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小满与四先生书

苍耳子 2023-07-24 18:12:45

与四先生书

(一)

我把世情斫开两面,

一面死,

一面生。

你把世情细心收藏,

哪个面都是死。

(二)

你曾泅水度山,

你曾披星戴月,

你曾揪遍红玫瑰绿叶子。

人世间的好爱情,

疯玩一把就结束。

你怎能如此刻苦

(三)

同逐花入水的人,

无话可讲,

最好快点恩断义绝。

(四)

先生,我衷心爱你。

末日之前,

你仍须绝望苟活于世。

顽木

石头在无稽崖下睡着,

凡心活着。

仙友低眸,

长廊檐底悄抿嘴,

一笑拈花。

绛珠草醒着,

三生石畔垂眼,

铭文般沉默。

凡尘茫茫数十载,

碧落黄泉都踏破。

金陵堕泪,

顽石点头。

她曾千百年哀哀等候,

目光如桥,双眉如黛。

她曾千百年哀哀等候,

双眉如黛,脊梁如槐。

她仍千百年哀哀等候。

脊梁如槐,愚心不改。

顽石顽木皆冥顽,

千劫百世,

只为一人所苦。

永恒

洪荒以前的森森丛林,

洪荒以前的森森河流,

你一路行来赤足踏过的绿萼,

哪一件不是永恒

闭上眼,

亲爱的诗人。

永恒只堪经历,

永恒不可目睹。

朱元璋:“我取天下,正要读书人!”浙东“四先生”出山

不过在投奔集团的知识分子中,真正对朱氏统一事业有着重大影响的除了同来自淮右地区的李善长等人外,还有就是浙东文人圈或言浙东“四先生”,尤其是浙东四先生中的出山则赋予更多的传奇色彩。> >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从小聪明绝伦,读书过目不忘,且有勤学的好习惯,因此小小年纪就成为当地有名的“神童”。14岁那年刘基中了的秀才,16岁中了举人,17岁到石门书院去苦读经史诸书,据说他的兵法之术也是在这个时候得益于神人的指点和石屋神授兵书,当然今人看来这样的说法纯属于无稽之谈。不过刘基好学这倒是真的,也正因为他特别好学,天资又聪颖,年纪轻轻就考上了元顺帝至顺四年的进士。> > 先天条件的优越,学业与功名进取的顺遂,这一切对于一个自小就树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奋斗最高境界的传统儒士刘基来说,无疑使得他对现实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也使得他在早年人生中孜孜不倦地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现的理想目标。中举以后,按照历代的惯例,新科进士要授予七品知县级以上的领导职位,但武夫当国的元朝 *** 却极端歧视 *** ,蔑视儒士。刘基中举后在家吃了3年闲饭,才被授予低于七品的县级小官高安县丞。> > 元朝当权者不仅看不起读书人,而且还在官场上排挤、打压文人学士,他们所重用的是除了蒙古贵族、色目人外,还有就是那些粗通文墨的衙门胥吏,这些人常常来源于元朝领导干部身边的车夫、秘书和奴才,等,毫无道德操守,因此刘基的入仕等于金子掉入了沙坑里,不给埋没了才怪。再说刘基在高安任上,无法施展才能,空余时间经常干干自己喜欢的“本专业”,尤其热衷于堪舆、天文和术数之学。当时有个进贤人邓祥甫的,精通天文术数之学。刘基听说后就上门求教,拜邓为师,学得了很多的天文术数本领。可不久,因为得罪了地方上的豪强权贵,刘基无法立足,只得辞官回家。> > 刘基辞官没多久,江西行省省衙里有人听说了这事,觉得这样的人才应该用起来啊,于是聘请刘基到行省去当掾员。县衙黑,省衙其实更黑,刘基去了看不惯,没待多长时间,又辞官回家了。> > 刘基的两度辞官都是因为看不惯官场之黑,当然官场中也不是一个清廉一点的官员都没有。有人听说刘基的故事后很受感动,向有关部门推荐,让他出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可能相当于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兼考试院副院长。但又没多久,还是因为刘基看不惯官场黑暗而辞职回家。> > 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在海上发动反元起义,元朝江浙行省左丞朵儿只班前去招降,反被方国珍俘虏了。正当江浙行省官员束手无策时,有人推荐了刘基,让他出任浙东元帅府都事,协助浙东宣慰副使石抹宜孙驻防台州,专门从事对付浙东地区的反元起义。当时刘基提议:抓紧时间在庆元等城修筑城墙与工事,以便用于对付方国珍军的进攻。但元朝官府中以左丞帖里帖木儿为首的当政者却不主张用武力讨伐方氏。刘基为此很不以为然,据理力争,劝说道:方氏兄弟为天下首乱者,不杀他们不足以惩戒天下之人。这话不知怎么后来传开来了,方国珍听到后很害怕,令人带了很多的金银布帛前往刘基处,想让他保持沉默,但遭到了拒绝。见到贿赂刘基不成,方国珍发挥了他的商人聪明灵活劲,改派手下人上元大都去贿赂中央朝廷官员。不久皇帝诏旨下来,招抚方国珍兄弟,并授予各人一定的官职;而竭力主张镇压反元起义的刘基则被按上“伤朝廷好生之仁,擅做威福”之罪名,发配到绍兴去羁押起来。> > 自己一心忠于朝廷、时刻惦记着报效国家,没想到竟然落到这般田地!刘基该醒醒了!没有,传统的愚忠思想束缚着他,影响了他的所言所行。不久浙东发生了“山寇”吴成七的叛乱,腐败无能的元朝 *** 顿时又手足无措,无奈之下,不仅解除对刘基的羁管,而且还提升他为行枢密院经历,与参知政事石抹宜孙驻守处州。后来元朝经略使李国凤巡抚江南,到了浙江后听说了刘基的才能和他平定几起反元起义的“功绩”,就上书给朝廷,要求元廷重用这样的有用人才。可腐败的元廷执政者没把它当回事,只授予刘基处州路总管府判官。这次刘基可火了,自己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居然弄了这么个破官,还不管军事的,想想就来气,最后一气之下,又回青田老家去了。> > 刘基回老家处州青田时,正值朱元璋来到浙东婺州。虽说早就听说了有关“浙东四先生”的故事,但毕竟都是传闻,他很想得到这些文化名人对他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为此在攻下婺州时特别留意自身“重文”的形象,开办郡学,礼聘儒士,但最终仅得“四先生”中一员宋濂,另外三人尤其那个传说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基还在元军占领区,不说向他请教,就是见个面也不可能啊。于是在自己返回应天前特别交代给婺州前线总指挥胡大海,要他十分留意刘基、章溢、叶琛和胡深等人的去向。至正十九年年底,处州被攻占,胡大海弄了一份礼聘刘基等人的推荐书,派了专人上应天去上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为之大喜,马上派了樊观为特使,带上礼品由应天赶往处州。与此同时,曾与胡大海一起接受朱元璋特别嘱托的处州总制孙炎已开始行动,先是几次三番派人上青田去,后来自己又亲自跑到刘基家去拜访。> > 孙炎本是江南一带名士,朱元璋攻入集庆城时,他与杨宪等江南儒士一同出来迎接,因此很受朱元璋重视,加上他本人很有学问,情商又高,所以很快就在朱元璋集团中站住了脚跟。但孙炎先天硬件不行,身高只有六尺。古时候六尺可能相当于现代的一米五六左右,且皮肤很黑,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是个瘸子。这样的人要是生在,要是与武大郎互为邻居的话,恐怕武家那位漂亮娘子潘金莲就不会埋怨鲜花插在牛粪上了。按照普通人的眼光,这个孙炎也够不幸的,什么不好的全让他给赶上了。可人家却一点也不自卑,而主动“出击”,要会会天下闻名的“大神人”,为新主子朱元璋极尽犬马之劳。> > 据说孙炎先是派了手下人去了刘基老家,一回、两回、三回,说一遍、两遍、三遍都没用,刘基就是不肯出山;但也觉得人家孙炎够热心的,有点过意不去,故而让孙炎的信使带了一把宝剑,那是他们老刘家的传家宝,意思很明显:我宁愿把传家宝给你,我也不去做这个官。孙炎十分聪明,见到刘家的传家宝,赶紧将它封好,并作了一首《宝剑歌》,其大致意思是:“您的意思我懂,您是想说你甚至连你们老刘家的传家宝都献出来,就是不愿意出山,只想安然地过过田园生活。可是,我却认为:‘宝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 > 孙炎的执著和充满智慧的诗歌及其回信终于将刘基给打动了,据说当孙炎亲自来到青田武阳村时,刘基主动出门相迎,并在家中设宴款待。再说孙炎,尽管是个残疾人,但十分自信,且满脑子都是智慧。与刘基喝酒聊天时,他故意天南海北,说个滔滔不绝,让人一下子感觉到,来者才识过人。其实刘基心里也清楚朱元璋派遣孙炎等来当说客的潜台词:瞧,也许在你看来,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瘸子都有这么高的水平,告诉你:我朱元璋身边有的是仁人志士在为我效力,做人不要太傲气,如今我派孙炎来当说客,你都不为所动,这也太倨傲清高了吧?> > 刘基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自己是元朝的臣子,理应为元王朝尽忠甚至殉职,现在这些都未能做到,反而要背叛,这就好比是一个女人嫁了出去,尽管丈夫很没用,甚至很坏很恶劣,但他还没死,她就要改嫁,这叫什么?不忠不要说了,就是失节!那是遭受天下人耻笑和谩骂的呀!再说,如今天下大乱,拣几根烂枪,占个山头,就称王称帝,几个能长久的?现在屡次派人来青田老家奉劝自己出山的那个朱某人,听说还不赖,志向远大,礼贤下士,在婺州兴办郡学,礼聘了一批儒士,更有在应天云集了一批天下英才,看来他还真是个人物,难道我的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在他那里有可能实现?正当刘基思想发生变化时,从应天派出的特使樊观也来到了青田,传达了朱元璋对刘先生的敬重敦请之意,同时还捎上了陶安、李善长的劝说诗信。刘母看到儿子的也出来劝慰道:“你担心上了应天后家里不知怎么办,其实没必要这样。如今天下大乱,要不是辅佐 *** ,平定祸乱,即使你一直待在家里,这个家也很难一直保全下去的呀!”至此,刘基终于被说动,在做了一番家事安排后,他就跟朱元璋使节一同上路了。> > 与刘基一同上路前往应天南京的还有他的几位朋友: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金华宋濂等。宋濂早期人生是在教书与治学当中度过的,章溢、叶琛和胡深等则与刘基有着相似的经历,其中章溢与胡深还是同乡和同学,崇奉理学家王毅。至正十二年,西线红巾军起义之火燃烧到浙东地区,章溢、胡深、叶琛和刘基等都各自组织武装,结寨自保。后在石抹宜孙的麾下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反元起义。至正十八年朱元璋亲征婺州时,刘基刚好辞职隐居在家,章溢把自己的义兵队伍交给儿子章存道统领,自己隐居匡山,剩下的只有叶琛与胡深继续在石抹宜孙旗下任职元帅,保护处州。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竭力尽忠的大元帝国却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处州之战还没正式开始,元军已经出现了不稳的迹象,颇识时务的胡深赶紧归降了朱元璋军大将胡大海。胡大海将他送到了应天去,在那里他受到了朱元璋的隆重礼遇,被授予左司员外郎,受命回处州,招纳旧部,联络朋友。就这样,原本对于朱元璋有着几分警惕又有几分敌视的浙东“四先生”中的刘基、章溢、叶琛改变了先前的态度,与先前归降的宋濂一起来到了应天。

关于小满的诗句古诗欧阳修

1.关于小满的诗句关于小满的诗句如下:

1、宋·欧阳修《五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译文:小满时节,夜莺啼叫,绿柳拂堤,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夜空,清晰可及。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的麦子,刚刚成熟,青青的麦穗初露,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

2、宋·邵定《缫车》

缫作缫车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卷丝雪满籰。

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

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

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

秋风寒,衣衫单。

3、宋·赵蕃《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4、宋·翁卷《乡村田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有关小满诗词句《小满》(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脚走款丝商。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3.关于小满的古诗词1、《五绝·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2、《晨征》

(宋)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3、《遣兴》

(宋)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4、《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宋)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扩展资料

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日期在每年公历5月20日到22日之间。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北方)。

小满相关农谚:

1、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2、麦黄栽稻(中稻),稻黄种麦。

3、麦到小满,稻(早稻)到立秋。

4、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5、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6、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7、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8、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搜狗百科-小满

4.有关小满的诗词,诗意 急用一、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是最著名的一首。

【内容】: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诗意】: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

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

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二、《小满》 近代 吴藕汀 【内容】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诗意】农闲莫问动三车。

宋代欧阳修“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三、《佚名》【内容】小满晨风故里行,时有布谷两三声。满坡麦苗盖地长,又是一年丰收景。

【诗意】这首诗摘自互联网,作者不详。诗人主要写自己小满时在家乡所见所闻,体现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祝福。

布谷叫、麦苗长,正是“小满”节气的特征。四、《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 范成大]【内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峡蝶飞。【诗意】 这首诗选自《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夏日”,景物描写清新优美。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几种农作物,充分运用色彩描写与情态刻画,准确地写出了乡间在春末夏初时草木茂盛、农作物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致。三、四句则写由于农民忙于耕种,连篱笆前都少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峡蝶等飞来飞去,完全是一派优美平和的田园风光,宁静安详。

整首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阳光明媚的感觉。五、晨征(宋 巩丰)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六、遣兴(宋 王之道)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七、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宋 赵蕃)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八、五绝 小满(宋 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九、缫车(宋 邵定)缫作缫车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卷丝雪满籰。

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

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秋风寒,衣衫单。

5.有关于小满的古诗和诗意 吗 急用 快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是最著名的一首。诗中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意思是说:

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

6.形容小满的诗词《五律·小满》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小满》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小满(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晨征(宋 巩丰)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遣兴(宋 王之道)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宋 赵蕃)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五绝 小满(宋 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7.有关24节气《小满》的古诗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