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藏在文字里的光芒|读邱明星老师诗词

食养人 2023-07-24 07:36:34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秋季

2021-9-28

人握着拳来到这世界,仿佛是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但在离开人世时,人都是摊开手掌,仿佛是说:“看吧!我什么也没带走。”诗词

文/安静

初识邱明星老师是在一个诗词群里。不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什么感受,随着他每晚发两首诗到群里,我由习惯性地每晚必读到细细品味,以至于现在深深被吸引。接地气的文字;深沉饱满的情感;意境悠远的诗味,无论是写景状物、叙事、抒情、还是咏史怀古,都言为心声,自成一家。

“有一种文字涉历史

有一种文字桃花源

有一种文字生慷慨

有一种文字怜孤独

有一种文字平淡中带着美好

有一种文字犀利中带着温情

有一种文字就是能激发生命的快乐

有一种文字又让你单纯的在一个美里面被打动”

这是我一开始接触老师的诗词在自已的笔记里写下的。当时直觉得这么触动人心的诗词,是怎样一个灵魂写出来的。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不经意间击中你的心扉;平平淡淡,却蕴含着哲思的况味;有时充盈着满满的烟火人情味;有时飘逸潇洒着;有时透露着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有时又一边藏着儒家一边藏着道家……

在哪看过一句话:“诗歌本质在于情,异草奇花有性灵。”人说以情动人,情到深处文自成。然,格局、深度,却又是源于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

凉风有信,文字有约。如果你还爱着自已文艺青年的一面;如果你已习惯在笔墨里滋养灵魂;如果你也眷念诗词之美,那就让我们一起携着这中秋的美好,走进作者的诗词吧!

写在回忆

《 小区敬月 》

最是中秋皓月圆,光辉夺魄上青天。

无家不献石榴好,有口皆尝菱角鲜。

醉里情怀同世界,望中人物共婵娟。

年年怕老终还老,幸傍白云红叶边。

《蝶恋花~中秋月》

直上中天明月小。

缺后还圆,今夜讨人好。

盈后又亏谁不恼

诗中吟尽离人稿。

玉露金风凋碧草。

光似霜寒,噤口虫儿早。

爱向云山高处曜,

风尘总是关怀少。

月亮好圆,诗词好美!中秋,悦纳人间所有深情,一轮月圆,给人浪漫、给人希望、给人团圆,也给人淡淡的忧伤。诗人给了我们一副如诗旖旎的画面美,又以慧眼体察人间的离愁别绪。在作者的诗词里你不仅仅是领略诗词的高艺术水准,更能感受到他文字里释放的光芒!我们接着往下看:

简洁而凝练的语言美是作者诗词的一大特点,读者们好好品味,我经常为之倾倒!真可谓是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那种简洁却凝聚着深沉的情思和宽广的意境;那种慢慢意会透的感觉,足以让你为之陶醉!而这恰恰就是作者才情的体现。我叹这些典雅的文字是不是早已溶入了作者的血脉,落笔成文时,他只是信手拈来,却能拿捏得恰到好处,给人留下韵而绵长的回味。

《 秋夜看景 》

垂柳依依三两株,斜飞晧月照真吾。

随心往鉴春秋画,信步来读天地书。

几缕风凉生透彻,一声笛响起模糊。

山川自有精神在,人类文明实不如。

诗人笔下:垂柳摇曳生姿、与月光相拥相嬉,清风绕间、笛声悠扬……顿觉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细致而美好的地方,随着诗人起承转合:“山川自有精神在,人类文明实不如”叹诗人所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们的脚步已远离生命的本真!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分膨胀自己的欲望只会让心灵疲惫痛苦,老庄讲道法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比赛什么 要讲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

《 江城子~~寄友 》夏初微雨正濛濛,昼听风,晚听虫。云水渔村,一看便从容。池藕鲜芹期大驾,君尽饮,我陪盅。难得意气两相同,吐长虹,看新松。马荡烟云,不逊似吴中。更有酒朋兼鹤侣,当趁兴,下云空。微雨蒙蒙、清风和爽,云水渔村、池藕鲜芹~好一幅生动的画面跃入我们的眼睑!

吐长虹 看新松,马荡烟云,知己难逢,多么令人心潮澎湃啊!

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朱光潜说,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诗人将那长长短短的诗句融进蒙蒙细雨中的豪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迫不及期待地想和好友相聚的喜悦之情!非常喜欢这首诗,每一句都说不出的莫名喜欢,大概这就是百读不厌的黄山谷《茶词》里说的妙处: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年岁渐长,朋友如大浪淘沙,筛筛落落,越来越少,有知己二三足矣!

写在回忆

《 代打工者总结这四十年 》

临窗夜搦笔一支,敢写他人不肯题。

万里河山下工地,卌年风雨浸牛衣。

漂零岂顾中秋近,劳碌何怜白发稀。

哪是天伦轻看淡,团圆谁养子和妻

朴实而又深沉的笔墨,豪迈中略带凄苦。“飘零岂顾中秋近,劳碌何怜白发稀。哪是天伦轻看淡,团圆谁养子和妻 ”是啊,人到中年,前不着村后不挨店,孩子还小父母已老,不敢任性不敢糊涂,除了步履不停,还能怎样 !

《 感某地事 》布衣纱帽本同根,吸血偏欺供血人。相看从来两相厌,世间唯有吏和民。 整首诗透露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透露着对社会的审视,对人性的质问。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难得作者有一颗热血之心,有一双冷静的眼神。

当今社会,为官政绩显著者易,而能看到一个生命存活的艰难,实属不易!

《 随 题 》一瓣素心何可役,无嗔无欲看风尘。随它云过天空暗,任我眼收秋色深。海饮逍遥多醉酒,山居幽僻少识人。千年英物今安在 满目沧桑岁月痕。“千年英物今安在 满目沧桑岁月痕”此时,一位大诗人憔悴的面容浮现在读者的眼前,短短一首小诗,穿透历史,思考人生,有着浓郁的沧桑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我并不了解诗人一路走来经历过什么,单就读此诗,会让人不由得想起苏轼一生的坎坷与豁达。似乎眼前诗人正在感受着古代文人的寂寞——寂寞是屈原的天问,寂寞是五柳的南山,寂寞是东坡的飞鸿,寂寞是诗人此刻的情怀!

咏史怀古是作者诗词中常见的,且看

《九月九日夜坐有感》九月深宵虫已稀,偶然风里叫依依。从今窗外余回味,自此人间剩赋诗。举首中堂一像在,回眸伟业万峰低。每于秋色逢深重,还竖当年先烈旗。“举手中堂一像在”我们不难看出是毛主席像,诗人年岁并不大,家中却挂着伟人的像,这在当下潮流社会很不切合。可见诗人的伟人思想根深蒂固。而一句“回眸伟业万峰低”如此气魄雄伟,正是伟人的磅礴之势,大手笔!

古往今来,咏史者绝非凭空而发,大多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怀和价值判断,诗如其人。作者的诗词都是在表达自己的真性情像苏轼,一边藏着儒家,一边藏着道家。

由于篇幅有限,只好摘两首作者的旧作了,且看

《 忆父 》旧 作

百无聊奈对书窗,坐久才知秋夜凉。

月下云山新过雁,胸中天地正飞霜。

须营粥饭生前好,莫待风尘去后香。

年少曾憎老莱子,而今已晓不荒唐。

旧 作

怕对凄凄黄叶风,今秋不与去年同。

自从老父归山后,心雨晨昏落几重。

朴素的诗句透着隐隐的伤悲,诗人笔下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是情的极致。一句“胸中正飞天地霜”、一个“怕”字瞬间牵动着读者的心。一念秋风起,一念情思长。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位诗人正在孤独地忍受着思父之痛~

“须营粥饭生前好,莫待风尘去后香。” 一份思念,一片心语。“子欲养而亲不待”愿我们都能明白,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纵观作者的诗词,不管是描写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还是抒发心中悲愤感慨,结尾起承转合点明中心思想是诗人一贯的风格,这也是一首高水准诗的属性。他的诗表面看起来逍遥洒脱,低调做人,实则饱含人生哲理,思想不会离开苍原苍生。相信这样的文字和情愫,于作者而言是一份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飞越,于读者而言是一份心灵的净化和洗礼!

最后我以诗人自己说过的一段话来结束:

诗者,可吞宇内,横绝八荒。大可日月,小可芥茉。出入内外,炎凉春秋。

一篇之内,可出,可入,不必拘于一隅。大丈夫,当志凌四海,气扫古今。非凡尘可束缚也!位尊不必尊,人微不必卑,但有气象,亦可横绝当世!

记录生活 扩展阅读 原创原创散文:荷散文精选:夜未央原创散文|给我一片天(原创)原创原创诗歌:秋韵叠章原创散文诗歌:爱的絮语(原创)聆听|戴望舒散文诗歌:十四行,雨巷,狱中题壁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0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