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寒露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柳华 2023-07-24 18:17:21

忧愁。

古书上记载着好些古树,前人一代代遍阅经史,谁都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

我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姓氏,我听说过太多他的故事,甚至了解他族中每一脉的荣衰,可我同样无法知道他的样子。

不能亲眼见一见你呀,那是我顶忧愁的事。

定数。

从前师父最爱说:冥冥之中会有定数。

定数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人力不可抗的徒劳。

就好像我徒劳地感受你的悲哀。

就好像你徒劳地企盼我的归来。

眨眼。

那时候他总是不自知地眨眼、眉心紧锁,瞳孔聚不起焦,像看不清,又拼命要看清。或许是眼前的东西太不好接受,他横看竖看都觉得不能行。他幻想转眼就变回从前。

可是眨眼明显并不好使。

可是他只眨眼。

他不张口。

我倒是替他把衷肠诉尽了。

星子。

他活得无比精致,胜于我阅过的所有景致。

他是如此挺拔而明白,水落石出般干净。

静肃、灵动,惊才绝艳。

以至于,他丝毫的悲伤情绪,都牵扯我脾肺,石药无医。

女人。

她眼中坚冰也是爱恨分明,炽烈得动人心魄。她没有步步惊心化险为夷的福气,只能效仿你对她做的那般,也咬碎了牙把你丝丝抽离骨血去。

总有一场大雪会封山,抹去前路归途。我虔心企盼届时你可忘却山青地秀,痛定思痛,好好还她一个始终。

暗箭难防。

你是暗箭,受命于人,你有你不可自控的宿命。

我是暗地里受的伤,箭头隐在肩胛,系雨牵风。不是断筋碎骨的大痛,却阴阴萦萦缠了一生。

你像隐疾,无意造访,却教我辗转牵念了一生。

古龙。

“我靠一支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古龙死的第三十二年,我也一如既往地寂寞。

求:关于曹丕的简介和诗歌原本

简介: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曹丕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葬于首阳陵。
事迹: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 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学文化。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提倡薄葬。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5、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 6、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7、派遣军队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之地。 8、多次击败鲜卑骚扰,巩固北疆边防。 9、遣使复通西域,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生平作品:《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离居赋》《戒盈赋》《永思篇》《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 《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玛瑙勒赋》《车渠碗赋》《玉玦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赋》《定正朔诏》《追崇孔子诏》《为汉帝置守冢诏》《息兵诏》《灾异免策三公诏》《拜日东郊诏》《禁母后预政诏》《改封诸王为县王诏曹丕 上海版《三国演义》连环画
》《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轻刑诏》《平准诏》《禁复仇诏》《禁淫祀诏》《罢墓祭诏》《外国遣使奉献诏》《与群臣诏》《下颍川诏》《增封中牟曹丕 上海版《三国演义》连环画
侯彰诏》《答临淄侯植诏》《答北海王衮诏》《待杨彪客礼诏》《赐华歆诏》《论孙权诏》《以陈群为镇军司马懿为抚军诏》《诏王朗等三公》《与王朗诏》《报王朗诏》《答蒋济诏》《与夏侯尚诏》《报何夔诏》《与于禁诏》《于禁复官诏》《追赠夏侯尚诏》《封朱灵鄃侯诏》《与张郃诏》《答孟达诏》《手报司马芝诏》《封张辽李典子为关内侯诏》《以李通子基为中郎将诏》《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赐温恢子生爵关内侯诏》《以张登为大官令诏》《制诏三公》《服色如奏诏》《改雒为洛诏》《曹植贬封安乡侯诏》《诛鲍勋诏》《蒋济复为东中郎将诏》《赐桓阶诏》《刘靖迁庐江太守诏》《张既为凉州诏》《与张既诏》《褒田豫诏》《追溢杜畿诏》《与群臣》《诏司马懿》《向化手令》《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答辛毗等令》《答司马懿等令》《答刘廙刘晔等令》《让禅令》《让禅第二令》《让禅第三令》《答刘廙等令》《答苏林等令》《答华歆等令》《又答相国歆等令》《薄税令》《复(樵)[谯]租税令》《以郑称为武德傅令》《广询令》《问雍州刺史张既令》《拜毛玠等子男为郎中令》《收敛战亡士卒令》《追封邓公策》《谥庞德策》《策孙权九锡文》《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答卞兰教》《让禅表》《让禅第二表》《让禅第三表》《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钟繇谢玉玦书》《与钟繇五熟釜书》《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与钟繇书》《答钟繇书》《答繇钦书》《啁刘帧书》《答友人书》《与吴监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被服书》《与朝臣论粳稻书》《报崔琰书》《与曹洪书》《与王朗书》《与刘晔书》《与诸将书》《报吴王孙权书》《又报孙权书》《又报孙权书》《与孟达书》《又与孟达书》《报吴王孙权书》《答曹洪书》《戒鄢陵侯彰书》《答杨修书》《送剑书》《典论自序》《繁钦集序》《陈琳集序》《建安诸序》《典论论文》《典论论方术》《周成汉昭论》《汉文帝论》《汉武帝论》《交友论》《田畴辞封议》《连珠三首》《露陌刀铭》《赐钟繇五熟釜铭》《即位告天文》《武帝哀策文》《弟苍舒诔》《终制》《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短歌行》《猛虎行》《燕歌行》《秋胡行》《善哉行》《丹霞蔽日行》《折杨柳行》《饮马长城窟行》《上留田行》《大墙上篙行》《艳歌何尝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轮行》《黎阳作二首》《黎阳作》《于谯作》《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至广陵于马上作》《杂诗二首》《清河作》《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黎阳作》《寡妇》《令诗》《于明津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夏日诗》《游猎诗》《歌辞》《董逃行》《遗句》《哀己赋》《征吴临行诏司马懿》《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诏雍丘王植》《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机击令狐浚诏》《禁诽谤诏》《诏议迫崇始祖》《伐吴诏》《诏群臣》《诏群臣》《赐薛梯等关内侯诏》《诏报孙邕》《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罢设受禅坛场令》《禅让令》《三让玺绶令》《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与曹洪书》《论太宗》《论周成汉昭》《诫子》《酒诲》《内诫》《论郤俭等事》《奸谗》《诸物相似乱者》《剑铭》《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太子》《叙诗》《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东阁诗》

燕歌行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曹丕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燕歌行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①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注释: 曹丕《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人的心里如果遇到困扰,忧虑而感觉不安,就需消除情绪的动荡,精神求得平衡,苦闷才会消散。否则就寻求种种办法,以求解脱。而室妇思人,含怨何终,故动人不已。第七句的“展诗清歌”,是写思妇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这是主人公聊自宽解的第一措施。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思苦歌伤,犹如前篇所言“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清商之琴音凄苦不堪,无丝竹相伴的清唱也格外凄冷。二者都是“乐往哀来”,忧上加忧,此之谓“举杯浇愁愁更愁”。
秋胡行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注释: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和结果:早晨即与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却终没有来。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 诗人在十六句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极其主观而咏叹调般地倾诉着一个主题,这就是──因佳人失约未来而引起的浓重的失落感。光从字面看,这种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从早晨与佳人相约开始,到日夕佳人未至这段时间。其实,朝──夕,仅仅是一种光阴的比喻,时间的象征,即以一天象征一生。由朝至夕,乃指从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个人生。在自己的整个一生中,始终有一种不能实现的追求,和由不能实现而带来的巨大而又无法弥补的缺憾感。而诗人是如何组织和表达这一焦急渴心情的,且让我们欣赏一下: 首先是“嘉肴不尝,旨酒停杯”。为思佳人,茶饭无心。连美酒、连嘉肴都懒得动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边,忽然像电影来了一个停格。心中涌起的,是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深层的失落感。二是“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尽管追求不能实现,但自己并不停止这种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洁。此化用屈原《离骚》和《九歌》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句式,以示自己贮芬芳而待远人。三则是表示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让海神把最宝贵的“明珠”送给她。四是?足眺远,踌躇徘徊,渴念之情,几乎急不可耐。为此,诗人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为诉说自己的情怀,“飞鸟”也托了,“兰英”也折了,“桂枝”也结了,誓言也发了,尽管“步立踟蹰”、“何得斯须”,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难忍耐,但“佳人”如终没有来。此与首句照应,以种种努力,表明这是一个永恒的绝望。整首诗,如面对亲朋故友,娓娓不倦,反复倾诉自己彻夜难眠的衷肠;又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郁结无告,故作一热烈、主观而又偏执的个人内心独白。具有移人情魄的魅力。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曹丕诗歌的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者,即“变宕不恒”,如《善哉行》(上山采薇)之类,以多重比兴写自己“变宕不恒”的感情流程。“藏”者,即“含蓄无尽”,意味隽永,以舒缓的笔致,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式特点,抒发自己失落的惆怅与郁结不解的“情结”。这种发抒形式,比起他父亲曹操《短歌行》中求贤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一缠绵,一苍凉;一婉约,一慷慨,其不同如此。

诗格的《诗格》,旧题魏文帝撰

诗格_《诗格》,旧题魏文帝撰。此书最早见收于《吟窗杂录》卷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云:“《诗格》一卷,题魏文帝。而所述诗或(卢文弨校作‘式’)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皇甫汸《解颐新语》云:“魏文帝《诗格》‘六志’、‘八对’、‘三例’、‘八病’,其说拘泥,恐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七《吟窗杂录》提要谓:“开卷魏文帝《诗格》一卷,乃盛论律诗,所引皆六朝以后之句,尤不足排斥,可谓心劳日拙者矣。”据浩然子于绍熙(《四库提要》误作“兴”)五年(一一九四年)所作之《吟窗杂录序》云:“余于暇日,编集魏文帝以来,至于渡江以前,凡诗人作为格式纲领以淑诸人者,上下数千载间所类者,亲手校正,聚为五十卷。”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曾引及《吟窗杂录序》,并标明作者为“陈永康”。于此可知,浩然子或即陈永康之号。《吟窗杂录》初编者旧题蔡传,陈永康乃旧题重编者。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述,蔡编本中已收有“魏文帝《诗格》”,可知此书之伪托当在北宋末年以前,未必晚至绍熙年间。今本魏文帝《诗格》,计有“句例”、“对例”、“六志”、“八对”、“八病”、“杂例”、“头尾不对例”、“俱不对例”等八目,除“杂例”以外,均见于《笔札华梁》和《文笔式》中(《文镜秘府论》保存了这些遗文)。《笔札华梁》约亡佚于北宋中叶,其后伪托者杂取散佚文字,拼凑成帙,并诡题“魏文帝”之名。惟此书题名虽伪,内容则皆有所本,实可以初唐人诗论视之。
句 例
此题原本无。依《诗格》体例,此处当有小标题。兹据《文镜秘府论》东卷《笔札七种言句例》补。“笔札”指上官仪《笔札华梁》,本节即出于《笔札华梁》。
一言句
天,地,江,河,日,月。
二言句
天高,地下,露结,云收。
三言句
斟清酒,抚素琴。
四言句
朝燃兽炭,夜秉鱼灯。
五言句
雪开山有媚,云蔽日无光。
六言句
仰桃花之类锦,笑柳叶之齐眉。
七言句
素琴奏兮三五弄,绿酒倾兮一两卮。
对 例
一二三四,数之对。
东西南北,方之对。
韩魏燕赵,国之对。
王侯公卿,势之对。
陈张卫霍,姓之对。
信布良平,名之对。
长卿孟德,字之对。
金木水火,物之对。
六 志
一曰直言,二曰比附,三曰寄怀,四曰赋起,五曰贬毁,六曰赞誉。
直言一
谓的中物体,指事而直。《画屏风诗》:“去马不移足,来车岂动尘。”
比附二
谓论体写状,寄物方形。《赠别诗》:“离情弦上怨,别曲雁边嘶。”
寄怀三
谓含情郁抑,语带几微。《幽兰诗》:“有怨生幽地,无情逐远风。”
赋起四
谓就迹题篇,因事遣笔。《赞鲁司寇诗》:“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贬毁五
谓指物实佳,兴文要毁其美。《田家诗》:“且悦丘园死,未甘冠盖荣。”
赞誉六
谓小中出大,短内生长。《古诗》:“妆罢花更丑,眉成月对惭。”
八 对
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双声。四曰叠韵。五曰连绵。六曰异类。七曰回文。八曰双拟。
正名一
古诗:“东囿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隔句二
古诗:“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双声三
古诗:“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此头双声句也。又古诗:“我出崎岖岭,君行峣崅山。”此腹双声句也。又古诗:“野外风萧索,云里日胧朦。”此尾双声句也。
叠韵四
古诗:“徘徊四顾望,怅怏独心愁。”此头叠韵也。又古诗:“君赴燕然戍,妾守逍遥楼。”此腹叠韵也。又古诗:“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此尾叠韵也。
连绵五
古诗:“望山山似峻,看水水仍清。”
异类六
古诗:“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回文七
古诗:“亲情由得意,得意逐情亲。”
双拟八
古诗:“夏暑夏复衰,秋阴秋未归。”
八 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平头一
谓句首二字并是平声是犯。古诗:“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披聚还散,吹扬凝且灭。”
上尾二
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荡子到*家,秋庭夜月华。”“桂华侵云长,轻光逐汉斜。”内“家”字与“华”字同声,是韵即不妨。若侧声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
蜂腰三
谓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是犯。古诗:“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鹤膝四
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是犯。古诗:“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柳。绿池始沾裳,弱叶未映绶。”言“春”与“裳”字同是平声,故曰犯。上去入亦然。
大韵五
谓二句中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端坐苦愁思,览衣起四游。”又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愁”与“游”、“胡”与“垆”是犯也。
小韵六
谓九字中有“明”字,又用“清”字是犯,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正纽七
谓十字中有“元”字,又用“阮”、“愿”、“月”字是犯。古诗:“我本良家子,来嫁单子庭。”“家”与“嫁”字,乃是犯也。
旁纽八
谓十字中有“田”字,又用“寅”、“延”字是犯。古诗:“田夫亦知礼,寅宾延上坐。”
杂 例
一曰根。二曰身。三曰花。根者古事。身者物理。花者当时风花。《咏竹诗》:“梁王园路侧,皆共竹相逢。”根也。“匿实私招凤,生枝密养龙。”身也。“直将摇落节,羞对岁寒松。”花也。
头尾不对例
古诗:“使客倦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越戍人。露鲜花敛影,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问孙宾。”
俱不对例
古诗:“平生年少日,分首易前期。及尔同衰暮,无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有三思
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诗有三不
一曰不深则不精。二曰不奇则不新。三曰不正则不雅。
起首入兴体十四
一曰感时入兴。二曰引古入兴。三曰犯势入兴。四曰先衣带,后叙事入兴。五曰先叙事,后衣带入兴。六曰叙事入兴。七曰直入比兴。八曰直入兴。九曰托兴入兴。十曰把情入兴。十一曰把声入兴。十二曰景物入兴。十三曰景物兼意入兴。十四曰怨调入兴。
感时入兴一。古诗:“凛凛岁云暮,蝼蛄多鸣悲。凉风率以厉,游子寒无衣。”江文通诗:“西北秋风起,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此皆三句感时,一句叙事。
引古入兴二。张茂先诗(缺)。
犯势入兴三。古诗(缺)。
先衣带,后叙事入兴四。古诗:“清风动帷帘,晨月烛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此两句衣带,两句叙事。古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此一句衣带,一句叙事。
先叙事,后衣带入兴五。陆士衡诗:“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此一句叙事,一句衣带。古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此六句叙事,两句衣带。
叙事入兴六。谢灵运诗:“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情,远峰隐半规。久昧昏垫苦,旅馆眺郊岐。”此五句叙事,一句入兴。古诗:“遥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中霄起长望,正见沧海流。”此三句叙事,一句入兴。
直入比兴七。左太冲诗:“郁郁涧下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此诗头两句比入兴也。潘安仁诗:“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此诗一句比入兴也。
直入兴八。陆士衡诗:“颜侯体明德,清风肃已迈。”此入头直叙题中之意。
托兴入兴九。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此起于《毛诗·国风》之体。
把情入兴十。刘公干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江文通诗:“远与君别者,乃在雁门关。”此寄人、怀人,皆自此起兴。
把声入兴十一。王少伯诗:“潨潈三峡水,别怨流《楚辞》。”此耳闻也。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此心闻也。
景物入兴十二。曹子建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此诗格高,不极辞于怨旷,而意自彰。
景物兼意入兴十三。王正长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古诗:“竹声先知秋”。
怨调入兴十四。阮籍诗:“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曹植诗:“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此体哀而不伤也。
已上凡十四体,皆本意极处。
常用体十四
一曰藏锋体。二曰曲存体。三曰立节体。四曰褒贬体。五曰赋体。六曰问益体。七曰象外语体。八曰象外比体。九曰理入景体。十曰景入理体。十一曰紧体。十二曰因小用大体。十三曰诗辨歌体。十四曰一四团句体。
藏锋体一。刘休玄诗:“堂上流尘生,庭中绿草滋。”此不言愁而愁自见也。
曲存体二。王仲宣诗:“朝入谯郡界,旷然销人忧。”此乃直叙其事而美之也。
立节体三。王仲宣《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刘公干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褒贬体四。曹子建诗:“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此褒体也。刘越石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此贬体也。
赋体五。谢惠连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此呈其秋怀之物,是赋体也。
问益体六。陆士衡诗:“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象外语体七。谢玄晖诗:“孤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象外比体八。魏文帝诗:“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理入景体九。丘希范诗:“渔潭雾未开,赤亭风已飏。”江文通诗:“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颜延年诗:“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景入理体十。鲍明远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谢玄晖诗:“天际识孤舟,云中辨江树。”
紧体十一。范彦龙诗:“物情弃疵*,何独顾衡闱。”
因小用大体十二。左太冲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谢惠连诗:“裁用箧中刀,缝为万里衣。”
诗辨歌体十三。陶渊明诗:“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从“明明”以下便是所歌。
一四团句体十四。谢灵运诗:“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此上节一字,下节四字。
落句体七
一曰言志。二曰劝勉。三曰引古。四曰含思。五曰叹美。六曰抱比。七曰怨调。
言志一。陶渊明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此志在闲雅也。范彦龙诗:“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此志在知足也。
劝勉二。古诗:“弃捐勿复道,勉力加餐饭。”此义取自保爱也。
引古三。陆士衡诗:“感物多远念,慷慨怀古人。”
含思四。陆韩卿诗:“惜哉时不与,日暮无轻舟。”陈拾遗诗:“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叹美五。谢灵运诗:“自从食萍来,唯见今日美。”
抱比六。陆士衡诗:“仰观陵霄鸟,羡尔归飞翼。”
怨调七。陆士衡诗:“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
诗有三宗旨
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兴寄。
立意一。立六义之意,风、雅、比、兴、赋、颂。
有以二。王仲宣《咏史诗》:“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此一以讥曹公杀戮,一以许曹公。
兴寄三。王仲宣诗:“猿猴临岸吟。”此一句以讥小人用事也。
诗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诗:“从军度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应德琏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诗有语势三
一曰好势。二曰通势。三曰烂势。
好势一。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江文通诗:“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通势二。鲍照诗:“未曾违户庭,安能千里游。”沈休文诗:“愿以潺湲沫,沾君缨上尘。”
烂势三。张燕公诗:“不作边城将,安知恩遇深。”丘希范诗:“信是永幽栖,岂图暂清旷。”
势对例五
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
势对一。陆士衡诗:“四座咸同志,羽觞不可算。”曹子建诗:“谁令君多念,遂使怀百忧。”以“多念”对“百忧”,以“咸同志”对“不可算”是也。
疏对二。陆士衡诗:“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此依稀对也。又诗:“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此孤绝不对也。
意对三。陆士衡诗:“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古诗:“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句对四。曹子建诗:“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偏对五。重字与双声、叠韵是也。
诗有六式
一曰渊雅。二曰不难。三曰不辛苦。四曰饱腹。五曰用事。六曰一管抟意。
渊雅一。诗有一览意穷,谓之浮浅。阮嗣宗诗:“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不难二。王仲宣诗:“朝入谯郡界,旷然销人忧。”此谓绝斤斧之痕也。
不辛苦三。王仲宣诗:“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此谓宛而成章也。
饱腹四。调怨闲雅,意思纵横。谢灵运诗:“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此回停歇意容与。
用事五。谓如己意而与事合。谢灵运《庐陵王墓诗》:“洒泪眺连岗。”“连岗”是诸侯事也。古者诸侯葬连岗。
一管抟意六。谢玄晖诗:“繐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此一管论酒也。刘公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此一管说守官有限,不得相见也。
诗有六贵例
一曰贵杰起。二曰贵直意。三日贵穿穴。四曰贵挽打。五曰贵出意。六曰贵心意。
杰起一。鲍明远诗:“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直意二。刘公干诗:“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又诗:“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此高手也。谢玄晖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绮手也。
穿穴三。古诗:“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挽打四。曹子建《赠友人》:“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出意五。刘公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心意六。颜延年诗:“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诗有五用例
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气。四曰用势。五曰用神。
用字一。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用形二。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用气三。用形不如用气也。刘公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用势四。用气不如用势也。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用神五。用势不如用神也。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7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