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仓央嘉措:当了一生傀儡,最终还负了红颜

六月雪 2023-07-24 09:47:46

(rufengdajia)

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个人,就是仓央嘉措。

他3岁被定为转世灵童,14岁进入布达拉宫,18岁正式成为活佛。

可他年纪太小,所以当时掌握实权的仍是拉藏汗。

他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却每日受清规戒律约束。

他渴望自由,却又身不由己。

他说:

“假如真的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随所愿。”

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抗争。

“守门的老黄狗,心比人还灵,别说我夜里出去,今日清晨才回宫。”

他每到深夜偷偷跑出布达拉宫,与西藏少女相爱。

深情缱绻,他写:

“柳树爱上了小鸟,小鸟爱上了柳树;只要两两用心,鹞鹰无隙可入”

患得患失,他写:

“虽然肌肤相亲,情人的真心却不知道,不如信手在地上画画,能算出天上星星多少”

爱情给他带来了短暂的欢愉和长久的痛苦。

活佛与人相恋的事,很快传到了拉藏汗的耳朵里。

他的情人被处死,同伴被处置。

拉藏汗召集人们审判仓央嘉措,想要废掉他。

可惜,西藏地区各寺活佛给出的结论是“迷失菩提”,也就是说,他活佛身份不容置疑,只不过是一时迷失而已。

拉藏汗不肯善罢甘休,直接上书康熙帝。

康熙帝大为恼火,加封了拉藏汗,并要把将仓央嘉措押送进京进行罢黜,

然而,行至青海湖一带时,仓央嘉措却突然圆寂了,那时他只有25岁。

他文采卓然,却不幸卷入政治斗争。

活佛是他的荣耀,却也是他的枷锁。

他信奉神灵,却又突破宗教的束缚。

藏传佛教高僧评价:六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他一生爱过、恨过,写下无数广为流传的诗篇。

当天圆寂的那一刻,一切烟消云散,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追求他的自由与爱情了。

仓央嘉措作品欣赏壹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贰那一世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叁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肆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伍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陆无题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回声的千结百绕

而守候的是

执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

在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

谁有那灼灼热烈的双眸

在你的颔首中攀援而上

遥远的忧伤

穿过千山万水

纵使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纵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头的温热

你静守在月下

悄悄地来

悄悄地走

我也开始修心了

唯独负卿结局是什么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由多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文化凝结而成,各民族的文化可谓是在中华大地上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比如在我国西部藏区,藏民普遍认为藏式佛教的宗教最高领袖达赖喇嘛是活佛转世,达赖喇嘛便是广大藏民的宗教信仰,每一代达赖都是在少年时期被上任喇嘛选为转世灵童,长大后正式接任。

按照宗教惯例,被选为达赖便意味着遁入空门、一心向佛别无杂念,红尘与世俗更沾不得。但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却打破此惯例,他不仅特立独行于情欲之间,还成为了著名的情歌诗人,最终却既负如来又负卿,唯独没负自己。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藏区的达赖喇嘛是从明清时期起中央为了加强与藏区的联系及巩固国家政权的统治而册封的地方宗教名号,到了满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统治的权力,一般来说达赖喇嘛的出身要从藏族或蒙古族两族中选择。

还有下一任的达赖喇嘛是要由上一任达赖喇嘛预先选定,称作“转世灵童”,且需要从小培养,一直到上一任达赖喇嘛圆寂之后成为继任人。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开始便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例外存在,首先他是藏区历史上唯一一位非藏族及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其次仓央嘉措被选为转世灵童的过程并非正常的禅让即位,而是被卷入了一场权力内斗。

康熙年间,生于藏南地区一农奴家庭的仓央嘉措婴孩时期被选定成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预备人选,但是他却并没有按照往例直接成为“转世灵童”。

因为当时五世达赖圆寂后,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以五世达赖之权威独掌教派大权而秘不发丧,所以仓央嘉措被选定为“转世灵童”也只是桑结嘉措留的后手罢了,若事情败露也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掩人耳目。

若是事情不败露,那么桑结嘉措将一直掌权,而仓央嘉措将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转世灵童”。

后来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得知事情的真相,野心败露之后受到康熙皇帝的天子问责的桑结嘉措才将年幼的仓央嘉措推上历史的舞台。

无所适从的布宫生活
当时面对突如其来地被人从家乡藏南迎到拉萨的仓央嘉措年仅14岁,还处于对世事懵懂的认知学习时期,小小年纪的他一路被人簇拥着,先是在途经浪卡子县时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并且接受剃发受沙弥戒。

后来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然而这一系列的流程对于年幼的仓央嘉措来说是陌生而又神秘的。

突然背井离乡来到拉萨还经历了诸多繁琐礼节的仓央嘉措身心俱疲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恐惧。

而入住布达拉宫后,仓央嘉措更是受到超乎十岁少年能力可接受范围之外的严格督学,学习内容是对于孩童而言十分枯燥乏味的经书道义。

想要劳逸结合的仓央嘉措走出庭院散心时都有年老经师寸步不离地跟随着,絮叨着让他继续学习。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特别是骤然缺失家庭温情来此处处受限的陌生环境的仓央嘉措更是如此。

再加上虽然住进布达拉宫,名义上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但实质上却只是一个受人摆布毫无实权的傀儡王。

日渐长大的仓央嘉措慢慢认清了自己的处境,生活处处受制于人、政治上受人摆布,本就对布宫的一切倍感不适的仓央嘉措行为越发狂悖无拘。

离经叛道,纵情声色
生活上处处沉重的压力越发使身为一个有七情六欲普通人的仓央嘉措透不过气来,他不明白与大家一样都为肉体凡胎的自己为何要受这繁文缛节的约束,既然身为达赖喇嘛却只是空有其表而无实权,那么种种清规戒律也无需再守。

内心郁郁不得志的仓央嘉措一有机会便流浪在拉萨街头,坠入红尘之中谱写藏区年轻男女的爱情诗歌。

白天受达赖喇嘛身份约束的仓央嘉措入夜便褪去藏袍身着绸缎便装,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真正做回了红尘俗世里的潇洒情郎。

仓央嘉措此举是对强权和戒律清规的反抗,更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正常人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常在夜半时分微服溜出布宫与情人相会的仓央嘉措每次都能趁着朦胧夜色躲开身边铁棒喇嘛的监视,直到一次天降大雪暴露了仓央嘉措的踪迹。

负责监视仓央嘉措一举一动的铁棒喇嘛顺着洁白雪地上赫然印着的清晰脚印一路找到仓央嘉措情人的住处,仓央嘉措情人一经发现便在森严无情的教规下被处死。

情人之死成为了压倒仓央嘉措精神状况的最后一根稻草,痛失爱人的仓央嘉措从此意志消沉,不理教务。

后来哀莫大于心死的仓央嘉措甚至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众目睽睽之下,拒绝了本为达赖喇嘛职责之内的讲经和受戒。

最终被贬废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被押解入京途中圆寂,生命定格在23岁的他将永远坚守着“不负如来不负卿”中的诗与情。

一提到“诗人”、“情歌”,我们往往脑海中便会与“浪漫”“爱情”挂钩,能够写得出富含情感令人动容的情歌的诗人也必然是一位浪漫多情的才子,而藏区著名民歌诗人仓央嘉措却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便是第六世达赖喇嘛。

初闻此人可能会深感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宗教喇嘛一般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而诗人则细腻浪漫,看似毫无关联的二者却在仓央嘉措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只可惜在残酷现实中,仓央嘉措英年早逝。

肉身虽消亡,灵魂却终可自由驰骋在纯洁无暇的雪域高原之上。正如诗歌中所写的那般“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想要不负佛法重任也不负深爱情人的仓央嘉措最终难得两全,落得个双双辜负却唯独没负自己的结局。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仓央嘉措最美的情诗吗?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却大家不一定知道这是仓央嘉措写的情诗。仓央嘉措写过很多有名的情诗,还有一句对他的评价让人记忆深刻,“住在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佛家说爱,这可以是小爱,既男女之间相爱,可是如果放大到人世间,那么这就是上善若水的大爱。仓央嘉措写爱,一定都不为过。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诗词的原诗很长,最让人心里感动的就是后边这两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在说,人世间如何能够找到两全的事情呢?既可以不辜负佛祖如来,也不能不辜负最爱的姑娘。

在西藏不是所有的僧侣都不能娶妻生子的,比如红教就可以,但是黄教,就必须严禁接近女子。仓央嘉措是14岁的时候才成为喇嘛,在此之前他所在的原生家庭都是信奉的红教,所以这一切对仓央嘉措的冲击是很大的。

相传仓央嘉措在进入布达拉宫之前,他是一个很相爱的女子。入了佛寺的生活严苛又枯燥,所以仓央嘉措一直都想要逃离,想要和自己心爱的女子浪迹天涯,可是命中主动仓央嘉措无法拥有平常人生活,他被抓回来了,他最爱的女子也不得不接受严酷的惩罚,很有可能她已经不在了。

于是从此以后,仓央嘉措的诗词里都充满一种沧桑和悲凉。都说他是雪域最大的王,可是他连一个喜欢的人都守护不了,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仓央嘉措只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农家的孩子,因为当时的礼教的规矩,所以才成为了喇叭的继承人,他不是当时藏族或者蒙古族的贵族,他只是一个平凡农家的孩子。从14岁才开始入住布达宫,每天都要学习难背的教条和经书,还没有自由,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崩溃的。

他本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是他在当时只是一个傀儡,另一个有权势的长老把持着所有的事务,他没有地位和身份,也无法有任何的作为。

所以写诗和放纵自己,成为他可以派遣的方式。在一段时间里他写下了很多情诗,抒发着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仓央嘉措的一生还充满了坎坷,他年仅2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短暂的一生他留下很多美丽的情诗,也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他不敢爱,不能爱,没有自我,只能孤寂地活着,所以他的诗总是带着忧伤。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生当中总会拥有二难的时候,好比佛法是仓央嘉措一定要去遵从的事,可是面对心爱的人如何能够做到不辜负,这就是很艰难的选择。如果人生中没有相遇,是不是就会相爱,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爱情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可是没有了爱情,人生就会少了很多的滋味。但是爱情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遇到了,不要轻言去放弃,因为很可能一次地错过就再也不会遇见了。也许有时候爱情会和很多事情产生矛盾,那就需要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这个人值得你放弃一些身外之物,那么就不要犹豫,如果这个不值得,那么久及早放手,人生很纠结,但是不爱的话就不要不纠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