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班婕妤:人生不过是路过,没什么不可以放下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4 17:38:35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慕玺,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纳兰性德在《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曾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千古名句源自一个女人,她曾是是汉成帝最宠爱的班婕妤,可生在“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班婕妤的自持和才华在为讨皇帝开心的后宫,显得格格不入。

失宠后的她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其中《团扇诗》最为广泛流传。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千年前的长信宫,班婕妤在这里发出重重的一声叹息。她用被丢弃的团扇来比喻自己,实际也映射出古时宫中女子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

班婕妤的一生被看作是古代后宫女子生命历程的标本,贤德有口皆碑。她的诗作为中国文学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汉代班氏家族出类拔萃的代表,被誉为汉代杰出的女辞赋家。

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的女诗人。

大才子曹植赞她“有德有言,实惟班婕”。

古代定义圣人的标准是“立德立言立功”。身为女子,就差一个“立功”,班婕妤就是女圣人!

凤凰涅槃,羽化成蝶,这位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女子正是经历了生活的历练,才有如此震撼人心的魅力。

没有从一而终的爱人,没有完美无憾的人生,认清人性,认真生活。所有的事物,细究下去,都是一样的鲜血淋漓。

弘一法师在《格言别录》如是说:自处超然,初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

分寸背后 藏格局班婕妤是西汉汉成帝的妃子,她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

她进宫后,出众的美丽和才华,深深地吸引了汉成帝。

班婕妤自幼熟读史书、经书,历史事件了然于心,经常引用名著,为汉成帝的排忧解惑。

她口才出众,经书典故信手拈来,达到了出口成章的水平。

她擅长音律和诗歌,常常自己谱曲填词。二人在丝竹之声中缠绵,很是甜蜜。

每个女子都渴望梦幻般的爱情,但不是每个女子都是恋爱脑。有一些女子,即便面对心爱的人和无尽的荣宠,依旧懂得礼义廉耻的重要,依旧会保持清醒的头脑,班婕妤就是这样的女子。

在班婕妤入宫前,汉成帝最宠爱的女人是许皇后,即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

不过班婕妤的受宠却并未引发许皇后的嫉妒,两人相处还很和睦,这与班婕妤的自我约束有很大关系。

出于对班婕妤的宠爱,汉成帝一度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她随行,甚至希望两人能同车出行。

于是汉成帝下旨,专门为他俩打造了一副爱巢——宽大的车辇。

可班婕妤却拒绝上车,情愿坐小车跟随在后,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

班婕妤知书达理,她劝告汉成帝的那席话意思是:“凡圣贤之君,时时伴随在身边的应该是朝廷大臣,而不是妃嫔。商纣因为过分宠幸妲己,最后落了个国亡毁身的下场。我如果与你同辇出进,不就跟她们没什么两样了吗 ”

汉成帝一时语塞。这件事被太后王政君得知,老太太不吝美词:“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晋朝顾恺之为颂扬班婕妤这一做法,在其所画的《女史箴图》中,生动地描绘了其与汉成帝同乘驾舆情景,并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表现出的淋漓尽致。

▲班姬辞辇如此一来,班婕妤也就成为后世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的典范,是美好妇德之化身。

班婕妤可能是另一个樊姬,但汉成帝绝不是另一个楚庄王。

《论语》有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被君王宠幸之人,往往桀骜不驯,不被重用之人,则往往心生怨恨。

可班婕妤不似一般女子,她自律,不因受宠而忘记身份;她有格局,懂得丈夫是皇帝,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她有大义,为了国家利益能自觉牺牲个人利益;她有责任心,不忘时刻提醒自己和皇帝居安思危。

可汉成帝是个昏君,精力浪费在酒色上,忽视政治事务。他如何能听进去班婕妤的规劝呢

班婕妤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方面的修养,足以使汉成帝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

然而,事与愿违。她的懂分寸和大智慧,终究是错付了。

境遇背后 是境界在最初成为汉成帝刘骜的妃嫔时,她应该是欢欣雀跃的,两人也有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还有过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这个孩子早年夭折,令班婕妤痛不欲生。汉成帝不仅不安慰身心受伤的妻子,对待她反而更加冷漠。

人生若只如初见,她只是爱上了一个她不应该爱的人。皇宫少见真实的感情,只有衰退的姿色和厌烦的嘴脸。

在汉成需要刺激和新鲜的时候,赵氏姐妹来了。

赵飞燕和赵合德,一个身轻如燕,一个媚骨天成。

本就酒池肉林的汉成帝,很快就抛弃了班婕妤这个“无趣”的女人。

每个朝代由盛转衰即将灭亡之时,后宫基本就是一团浆糊,妃嫔之间已经不再有贤君时的和谐,而是争风吃醋、相互陷害。

汉成帝的后宫就是这样的典型,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妖媚专宠,第一个受害者就是许皇后。

许皇后在赵飞燕、赵合德的挤压下心理失衡,因为行巫蛊之术被废,许氏一族也跟着遭殃了。

许皇后的倒台没有让赵氏姐妹收手,她们玩出了一箭双雕的计谋,企图连班婕妤一并铲除。

于是她们告状:班婕妤也参与了许皇后的巫蛊。

无辜的班婕妤面对拷问,她的表现堪称精彩。她既不惊,也不闹,甚至都懒得给自己找证据,而是说出了如下一段话:“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 ”

这么深奥富含哲理的话,赵氏姐妹听得云里雾里,不过汉成帝学识渊博,他听懂了,想想昔日的恩情,他臊得满脸通红。

这席话是说:“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 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 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

就这样,班婕妤云淡风轻的寥寥数语,让她躲过了劫难。不过,她知道赵氏姐妹绝不会罢手。

自己还能躲过卑鄙者轮番攻击吗 旧情还能让汉成帝充当她的保护伞吗

她当然明白,这噩梦才刚刚开始,而清高如她不愿去争辩对错、争夺名利。

她和他的曾经已经过去,他再也不能给她一颗心了,也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她就算再美貌再才德,也改变不了他庸俗的本性。

经此一役,班婕妤对汉成帝及宫中之事已经心灰意懒,她只想避开赵氏姐妹的风头。

聪慧的班婕妤想到了一个人——皇太后王政君。偌大的皇宫,恐怕只有这位慈祥的老人,可以给她一片安宁的天空了。

于是班婕妤提出,希望自己能移居长信宫伺候太后王政军,汉成帝没有理由阻止。

王政君对班婕妤本就心存好感,就这样,三十出头的班婕妤从此深居长信宫,与汉成帝几乎不再谋面。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句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也好,晴天也好,爱恨离别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她每天过着扫台阶、读书、写作的日子,虽平淡乏味,但也避开了赵氏姐妹的锋芒,失去宠幸的同时,也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得失之间,保全了自己的高洁心志。

失意背后 有诗意月夜微凉,寂寂长夜,婀娜女子却裹一身忧愁,泪眼透过窗棂遥望着如墨的天空。

班婕妤避免了后宫的麻烦,也切断了自己和汉成帝之间的所有可能性。

思念,也曾让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无数次的哭湿枕头,在梦中呼唤皇帝,她唯一的爱人:那时候,我们像天空中的明月一样深情。可当你遇见赵飞燕后,在你眼里我什么都不是。现在你只听新人笑,但不让旧人哭。我只是你心中的一个物体,没有新鲜感就被你无情地扔掉了。

一入宫门深似海,如果当年她没有入宫,或许她也会一生逍遥,自在无双呢。

可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深宫是寂静的,岁月悠悠,每晚陪伴她的只有清冷的月光。

无人与我诉衷肠,无人伴我灯下眠。此后的日子,班婕妤除了陪伴太后烧香拜神,读书写诗就成了她打发寂寞的唯一手段。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所写道的: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痛定思痛的班婕妤后半生创作喷井,佳作无数。被称为“闺怨诗”的代表,她用无比的寂寞,换来无双的才情。

高高的宫墙并未禁锢她自由的灵魂,她是孤独的、满含幽怨的,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自己的内心用辞赋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虽怨,但不怒,这也许就是班婕妤的生活智慧,也体现了她的礼仪教育,得宠时不骄,失宠时不恨,也只有这样有礼有节的女子,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作品,给后人以警醒和教育。

在后半生的青灯孤影下,她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只可惜仅仅保留下来三首:《团扇歌》《自悼赋》和《捣素赋》。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

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

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自悼赋》节选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女图以镜监,顾女史而问诗”,她以舜妃、娥皇女英、文王之母太任,武王之母太姒为鉴,希望能够时时提醒自己保持应有之礼仪。

然而“将天命之不可求”,于是其“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她借诗词婉转地表达了自己远离世间纷扰的愿望。长信宫中孤单冷清,只有借酒消愁,但班氏并没有因此生恨,而是认为自己“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

成年人的世界,到处是梦想破碎的声音。我们都曾被生活打碎过,或许余生都在修修补补。

但还是罗曼罗兰的那句: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热爱生活。

面对失意,可以短暂沉沦,但依旧奋力前行!

强忍背后 是强大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汉成帝突然驾崩的消息传来,宫中大乱:赵合德当天自杀,汉哀帝灵前即位,赵飞燕升任太后…………

我们不知道年过四十的班婕妤,那一天想了什么,还有没有眼泪

那眼泪是为她曾爱的皇帝而流,还是为自己而流

她做出了惊人决定:申请移居汉成帝昌陵,用余生陪伴那个曾经给她爱的男人。

班婕妤在这最后的时刻,也不忘身为妻子的责任,她以“礼”来待他,以“礼”来要求自己,这“礼”不仅是礼仪规范,更是班氏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望。

昌陵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来人往,石头是冷的,大地是凉的,草木也是冰的,连那份曾经的爱都没了温度。

班婕妤在那里度过了孤苦的一年后,她化作了一座“愁女坟”,或许在那里,她还能找到那份旧爱吧。

也许有人会慨叹,才女敌不过舞女,贤淑斗不过妖艳。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

但从历史的眼光看,班婕妤为我们留传下了美妙诗文,而赵飞燕呢 背负红颜祸水的臭名,只是一个笑柄而已!

而班婕妤不仅留下传世诗篇,成为妇德的代表,甚至连《汉书》的成稿都与她密不可分。

班婕妤得宠时,汉成帝赏赐给了班家一套珍贵的宫廷藏书。

班氏家族人才辈出,班彪、班固父子,正是凭着这一整套宫廷藏书典籍提供的诸多资料和线索,整理出了西汉历史,并历时二十余年,撰写《汉书》,开创纪传体史书先例。

而班彪的姑姑正是班婕妤。

细想,人生总是变化莫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你一个人去走一段痛苦的路。

而一个人最好的姿态,就是始终不放弃自我成长,努力经营好自己。无论经历了怎样坎坷的人生,无论为了梦想受过多少创伤,历尽沧桑,总归有光留给世人。

人生皆苦,唯有自渡;活出自己,人间值得!

-作者-

慕玺,本名栗莎,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新闻写作多年。作品见于中央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及陕西省级媒体《华商报》《陕西日报》、《脊梁》《北方文学》《月寒书社》等杂志。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时间披露真相,文字最抚人心。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历史上,我国最完美的女人,一代佳人班婕妤是个怎样的女子?:

班婕妤是一个德才兼备,美妙绝伦的才女,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做辞赋的女作家之一。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她在辞赋上的造诣是多么厉害。如果他的作品都存于世的话,我想那待是多厉害的女词人。起码和李清照的词有得一拼。

班婕妤据说是班超的子孙后代,这就更奠定她是文学世家,受家族影响较大。班婕妤是班况的闺女,她抗击匈奴,浴血疆场,立下许多功劳,她出身立有功勋的家族。从小班婕妤就比同龄的女孩聪颖灵巧,秀外慧中,善于诗词作赋,有长相甜美。

长大后就被选入宫中,起初是个不起色的下等宫女,后来凭借着自己的美貌才华,脱颖而出。被汉成帝刘骜封为婕妤,刘骜对班婕妤爱不释手,独独宠她一人。班婕妤谨守礼教,从不做逾越之事,就连谨守刘骜专门为她打造的车辇她都不坐,还给刘骜讲很多方略,说这样不符合礼仪,劝汉成帝做一个明君,不能和覆国的夏商周学习。汉成帝见她说的字字在理就同意了。

有时候朝堂上事,刘骜拿不定主意,也会和班婕妤说,听过班婕妤的讲解之后,汉成帝很是开心。在一起既是爱人又是良师益友,彼此恭恭敬敬,和和睦睦,对班婕妤更是宠幸有加,班婕妤也不恃宠而骄。

后来赵飞燕的闯入,使得刘骜心思全部从班婕妤的身上转到赵飞燕身上。最后班婕妤久居深宫,晚年过得是比较落寞的。

跪求一首歌的歌名,歌词中有"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

跪求一首歌的歌名,歌词中有"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

啊啊啊,
我知道 许嵩的【如果当时】里的歌词 有
【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
不过, 他声音不粗厚哈。。

求:墨明棋妙《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歌词

[00:00.00]人生若只如初见
[00:01.00]演唱:清弄

[00:02.61]锦瑟无端五十弦
[00:07.91]一弦一柱思华年
[00:13.45]庄生晓梦蝶翩跹
[00:18.73]望帝春心托杜鹃
[00:24.67]沧海月明珠有泪
[00:30.40]蓝田日暖玉生烟
[00:35.86]人面桃花为时晚
[00:41.58]追忆此情已惘然
[00:47.20]一梦三四年
[00:50.08]不见不散誓言
[00:52.70]黄花树花开花落花也倦
[00:58.13]人生若只如初见
[01:03.64]何事悲风秋画扇
[01:09.46]骊山语罢清宵半
[01:15.12]夜雨霖铃终不怨
[01:20.86]比翼连枝当日愿

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又何须断肠离别”是许嵩哪首歌的歌词?

如果当时

"人生若只如初见"好不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就什么都不会改变.每个人都会保持初见的美好和憧憬了.可毕竟我们的人生不只是初见,还会再见,又见,又又见,反反复覆的见或一起生活.于是我们都在改变. 都市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多了副面具,也许初见只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自己的美好的一面,初见没有相互见的多了解,每个人看上去都是完美的,而常见之后,你的另一面或者是面具下面的真实一面会不知不觉中就显现出来,于是我们都不再如当初相见般完美. 又让我想到了一见钟情,是啊那也是初见的美好缔结的因缘,而后来呢,在后来呢也许也要归乎于平庸的生活.如果生活真的就是一杯水,那初见就会让你感到水是带点甜还是咸易或是涩的,而常见就是水,无色无味.

求:人生若只如初见(仙剑奇侠)歌词

月下的容颜 苍白的脸谁看见
虚幻不真实的诺言 却记心间
如水的亘古思念 却只化为轻叹 叹只叹故人心易变
是谁在追寻是谁在呼唤是眷恋
是谁在等待又是谁在变是黯然
刻在心中的誓言 早已被风化 时光无情的流逝化为漫天尘烟
置此一眼再看一眼狠下心不再留恋
恍惚中又是谁在诉千言 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相思的疲倦 天已亮一宿无眠
淡看急雨风过花残 落红谁怜
青丝三千无力挽 又怎能够斩断 锦瑟无端却还五十弦
是谁在追寻是谁在呼唤是眷恋
是谁在等待又是谁在变是黯然
恍惚中又是谁在诉千言 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浮生流年今生缘份已尽 泪落地的瞬间碎成几片
今生的遗憾 只余怨恨无限
不再痴望能够执手相牵 相望无言
情到浓时情转淡 仅剩一丝依恋 也化为风中的一声轻叹
叹只叹故人心易变
沧海流年 没有永恒不变 又何必信誓旦旦
叹只叹自己太痴太傻已然深陷 蹉跎了芳华等待千年
沧海流年 没有永恒不变 又何必信誓旦旦
空水漫漫 人未还
相思的疲倦 天已亮一宿无眠
淡看急雨风过花残 落红谁怜
青丝三千无力挽 又怎能够斩断 锦瑟无端却还五十弦
今生的遗憾 只余怨恨无限
不再痴望能够执手相牵 相望无言
情到浓时情转淡 仅剩一丝依恋 也化为风中的一声轻叹
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周杰伦的歌词里有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词:唐恬 作曲:谭伊哲
歌词:
说来都是傻瓜
岁月一身袈裟
终究没把爱渡化
想起你的头发
落了光的晚霞
告别时襟上的花
最遗憾的字 一念之差
最悲伤的话 你还好吗
明月照天涯 又照了重逢的脸庞
原来你在这里啊
只有时间从来不说谎
哭着笑了人人带着伤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苦的甜
哪来再见的哽咽
明明你又坐在我身旁
怎么好像走进了月光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么些年
多心酸又能笑着聊天
拂过几身雪花
绿了几番枝桠
又能坐下来喝茶
你眉眼的变化
我笑得像初夏
再没有眼泪要擦
最遗憾的字 咫尺天涯
最悲伤的话 你还好吗
明月照天涯 又照了重逢的脸庞
原来你在这里啊
只有时间从来不说谎
哭着笑了人人带着伤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哭的甜
哪来好故事怀念
明明你又坐在我身旁
怎么好像走进了月光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么些年
多心酸又能笑着聊天
愿不负曾经相爱一场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哪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翻译]
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
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
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
却难熬栈道雨声 *** 声声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鉴赏]
牌: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最初可见《花间集》中韦庄词。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余皆押仄声韵,也作《木兰花》。
词题: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古诗中的《决绝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薄情郎,从而表示与之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在纳兰容若的词集里,有的版本中词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显然这种“闺怨”是一种假托,。据专家称:这是纳兰的特有隐情的表现。
这首词中有两个典故。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了。
何事西风悲画扇?--到了秋天,我们夏天用的扇子就捐弃了。如果遇到对的人,初见的美好印象能长久保留,就没有“西风背画扇”的悲剧多好啊。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杨玉环的爱情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干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我不懂世事的因循,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到最后都会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我不懂浮生的如梦,纠结的爱情,我不懂怀念和遥望的分别,挥手决绝抑或万水千山,反正绝望不起来也暴烈不起来。
深情的怀旧,原是美好的恍惚,记得的也是幸福,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繁花盛开。
温柔与感动,渴盼与甜蜜,原来只是初初相见。潮生潮灭,沧海桑田,换了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6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