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人的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金钱草 2023-07-24 11:56:41

首先,感官体验能形成心智模式。

很多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一辈子会怕狗,即使小到只有拖鞋那么大的狗,他们也感到害怕。

而小时候被爸爸妈妈带着抚摸过动物的人,会对动物有天生的安全感,他们都觉得动物非常友善。

其次,社会与文化教育也会对心智模式有影响。

这就不难理解不同文化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心智模式。如果让你把“牛、草、猴子”三件事物凭第一感觉,迅速分成两个小组,试试看,你会怎么分

东方人倾向于选择“牛、草”一组,“猴子”一组,原因是“牛会吃草”。

美国人则更加倾向于选择“牛、猴子”一组,“草”一组,原因是牛、猴子“都是动物”。

东方人更加关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美国人则更加关注事物的属性。

这和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关系有关。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和为贵”、“枪打出头鸟”的社会,而西方人则更加崇尚个人独特的品质。

不同的社会与教育形成了不同的心智模式。这两个不同的心智模式又在思想上影响我们:东方的学问倾向于系统论、实用主义(比如说中医、易经),而西方人却更加专注于本质论与实证主义(哲学、科学)。

第三,有类似经历的人,也有着类似的心智模式。

比如说当兵回来的人,性格刚直;同是经历过一个年代的人,沟通起来特别顺畅;生长于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暴力的孩子,很多对于自己的婚姻没有信心,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共同经历让他们形成了类似的心智模式。

最后,还有一种心智模式的形成方式与我们的经历有关。

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和爷爷奶奶环绕着,他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推论:不仅这个家庭,而且这个世界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带着这种自我中心的心智模式进入社会,往往需要吃几次大亏才能够调整过来。

我们过去的体验、经历,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而我们的心智又在改变我们未来的命运,好像我们一辈子都被安排好了一样,这听起来真让人沮丧。

事实不是这样,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这才是心智模式的伟大之处。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回忆自己获得成功的理由时说:我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赐给我三个恩惠,让我受益无穷。

第一个恩惠,我家里很穷,穷到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托贫穷的福,我从小就尝到了擦皮鞋、卖报纸等辛苦劳动的滋味,并以此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第二个恩惠,从一出生,我的身体就非常孱弱,托孱弱的福,我得到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这使得我到老年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最后一个恩惠,就是我文化水平低,因为我连小学都没毕业。托文化水平低的福,我向世上所有的人请教,从未怠慢过学习。

穷困、孱弱和低学历的经历,被松下的心智模式构建成生命中受益无穷的恩惠。

不管你的过去怎么样,我们完全有能力调整我们的心智模式,重新认识我们的过去,改变我们的未来。

心智模式的基本阐述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是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
其实,“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势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相符,能有效的指导行动;反之,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不相符,就会使自己好的构想无法实现。所以,我们要保留心智模式科学的部分,完善不科学的部分,取得好的成果。 心智模式有以下七个特点:
1.每个人都具有心智模式。
2.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
3.心智模式是指导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4.心智模式让我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
5.心智模式往往是不完整的。
6.心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的结果,并不断强化。
7.心智模式往往会比其有用性更加长寿。 Norman(1983)观察许多人从事不同作业时所持有的心智模式,归纳出六个关于心智模式的特质,这六个特质并非相互独立的:
1.不完整性(Incomplete):人们对于现象所持有的心智模式大多都是不完整。
2.局限性(Limited):人们执行心智模式的能力受到限制。
3.不稳定(Unstable):人们经常会忘记所使用的心智模式细节,尤其经过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它们。
4.没有明确的边界(Boundaries):类似的机制经常会相互混淆。
5.不科学(Unscientific):人们常采取迷信的模式,即使他们知道这些模式并非必要的。
6.简约(Parsimonious):人们会多做一些可以透过心智规划而省去的行动。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是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 Craik)在1943年首次提出的。彼得·圣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
从本质上看,心智模式是人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来的认知外部现实世界的“模型”,它会影响人们的观察、思考以及行动。在我看来,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包括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上部显示的是个体学习的OADI循环(Kofman,1992),下部则显示了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按照考夫曼的说法,个体的学习过程可描述为“见-解-思-行”的循环(简称OADI循环):所谓“见(Observe)”,指的是从特定经历中取得素材,不仅指观察,还包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感觉、知觉等;“解(Assess)”是对得到的素材进行解释、评估,加以理解;“思(Design)”是对解释、评估以后的信息加以总结,形成抽象的概念、理论或模式;而“行(Implement)”则是将概念、理论付诸实践,以检验概念或理论的真伪。与此相对应,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即心智模式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个体的观察、思考和行动,具体包括:
1. 认知框架
心智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如同一个“滤镜”,会影响人们所“看见”的事物。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2005年,联想集团拟并购IBM PC业务时,众说纷纭,不同的人选取了不同资料,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即使对同一个资料,看法也不尽相同,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心智模式作用的体现。
2. 思想路线
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基于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我们对其进行解读,做出合理的假设、想像,并按照特定规则或逻辑进行推论,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方面,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切实的感受。例如,在午夜,你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画面,包括潜在的危险等,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阿吉里斯等学者基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推论的阶梯”(ladder of inference),是对心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形成结论和信念的形象说明。
3. 行动导向
彼得·圣吉指出,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因为在人们在成长和发展心智模式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规律、发现模式,形成一些对世界的概括性的看法,即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例如,相信“X理论”的管理者会将员工视为懒惰的、千方百计谋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司利益的,从而更倾向于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而相信Y理论的管理者会将员工视为积极的、能自我约束和激励的,因此更倾向于采取授权、激励等管理措施。
总之,我认为,心智模式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存在,它影响着人们的观察、思考、决策和行动。心智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心智模式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自己的经历形成的,如果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现有的心智模式将使个人和组织高效运作、得心应手,强化既有的成功;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原有的心智模式去观察、思考和行动,就会处处碰壁。因此,人们需要定期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否与环境相匹配,并在必要的时候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由于心智模式隐而不见,而且具有自我增强的特性,它常常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改变。那么,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呢?
彼得·圣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从本质上是把镜子转向自己,试着看清楚自己的思考与行为如何形成,并尝试以“新眼睛”获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思考和决策。这从本质上看是一个自省、学习、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如图2所示):
1. 觉察——开放的头脑
觉察是改变的前提。因此,让人们产生觉察,把隐藏于个人内心深处隐而不见的假设、规则、成见等“浮现”出来,才能更加主动地对心智模式进行检验和改善。在麻省理工大学资深讲师奥托 · 夏默看来,这是一个“打开心门”、让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头脑(open mind)”的过程。觉察可以源自内省,也离不开外界条件的触发。
2. 检验——开放的心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我看来,新的资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备原材料。在“心门”打开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新的视角去获得新的资料,或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有的资料。
3. 改善——开放的心灵
在接纳了新的资料之后,人们需要用新的规则或逻辑对其进行解读,以便检验心智模式的有效性及其适用范围。由于思维的连续性,这一过程和检验几乎是同步发生的,是奥托 · 夏默所称的“开放的心灵(open heart)”。
4. 植入——开放的意志
由上文可知,心智模式不是存在于理性思维的层面,而是隐藏于思维的背后,是在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发挥作用的心理存在。所以,要想让其发挥作用,必须经由持续的练习,让其成为下意识的习惯,让一些价值观、规则、逻辑等成为牢固的信念,进入潜意识层面,才能较稳定、持久地发挥作用。对此,夏默称之为“开放的意志(open will)”。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过程的四个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也不是单向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非常微妙、复杂、困难的。甚至当你或他人认为你已经发生改变时,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或习惯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你。

什么是心智模式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是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
其实,“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势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相符,能有效的指导行动;反之,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不相符,就会使自己好的构想无法实现。所以,我们要保留心智模式科学的部分,完善不科学的部分,取得好的成果。

人的心智模式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什么?

?人的心智模式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以我为尊,规范主导,自主导向,内观自变。

第一阶段:以我为尊

“以我为尊”的核心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得与失。思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非黑即白,容易冲动。

第二阶段:规范主导

当“以我为尊”的人开始愿意去看他人的视角,愿意去换位思考的时候,心智模式就开始发展出包含社会规范的部分。“规范主导”的核心特点是:全盘接受他人的观点,被他人的视角主导,通过外部(别人、世俗……)的观点和理论来看世界。

第三阶段:自主导向

通过“自主导向”的心智模式看世界的人,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逻辑,他们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他们能根据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做出决定,也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主导向”的核心特点是,能够接纳多维度视角,同时保有自己的视角。

第四阶段:内观自变

“内观自变”的核心特点是:能够看到和理解多元化视角,同时借助这些不同的视角不断革新自己的价值体系,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广阔。能够洞察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联,找到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所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能预测事物的走向和趋势。

提升心智方法

【1】、在性格完善上下功夫。

一个人只有在性格上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够与更多的人更好的接触和交往,才能够在做事情上更加的理智,这是培养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前提条件。

【2】、在凡事必成上下功夫。

一个人真正的心智成熟,一定是在做事情上有自己的底线,也就是说,你必须确保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有结果,必须树立一个基本的信念,凡事必须把它做成,只有在这上面下功夫,你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的提升,综合能力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展,而这些都是促进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基本方法。

【3】、在思维方法上下功夫。

一个人思维的高度决定了这个人心智的成熟度,所以大家在思维和方法上也要下足了功夫,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正确思维的指导下,你和人打交道才能更加的理性,才能够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

我们先一起自我 星座 测评一下:

你会给自己打几分 ?

这个测评其实是一位心理学家,从10个不同的 星座 里面拿出10句话 ,凑成这段文字 。在课堂上进行测试,结果是87%的学生给出4-5分。

关于 星座 学,越是去关注和了解的人,就越是相信 星座 和性格相关。这其实就是一种心智模式的建立!因为人们对自己“ 星座 性格”的相信,慢慢就发展成那样的性格!

《拆掉思维里的墙》里表示: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 !

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智模式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分析也不同。

现在的教育专家都会教我们:不要批评孩子,说话要用正面的词,要正向引导!表扬孩子要具体到行为,这样就能强化他的优点!用《拆掉思维里的墙》这书里写的来概括,孩子心智模式建成的过程,咱们添砖加瓦时,放正面引导进去!给孩子暗示,让孩子相信自己像我们说的那般优秀!

孩子的心智模式可以被影响,那我们成年人的心智模式能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 《 拆掉思维里的墙 》这本书的目的:教我们来升级和替换自己的心智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刷到很多平台博主教你“吸引力法则”或“梦想成真 ”。教我们先向宇宙或你自己信仰的力量去许愿,然后去设想成功后的场景,越是具体越是会成功!心智模式是关于此类说法最好的心理学解释。

怎么了解我们的心智模式 :

首先,感官体验能形成心智模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典型的心智模式。

其次, 社会 与文化教育也会对心智模式有影响 。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莱特 ,每个人的 社会 经历和学识不同 ,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第三,有类似经历的人,也有着类似的心智模式 。所以我们喜欢看的文章,大多数能让我们产生共鸣 “对,我就是这样想的!”。

最后,还有一种心智模式的形成方式与我们的经历有关 。“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就是一种心智模式!

我们过去的体验 、经历、教育和 社会 环境 ,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 。而我们的心智又在改变我们的未来 ,如何破解 : 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 !

《拆掉思维里的墙 》这本书,里面有关于很多心智模式的描述 ,让我们去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模式 。同时,提供了很多形成更好心智模式的方法 。能让我们更好地觉醒,走上我超越之路!

我们是否要深思一下,时代更迭,自己哪些心智模式影响着我们前行?又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能不能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边改边建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7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