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对智者说:“我要成为马克思第二。”
智者说:“做你自己。”
另一位学生说:“我要成为弗洛伊德第二。”
智者说:“做你自己。”
第三位学生对智者说:“我要成为爱因斯坦第二。”
智者说:“做你自己。”
三位学生齐声说:“有为者亦若是,成为他们第二有什么不对 ”
智者说:“你们都要当别人,让谁来当你 ”
2021,做你自己!
你要做自己」,「要勇敢」,「Followyour heart」,这些话我们一点都不陌生。问题是,勇不勇敢另说,要勇敢地做什么,才算是做自己呢?
一个职场女性在犹豫要不要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我们鼓励她:「勇敢一点,做你自己!」意思很清楚:辞职吧,不要为一份工作束缚你的自我。
一个全职妈妈不想做家庭主妇,在考虑要不要回归职场。我们也鼓励她:「勇敢一点,做你自己!」意思是说:上班吧,去工作中找你的自我。
所以「做自己」有任何的立场可言吗?
而且这两个女性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就差一年,她追寻自我的方向就完全改变了吗?
其实,多数人可能都误解了「做自己」这句话。
它听起来是一个做选择的语境。面临岔路口,一个方向是「自己」,非常酷,另一个方向就是「为了别人」,可耻,是对自己的背弃。拿我写文章来举例吧,无数人告诉我:坚持写你想写的东西就好,不要为了读者,更不要为了广告,那些都不是你。听上去很燃。但什么是「我想写的东西」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如果纯粹是自己的私人文字,写到日记本里就好了。又何必发出来?既然发出来,还是想让人看到,那是否等于已经失去自我了呢?
问题不是这么简单一分为二的。
假如,我真的想写一篇10万+的文章,我开始钻研写作技巧,琢磨大众痛点,想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和转发,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失去了自我呢?有没有可能,在我的自我当中就有这一部分,是真真切切就在渴望10万+的呢?
更极端地说,假如一个人就是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为他人的不满而烦恼,这是他自我的一部分。他就想扮演一个好好先生,遇到冲突宁可自己忍一忍,也不敢激化矛盾,这样的「自我」可不可以坚持呢?
如果我们推着他说:「不行,你非要表达出来」,就像大人经常做的,逼着小孩子去讨回被别的小朋友拿走的玩具(「妈妈不用了,我已经不想玩了」「不行宝贝,你必须坚持自己」),我们是在让他做自己呢,还是在扭曲他自己?
孩子去讨回了玩具,这是自我的一次胜利呢?还是对大人要求的一次妥协?
说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有答案了。
做不做自己,怎样才是做自己,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裁判标准,也不存在一个特定的方向,只有按照那个方向走下去,才是「做自己」。事实上,不管你走哪个方向,也不管你听了谁的意见,你最终的选择一定是自己做出来的。
所以你已经在做自己了。
著名旅行博主房琪说过:
人这一辈子,终其一生,就是要找到那个和你同频共振的人;这世界很喧嚣,做你自己就好。
与你同行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你不必去放慢或追赶。
最终与你相遇的人,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相互的吸引。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高中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刚上大一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激情。按照他的习惯,必然在上课前提前十分钟到教室。然而,他们的室友都是一起上课,踩点到教室,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另类,因此他每次和他室友一起去上课。于是每次总能坐到最后几排。
最后几排的人都是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把玩。他身处其中,又怎能独善其身呢?
就这样,做了一整天的低头族。
日子一天一天,恶性循环也在持续地发生。
每次,他总能如愿地坐到最后几排,总是和最后几排的其他同学会心一笑。
渐渐地,他也不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了。
他告诉我说:他大一就没有去过图书馆。
我听到后很惊讶,心想:他高中这么努力学习的人,怎么会连大学的学习圣地—图书馆都没有去过?我接着问他:为什么?
他无奈地回答到:我室友都没有去过,我一个人去也没意思。
听到这里,加上他之前告诉我的一些自己的事,我瞬间明白了: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而,他却习惯了室友的陪伴,习惯了室友的习惯,唯独丢掉了自己曾经的好习惯。
我曾经经常看到他在本子上写:让优秀成为荣誉,让习惯成为信仰。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
他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没有勇气做自己。虽然人的本质是 社会 性,具有 社会 属性,但也要保持一定的个体独立性。不要去迎合他人,做你自己就好。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我的这个高中同学感到惋惜。
其实故事并没有完
我之后问他:你是想改变自己,还是想就这样困于一个小小的寝室之中,做一个井底之蛙。如果你想改变,就勇敢地独自走出寝室,多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看看你自己的差距,你就明白了。
几天后,他发信息给我,说要转专业,这是他逃离以前环境的唯一方式。
我回复说:既然你做好了决定,坚持现在的想法就好。
两个月后,他成功地转了专业,认识到这个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第二的同学。
列车走上了正轨,故事还在继续。
其实,人生这条路很长。
若是上错了车,你会发现你无暇顾及外面的美景,有趣的人,看到的只是一车室内同频共振的人,慢慢你会沉入其中,到站点了也不敢踏出那一步,终会走向人生错误的方向,南辕北辙。
及时止损,到站下车,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飞轮定律
下一篇: 人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