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绛本文摘自杨绛《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 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
孔子曾慨叹:“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命,就犟不过。所以只好认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曾国藩顶讲实际,据说他不信天,信命。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叹口气说:“服服命吧。”
……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傻蛋、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所以司命者称“造化小儿”。“造化小儿”是胡闹不负责任的任性孩子。
我们常说“造化弄人”。西方人常说“命运的讽刺”,并且常把司命之神比作没头脑的轻浮女人,她不知好歹,喜怒无常。所以有句谚语:“如果你碰上好运,赶紧抓着她额前的头发,因为她背后没有可抓的东西了。”也就是说,好运错过就失掉了,这也意味着司命之神的轻浮任性。
可怪的是我认为全不讲理的命,可用各种方式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相同。这不就证明命有命理吗 没有理,怎能算呢 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准。有些算命的只会背口诀,不知变通,就算不准。
算命靠“八字”。“八字”称“命造”,由“命造’推算出“运途”。“命造”相当于西方人所谓“性格”(Character);“运途”相当于西方人所谓命运(Destiny)。
一般星命家把“命造”譬喻“船”,“运途”譬喻“河”。“船”只在“河”里走。十年一运,分两步走。命有好坏,运亦有好坏。命造不好而运途通畅的,就是上文所说的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可以欺世盗名。
命好而运不好,就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排挤,受嫉妒,一生困顿不遇。命劣运劣,那就一生贫贱。但“运途”总是曲曲弯弯的,经常转向。一步运,一拐弯。而且大运之外还有岁运,讲究很多。连续二三十年好运的不多,一辈子好运的更不多。我无意学算命,以上只是偶尔听到的一些皮毛之学。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作《说卦》、《序卦》、《系辞》、《文言》等,都是讲究阴阳、盈虚、消长的种种道理,类似算命占卜。反正有数才能算,有一定的理才能算。不然的话,何以算起呢
既然人生有命,为人一世,都不由自主了。那么,“我”还有什么责任呢 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就行了。
人不能自己做主,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来说。回顾自己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锺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锺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 锺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
我认为他受到某高官的赏识是命。但他“不吃胡萝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为在那个时期,这个职位是非常吃香的。要有他的聪明,有他的个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绝。
抗日胜利不久,解放战争又起。许多人惶惶然只想往国外逃跑。我们的思想并不进步。我们读过许多反动的小说,都是形容苏联“铁幕”后的生活情况,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处境,所以我们对共产党不免害怕。劝我们离开祖国的,提供种种方便,并为我们两人都安排了很好的工作。
出国也不止一条路。劝我们留待解放的,有郑振铎先生、吴晗、袁震夫妇等。他们说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这话我们相信。但我们自知不是有用的知识分子。
我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能以马列主义为准则的文人。我们这种自由思想的文人是没用的。我们考虑再三,还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之邦,料想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粗茶淡饭过日子,做驯顺的良民,终归是可以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是不得已。
又如我二十八岁做中学校长,可说是命。我自知不是校长的料,我只答应母校校长王季玉先生帮她把上海分校办成。当初说定半年,后来延长至一年。季玉先生硬是不让我辞。这是我和季玉先生斗志了。做下去是千顺百顺,辞职是逆水行舟,还兼逆风,步步艰难。但是我硬是辞了。当时我需要工作,需要工资,好好的中学校长不做,做了个代课的小学教员。这不是不得已,是我的选择。
因为我认为我如听从季玉先生的要求,就是顺从她的期望,一辈子承继她的职务了。我是想从事创作。这话我不敢说也不敢想,只知我绝不愿做校长。我坚决辞职是我的选择,是我坚持自己的意志。绝不是命。
但我业余创作的剧本立即上演,而且上演成功,该说是命。我虽然辞去校长,名义上我仍是校长,因为接任的校长只是“代理”,学生文凭上,校长仍是我的名字,我的印章。随后珍珠港事变,“孤岛”沉没,分校解散,我要做校长也没有机缘了。但我的辞职,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命,是我的选择。也许可说,我命中有两年校长的运吧。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 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烈士杀身成仁,忠臣为国捐躯,能说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命中注定的吗 他们是倾听灵性良心的呼唤,宁死不屈。如果贪生怕死,就不由自主了。宁死不屈,是坚决的选择,绝非不由自主。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第二次大战开始,日寇侵入中国。无锡市沦陷后,钱家曾有个男仆家居无锡农村,得知南京已失守,无锡又失守,就在他家晒粮食的场上,用土法筑了一座能烧死人的大柴堆,全家老少五六口人,一个个跳入火中烧死。
南京失守,日寇屠杀人民、奸污妇女的事,很快就传到无锡了。他们不愿受奸污、被屠杀,全家投火自焚。老百姓未必懂得什么殉国,但他们的行为就是殉国呀!能说他们的行为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不由自主吗 这事是逃到上海的本乡人特到钱家报告的。钱锺书已去昆明,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无论中外,对命运的看法都一致。神明的天,怎能让造化小儿玩弄世人,统治人世呢 不能服命的人,就对上天的神明产生了怀疑。
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轻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轻心大意地否定。这样,我们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宫,在迷茫中怀疑、失望而绝望了。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造化小儿的胡作非为,造成了一个不合理的人世。但是让我们生存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归宿处吗 又安知这个不合理的人间,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 如果上天神明,不会容许造化小儿统治人间。
孔子不止一次称“天命”,不仅仅称“天命”,还说“君子有三畏”。第一就是“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季氏十六》)。这是带着敬畏之心,承认命由天定。
.End.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名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1、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将饮茶》
2、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一百年感言》
3、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我什么都错,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洗澡》
4、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干校六记》
5、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百岁感言》
6、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杨绛
7、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杨绛
8、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杨绛
9、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洗澡》
10、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杨绛
11、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杂忆与杂写》
12、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杨绛
1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我们仨》
14、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走到人生边上》
15、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杨绛
16、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们仨》
17、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我们仨》
18、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
19、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何为好的教育,何为好的婚姻》
20、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
21、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22、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洗澡》
23、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我们仨》
24、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我们仨》
25、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杨绛
26、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杂忆与杂写》
27、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我们仨》
28、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杨绛
29、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仨》
30、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今天整理了这些,送给喜欢杨绛先生的人!
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在前言部分,杨绛先生说自己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想问问别人,紧跟着的一句话一下子戳到了我的心上,读不下去了,掩卷,悲从中来,感觉到一种大孤独大悲伤。
这句话杨绛先生是这样说的: 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 。
人生走到这个阶段,真的是一种大孤独了,杨绛先生的文字在我感觉很是理性,一般情感不外露,只是不动声色的述说着,但言词之间却能让人的心为之翻腾不已。读她的小说《洗澡》的时候,感受非常强烈。
想来杨先生一生中问的最多的人应该是钱钟书了,钱钟书学富五车博闻强志,应能解释杨先生的一些问题,但已先杨先生而走了。杨绛的这一句简单平常的叙述中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怀念和悲伤……
这样的文字就是所谓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吧!
杨绛先生的书《走到人生边上》中关于“人生”的结论是: 灵魂不死 。
书的最后是这样说的:
杨绛先生把人分成三部分: 肉体、灵魂、灵性良心 。其中肉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为一面,灵性良心为一面。杨先生坚信人是有灵魂的。她说:
这样推论之后,她又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除了肉体和灵魂,杨先生还认为人有本性,这个“本性”,杨先生称为“灵性良心”,这个人的本性,是和猫性、狗性、牛性等等并列而存在的,是“ 全人类所共有,同时也是全人类所特有的。不分贫富尊卑、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 p35”。
对这个“灵性良心”,杨先生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除了“灵性良心”这个本性以外,杨先生认为人的肉体和灵魂也各有各的本性,这个灵与肉的本性基本相当与我国古人所说的“食色”二字。这个“食色”之本性和“灵性良心”之本性是相矛盾的,不相容的。
杨先生说“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不相容的本性 ”。在这一部分的思考中,杨先生似乎有一个矛盾,她没有严格区别“灵魂”和“灵性良心”,或者说,她在思考这两种本性的不相容和矛盾时,把灵魂和肉体统一的那一面里的灵魂给忽略了,而专注重于肉体。这等于由前面的肉体、灵魂、灵性良心的三元回到了灵与肉的二元。所以,在“有关人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最后,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书的下一章是“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在这一章里,杨先生在思考灵与肉之间的斗争时,又由二元回到了三元。在这一章中,有一个小标题: 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哪一面? 从这一标题可以看了,这里面的“灵”和“灵魂”是两个东西, “灵”是指灵性良心,“灵魂”是指那个和肉体和为一体的东西 。
杨先生思考的是,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这个灵魂在哪里?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 灵魂在肉的一面 p53。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和肉体是一伙,自称“我”。灵性良心是斗争的对方,是 “我”的敌人 p54。
在这里,杨先生似乎又把“灵魂”看得太低了,她说:
杨先生认为灵与肉是这样斗争的:
杨先生又进一步分析了“我”。 “我”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一个有生命的人,自称是“我” 。如果再细分的话,在肉体和灵魂两个方面,“我”在哪一边?杨先生的答案是:“我”在灵魂那边。灵魂代表着“我”,管理着肉体。杨先生的原话是:
灵魂虽然管理着肉体,但好像并不比肉体高明多少。杨先生说:
这个灵魂如果想成为一个善良的灵魂,就要接受更高层的“灵性良心”的指引。
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不是永久的,人的死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灵魂和肉体分离之后,肉体最后消失,但灵魂还在。杨先生没有说灵魂在和肉体分离之后去了哪里,只是说在和肉体分离之后,灵魂不会消失,没有了肉体的灵魂,杨先生称为鬼魂。从这里推断,先生是认为有鬼魂存在的。在“受锻炼的是灵魂”这一章的最后,杨先生是这样说的:
杨先生在书里还提到了一个概念:命。并认为“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
杨先生没有讲“命”和“肉体”、“灵魂”、“灵性良心”有什么关系,杨先生只是认为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每个人的才能资质之所以不同,都是“命”的关系。 “命”虽然不讲理,但每一个人的“命”都是可“算”的,每个“命”都有自己的“命理”,所以是可“算”的。
杨先生用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和见闻说明自己是如何相信“算命”的。同时,“命”虽然可算,但也不总是都那么一清二楚和正确。杨先生用钱钟书先生的“命书”的例子说明了“算命”的尴尬:
虽然“算命”会有这样的尴尬,但杨先生是相信“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在统领着人世的各种“命”,杨先生归为“ 神明的大自然 ”。在这本书里, “大自然”是个最高的概念,是个终极的概念 。相当于各种宗教的最高的神。
我觉得这是人的思维所能达到的最远的距离了, 人的思维思想并不是万能的,总有它认识不到的地方 。杨先生以96岁的高龄来思考人生,也难以给人生下一下清楚的断语,以此,我认为: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古老的古希伯来谚语也许包含着大智慧。如果人类只是上帝的一个作品,那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既然我们只是上帝的一个作品,那我们就无法理解上帝的整个世界。正如我们人类可以轻易地决定一只蚂蚁的生死一样,当我们看到蚂蚁在我们的手掌之间奋力穿行想要逃脱时,我们不也会发出轻蔑的笑吗?
如果人类相当于蚂蚁,上帝相当于人类,那么对人类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上帝肯定会发笑的。
上帝笑归笑,人类该思考还得思考。既然生而为人,我们又自诩为万物这灵,认为思考正是我们高于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不能辜负了人生。
所以,我们人类,注定要思考,思考是我们的宿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06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9首诗词,劝你莫负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