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半称心!(深度好文)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4 14:28:45

作者:佚名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 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

可能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可能我们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也不要一味得垂头丧气。

杨绛出生在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家境殷实,生活养尊处优,从小到大都是有名的才女。

可是嫁给钱钟书后,便跟着丈夫漂流海外求学,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

不去强求完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

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来源于南师国学堂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PS:继名家散文之后,我们又成立了名家小说和名家诗词,欢迎喜欢小说和诗词的朋友关注~~

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名家小说)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万事惟愿半称心

本文是品读陶正明将军生活随笔《半饱人生才丰盈》后的思悟。开始起名为“万事只求半称心”,后又觉得“求”字用得略有欠妥。求,作为动词,无论是“求”富“求”官“求” 健康 平顺,均有明显主观强求之意,与首长随笔主旨不相吻合,便将“只求”调整为“惟愿”。如此,对生活的追求或者说希望,主观层面更显低调务实,符合首长隐喻在文中对现实生活的豁达态度和澈明感悟。

用最普实的话语,阐述最深奥的哲理,是首长文风的一大特色。将军把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感知感想感悟,隐喻于平实朴实温实的文字中,品读时或许轻轻淡淡,悟透后却有力透纸背之感,引人忖量思考,与人教化启迪。

“半饱人生才丰盈”劝诫人们万事惟愿半称心。有话说,人生有超一半的烦与恼,都生自本心。将军文中那位早先事事追求“完美”的老友烦自本心,还有随处可见的“与才俊比前程,与老板比财富,与邻居比后代”的万千心灵何尝又不是?

如此,时时事事将自己处在“比较”之中,这样的生活状态,又怎能“丰盈和称心”的起来?

此处“万事惟愿半称心”,并不是要否定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善美追求,而是旨在提醒善男信女对生活、 社会 和自己,要有个客观全面清醒的认识。现实生活中,既不要“好高骛远”地规划,更不能脱离实际去“死缠烂打”。在追求美好事物与自身素质面前,分清“水到渠成”“踮脚摘挑”和“跳起摘桃”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则,事必与愿违。

当下,想要生活的“丰盈和称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谁都梦想日刻能锦衣玉食、富贵荣华。日炙千遍的咸鱼,内心都有翻身之愿,又何况肉胎凡身的你我。

但是千百年来人类“宝塔型” 社会 结构,注定了大部分优质 社会 资源只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大多数人们的生活还是粗茶淡饭,布衣芒履。如何缩小或者填平冷峻现实与美好向往之间的差距,是普罗大众时刻都在努力尝试解答的“生活命题”。

想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答题者,其中既需要我们对生活“知”的参悟,也需要“行”的智慧。

将军文中的“半饱”和本文标题中的“半称心”,就是教我们成为合格生活答题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待生活,首长主张“待人做事理应积极努力,却大可不必要求十全十美,可以留有三四分的余地,要有允许‘缺憾’存在的豁达”。对待进步,首长主张“放空一半心,才能装进一些事。没有谁的成功是容易的,看似容易的背后是无尽的委屈与苟且,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本心,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静待花开。”

阐理直白,浅显易懂;参悟通透,纯白朴素。

反观烟火满身的自己,虽然时会反思检省,一旦名利当前,也是经常“作茧自缚”,患得患失。好在,身边有着不少像将军这般豁达通透的善美心灵,能够帮助自己激浊扬清、正向前行。

我明白,首长想通过文章,告诉周遭那些“颖慧”心灵,生活说到底,是自心感受,而不是他人眼里的所谓“看法”。想通了,悟透了,那缠绵的“春愁”也就如烟岚般的淡了去,内心,也随之朗明。

季入梅雨,春水淅沥悠长。下下又停停,停停又下下,有些孩童气。此时虽窗外风吹雨斜,楼内也水气氤氲,却也没有觉着腻味,犹如此刻春发的植物,该换叶的换叶,该花开的花开,体会着世间的光阴细碎,至味清欢。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出自哪里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禅机妙语点醒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值得玩味,让人颇生感慨。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以“半”的视角来关照人生百态、风俗世情。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和说到的一些话: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这些都是“半”的生存哲学。

相关介绍:

林语堂先生就主张“半半哲学”的人生。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看,“半半哲学”是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糅合起来的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

说到底,“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半”字哲学,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