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散文|认识自己,不负自己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4 07:35:00

文/杨淑君

SHU

阅读记

在家与城市之间,「共享空间」作为一个重要的过渡领地,展示和重塑城市居住方式的一个关键场所。

READING

认识自己

世界上有很多不容易的事,认识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

我说,你认识自己吗 不少人都会说,谁不会认识自己呢 不认识自己的人,一定可笑。

是啊,谁不会认识自己呢 自已是高是低,是胖是瘦,是黑是白,姓什名谁,都是知道的。

其实,这只是人对自己外面浅显的认识。如果没有人发明镜子,恐怕人连自己的外面也不认识,就别说认识自己的内心了。

三十多年前,那时候我已经病的不会走路了。父亲和妹妹,带着我去医院检查病回来的时候,我们到火车站坐火车,妹妹背着我。

当我们去候车室,我看见那边,也有一个像我一样,病得不会走要人背的人。我对妹妹说,你看那个人跟我一样,不会走……

我和妹妹都仔细看时,才知道那边的人,就是大镜子里的我和妹妹,我们都笑了。我说:我傻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傻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也许不止我一个人。真的,如果没有人发明镜子,人是不认识自己外貌的。我想,大概人们只有在,清澈的水里见自己的样子。

人,认识自己的外面不容易,认识自己里面就更难了。

我不认识上帝以前,对自己是一点都不认识。不认识自己的愚昧无知,自私自利,贪心贪欲,虚荣虚伪,嫉妒仇恨,苦毒邪恶,脾气暴躁,肮脏污秽……

BOOK

伪装

我把自己伪装起来,只让人看到我外面好的一面,不让人看到我内心丑恶的一面。

我虚荣虚伪,自高自大,骄傲自义,目空一切,邪恶败坏,还认为自己都是对的,都是好的,错的,不对的都是别人。

我努力做好外面,里面却是罪恶黑暗,污秽至极,有罪恶的思想,肮脏的意念……人看人看外貌,神看人看内心,人看不见我内心的丑恶,神却看得清清楚楚的。

因为“神的道是活泼的,是大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灵与魂、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注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是显然。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圣经语)

人的外面是看得见的,人的内心深处,却是很难看见的。圣经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来的。” 是啊,我们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哪一样不是通过我们的心思想的呢 不管做的好事,还是坏事,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人制造的各种各样镜子,只能使人看见自己部分外貌,别人也只能看见我们的外表,上帝书写的《圣经》这面镜子,却能照见人的心灵深处,使人真正的认识自己。我就是在这面镜子里,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看见了我曾经污秽的心灵,他的律法诫命照出了我的一切罪孽,便从中认识了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罪人。

安心方可静心

舒适环境

SHUshi

不负自己

人只看见自己的外面,看不见自己的内心深处,是不认识自己的。常常是,看见自己的长处,却不认识自己的短处,认识自己的优点,却不认识自己的缺点。但我们看别人的短处缺点,却看的很清楚,正如耶稣所说的那样,看得见别人眼里的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人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与人和平相处,相安无事。一但发生了利益冲突,表现出的恼怒,仇恨,邪恶,狡诈,凶残……有几人能认识自己这时的样子呢

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有人问著名诗人泰戈尔,世界上什么最难 他回答说:“认识自己最难。”认识自己最难,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自己。

不认识自己的人,虚荣虚伪;不认识自己的人,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不认识自己的人,看不见自己短处和缺点;不认识自己的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认识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本相,不好高骛远,不目中无人;认识自己的人,谦卑顺服,有担当,不推卸责任,知错就改;认识自己的人,不仅仅只认识自己的体貌特征,年方几何,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本质和内心;

认识自己的人,一定先认识那位至高至上至真至纯的至圣者!

READ WITH AVIDITY

end

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原创散文:荷散文精选:夜未央原创散文|给我一片天(原创)原创原创诗歌:秋韵叠章原创散文诗歌:爱的絮语(原创)聆听|戴望舒散文诗歌:十四行,雨巷,狱中题壁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4000字的散文作文

巴金在自己的随想录中说过.“人不是点缀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为有了荆棘,才需要我们在荆棘中开辟道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平平坦坦过完一生是毫无意义的.要建立自己的天地,让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人.这一切都不可以空想,要靠实际行动、勇气、智慧、毅力才能实现.可是这条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隐若现,只有一条荆棘丛生、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必须果断的选择这条路. 从我们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注定要经历一翻彻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难,导致被小小的寒气所封杀.我走在这条路上,永不后悔.我赤着双脚.用双手扒着荆棘,荆棘的锋芒和我的肌肤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伤痛让我一次次动摇决心,但我固守阵地,决不动摇!强忍伤痛依然义无反顾的朝目的地前进.虽说伤痛时常让我疼痛难忍.我却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伤痕弥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个伤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都是一次成长的标志,所以我不悲伤,坚定的走下去.只有在这样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荆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没有勇气走下去,半途而废.没有荆棘的道路,没有挑战性;没有挑战的人生,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人生,生不如死!荆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气、有自信、有智慧、有梦想的人!荆棘的道路上锤炼了人的意志,荆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梦想.走在荆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经验告诫世人,成功的人必须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荆棘丛生,荆棘丛生必定能苦其心志. 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荆棘便不会阻碍我们通向成功.相反,荆棘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磨难使我们越挫越勇.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 我要在荆棘中开辟道路!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但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的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则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充当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着,旋转着,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乎要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善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还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如此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夜深了,月光透进了窗扉,撒了一地.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任凭眼泪“叭嗒,叭嗒”地打湿那份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这次期末考试,我又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我委屈,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每次连一点收获都没有,我怨老天不公.不觉又想起了那挑灯夜读的情景,又想起父母为我送来面包和牛奶的情景.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我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吗? 算了,不去想它了,开灯看一看课外书吧,我拉亮了台灯.发现桌上的饼干渣在动,我推了推眼镜,想看个清楚,只见几只蚂蚁在搬这饼干渣,饼干渣一动一停,好像它们搬起来很费劲,真有意思!我拿来放大镜,想仔细看一看这些小东西.我还要给它们设点“障碍“.我将铅笔放在它们面前,只见它们要改变方向,结果被我用笔团团围住,看它们这回怎么办!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个带头的蚂蚁首先爬上了笔,这就像一个指挥官,陆续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它们想用力将饼干渣托过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那只带头的蚂蚁将饼干渣抬起来,后面的蚂蚁用力推,就这样花了大约三十分钟,饼干渣终于被蚂蚁从铅笔上运了过去. 我突然领悟到,连这么小的蚂蚁面对挫折都毫不丧气,我们人类更应该敢于面对挫折,我又想起:爱迪生的实验室被炸,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没有丧失斗志,而在短短的三周内,便成功地发明了留声机;贝多芬双耳失聪,对一个音乐家这无疑是最大的挫折,而贝多芬面对挫折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就这样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人生路上有风有雨,到处是荆棘丛生,只有我们去奋斗,去拼搏,就一定会有鲜花和掌声在等待着我们.名人说过,挫折对无能的人是一个无底深渊,而对那些敢于面对挫折的人来说,它是一块成功的踮脚石. 我又再一次打开课本,这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内,在哪摔倒,就在那爬起来.我笑了,挫折,我向你挑战,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后记:我后来的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感谢那个不眠夜,在那个夜晚我品味了挫折,读懂了它的内函,我感谢挫折! 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以“正确认清自己,准确为自己定位”写一篇散文。(720字)

你是几年级?小中高要求不同的,正确认清自己,准确为自己定位就是不卑不傲,有舍有得,该拿拿,该放放,做力所能及之事,引经据典正反论述
散文写作技巧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
感慨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 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 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 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我爱我 认识自我 这篇作文怎么写?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你有没有想过,在生活中,人们最先注意的是自己,还是别人?"当然是自己."你毫无疑义地说.你说得很对,拿到一张集体照,每个人的目光首当其冲不就是落在自己身上吗.可是人们经常会发生不认识自己的现象:"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说出这种话,简直不可思议."有些人在碰到意外打击不能自拔时,会一下失去自我."我心已碎,我已心灰意冷,我依然怕黑,无人给我安慰,我到底是谁啊?是恶魔?是天使?"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达了一些现代人对自我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己身上的个性特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0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