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最全中华礼仪用语,再不保存就要失传了!

过山龙 2023-07-24 09:57:52

◆◆◆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至今读来,依然唇角含香,受益无穷。今天就让诗词君带领大家走进礼仪的世界,感受中华礼仪用语的妙处。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敬 词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贤,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恭,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拜,用于人事往来: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敬,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高,称别人的事物:高见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60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大,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芳,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谦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敢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贫,僧道、尼姑自谦之称:贫僧、贫道、贫尼。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熟悉礼仪用语吧~—《END》—

谁知道中国传统礼仪有哪些?

1.仪容仪表的清洁
清洁的仪表,得体的修饰,往往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不能忽视。心理学上讲的“首因效应”,即人的知觉的第一印象往往形成顽固的心理定势,通常在30秒内形成的第一印象,对后期一切信息将产生指导效应。
个人礼仪-仪容仪表的清洁:
清洁是仪容美的关键,是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与人交往、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面容清洁
要求每日早晚洗脸,清除附在面部的污垢、汗渍等不洁之物。正确的洗脸方法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保持血液循环良好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因此要注意洗脸的方法。首先用温水先润湿脸部,然后用适当的清洁剂(洗面奶、香皂、洗面膏等),用手由下向上揉搓、打圈。手经过鼻翼两侧至眼眶周围正反打圈,从上额至颧骨至下颌部位反复打圈,由颈部至左、右耳根反复多次。这是借助于光滑的洗面材料而起到对皮肤的按摩作用;再用温水冲净面部的洗面用料;最后用凉
水冲洗,令毛孔收缩。为了养护面容,平日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以保持足够的水分,防止皮肤粗糙干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使面部看上去红润。夏季要及时擦去脸上的汗,不要让其淌在脸上。冬天在外出前要擦好润肤产品,以便保护肌肤。
口腔清洁
保持牙齿清洁,要坚持早晚刷牙。常规的牙齿保洁应做到“三个三”,即三顿饭后都要刷牙;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三分钟;每次刷牙的时间应在饭后三分钟内。
口腔异味影响交际,必要时可以用口香糖来减少口腔异味。但应指出,在正式场合嚼口香糖是不礼貌的,与人交谈时,也应避免。每日早晨起床,空腹饮一杯淡盐水,平时多以淡茶鼻子清洁
在接待客人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鼻毛是否过长,以免有碍观瞻。如鼻毛过长应用小剪刀剪短,但不要去拔。保持鼻腔的清洁,不要用手去抠鼻孔,尤其是在客人面前,这样既不文雅,又不卫生。
头发清洁
应该养成周期性洗发的习惯,一般每周洗2~3次即可。易出油的头发应该2天洗1次;干性的头发洗头间隔时间可稍长一些。洗前先将头发梳理通顺,湿润后用洗发用品轻揉,最后冲洗干净。
初秋,往往会出现头皮屑增多、脱发、断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一个夏季强烈阳光的辐射,风吹、汗渍等使头发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所以在入秋前对头发要精心保养。可补充一些营养护发素等。如发现发尖分岔,就必须及时修剪。在洗发时,洗发剂和肥皂不宜在头发上停留太长时间,因其性质属碱性,对头发会有损害。梳头时,一定要留意,上衣和肩背上不应落有头皮屑和脱落的头发。
手的清洁
在交际活动中,手占有重要的位置。接待客人时,我们通常以握手的礼节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然后再伸出手递送名片等,客人总是先接触到我们的手,形成第一印象。通过观察手,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卫生习惯,甚至对生活的态度。因此,应经常清洗自己的手,修剪指甲。手的清洁与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密切相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任何公众的场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
身体清洁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身体勿带异味。常常洗澡是必要的,尤其是参加一些正式活动之前一定要洗澡。如果有“狐臭”,应及时治疗,避免在公务交往中引起交往对象的反感。有些人喜欢使用香水,走到哪里香到哪里,这也是不礼貌的,所以在工作中最好不用香水。
2.笑容礼仪:

笑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外露。它具有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作用。笑容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亲切感和愉悦感。初次见面,笑容是问候语;逢年过节,笑容是祝贺歌;交往有误解,笑容是道歉语;送别友人,笑容是欢送词。笑容是人们相互交融、相互感染的过程,能够创造出融洽、和谐、互尊、互爱的气氛,能够减轻人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古语云“没有笑颜不开店。”微笑可以赢得高朋满座,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笑容程度
生活中,笑有微笑、轻笑、大笑以及羞怯的笑、尴尬的笑、嘲讽的笑等许多种,其中最美的是微笑。在礼仪交往中,经常要使用到几种不同程度的笑。
微笑。是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微笑是一种礼节,见面时点头微笑,人们会意识到这是尊重和欢喜的表示。微笑是最富魅力的体态语言之一。发自内心的微笑是渗透情感的微笑,包含着对人的关怀、热忱和爱心。情是微笑的一种重要内力,它赋予微笑以色彩、能量而形成强烈的感染力。
微笑是指不露牙齿,嘴角的两端略向上翘起,眼神中有笑意。人际交往中为了表示尊重,相互友好,微笑是必要的。微笑是一种健康的、文明的举止,一张甜蜜的带着微笑的脸总是受人喜爱的。
轻笑。是指嘴唇轻启,露出牙齿,眼神中笑意更深的笑容。在表示热情的欢迎、愉快的会谈、高兴与某人相识等情境下会使用轻笑。
大笑。大笑时眼睛变小,嘴巴张开。人们往往比较欣赏男士的开怀大笑,而女士在大笑时应用手略遮掩一下嘴部。
3.穿着方面的一些注意的事项:

任何服装均应注意清洁、整齐、挺直。衣服应烫平整,裤子烫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衫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穿短袖衫(港衫),下摆不要塞在裤内。长裤不要卷起。任何情况下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除军人、学生外,衣着尽量不要千篇一律,样式花色应有所差别。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帽,脱掉大衣、风雨衣、套鞋等,并送存衣处。男同志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手套。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则允许在室内穿戴。

在室内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或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应戴黑眼镜。有眼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或在握手、说话时将眼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着内衣、睡衣、短裤接待客人。

4.修饰美
修饰美包括发型选择、美容化妆和服饰等。
头发处在人的仪表最显著的部位,除了保持头发整洁以外,发型的选择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发型,能弥补头型、脸型的某些缺陷,使人显得神采奕奕,生机勃勃,体现出内在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今发型式样多彩多姿,在选择发型上除根据头型、脸型、体型以外,还应根据年龄、季节、服饰、场合的变化而选择相应的发型。
美容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人,有不同的化妆风格。这里仅从礼仪角度对社交妆提出原则要求。总的原则是社交妆宜雅。不论是公关活动、洽商公务、出差公干,还是赴约聚会,化妆均应以“雅”为佳。用优雅的淡妆与得体的着装,烘托出高雅的气质。切忌“加厚面部包装” ,那样有失自尊,也有失礼仪。所以,出入公共和商务场合时忌用浓香型化妆品。如果是参加大型晚宴、舞会,按照礼仪标准,浓妆艳抹则是适宜的,使自己的容貌明艳亮丽,光彩照人,这也是对主人和宾客表示尊敬。

一上为个人礼仪,还有很多礼仪 如:语言礼仪,商务礼仪,节日礼仪,饮食礼仪,赠送礼仪,婚庆礼仪等等等等,楼主要想全面了解中国这方面的礼仪的话,建议读读这方面的一些书籍,有更详细的介绍的```

中国古代有哪些礼节

1、“跪拜礼”。

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2、“揖让礼”。

“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3、“虚左礼”。

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4、土揖

《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郑注:“土揖,推手小下之。”即拱手向外伸出。古宾礼中的会同之礼,天子对庶姓诸侯(无亲缘关系的异姓诸侯)即行此礼。按:拱手向外伸出,较低者为土揖,土,地之意;如向上,则为天揖;平推,则为时揖。

5、稽首(qǐ shǒu)

是最隆重的拜礼,凡臣拜君都是再拜稽首,古人以稽首为敬之至。“稽首,拜头至地。”其仪是先屈膝跪拜,而左手按右手,拱手至地,再慢慢伸头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稍许。手在膝前,头在手前。

《礼记·玉藻》篇说“君赐,稽首,据掌,致诸地”。郑注:“致首于地,据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贾疏对稽首的解释是:“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

6、百拜

多拜的意思。《礼记·乐记》:“一献之礼,宾主百拜。”注:“百拜以喻多。”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八“百拜”:“古人之拜,如今之鞠躬,故通计一席之间,宾主交拜,近至于百。若平礼止是一拜再拜,即人臣于君,亦止再拜。礼至末世而繁,自唐以下,即有四拜。今人书状动称百拜何也?

扩展资料: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礼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