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忙,一闲,劳逸结合,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01脚要忙:走过山川大河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
山水可以开阔眼界。
李白年少壮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开阔的眼界,让他的生命不止于官场的蝇营狗苟。
他敢仰天大笑出门去,也敢天子呼来不上船。
走过山川大河的生命,自有一份豁达与洒脱。
山水可以厚重生命。
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他是史官的儿子,在二十岁的时候,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他亲自去看过大禹的九江,也亲自去看过孔子的学堂。
那些历史的干瘪的文字,在他的触觉里、视觉中重新复活。
历史从没有变得如此鲜活,鲜活得不容更正,不容屈服。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有了这份厚重,有了这份责任,于是,便有了《史记》的绝唱。
山水可以陶冶性情。
中国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总有失意的时刻,每个在官场退下来的读书人,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苦闷的普通人。都需要一些慰藉和超脱。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柳宗元有小石潭记,苏东坡有大江东去。
山水,是最好的寄托。
人在山水之中,忘却蝇营狗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心灵的安宁。
02手要忙:踏实做事
知行合一
二流的智慧来自头脑,一流的智慧来自行动。
现实和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沟壑。
道理再清晰,再简单,如果不去做,也无法真正了解。
老话说: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只有在不断行动中,才能不断校准“知识”。
一个人才能真正“懂得”道理。
勤能补拙
曾国藩说:人生两大病,懒与傲。
聪明人一般输在傲慢上,愚笨的人一般输在勤奋上。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后天的努力可以补足先天的不足。
曾国藩背书慢,于是手不释卷。
司马光背书慢,于是制作警枕。
孔子尚有韦编三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认为,人只有经历了错误,走回正轨的时候,心里才更通透,之前对圣人之道越隔膜,认识到错误之后,就对圣人之道越亲近。
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功夫,哪怕是走错了路,那也是收获。
最怕的就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什么也不敢做。
这样才真的一无所获。
03眼要忙: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古人说:相由心生。
一个人内心世界,往往反映在外貌气质上。
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
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
曾国藩判定他做文书。
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
曾国藩判定,狡诈之辈,不可重用。
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 。
曾国藩判定,将来可为大将。
果不出所料,此人就是后来屡立战功的罗泽南。
善于观察,以貌取人,并非是肤浅,而是一种人和人交往的准确直觉。
04耳要忙:虚心听取
斯坦纳定理讲:在哪里说得愈少,在那里听到的就愈多。
世上不缺乏能说会道的嘴巴,而是缺少善于倾听的耳朵。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放下自己的傲气,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别人的每一个批评都是你前行的垫脚石。
孔子说,不提意见的朋友不是好朋友。不听取意见的人也很难走得远。
善于聆听朋友的心声
人生而孤独。
每个人都有一份孤独,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
一个合格的朋友,总是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
不必评价,不必安慰。
安安静静得听完,就是最大的支持。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善于聆听的人,
比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更值得信赖。
05脑要忙:思考不能停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的头脑不停,才能日日常新。
一旦停滞,人生也就失去了新的可能,失去了未来。
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打破自己的认知壁垒,才能走得更远。
时刻反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省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好方式。
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
他在日记啊中诚恳地剖析自己做事的得失,让自己得以改进修正。
为了督促自己,他甚至把日记向亲朋好友传送,
请求他们的监督与指正。在不断反省中,不断进步。
06一闲:心要闲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忙有忙的价值,闲也有闲的意义。
一个人总是在忙,他就会丧失性灵,逐渐丧失自我。
有一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才能有风风火火做事的身。
苏轼在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喜欢在高山的亭子中办公,办公之后,一定要小酌一杯,看看满山风光,找个阴凉睡上一觉。
心里闲适淡然,才能不计较成败得失地去忙,才能不会在忙里丢掉了自我与性灵。
心中的这份闲,是生命的自由空间,正是它的存在,让生命闲适而不散漫,忙碌而不慌张。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文/呱呱鸟
每天很忙乎,忙的高兴,忙的快乐。
忙归忙,但是心不累,没有什么忧虑和负担。
这就是充实的人生,平静的人生。
不贪高,不鹜远,不妄言。
如果希望做到心不累,就得放弃一些权利,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利,要相信年轻人,不能什么都把在自己的手里。
后退一步海阔天空,争强好胜,好高骛远只会增加负疚感,反复挫折积累多了,就会造成巨大的积累,打击太大,没有必要。
不惜力多干一些活累不死人,最怕的是叨叨唠唠,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令人烦躁,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干起来不就完事了吗,瞎扯耽误事。
说话多了伤元气,言多必失,很容易产生矛盾,说出去的话就像喷出去的钉子,扎个眼就怎么也弥补不回来了,写字可以反复修改,换不同的角度看,把棱角磨圆,再发表。
把问题简单化,心就不会累。
复杂化就是不停地搞事件,就会增加思考的难度,有些领导没事就是喜欢开会,没事找事地提出一大堆所谓的工作,显得很忙的样子。
这样制造出来的问题,就会在繁琐的流程中,来回绕圈子,为了解决流程的问题还要制定新的流程。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是职业经理人的通病,老师课上没有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要彻底地搞清楚,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雪中送炭的事情要保证,锦上添花的额外虚荣可以不要,麻烦。
心闲是最重要的,其它的都是浮云
首先,每天都要读一读闲书,不要急功近利,不带任务地享受自由选题的惬意,没有指标,无须考试,这种学习才是真学习,真涨本事。
第二是要蓄闲心,蓄是一种充实,有养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蓄势待发,其实就是加厚底子,储存积淀的才情。
第三是处闲境,要学会独处,有的人心就像长了草似的,心烦气躁,要练习一个人面对人生,每日静坐一会,反思。
第四是养闲趣,人生需要一些爱好陪伴,做一个有趣的人,童心未泯还需要永葆,没事的时候喜欢写写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闲趣。
第五是交闲友,不要交酒肉朋友,也不要交势利小人,所谓的哥们、朋友绑架你的感情,不要稀里糊涂成为别人的马前卒。
第六是做闲事,帮忙不添乱,顺手帮助别人成长,不要让自己太累了,有好的心情才能做出好的事情。
闲人自带光芒,无需外界认可。
在人海茫茫之中最悲催的是,总期待着别人的认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面,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每天忙忙碌碌,像无头的苍蝇,没有自己的思想,生活只是苟且,没有,没有诗,更没有远方。
身可忙,心要闲,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里外都不是人,保留一点内心世界的自留地,让灵魂有一个安歇的地方。
需要掌握自己认可自己的本领,这是独自面对人生的基本功,三十而立,而立的概念就是摆脱拐棍,每天不再期待着老师的表扬,不再期待着长辈的认可,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无论多忙,都要读书。
无论多忙,都要写字。
身忙、心闲、充实、平静。
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说到底就是看一个人的忍耐力怎么样。
你有什么样的忍耐力,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内心强大的人忍耐力也会很强,越挫越勇,活得恣意潇洒。
而面对人生,拥有以下五种,有一样,你就了不起:
01.耐冷,指世态炎凉。
有一句话说:“人一走,茶就凉,这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这就是世态炎凉。
心即是茶,茶即是心。
人生在世,保持淡然的态度,冷静地看淡世态炎凉,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欧阳修原本在朝中担任高官,每日高朋满座,很多人都声称与他是知己、世交!后来,欧阳修被人诬陷,皇帝一纸诏书将他发配到偏远的地方。
离京时,他门庭冷落,竟无一人来相送。跟随他的老仆感叹道:“真是世态炎凉啊!”欧阳修说:“我们走我们的路,又何必在乎有没有人相送。”
到了地方后丝毫不以人情冷暖为意,反而写出了《醉翁亭记》。
十年后,欧阳修重获重用,再次返京,很多人登门拜贺,一时间门庭若市。
老仆再次感叹:“真是世态炎凉啊!”欧阳修依然淡淡地说:“别人来贺,便是情意,又何必在乎世态炎凉呢?”
人心如叶片,一生一落,一落一生。
一个人一定要懂得“能大能小明世态”。对这个世态炎凉你只要把它看得小一点,你就过了;把它看得太大就过不了了。
真正的成熟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是饱经沧桑之后的洗练,而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一蹶不振。
看清的世态炎凉请记住不管世间万物多么美好,路过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02.耐苦:苦有很多种,要有安贫乐道的修养,应付种种苦难。
李敖说:“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要懂得吃苦,把吃苦当成一种磨练,不仅可以磨练你的心智,也能让你体会到这苦也是成功的必备原料。只有耐得住人生的苦,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高度。
传说老子曾遇到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老人得意地说:我一生游手好闲,从不需劳碌。
很多同龄人都离我而去,我是不是可以嘲笑他们忙碌一生,却只换来早逝的结果?
老子拿了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问他:如果只选一样,你要哪个?老人毫不犹豫选择了砖头:这石头没棱没角,要它何用?
“少不吃苦,老必艰辛。”
吃苦,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你会发现那些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更能吃苦。
他们都是从0到1的,但是当他成功了富有了之后,他做事情还是比你勤奋,还是比你更能承受孤独,这才叫吃苦。
人生注定要吃苦,区别就在于是自愿吃苦还是被动吃苦。
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如果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这就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03耐噪,即耐得住浮躁。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意思是:想要站起脚尖站得更高的人,反而会站不稳;不想稳步前进,而想着跳跃式前进的人,反而无法走得又快又远。
做人要耐得住浮躁,浮躁之心不可有,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要如水般沉静,不疾不徐,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有一位血气方刚的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于是拜一位剑术高人为师。师傅认真地传授给他剑术,他迫不及待地问师傅:“我需要用多久才能学成?”
师傅不动声色地答曰:“十年。”
少年又问:“如果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练呢?”
师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
少年又问:“如果我拼死修炼呢?应该不会太长时间了吧?”
师傅淡淡回答:“七十年。”
浮躁是因为急于求成,而忽略享受过程。迫不及待的想要成功,想要爆干一场,可生活应该是慢慢地从容的走,越急不可耐,越是无效努力。
人生是一个舍得的过程,舍弃浮躁,你就得到了宁静,舍弃欲念,你就得到了知足,舍弃计较,你就得到了宽容,舍弃从众,你就得到了独特。
04耐烦:人生难免陷入困惑。对此既要化解又要自我调整适,远离烦恼。
常言道:“船在水上,难免遭遇狂风暴雨。人活在世上,难免遇到苦恼忧伤。”
人没有烦恼,就如同四季没有了雨天。而很多烦恼,往往源于我们的执念,唯有看淡一点,看开一点,幸福就才会多一点。
一位农夫到佛陀面前倾诉烦恼。
农夫说:“干农活儿真是太辛苦了,遇到雨季、旱季又会带来各种问题。虽然我很爱我的太太,但我无法忍受她的缺点。孩子们的表现我也不是很满意……这些问题太烦了,我要怎么解决?”
佛陀说:很抱歉,我帮不了你。农夫气愤地斥责佛陀:这话什么意思?你不是一名伟大的导师吗?
佛陀说:是这样的,所有人类都有83种烦恼,有些烦恼会消失,但是很快就会生起其他烦恼。我们永远都有83种烦恼。
农夫更愤怒了,说:既然这样,你那一大套说辞又有啥用?佛陀答道:我的佛法虽然没办法解决这83种烦恼,但是也许能解决第84种烦恼。
农夫好奇地问:第84个烦恼是什么?佛陀答曰:第84个烦恼就是——我们不想有任何烦恼。不想有任何烦恼,这就是我们的执念。
《菜根谭》中说:“执念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有执念的,而这执念就是我们的烦恼,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既要化解又要自我调整,而所有的烦恼,都是有解药的,人生就是从烦恼中走过去寻找人生智慧旅程的。
在匆匆走过的人生路上,我们要耐得住生活中的烦恼,学会跟自己和解,珍惜当下拥有的,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地过好这一生。
05耐忙:要有事可干。
《菜根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一个人太闲了,就会胡思乱想,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内心的杂念便会悄然滋长。只有让自己忙碌起来,享受忙碌的乐趣,你才会觉得充实,自然而然身心也很 健康 。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89岁时,身体还十分硬朗。有人向他讨教 养生 之道,方老只说了一个字:忙。后来,他又为自己作了一幅自画像,题字就是:“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 养生 就靠一个字:忙。”
诚然如此。
卡耐基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
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做人不怕忙碌,就怕无聊。忙碌可以让你好好安排时间,忙里偷闲;无聊时却会让不知该如何是好,有时还会让你坐立不安。
只有让自己适度忙碌起来,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所有让你忙起来的日子,都将治愈你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长跑,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循序渐进的忍耐力。
只有忍耐力足了,才能后劲足,才能赢得终点。
而人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的境界。
拥有一颗平常心,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和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2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你的语气,决定你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