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散文精选散文精选大全文/杨进涛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Hi
meet
unexpectediy
不期而遇
望君照拂
心有所
感
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是我一直的毛病,很少一篇文章一气呵成,不是不用心,而是心不够用。这篇也一样,从酝酿到初稿完成,差不多用了一个月时间。在这期间,总觉内疚,内疚自己有些不厚道,因为我一直没有征求过继兵兄弟的意见。我想,他也不会对我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隐私权的。
他的老家坐落在偏僻的山沟。如果,你不曾见识绝域殊方,那么,只要走进他的老家,眼前的一切就会告诉你——这就是绝域殊方。
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层又一层,把村庄包裹的严严实实,村庄静悄悄的样子;视线里贫瘠的土地,看不见肥沃土壤的痕迹;没有山的秀美,也看不见水的清澈。
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去世以前,一直卧床不起,现在还常常梦见小时候家里邋遢的样子,每次都会被梦境惊醒。
父亲去世时,他刚九岁。九岁,正是需要爱来呵护的年龄,而他,已经开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他深刻地记忆着读书是一条出路这句话。这是他爷爷生前经常给他说的一句话,至今还记忆犹新。
八十年代初的小学学费一学期只要几块钱,在当时的农村家庭已不是一个大数。而他的学费一直都是开学很久后才能凑齐。
从他家到学校,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九点上课,七点多就得出门。下午三点放学,又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他说,在小学和初中他很少吃过午饭。即使如此,回家还得完成固定的家务和相关的农活。
命运没有辜负他的艰辛和努力,终于顺利考上了初中。
他就读的初中,与小学是同一学校。在八十年代,学生都是就地入学,不像现在人口可以四处流动。那时一个大队,学生可以达到三百人甚至更多。当时民办教师即代课老师占据比例很大。
所谓民办教师就是半教半农,他们的待遇主要是按天记工分,一般是每天10分,以此参加生产队的粮食和收益分配。当时,民办教师的户口关系是没有改变的,仍然在大队。并且,在播种秋收时节同样需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window
你像玻璃窗内诱人的甜点,总是引诱人不禁上前。
选择
我国人口出生高峰期是从1963年开始。为什么人口出生率出现断层现象 其实饥荒是影响人口出生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存在饥荒 一是取消土地私有,农民集体劳动,大锅饭养活农民,同时,上缴国家比例太大,造成集体粮食库存减少;二是大搞钢铁忽视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大量减产;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自然灾害。直到1962年,党中央痛定思痛,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调整、发展、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才开始逐渐好转。
所以,从1963年到1982年国家提出计划生育的这十九年间,人口出生率是最高的。这就是各大队都开办小学和初中,并且生源很多的原因。而且一个年级至少开设两个班,一个班都在50个学生以上。不难想象,当年的学校对老师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初中教小学,高中教初中的现象,甚至小学高年级教低年级的现象。
师资的匮乏,在当时也滋生了腐败。只要与学校校长或者大队书记有关系就可以去教书,有的还达不到小学水平。所以,当时开后门去当民办教师的人也不在少数。
以当时的条件,加上师资的匮乏,他是很难考上高一级学校的,而他,考上了中师。
小时候的他,可能从未有过喜悦,遗憾的是当喜悦到来后,却又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别人的私心让他的喜悦瞬间变成了沮伤,命运就是这样来回的折腾着他。
当时初中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读高中,一是读中专。那个年代升学率是很低的,加上当时都希望走出农门,所以,成绩好的学生基本都报考中专很少人报高中,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学生。
因为别人的私心阻止了他走出农门,在较长的时间里只要提及都是无奈和沮伤。由于成绩好,如果因为经济原因放弃复读,可能就是一生的遗憾,而求人借钱上学只是一时的尴尬,权衡利弊以后,他在继父的支持下决定复读。
复读,只是为了跨出农门。所以,不会因为复读改变上学和放学都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艰辛,也不会因为复读摆脱放学回家需要完成固定的家务和相关农活的责任,而且中午依旧没有午餐。他的身体用重度低血糖记录着这段艰辛历程。
家庭长期困难,一是因为他父亲长期卧床导致家庭寅吃卯粮,而且父亲早逝又导致家庭雪上加霜;二是因为他母亲长期双脚疼痛,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需要体力的农活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这个家庭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就只有一直依靠他和继父来支撑。
他的继父不善言谈,一个看上去就很厚道的老人,因为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腼腆,但仁慈的面孔依然让人由衷的敬意。是啊!不管家庭环境是否得到了改变,至少,因为有继父的存在,让一个贫病交加的家庭保持了完整,也因为有继父的存在,至少保证了这个家庭没有走向支离破碎的处境。不可否认,他的继父做出了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这种爱,这种奉献,让人敬仰。
读书对他而言,犹如半工半读。勤劳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种习惯,没有觉得时间的漫长,也没有觉得命运的不公,只是按部就班的日复一日。
复读的结果是满意的,被当时一所很有名气的中专学校录取。考上中专跨出农门,这是愿望,可真正愿望的实现是需要经济支撑的。那一年,为了凑足中专学费,他们找了该找和不该找的人,最终凑足了学费。那时还没有助学贷款,我们国家助学贷款是从1999年才开始。
终于盼到了入学的那天。看着贫困的家境,心里牵挂着病痛的母亲,背着入学的债务,就这样,一个人孤单地走上了求学的路。
凑到的钱只够用来报名,生活费咋办 他开始了过一天看一天的日子。他知道自己的家境,要想顺利读完学业,往后的生活费以及学费还得自己想办法。深感艰辛的路还很漫长。
中专四年,他的生活基本都是靠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省吃俭用过来的。中专四年,他记不清饿了多了顿,却记住了饱过多少次。
在他们大队,无人不知他家的处境。其中一家有一个轻微智障女儿,在他中专二年级的时候,主动上门求婿。条件是只要和他女儿结婚,学费和生活费由他们供到毕业,卧床不起的母亲也由他女儿来伺候。别人的这种勇气,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善良,但一定带有目的性。因为,那时的中专毕业生是可以安排一份稳定工作的。
现在想起来,这种足以使人胆大到强人所难的程度,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家的处境,已经达到了贫困潦倒的极限。
从小他是一个勤劳的孩子,后来也是一个励志的人。为了完成学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他中专三年级那年,他请假两个月,在家挖矿、种植烤烟,目的是为了凑足学费。
那时侯请假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假如学校收不到信件,会不会作出退学处理不得而知,现在想起也担心后怕。
中专四年,终于熬完了。毕业后他分配在乡政府。九十年代是一个不会超出人民币三百元工资的时代。上有久病的母亲,下有年少的兄弟,还有读书时的债务,责任之大,负担之重。他深感,这样走下去同样是看不到喜悦和未来的。
为了家庭有一个出头之日,他竟然步行一百公里到邻县去应聘工资相对高一点的单位。为了家,他的那份责任从未忘记。有人说贫穷限制想象,但他没有,反而,造就了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
奋发图强的态度总会撬开收获的大门,犹如善良的人会得到苍天的眷顾一样。他应聘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工作,其工资收入相当于原来的五倍,甚至更多。
收入多了,老人的病自然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家庭的困难自然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之前的债务很快也还清了……。从此,家庭告别了贫困。
受过极度贫穷的人,或许已经习惯了简朴的生活。随意的穿着,简单的饮食习惯,还有朴实的语言,与人相处给人轻松随和。
他帅气、健谈。在男生面前他有大哥的气质和威信,让人值得信赖;在女生面前他有拋砖引玉的魅力,不知多少女生愿托付终身于他,且有长命无绝衰之感。
我在想,他的爱人,当初开启爱情之旅的大门,一定也与他的帅气密切相关。
在他爷爷的碑面上,有一个女孩的名字就是以孙媳的名义出现在众多晚辈之中。目前这位女孩已经是一位处级干部。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异地调动困难。这件事,他的爱人一直埋葬于心,但从不提及。其实,一个女人,能让心平静,是对心最好的安放,这应该也算一个大智慧吧。
命中有的终须有,命中没有不强求。原本只是想多一点收入方便给母亲治病的他,不知不觉已经在高收入群体中摸爬滚打,豪车大房,这是他不曾有过的奢望。其实,不贪心,不刻意,顺其自然本来就是最好的福报。
他爱人的家境很好。母亲曾经是政府部门的领导,父亲在政法系统工作。九十年代还是绝对关系社会的年代,论家境,论人脉,他们都是不可能的,毕竟,九十年代的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然而,他们偏偏就成了一家人。从此,他踏入了权贵之门。或许,苦命人,同样自有苍天眷顾。
婚姻经历激情之后,便开始简单的柴米油盐的生活轨迹。他们在相濡以沫的日子里,与多数人一样,也经历过感情摩擦以及生活的坎坷。但他的爱人从未退缩,总是怀着一份包容,期盼着美好,一直用真情,用拼搏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化解着矛盾和跨越着坎坷。
她说,现在不会再有辗转难眠的日子了,即使再来,也无怨无悔。她深信,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她的这种感慨,让我深信,一个好男人,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在女人承受一次又一次打击和跨越无数次坎坷以后换来的。
常常回忆着继兵兄那张都要笑破的脸,找不到被岁月洗礼后的成熟,也找不到被命运折磨后的悲伤,总是那样可爱和纯真,还常常牵着夫人的手有说有笑。这些都源于他爱人的包容和执着,让他忘却了儿时的苦痛和对美好的珍惜。
彼此遇见到对的人是最好美好的事了。
meet
end
◆文章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有话说#@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夜读散文|这是你最好的时光
原创散文|逝去的年 远走的情(原创)午读散文|苇花如雪原创已修改夜读散文|桃花祭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赏析|秋风拂意醉入梦
下一篇: 散文|时光的丝线,把我裹成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