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诸事不顺,皆因“偷心”太重

百薇 2023-07-24 19:08:45

偷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偷心一词源于佛门《愣严经》,大约有以下四层意思。

一、依赖之心

每个成人的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巨婴,人与人成熟度的不同,只是这个巨婴成份,多与少的区别而已,有的人拥有10%,有的人则拥有90%.....

究其原因,无非有四:

1、父母不让“我”长大———

这种境况下的父母事事包办、溺爱成性,走在路上被石头绊了一跤,父母也会去把石头给骂一顿。导致孩子永远地以为有人在他后面撑腰、垫背、照顾,自己根本无需努力、无需坚强。

2、“我”不想长大———

这种境况下的“我”就一个字———懒!

他不想长大,是因为懒得去自控负责,懒得去承担后果,懒得去努力奋斗,懒得去费心操持。

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懒,所以他不想长大成长。

3、伴侣不让“我”长大———

这种情况下的伴侣和第一境况的父母差不多,但更换了场景和年龄段。

这种境况多了更多亲密关系,枕边之风更容易说服对方,让对方迷失自我,远离成熟。

爱和爱不同,有的爱是帮助、成全、加油、打气,有的爱则是误导、破坏、牵制、打压。

4、社会环境不让“我”长大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到家人影响和自身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来源于社会。

如果他真正的“失”过,就算父母再宠、伴侣再误、自己再懒,亦能迅速成长。

“失”过什么呢

失恋、失败、失足、失去。

这“四失”,经历一次将成长一次,怕只怕,你不给自己机会,社会也不给你机会......

以上这四种处境导致有的人到了五十岁,依然幼稚的像个孩子,俗称巨婴。

巨婴的最大特点就是依赖成性。

他们小时候依赖父母,上学时依赖老师,结了婚依赖伴侣,工作了依赖老板。

退休了依赖孩子。

他总是喜欢依赖,就是不愿意自我独立,这般习惯偷窃他人成果之心,又如何成事

二、贪巧之心

天下从来不会掉馅饼,但人类却总是期望着能捡到馅饼,一辈一辈,乐此不疲。

贪便宜之心人人有之,区别在于贪便宜之后是真的能贪到便宜,还是贪到便宜之后吃大亏。

这就在于“辨别”能力了。

能够辨别出来“便宜”的下一步他会干什么,是防止吃亏的关键。

分不清“后续目的”而轻易下手,最终多数会被吃谷子还米,得不偿失。

但是毕竟这个社会卖的永远比买的精,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拎得清便宜之后的“后续目的”,所以轻易不要去占那些便宜。

没占便宜之前,你不是也一样过得很好吗 为什么见到便宜不占就觉得自己在吃亏呢

总喜欢偷窃他人“豆腐”的想巧之人,必然会被小便宜所惩———栽个跟头,之后,吃个大亏。

三、虚假之心

有许许多多的人,表面在做着这,其实心里在想着那,这种表里不一的人,我们称之为“假装者”。

假装者养儿不是因为喜欢孩子,而是为了防老传承;

假装者上学不是因为知识匮乏,而是为了积累人脉。

假装者结婚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房子;

假装者交友不是因为知心,而是为了有用;

假装者参加读书会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是为了找对象;

假装者学习佛法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显摆卖弄。

假装者习惯于用冠冕堂皇的语言和行为来掩饰自己扭曲的动机,做着偷偷摸摸虚假的事情,最终只会被自己的小聪明所害。

想要养儿防老之人,最终会因“不孝”而痛苦;

想要积累人脉之人,最终会因“不帮”而痛苦;

想要房产钱财之人,最终会因“不爱”而痛苦;

想要利益交换之人,最终会因“不义”而痛苦。

想要在读书会上找对象之人,最终会因“不纯”而痛苦;

想要在人前显摆高明之人,最终会因“不明”而痛苦。

假装者是“人和”的偷窃者,最终都会被他人戳穿其真实目的,落得众判亲离、人人避之不及。

四、侥幸之心

侥幸心理源于赌徒心理。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侥幸之心,区别在于有无远见。

比如守株待兔,属于纯粹的侥幸之心,就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太过缺乏远见,才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笑话。

而现实社会中,这种可笑之人却屡屡可见。

他们做过一件事成功之后,就认为这套做法可以通用,即使换了场景也一律套搬,结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落得悲催而凄凉。

远见是清除侥幸心的法宝,远见之人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存侥幸之心,他只做可控之事,在做事之前会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会反复思考一遍,如果万一失败了,自己能够承受,则做之;不能承受,则放弃!

那些炒股跳楼的投机份子,多是侥幸之心的代表者,光做白日美梦了,却不能纵观全局做最坏打算,当结果和预期不符,才会出现难以承担的后果。

这种偷窃“天时”的赌者心态,万万要不得啊!

依赖之心、贪巧之心、虚假之心、侥幸之心全为“偷心”———偷盗之心。

偷他人的成果,偷他人的豆腐,偷他人的信任,偷上天的恩赐。

“偷心”太重,将会重“术”轻“道”,将会脱离本质,忘记自然规律,而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诸事不顺。

所以无论你今天处于人生哪一个阶段,都要懂得远离“偷心”。

心地不纯,终难久长,偷心不除,遥遥无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