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鲁迅没开始写作之前,都在干吗

半枫荷 2023-07-24 19:07:44

在中学时代课本里认识鲁迅的人,你一定拥有一个和我类似的记忆:一个很硬气的老头子,坐在扶手椅里面,抽烟、寸头、小胡子、瘦削、大褂,横眉冷对。

他说的名言也印证了这一点: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他一直把文字当成匕首和投枪。

鲁迅穷吗 这在我看来几乎是一定的。在白色恐怖的上海滩,在国民党持务的围剿下,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一定活得极清贫——要不他怎么那么瘦,还有严重的肺病 但是这一切,难道不是作为斗士、作为旗手、作为中国人的脊梁所必须的吗 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下的学生,这应该是我和大部分中国人共享的鲁迅记忆。

当我开始研究生涯三阶段的模型,越来越理解社会与人性时,一个疑问却越来越挥之不去------一个无产、以斗争为主业的作者,到底可以在现实环境中撑多久 在鲁迅文字中,他坐出租车,逛书店和琉璃厂,喜欢看电影,养活了太太许广平和孩子海婴,还雇佣了女工,这么大的支出,从何而来 写斗争的文章,谁来为之付钱 如果今天的一 个人,希望在当代也过上鲁迅的生活,他的道路又该如何走。我开始研究起鲁迅的生涯发展。

做研究就像用Google,当你提出正确的问题,答案就会慢慢浮现。

我看过一本很有趣的书——《鲁迅时代何以为生——为文化名人算经济账),里面提供了很翔实的鲁迅经济生活资料。作者陈明远本身就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文化大革命”从中科院被下放成为知青,整个农场只有一本《鲁迅全集〉能看——前面好玩的都被借去,剩下的就只有最后两本千页余的《鲁迅日记》。正好他的专业是学数理的,而鲁迅也有记录流水账的习惯。他突发奇想,何不把鲁迅一生的账目计算一下 在牛棚的五年时间里,陈明远计算出鲁迅一生的账目。“文化大革命”后重新核实,而后成书。以下关于财务方 面的数据,都来自他的书中。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又找到了金融方面的专家,按照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部换算成2012年的人民币数目。你猜鲁迅先生的年薪几何 鲁迅的职业生涯,到底过得怎么样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在绍兴,从《社戏〉《三味书屋〉就能看得出家境殷实。他小时聪明,喜读小说,不怎么用功,成绩却很不错。22岁公派留学日本,在仙台 学医。26岁回来结了趟婚,又回曰本开始重新学习文艺。29岁学成,归国就业。

鲁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的绍兴师范学院当老师,一年后升为校长。1912年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31岁的曾迅应蔡元培的邀请,成为教育部公务员。这一干就干了14年,一直到45岁。当时的公务员收入还不错,任职期间,教育部的月薪从240圆(2万人民币)升到300圆(2.8万人民币)左右。如果你在1914年的北京遇到早上去教育部上班的鲁迅,他就和你遇到的大部分公务员一样,有点教员的傲气,也有公务员的平和。

1917年张勋复辟的那一个月,他曾愤而辞职,第二个月平乱后,他又回来继续上班。

如果没有那场五四运动,周树人也许会沿着自己原来的职业路线一直走下去,画出一只不错的职业线蝴蝶。

五四运动给鲁迅的职业发展带来一个巨大的转折,让他对自己当前的职业有所反思。在五四之后,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线:教学与写作。

从1920年8月开始,鲁迅应蔡元培之邀在北大开始讲课,他的第一条事业线——教授生涯,在徐徐展开。鲁迅在北大的课酬不高,每周一小时,一月18圆(2300多)。

他的讲课水平不错,几年下来,兼职的学校越来越多,最多时兼到八家。

四年后(1924年),他大学授课的年收入达到了808.5圆(90000多)。

1925年,他去西安讲课一周, 就赚到了34000元。算下来课时费每天6000 (大概相当于今天一个普通大学教授在外一天的培训费)。

讲课还有个意外收获,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期间,鲁迅认识了许广平—— 他未来的妻子。

大概是从38岁(1918年)起,他对小说的童年爱好重新萌芽,公务员周树人幵始探 索自己的第二条事业线:作家。

这年四月,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鲁迅”的笔名也正式启用。接下来这一年中,作者鲁迅发表了不少文字,谈爱情、谈如何做父母,还翻译了小说《一个青年的梦〉《工人緩惠略夫〉。鲁迅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40岁。鲁迅 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在他43岁时正式出版。从此作家这条事业线越走越强,逐渐成为鲁迅集大成、应天命的核心事业。

从职业生涯来说,鲁迅是个典型的冲动型规划的家伙——因为看到自己的父亲重病,他决定医治更多人,于是开始从医(很多人的大学专业都是这么选的吧)。

在日本学医看到了一段中国人围观中国人被砍头的影片,又接触到哲学,引发他对国民性的思 考,让他认为文字更能救国,于是他转投文艺(刚毕业的鲁迅却找不到和文学对口的职 业)。

公务员的14年生涯,帮助鲁迅慢慢积累了从事文艺的能力和平台,写作和教学都 是呈现自己文字能力的方式。

就生涯三阶段的理论而言,1924年是43岁的鲁迅的重要逆转点,那一年他教书和撰稿的收入第一次超过公务员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59%。

也就是说,在酝酿四年后,他作为自由文人的职业收入已经高于公务员的收入,他实现了 “职业自由”,已经完全可以不用依靠本职工作,就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了。

1926年8月,鲁迅和许广平一起离开北京,分别前往厦门和广州。他们相约为社会服务两年再见面。这期间有过一段很“海角七号”的爱情故事,感兴趣的人可以移步《两地书》。

鲁迅去厦门大学做中国文学史教授,开始自己的第一段正规教授生涯。不过鲁 迅不算是个好员工,四个月以后,他离开厦大,前往中山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但这份工也并没有遵循HR一年之内不要乱跳槽的忠告,他做了 10个月,又从广州离开,前往上海。说实话,让鲁迅这样的战斗者做教务主任,实在是个大错误。

—到上海,鲁迅彻底火了。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纷纷邀请他讲演,鲁迅从大学教授转身成为文化名人,但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收入。

蔡元培(此公是近代史奇人之一,给中国的教育和文化带来了巨变,也是鲁迅的超级大贵人)给他在上海谋了一份月薪近30000的特约著作员的工作,每月无须坐班,稿子也不多。趁着这段稳定的时光,鲁迅幵始创办自己的文学刊物《语丝》《萌芽〉,写作和翻译成为他主 要的工作内容。以今天的观念来看,他成为一个“自媒体”。

两年后,他自由撰稿的收 入,达到每月500圆(近50000元)以上。至此,鲁迅彻底实现经济自由。

鲁迅46岁在上海安家,两年后有了儿子海婴,从此再未移居别地。从这个时候起,到他55岁去世的九年间,他的经济收入是平均每月60000元左右。但经济绝不是这段生 涯的关键收益,作为文人的鲁迅,产量开始爆发:《野草〉《朝花夕拾〉《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九年内有25部作品结集出版。

这些文字无论是对鲁迅本人, 还是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都绝非他之前的任何职业可比。这也是生涯最后一个阶段的特质,当人们遇见天命,当兴趣、天赋、特质、渴望和时代需求最好地结合在 一起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

鲁迅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标准范例。

在第一个职业发展阶段,他老老实实在北京干了14年公务员,这让他度过了自己的 生存期和发展期,让他拥有了一段稳定的生涯,积累了可以写作与教书的知识、思想和名声。在发展期的后期,他开始探索和发展两条新的事业线一一当教授和自由作者。

第二个阶段是职业线和事业线并行的阶段:在任公务员的同时,他兼职讲课和写 作。历经六年兼职、两年的全职教师生涯后,他放弃了教师生涯,全情写作。

第三个阶段是事业期,他全力投入写作,逐渐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职业生涯。他在此中投入所有的兴趣(文艺)、才干(文字)、价值(正义感)与人格(斗争性), 强烈地应和着那个时代的思想需求,终成一代名家。从这以后,他批判、他斗争、他死 去,他被一个时代放大、被不停地建构,又慢慢地被遗忘,这些故事,你都很熟悉了。

给鲁迅的一生算笔账,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对鲁迅的生活也有误解——他既非从小立志成为救国英雄,也并非在斗争中活得清苦。鲁迅的生活不比我们大部分人差一一换算成 2012年的购买力,鲁迅从31~55岁共24年的职业生涯中,总收入约为1109万元,平均年薪为48.2万元,平均月薪4万元。这让鲁迅能有一个让自己体体面面、养活三口之家、有闲钱买书买古玩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之上,斗士鲁迅才能从心而发,真正战斗起来。

真实的鲁迅不是个穷困潦倒、四处被迫害的家伙,恰恰相反,他是个金领——收入中上,经济稳定,是当时社会的中坚。他战斗,却并不窘迫:他理想,但也活得现实。

梦是好的,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内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全集》第一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