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白桦,今天凌晨2点1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今天早晨,影评人余泳在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随后影视演员冯远征转发该微博确认白桦去世的消息,称:“北京人艺排演先生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已成为人艺的经典剧目。先生一路走好!”作家胡发云也在朋友圈中确认了这一消息,称:“今天凌晨两点一刻,白桦先生安然离世。”
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河南潢川县人。1942年春,与孪兄叶楠(陈佐华)一同考入潢川中学(今潢川高中)初中部,课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宣传干事、教育干事、师俱乐部主任职务。1952年曾在贺龙身边工作,此后在昆明军区和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61年调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编剧,1964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1985年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白桦近年来身体健康欠佳,在2018年春节前已卧病华东医院。
作者 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叶赛宁的现代诗:
1、白桦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2、星星
明亮的星星,高高的星星!
你身上包含着什么,又隐藏着什么?
啊,溶化了深邃思想的星星,
你用什么力量俘虏了我的心?
密集的星星,拥挤的星星!
是什么赋予你美丽,是什么赋予你强大?
天上的星星,你又用什么,
吸引着那渴求知识的伟大力量?
为什么你闪烁的时候,
总引诱我向往天空,
想投入广阔无垠的胸襟?
你那样温柔地凝视我,
抚爱我的心,
啊,天上的星星,遥远的星群!
3、我记得
我记得,亲爱的,记得
你那柔发的闪光;
命运使我离开了你,
我的心沉重而悲伤。
我记得那些秋夜,白桦树叶簌簌响;
愿白昼变得短暂,
愿月光光照得时间更长。
我记得你对我说过:
“美好的年华就要变成以往,
你会忘记我,亲爱的,
和别的女友成对成双。”
今天菩提树又开花了,
引起我心中无限惆怅;
那时我是何等的温柔,
把花瓣撒落到你的鬈发上。
啊,爱恋别人心中愁烦,
我的心不会变凉,
它会从别人身上想起你,
象读本心爱的小说那样欢畅。
古老传统的朴素
心怀敬畏的单纯
清新质朴的快乐。
4、早安
金光灿灿的星星昏昏欲睡,
明镜似的河湾摇晃颤动,
晨曦映照着小河湾,
染红了那渔网似的天穹。
睡意惺忪的小白桦微笑了,
梳理着柔软如丝的发辫。
绿色的瞿麦发出悉萃声,
露珠的银光一闪又一闪。
篱笆旁的荨麻长起来了,
在五彩缤纷的珠母贝把自己打扮;
它淘气地点着头低声私语:
“早晨好啊,早安!”
5、田野收割了,树林光秃秃
田野收割了,树林光秃秃,
雾从水面升起,空气湿漉漉。
柔和的太阳像车轮,滚向蓝色的山岗后。
被掘开的道路沉沉入睡,
今天它已开始憧憬,
不用等多久了吧,
白雪皑皑的冬天就要来临。
哎,就是我昨天也亲眼在雾中,
在喧响的密林中看到:
棕色的月牙像马驹,
驾驶着我们的雪橇。
有一株白桦,
立在我窗旁,
覆盖着积雪,
像披着银霜。
毛茸茸的枝上
冰凌儿挂满。
像雪做的衣边——
流苏闪闪。
白桦笼罩着
梦似的寂静,
金色的火星
在雪花上跃动。
朝霞懒懒地
照在它四周,
将更多的银屑
洒遍枝头。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这还有一篇原文:
白 桦 (叶赛宁)
有一株白桦,
立在我窗旁,
覆盖着积雪,
像披着银霜。
毛茸茸的枝上
冰凌儿挂满。
像雪做的衣边——
流苏闪闪。
白桦笼罩着
梦似的寂静,
金色的火星
在雪花上跃动。
朝霞懒懒地
照在它四周,
将更多的银屑
洒遍枝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4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杨牧《故乡》
下一篇: 顾城《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