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熊曼《从山上下来以后》

溪黄草 2023-07-24 16:19:36

去开满紫云英的田里走走

这时候我的喜悦是无言的紫红色的

东一片西一片

如果我站立草会漫过我的脚踝

如果我躺下草会高过我的眼睛

如果我坐下来一些草会被压弯

在开满紫云英的田里走

脚步要轻一点。不要进入花丛深处

踩踏柔软的淤泥。不要把青草撞歪

被露水打湿鞋袜。不要惊扰小飞虫的睡眠

猜你喜欢:

席慕蓉《山路》

胡适《也是微云》

顾城《不要在哪里踱步》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外形特点 , 生活习性,100字)

一、外形: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二、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

三、身份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多,形成了“熊猫热”。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

-大熊猫

关于大熊猫的作文?

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熊猫妈妈神奇而复杂的抚幼方式

在整个动物界中,大熊猫的生殖行为也极为独特,深深打下了熊类家族的烙印。所有的熊都生产身体弱小、发育不全的幼仔,出生幼仔与成体身体重量的比例是动物界中最低的,为1/300~1/200。而大熊猫初生幼仔更是熊中之最,是1/933。在几千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大熊猫逐渐演化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殖行为。为了养活发育不全、体重极轻的幼仔,大熊猫妈妈抚育幼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母亲都要专注,有着更为复杂的抚幼方式和手段。

2004年的5个大熊猫妈妈中,有两个是来自野外的高龄妈妈——雷雷和20#。虽然雷雷来自野外,却极为温顺,母性很强。

在野外,大熊猫的产仔期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阴冷潮湿,温度只有十几度。但是大熊猫妈妈的“手”可以托、搂、抱幼仔,它能够用掌、前臂、后肢以及下颌给幼仔营造一个保持在34~35.5℃(大熊猫的体温)舒适、恒温的“襁褓”。

当幼仔刚刚露头,富有经验的雷雷立刻用嘴衔起,搁置在襁褓中——出生后的前20天里,雷雷几乎将幼仔时时刻刻掩于其间,并经常向襁褓呼气,调节襁褓的温度和湿度。在雷雷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较空气中的高,这种刺激促使幼仔加深呼吸,有益于肺的充分扩张。

在产后的一段时间里,雷雷不再进食,排干净了粪便,始终不变地以坐姿搂抱着自己的幼仔。除了喂奶,雷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不停用舌头细细地舔舐幼仔的周身。哺乳以后,舔它的口唇、颜面、周身;排便前,舔它的肛门和会阴部,直到排便结束。雷雷的唾液中含有铁合蛋白,对口腔、呼吸道、肠道的感染有独特的免疫力。雷雷的舔舐行为还能促进幼仔微循环,保持皮肤的温度,防止水分超量蒸发。因此跟初乳一样,大熊猫妈妈的舔舐行为是熊仔存活的必要条件。

3个年轻的妈妈显然不如雷雷有耐心,它们在喂奶后,经常是草草舔舐以后就用宽大的掌拍打幼仔的周身——可能是觉得这样比较省事;而且它们常常横躺在地面,这样自己可能会舒适省力,但是当它们翻身或者站起时,容易伤着幼仔。在幼仔出生的头一个月,每个大熊猫妈妈都有一个监视屏幕,工作人员日夜监视,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5天以后,大熊猫妈妈才开始进食、排便、饮水,但雷雷永远不会让幼仔离开自己半步。它来自野外,救助时因为一只前掌受了重伤不得不截去。这位第4次生育的“断掌妈妈”带孩子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它用断掌的胳臂搂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将孩子放在腹部下边,用两只脚勾住幼仔。从2000年初产以来,雷雷共生产4胎5仔,全部成活,是最让人敬佩、放心的大熊猫妈妈。

20天以后,大熊猫妈妈开始与幼仔嬉戏,两掌捧住幼仔用嘴轻咬或者用鼻拱动幼仔的吻端。1月以后,妈妈哺乳的次数和舔舐的时间减少,但与幼仔嬉戏的时间和次数却在增加——嬉戏锻炼了幼仔的体能。

在卧龙的两个多月,我幸运地看到了从刚出生的幼仔到3个月的幼仔。当我亲眼目睹大熊猫妈妈不同寻常的育幼方式时,由衷赞叹:大熊猫妈妈将这样一个弱小的幼仔抚育长大,不愧是自然进化史中生命的奇迹!

熊猫“爸爸”的奇迹

只有深入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殖特性,亲眼目睹了怎样伺喂幼仔,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大熊猫人工育幼是世界人工育幼的尖端技术。从1999年开始,每年来卧龙拍照记录大熊猫人工繁殖的何海洋感慨地对我说:“一群男人,没有一个女的,自己带这么小的生命,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仅为38.7%,远低于其他动物幼仔的存活率。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完善,雌性大熊猫生产双胞胎的几率越来越大。在卧龙没有攻克大熊猫人工育幼难关之前,圈养大熊猫出生的双胞胎都只能成活一只,因为大熊猫妈妈没有能力同时抚育两个孩子。卧龙圈养大熊猫种群得到迅速增长,得益于保护区能够将那些大熊猫妈妈无力抚育的幼仔成功育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4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