

爷爷捋了捋胡须,皱着眉头瞎琢磨起来。突然,他眼前一亮:“云者,说也。好个孩儿,道破了天机。王云这孩子果非凡人!”

心念及此,爷爷激动地跳了起来:“快给王云改名字!”

于是,王云的正式名字“王守仁”宣告诞生,语出《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王守仁果然跟王云大不一样。

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王守仁的母亲郑氏坐在床上做针线活,父亲王华全神贯注地读书备考。

爷爷则展开宣纸,笔走游龙,尽情挥毫,物我两忘。一切井然有序,波澜不惊。

忽然,童子音传进众人耳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父母亲和爷爷看着王守仁一张一合的嘴巴都惊呆了。

没错,王守仁像是要把这五年没说的话全部说完一样,这一开口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把四书五经里的名句都背了出来。

爷爷跑出来抱起兀自喋喋不休的王守仁,问:“你从哪儿学来的 ”

小守仁眨了眨那双大眼睛,道:“父亲念书时听见了,便记在心里。”

众人惊愕不已。

这类孩子外表看起来呆若木鸡,其实大脑正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根本没工夫理你,懒得开口。

后来王守仁去了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私塾念书。他领悟得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让老师十分惊讶。

太聪明的人,有时也是一种悲哀。世俗的知识常常无法满足他。

王守仁不愿意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舞枪弄棍、研究兵书,还经常讨论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气的父亲扔了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骂他不务正业。

有人曾在他的课桌上发现一首打油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如此古怪的诗在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没人能读懂,于是老师们一致判定这孩子思想有问题,准备找他单独谈话。

没还等老师开口,这个“问题少年”王守仁就主动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何为第一等事 ”

少年王守仁已经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问题。可惜,一个庸俗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庸俗的答案:“惟读书登第耳。”

这和今天教育小孩要考重点大学差不多,虽然没错,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都是随大流。

王守仁摇了摇大脑袋,不以为然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有梦想不足以使一个人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

一个对自己彻底诚实的人,从不会被他人的思想和道路所左右,自己的路永远会清楚无二的呈现在眼前。

一个十二岁就立志要当圣人的小孩,翻遍古今中外的史书也找不出几个,更何况是在明朝那个盛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时代。这个问题也成为了王阳明一生的起点。

跌入谷底 遍体鳞伤

可就是这么个天赋异禀的王阳明,考科举却两次都没有考中,第二次放榜时很多落榜的人在大哭。

王阳明回到家后,父亲怕他受不了二次的打击赶忙安慰:“孩子,别难过。”

王阳明一脸纳闷地回父亲:“我难过啥 ”

“别人以考不上为耻辱,我恰恰相反,我以自己考不上却不影响心境为傲,这才是我的本事。”王阳明的思维方式始终不走寻常路。

在爷爷和爸爸的劝导下,王阳明收起闲书,认真准备科举考试,结果自然不负众望。

然而官场不易,明朝朱厚照时期,宦官刘瑾乱权,杀了无数权臣,没有一个人敢再站出来说话。

王阳明的良心却让自己必须站出来,但他也为自己的良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被脱掉裤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实施仗行,后来被刘瑾扔进诏狱。

诏狱这地方不是谁杀个人、放个火就能进来的,这是犯了重大政治错误的官员待的地儿。

进了这个地方起码说明了两点:一、离死不远;二、想不出名都难。

说来凄惨,王阳明在官场的时间总共不过六年,却因一次并不激烈的上书而下狱,实在令人寒心!

此刻的王阳明,任你抱负如何远大,智慧如何超群,也只能在这“窒如穴处,无秋无冬”的铁窗中,在这暗无天日的漫漫长夜里面壁叹息!

后来,宦官刘瑾明里是下放王阳明到贵州龙场,暗里派锦衣卫一路追杀。王阳明食不果腹,落荒而逃。

王阳明苦不堪言,实在不想去贵州那个让人生不如死的鬼地方,九死一生的王阳明跑回到了南京找父亲王华,询问父亲能否呆在家里。

王华叹了一口气:“你若是呆在家里,全家都得死。”

王阳明无奈地摇摇头,辞别了亲人上路贵州。

这世间,有没有一种可能,心之所选将你带入荆棘之路,那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给你。

被贬龙场 失之东隅

前任贵州龙场驿站站长早已满脸堆笑、翘首以盼,等待王阳明的到来。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王阳明,而是因为终于有人来接替他,可算要脱离苦海。

他告诉王阳明在此生活的六大生存法则,包括不要和当地人说话,他们都是少数民族,脾气秉性、思维方式都和他们有很大区别,易暴怒。还有此地森林瘴气缭绕,清晨千万不要去林中,会被毒死……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否则终会有一天自己把自己葬在这里。

王阳明后来明白了,最后这句劝慰的深刻含义。

龙场驿位于今天贵州贵阳西北约80里的修文县城,生存条件和山顶洞人差不多。目之所及,没有房屋,他又是带罪之身,和仆人一起被安排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

夜里,一只狗熊爬进山洞,一场血战下来,王阳明多处受伤,仆人的半边脸被狗熊当做夜宵。

惊恐万分的二人想办法打造了一扇石头大门,安全才有了着落。

每当森林中瘴气升起,他就用所学中医知识采集药材熬制,祛除瘴气。

国家发配的粮食,一年才给一次,根本等不到,他们只能自己种植各种作物,以此为生。

他无聊苦闷至极,给仆人跳舞解闷,也曾试图和当地人比划手势交流,别人却把他当成疯子,差点被打一顿。

王阳明内心痛苦至极,他实在忍不住痛哭流涕:“我如何落到这般田地,爷爷和父亲都是状元,我是探花,我在北京做官做的好好的,就因为得罪那该死的刘瑾,我被打的半死又被发落到这个鬼地方。真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那种绝望,让他差点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前任站长的那句:既来之则安之,努力调整心态。

王阳明和他的仆人找各种乐子,他把自己居住的几个山洞和临时搭建的窝棚起了很多文雅而有深意的名字。

为了淡化残酷的生存的环境,他凭记忆诵读理学经典,把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拔出来,沉浸到思想的世界中。

他钻研军事,探索理学,浸染佛道,苦攻辞章。这些都是他做圣贤的毕生理想与现实世界的生死搏击。

是非成败转头空,万般回首化尘埃。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有的人倒在了困难面前,再也走不过去,万劫不复,倒下去也没人救你。

勇敢起来,超越障碍,人生高度高了,之后所有的障碍再也无法拦得住你前进的步伐。

但是,这一次的龙场重拳,王阳明是否真的还能挺过去。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准备听天由命。

龙场悟道 收之桑榆

人往往是经历了大灾大难后才会觉醒。

走投无路的王阳明,把自己封在山洞里打坐,让心彻底安静下来。

他想:如果是一个圣人,处在我这样的环境下,他如何做

他想知道,圣人处于逆境时,是如何改变外部世界的呢

朱熹理论认为,要去外面格真理。可是此时此地的王阳明又如何去求助外面的世界,来为自己求一个真理呢

他不断思考:刚来时,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想死的心都有,可现在他不还是好好活着,那么让他活下来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 无非就是努力适应了外部环境……

这些问题每天都在王阳明的脑海中,游荡撞击,他时而像中了魔一样絮絮叨叨,时而点头,时而蹙眉。

他逐渐明白,没有人可以改变外部环境,包括圣人,所有人都必须适应环境。

终于有一天,这些问题冲出了他的大脑,像一幅画一样清晰地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开悟的王阳明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成为了圣贤,超越了圣贤!

茨威格有句名言: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成为圣贤的王阳明,将“心学”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客,他不花费一兵一卒,只写了一封信就剿匪无数;用到战争上,他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未尝败绩……

王阳明逝世后五十四年,官方特批从祀孔庙,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王阳明的从祀,表明他的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后来,阳明心学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都有圣贤之道,良知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人生是一场修行,你永远成不了完美的别人,但可以成为完美的自己!

-作者-

慕玺,本名栗莎,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新闻写作多年。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能源报》及陕西省级媒体《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等。“有追求但无所求”为本人座右铭。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如何改善自己的心态

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没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动的山,更没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
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是欲望不要太高。欲望无止境,欲望越高,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形成的反差就越大,心态就越容易失衡。
二、是攀比思想不能太重。如果盲目攀比,就会“人比人,气死人。”如果跟下岗工人比待遇,跟农民兄弟比收入,跟先进人物比贡献,心态就能平衡,怨气就自然消了。
三、是要学会忘记。不要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这样才会少去许多烦恼,心情才能舒畅。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我的生活理念,有的人生活的很快乐,有的人却对生活出奇的失望,归根结底是心态的问题。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让人突然陷入一种茫然、焦急、狂躁的情绪之中,更有甚者对生命的绝望。
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激烈,让人们的各种压力增大,如果当这种压力超过了某种负荷能力的时候,就会让人出现偏激情绪,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人能在适当的阶段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会逐渐排除这样的精神压力,让你走向更辉煌的道路。
我们应该怎么减轻这样的负面情绪呢?
第一: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二:学会关爱自己。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他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就要尽量帮助你能帮助的人,那样你得到的就是几份快乐,多帮助他人,善待自己,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第三:慢下来,停下脚步。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对新的未来可以慢慢的输理,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思考。

第四: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很多人都是由于羡慕别人,而始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越是这样,越是会把自己掉进一个深渊。你要相信,只要你去做,你也可以的。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而开心(事是不分大与小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争取做到最好)
第五:广泛阅读。阅读实际就是一个吸收养料的过程,现代人面临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某些场合尴尬,可以进行广泛的阅读,让自己的头脑充实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人有时候是这样的,肚子里空空的时候会自然的焦急,这就对了,正是你的求知欲在呼喊你,要活着就需要这样的养分。
第六:不论在任何条件下,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看不起你,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因为我相信一句话,如果你喜欢上了你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如果你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想,努力去实现,就会的!(很多人为什么没实现,就是没毅力)
第七:学会调整情绪,尽量往好处想。很多人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本来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情绪的把握不好,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复杂的事情更难.其实只要把握好事情的关键,把每个细节处理的得贴就会游刃有余.遇到棘手的事情,冷静点,然后想如何才能把它做好,你越往好处想,心就越开,越往坏处想,心就越窄!
第八:珍惜身边的人。用语方面尽量不伤害,哪怕遇到你不喜欢的人,你尽量迂回,找理由离开也不要肆意伤害,这样不仅让自己心情太坏,也让场面更尴尬.珍惜现在身边的一切。
第九:热爱生命。每天吸收新的养料,每天要有不同的思维.多学会换位思考,尽量找新的事物满足对世界的新奇感,神秘感。
第十:只有用真心,用爱,用人格去面对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才会更精彩!每天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如果遇到烦心事,要学会哄自己开心,让自己坚强自信,所以你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怀着感恩的心去看世界,用心去看世界,不计较得失,学会发现身边所有令人感动的事情。

苦难真的令人升华灵魂!我的随笔。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面对苦难,能带你穿越黑暗的,只有内心深处的那道光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让人觉醒,一是真理,二是苦难。真理可以使你回归本质,而苦难刚可以使你升华灵魂。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人非得经历了惊涛骇浪才知道啥是人情险恶,世道薄凉。

没有比父母离世再悲痛的事了,在这个时候再加上手足相残,唯一慰籍心灵的就是另一半了,然而最伤你的人都是你最亲的人。

世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颠覆你的人生观和感知。有时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肉身做成的人,甚或只是一个躯壳吧,痛真的有时会令你感觉灵魂没有了依附!

《魂无依》

樱花泪落红尘路

落叶归根满世卿

朽木难载蜉蝣梦

情断蓝桥无所依

青空杳然一孤鸿

惊蛰已过接寒冬

虽有憾勿需懂

泪成霜鬓如雪

三尺瑶琴唱罢,

红尘已成冢

无字碑下孤魂吟

你说此情此景痛不痛?!



面对苦难,能带你穿越黑暗的,只有内心深处的那道光。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苦难的千锤百炼,人生不可能闪现耀眼的光芒。知行合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危难处最显现一个人的心性,也最能成就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正如王阳明所说:

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

当你一次次战胜困难,当你“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在身心不断地实践中,你的精神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充满生机。而那些人生苦难,便成为你的财富。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财富,心是一切的根源,内心充满光明,人生便永远有无限生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告诉自己,心中若有光,春意自盎然。

1.



我是爱你这个矛盾体的,

你赐予我伤害心痛折磨,你令我失去尊严和高贵的灵魂。我从今自卑矛盾的坚守着。我离不开你,因为全身通透的我连骨头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丝的灰尘怎能生长?生活是靠土是靠水的,我生活在空气中迟早都要夭折!你尽管肮脏和丑陋,可那是生命依附的藤,枝枝蔓蔓以次生长!

2.

群蜂蛰我,雨水冲我,我穿着红色的雨衣穿梭于这悠长的雨巷。我不期望爱情和亲情,只等这一梭梭秋雨敲打我的心脏,行为与外壳达到最完美的契合。这就是我一声追求的方向。

3.

你未曾有过我的落魄,怎可知我的悲哀和举步维艰?

那个逃亡的公主,自从落魄这污浊的世间,就一直跟命运抗争。










一天天被吞噬,连骨带肉嚼出血来连渣都未曾落下,一次次挣扎变回人形,一次次被掩埋,我在等那雪域之王的拯救,桑央嘉措一个灵魂的救世主!

朝霞的隐退,几秒钟都不会等你,拍完这个视频,再转身向那将要退下云海的朝阳追去,那半张红彤彤的笑脸,早已羞怯地躲进轻纱维幔中,再也没有出来,我只好悻悻而去,如果我是画家该有多好!



我度过了最苦难的一段时期,那时我学会作诗,我更爱每一个清晨每一缕阳光,因为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最懂的珍惜一切昙花一现的美好,才更加明白无论何时心中都要有道光,指引着自己前行,而且只要往前走总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7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