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小学语文的填空题还是闲来无事的接龙游戏抑或是谈笑中不经意的引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词语是中华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宝藏它的来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来自诗词的成语吧!01
暗香疏影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02
心有灵犀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03
人面桃花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04
曲径通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05
走马观花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06
寸草春晖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7
万紫千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08
英姿飒爽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09
比翼连枝
《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
青梅竹马
《长干行·其一》(节选)
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1
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
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
柔情似水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4
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5
天涯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
江山如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
千门万户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
石破天惊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9
淡妆浓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
春色满园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本文由“诗词中国”编辑
《三字经》在中国古代启蒙读物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为人所熟知。而《三字经》可谓这三种古代儿童启蒙读物里的龙头了,自古有云,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此言不虚。
成语是文字的极度精炼的词汇,而好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部伟大的启蒙读物《三字经》,这些成语有的为人所熟稔,有的却从未见过,在此,就说说这些成语的。
《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这句话里可以得出两个相关的成语,那即是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这两个成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就不必细说了。
燕山五龙和五子登科这两个成语就是出自《三字经》的 “窦燕山,有宜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四句里。五子登科也许人们都听说过,但是燕山五龙那就未必了。燕山五龙,又称“窦氏五龙”。窦氏五龙讲的就是五代窦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均先后中进士。燕山好友冯道与曾赠诗赞曰∶“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四句只产生了一个成语,那就为人所熟的成语“黄香温席”了。《二十四孝图》里也记载了黄香温席孝父的感人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四句里有成语孔融让梨。这个成语小学生都知道,也就不详细述说了。
孔子相师这个成语出自“昔仲尼,师向槖,古圣贤,尚勤学”。孔子这么个圣人竟然想一个名叫向槖的神童请教学问,可见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产生了一个成语,那就是赵普夜读。宋国的宰相赵普位高权重,但是还是勤学不辍,让人倾佩不已。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四句产生了三个成语,那就是悬梁刺股,孙敬悬发和孙敬刺骨。这三个成语也是我们熟悉的,尤其是“刺股”的股时大腿的意思,语文考试的时候也经常考这个字的辨析。
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买臣负薪和李密挂角,这个四个成语出自《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车胤借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孙康借积雪的反光来来读书,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仍然坚持读书不辍。汉朝的朱买臣一边挑柴,一边看书;隋朝的李密也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虽然都身心劳苦,却都坚持读书,终于有所成就。
“岁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产生了苏泉发愤这个成语。而梁灏夺魁这个成语出自“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这句。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这些句子产生了成语有祖茔学诗、文姬辨琴、李密赋棋和道韫柳絮这四个成语。
最后两个成语刘晏正字和韦贤教子出自“三字经”里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和“人遗子,金满瀛,我教子,惟一经”这两句。
《三字经》里的这二十四个成语,有许多熟悉,当然也有很多陌生的成语,不知道你又知道几个呢?若是不知道,何不静下心来,读读这本启蒙读物,必然不虚此行的。
国学
三字经
孔子
千字文
韩信
他在军事上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留下了与之相关的26个成语
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经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
一饭千金
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厚报。当韩信衣锦还乡时,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赏赐了她千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胯下之辱
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国士无双
韩信先投项羽,却不被他们重用,后投靠刘邦。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他是国士无双,如果想要争天下,就必须倚重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释义】: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妇人之仁
刘邦重用韩信,设坛拜他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分析天下形势,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释义】: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推陈出新
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
【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释义】: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解衣推食
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对自己很热情。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释义】: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
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释义】: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
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人心难测
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个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释义】人心难测解释为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独当一面
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能独当一面的人,往往是很有主见,执行力强的人。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释义】: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战无不胜
这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释义】: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兵仙神帅
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
居常鞅鞅
樊哙追随高祖刘邦屡建战功,汉朝建立后受封为舞阳侯。韩信后为淮阴侯,曾到樊哙处,樊哙事之谨细,跪送迎拜,口称大王臣下。韩信出门,感慨笑称,生乃与哙等为伍。
事实上韩信羞与哙伍事出有因:樊哙历为韩信部将,刘邦伪游云梦,诈擒韩信,樊哙助纣为虐亲手执缚韩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也让韩信瞧不起樊哙。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释义】: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
韩信当时帮刘邦打下了整个江山,按理说应该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了,这个时候他旁边有一个人很了解刘邦的个性,叫“蒯生”,他跟韩信说“因为刘邦很爱猜疑别人,所以你要很小心,有时候又勇敢又有谋略的人通常不会善终。”可是韩信没有听进去,最后刘邦使计诛杀了韩信。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金石之交
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释义】: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略不世出
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释义】: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不赏之功
韩信在战争中的功劳太大,无法封赏。后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勋冠三杰
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出处】:《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释义】:功勋超过汉朝开国的三大功臣萧何、张良和韩信。
伐功矜能
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释义】: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伪游云梦
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当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又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释义】: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后以“云梦游”代指阴谋诡计。
钟室之祸
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世。
【出处】:《汉书·韩信传》
【释义】:比喻功臣遭忌被杀。
问路斩樵
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出处】:《西汉演义》三十四回问路斩樵夫。
多多益善
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释义】:比喻越多越好。
鸟尽弓藏
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浩叹。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气吞山河
韩信当时背弃项羽投刘邦,心中满怀抱负。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释义】: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乡利倍义
韩信平定齐国后,刘邦策立韩信为齐王。齐人蒯通劝韩信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三分天下。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释义】:趋向势力,违背正义。
肝胆照人
齐人蒯通劝韩信三分天下,并说自己愿意披肝沥胆,奉献计策,为韩信效劳,就怕韩信不采纳。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释义】:比喻以真心相见。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李左军是赵王的参谋,赵不不听李左军之言而被韩信击败,韩信俘获李左军后,以礼待之。韩信欲讨伐齐国,问策于李左军。李左军给出计策,并表示,“我听人说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的建议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参考吧。”韩信按李左车的建议行事,果然获得成功。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一竿之微
【出处】:清·沈菊庄《韩淮阴钓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又云:“汉王嗜杀功高臣,不闻嗜杀钓鱼人。”
【释义】:指韩信微时垂钓淮阴事。
传檄而定
韩信和刘邦讨论天下大势,他说刘邦对百姓秋毫不犯,废除秦时苛刻的法政,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只要接着这样做,那么,三秦之地用一纸文书就可收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释义】: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是由萧何发现而推荐给刘邦而成就了刘邦霸业,而最后,又是萧何献计除掉了韩信,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释义】: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这34个成语贯穿了韩信的一生,
试问,还有谁,一生能创造这么多的成语。
还真有,这个人就是苏轼。
与韩信的34个成语稍逊一筹,
苏轼一共贡献了32个成语,
有很多还是苏轼的原创哦!
且看:
苏轼《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现用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说话让人可笑。
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内容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苏轼在《送刘寺丞赴余姚》一诗中写道:“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文与可非常擅长画竹子,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于是就有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苏东坡写诗取笑怕老婆的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
苏轼的《赤壁赋》不仅贡献了不少耳熟能详成语,也成为后人钟爱的绘画题材,此图为金代画家武元直所绘《赤壁赋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形容资源非常丰富。
欧阳修在给大诗人梅尧臣的一封信《与梅圣俞书》中称赞苏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出自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形容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婢:“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出自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北宋时期,苏轼带他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后用来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明代仇英 《赤壁图》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语出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比喻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
出自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这本是寓言,讲三位老人竞相夸耀自己的寿命之高。后用“海屋筹添”指增年益寿,常用作祝寿之词。
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出自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用来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指16岁的美女。
出自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乌:虚幻,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 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出自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谓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自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苏轼《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
张大千的《庐山观瀑》,引《题西林壁》一诗入画。
出自大家小学都背诵过的苏轼《题西林壁 》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词义是比喻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非常微小的利润。
出自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出自每个人中学时都背诵过的苏轼《前赤壁赋》:“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出自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指难以做到 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出自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玩弄小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苏轼《东坡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作者写《洗儿》诗,目的是借洗儿之事发牢骚。当时,作者虽有才华,聪明过人,却屡遭打击,因而胸中多有牢落不平之气。这首诗即是借题发挥,表达对不合理的杜会现实的不满。
韩信的成语是用生命来“创造”的,
而苏轼的成语是用文字来“创造”的。
所以,韩信的成语多哲理实用,
而苏轼的成语多文雅有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
下一篇: 八首红尘诗词: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