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写在夏季
2021-8-30
文/朱玲玲
故乡
1
我的故乡,真正叫我可怀念的地方,便是那连绵不绝的沙漠边缘的一排排老房子。低矮的房屋被云压低了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慢慢爬行。
当有了沙枣和胡杨这些物种成林时,故乡的语言才冲出了灵感,才有了成就的自傲。房屋依然矮小,但庄稼的长势盖过了沙漠化的盐碱,腾腾地跳跃着进步的音符,给初春的故乡,染上了一层绿意。
低矮的房屋,土坯层也打上了绿色的油彩,泛着绿的房屋开始说话,开始了一年里希望的载播。故乡的沙海,版图逐渐缩小,甚至变成一座座小沙丘,再后来,沙丘被人们踩在脚下,瀚海渺无音讯。
村庄2
故乡的房屋呀,此时变得安逸宁静,一整天都不说话。人们背着干粮和开水瓶在地里,守护着庄稼人的希望,乡亲得花一万倍的心思在这里,甚至于忘记了饥饿和干渴,付出的汗水和辛劳总能换得一丝脸上的满意。
夜晚的村庄,开始了虫跃蛙鸣的热闹,家家屋里透着灯光,灯下的纳鞋裁衣,忙得不可开交。一天的疲惫,完全融于夜色当中,为一朝一夕的餐食,为了一年里饱满的粮仓,也为了所有的寄托和希望。
故乡的柴扉总是半掩着,偶尔有几家锁门,也是内院开的。邻里和睦非常放心,一家有事,家家出人出力,显得其乐融融,亲如一家。我们小时候的乐趣, 便是爬上很大的沙梁子,翻滚着下来,别的乐趣,就只有收拾柴火时爬上大树折柳攀枝,像小鸟一样在树桠杈上上下自如地游动。
童年3
翻阅童年的日历,不知不觉中,大沙梁不见了,小沙丘也变得细腻,从春到秋的故乡,都有不同的色彩渲染,故乡的脚步,总在忙碌中收获,一年年的故乡,变着花样推陈出新,沙枣花儿香,红柳花儿红,芦苇絮绵绵,胡杨连成片,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变换着姿态,一砖一瓦都引领着新时代,在天高云阔里有一种闲适,有一些安然,还有忙碌的身影在收割幸福的果实。沙枣花组诗一吟大漠传奇香,玲珑满树挂。寻声问踪迹,簿纱笑风沙。二吟幽香传十里,素雅怜玉枝。饱尝风雨雪,劫后更生机。三吟幽幽馨香传十里,鹅黄花蕊挂满枝。从来风雪不低头,茫茫戈壁一明珠。四吟风卷黄沙漫天际,金黄衣袖舞戈壁。尝尽干旱又贫瘠,点点花蕊怜玉枝。傲视恶境难屈服,昂首再展俏英姿。莫言沙枣花奇巧,馨香十里沁心脾。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散文原创|八月未央
好听的歌 | 梅花泪
原创夜读散文 | 写给我的四十岁
原创散文原创|那么纯 那么美
原创原创散文:走出森林
原创夜读散文|心中的苏轼
原创夜读散文|向幸福出发
原创原创散文:蝉之物语
原创午读散文|孩子的心
原创散文原创|人生最美的等待,是等一等自己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在我故乡一座偏僻的山坳里,有这样的的一个家,房屋很简朴,用泥土筑成的墙壁,屋顶盖着石瓦。正升腾着浓浓的萧烟,在长期的柴火的熏烤中,房顶上的瓦片已经变得黝黑黝黑的,还起了一层厚厚的墨茧。
冷冷的空气从屋顶擦过,墨茧慢慢融化成墨水,缓缓地流向檐边,衣衣不舍地坠落而下,打在房屋四周的院沟里哒哒地微微作着声响。
房屋并不宽敞,也不明亮,屋内的墙壁也是黝黑黝黑的。四周的角落里,已布满了黑色的蜘蛛网,将所有的墙壁连成一片,几乎分不清那里是墙那里是角。屋的中间是用竹条经纶的伾风,将整个屋一分为二,形成两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东西排挞着。两间小屋的北墙中间约一米高出,个开着一扇小窗,窗户没有门,只是用横截面约5厘米的椿木加工的木方树立相扣,窗外是用油纸糊严,东面的是间卧室,所以看起来比较明亮一些,西面的是间伙房,所以看起来非常的黑暗,西屋的南墙,开着一闪门,门板已经裂开了几道宽宽的缝隙,长年累月下来,已经退化的分辩不出是什么材料做的了,东屋南墙之外,还接着一间约15平米的'院楼,院楼的西墙,开着一扇玻璃窗,玻璃早已啐了,所以依然用的是油纸糊粘的。窗户南侧的院角,直立着一根巨大的木柱,牢牢支撑着院房须出的房栋。院房的南侧是一个约20平米的院坝,秋天可做碾场。再南侧是一间偏房,大多是主人用来做管养牲畜的圈屋,已将蹦塌了半块,也只能做临时的厕所了。
记得年幼的时候,经常可见门前有一农夫,穿着一件秋衣,套着一条白里透黑的短裤,扬着一把沉重的锄头,吃力地耙着。他便是这间房屋的主人——付疯。
付疯出生于抗日战争之后,年轻时学过医,凭他的医术,也曾在生产组里开过诊所,主要是用草药,也曾是生产组里万人恭谨药王菩萨。后来,先后得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老大英年早折,老二叫小文,初中文化,老三老四均为女子,老三也是初中文化,名小英。唯有老四与我年纪相仿,曾与我同窗六年,名小芳,后来中途辍学之后,在外开始过流浪的日子。
他有一外人不可拥有的喜好,那就是跟李太白一样,酒不离身,时刻戴着一副飘飘然的模样,醉酒之后,喜好吟诗作对,不过他没有自创之作,翻来复去讲的是《三国》,《红楼梦》里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久而久之,组里的人们开始厌烦,渐渐地醉酒之后也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整天在家里开始疯疯癫癫,破口大骂自家的婆娘儿女不说。还三番五次的提刀动斧,弄得自个家里鸡犬不宁。
无赖的家庭斗争,小文离家出走了,小英去了婆家,小芳也长年飘荡,婆娘也跟着小英去了女婿的家里。剩下的只有一座萧条的房屋,和一个孤独的付疯。我也背景离乡,去了咸阳,开始我的中专就读之涯,每当寒暑假返乡之际,我总喜欢去看望那个酒后失控的“李太白”。曾有一时,我看到他削去了头上的头发,独自坐在伙房的窗户下,正叼着一支长烟锅不停地哼哼着,还以为他是病了,靠近他的身边一了祥情之时,谁知,他毅然祥和地对我笑了笑。先是简练问候之后,便说自己已经静身,归于佛门,自称为烟火和尚!随后又是三国,红楼梦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团。
也曾有一时,听乡亲说,他留起了长发,自称为自修道人。
在我家旁边居住的邻居,都有了新的变化,变化不了的,唯有他们朴实的心灵,年轻的在外面,年老的在家守着自己耕耘的那些土地。在我长期的奔走中,总会寻时重回故土,看望那片陈旧的土地。也便曾几何时,来到付疯居住的山坳边看看他的情况。有一次我听见他在屋里说话,仔细一听,却没有第二个人的声音,原来他在自言自语地说着:“我——烟火和尚,自修道人,今晚下面条,再来几杯食来香,儿女皆散去,独居更快乐”他说的食来香不知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他最爱的酒名吧,不然为什么会起个如此动人耳目的名字呢?
一个完整的家,却变成如此荒凉的孤院,不知道付疯在想些什么,或许在为自己的所作而感到满腹的悔恨,或许在为自己孤单一人生活而怀淡淡的满足吧!在我的眼中,着他便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中第二个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之人罢了
日本鬼子已经投降几十年了,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渐渐强大起来,并且踏上了世界之最的轨迹,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而在那些偏僻的地方总有那么些有趣的事。倘若你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就要去珍惜,去用一生的爱护承担起家的责任,千万不要一时的糊涂毁之耽耽。
也许是年龄一天天大了,早以前的那些回忆中即便是不喜欢的,现在也都不动声色地渐变成值得怀念值得回忆,不喜欢不代表他们不是好的——老家逼仄狭窄的胡同,如今看起来显得颇有些古旧,略微颓败中带着时光沉积下来的的安稳。雨后泥泞的山路很难行走,现在我倒愿意在雨后踏着泥泞去山上看看,就算鞋子上沾满厚厚重重的红泥也不顾惜。随处可见的老树,枝枝丫丫交错,从没有人去修剪这些自自然然生长的树,夏天,巨大的树荫下经常有人躺在躺椅上闭着眼睛打瞌睡,或者一席在地,席子上几个人或坐或躺,席子挡住人们行走的道路。以前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往往给于这些人们不屑和鄙夷的眼神,如今再看到心里萌生一种羡慕,羡慕他们安静随意的生活。
秋天过后天气清爽,树叶零落掉落街道,有的黄,有的绿。淡淡的凉风滑过街道树叶有的飞起来,有的只翻几下身子贴在地面上不动。
将来谁会清扫干净这么多黄色和绿色呢?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每天在西边落下,灼热的,炙热的,温暖的,温柔的照着这里,巨大的恒星亘古不变周而复始光芒恒持。老家是太阳照耀下大可忽略不计的地方,却是我如今总在回忆挂念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父亲,母亲,有我的的老屋,我的旧日怀念。如今我离开老家有些年了,每次回去都好像是去看老友,每次也发现她比以前添了一些幽柔,哪怕是街道边因为失修而倒塌的半截台阶,露出石头别人看来是破落,而我觉得那是时光不经意的行为,岁月总会把一些该遗弃的抛掉,就像这半截坏了的台阶。等过些天再经过里,台阶修整好了,新旧接缝两边的颜色不和谐但是统一在一起,如同我和父辈两代之间的隔缝,如同我和女儿之间的隔缝——很鲜明,却又都在一起纠合。
回家时我喜欢随处走走,走一遍小时候走过的地方,我默默看着,这种状态也许类同于一个退休的老舞台剧演员,回到无数次登台表演的剧场,现在的舞台上新人在重复老人演过无数次的戏剧,这一切恍若昨天,不过演的人已经变,貌似千篇一律的重复,其实时间已经改变,时光流远。
父亲和母亲经常说:有空就回家来看看。我也应承,一个月见到二老不过四五天的时间,有时候因为要急着上班吃完饭就匆匆离开,而父母亲对我们每次的到来都兴高采烈,我匆匆的来去,回头望他们,他们还站在胡同口向我们挥手。
有时候距离并不是借口,没时间更不是借口,借口只是用来掩饰自己对很多事情的不作为和不履行行动;或者说是一种托词一种不负责任。差不多三万多天的人生到底该怎么过完,并不需要那些心灵鸡汤里的告诫来指示,那些的都是写给人看,让人感动,然后再忘记的。我所知道的,是自己的父母亲给与自己,更多的是给与我的孩子不求回报的爱。我想——父母亲之所以这么的做,大概为了归还我当年还未成家时没给我的关心和爱护。
离家越远,越是思念家乡的一景一物,有些景物消失了,有些依然在,那些消逝了的东西有的深刻在我脑海里,有的逐渐模糊,模糊成浅浅的一片影。我拼命在这片影子里寻找,也许不是寻找,不过是追寻永远也回不来的时光、青春以及流逝的青涩岁月。
故乡离我越来越远。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应该是我的第二故乡,还上学时放暑假姥家人总接我去他们那过,经过我现在住的地方时,感觉这里很偏僻,很肮脏,除了这些没有别的印象。我上班以后每天骑单车往返,如此风雨无阻走了七年,单位东三公里是东公房,临道路几年前还都是低矮的平房,有的房顶一到春天就萌生一片绿色,甚至会有树长在屋顶,当时唯一的公交车站点就在那个地方,下公交车就能看到一间理发店,店主是女的,模样记不清楚了,不过看上去她的的生意还不错,狭小的房子里总坐满人,也许有些人不过是她的邻居,并不是来理发的。
现在这些房子拆得差不多了,方格子的楼站在没日没夜轰隆作响的大路旁,这些大楼在我的眼里不过是把原来的老房子像搭积木一样重新堆垒在一起,外表涂了一层崭新的颜色,里面住的依旧是原来的那些人。或者是那些人的后代,一天天接受着这个地方特有的嘈杂,浮躁、喧嚣和肮脏。
公交站点还是原来的位置,站牌上布满灰土,和我住的环境一样的灰头灰脸。
我现在的住宅距离东公房往西不到两公里,附近有医院,这些地理优势在05年以前来说是值得人羡慕。如今这所医院破落得只剩下内科,外科。硕果仅存的牙科成了唯一值得附近居民求医的地方,前几天我想趁女儿放假期间把她的牙齿修整一下,由于没有预约,直到了女儿开学都没能排上号,只有去私家诊所就医。
这大概算是这所所谓的甲等医院最值得炫耀的资本了。
我现在的房子以前是岳母的,岳母2012年过世以后,妻弟主动放弃继承权,把房子无偿给了我们,我和妻子很感动,交了买房子的钱后进行房产转移手续,从此这个房子变成了我们的,有些事我觉得争并没啥用,自自然然的让它发展,我终究相信手足之情永远大于利益关系,一奶同胞之间为了丁点儿利益打得视同路人,在我看来是极其丑陋可耻的,小舅子和妻弟媳的大度的谦让,让我感动。
九九年三月十八日女儿出生以后,岳母心疼我妻子,腾出一间房子来让妻子和孩子长住在这。
小的时候,很想离开山脚下拥挤狭小的那片瓦房,羡慕离瓦房不远处成群的楼,我不少同学都住在这样方方正正的楼上,站在同学家的阳台上一眼看到南边很远很远,那时的阳台都没有封闭,一眼能看得到隔壁窗户。我一直盼望有一天能住在这样的方格子里,最好是最顶层,每天都可以站在阳台上,即便下雨,如果不是太大,我会一直站在那里望着天发呆,静静看天地之间那条交界的线。
这个愿望直到我跟妻子结婚以后才实现,不同的是,我住在了距离顶层一步之遥的五层。
这栋楼房紧挨马路,马路上日夜奔腾着载重车,挨着这条交通要道,我的单位的运输铁路横亘在那里,西高东低。夜里,火车的汽笛拉响呜————呜做声。以前,这条铁路上还都是蒸汽车头,它们为了爬上西边的坡,会在我家楼下的铁轨上“铿铿”地积蓄力量,吃——吃地排气。等它们发力向前,吭哧,吭哧,吭哧的声音从窗外传来,声音里偶尔夹杂汽车驶过路面嗡嗡的震颤。
大楼对面过去是一大片庄稼地,庄稼地上面架着好几条高压线通向变电所,没到下完雨或者大雾,高压线嗡嗡响,不过听起来并不很刺耳,像是有一大群人在空中抖空竹。春天,农民播种的时候,一打开北窗能闻到一股农家肥特有的味道。庄稼地大多种些玉米,花生,豆子,红薯和小麦不是这里的常年作物,你站在窗前看到的是一种层次分明的情景——低低的大片绿色花生、豆子秧被高大的玉米秸包围,像三个绿色的台阶。
夏天岳母到了晚上带媳妇迈过铁轨往北一直走到采煤塌陷留下的池塘,成片的池塘开着增氧机,塘水哗哗响,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和庄稼地特有的清香交杂在一起,那时候这片庄稼地能算成一处好去处了。
岳母大以前养了一只不是很纯的小白狗,每次遛弯儿的时候岳母带着它一起去,说心里话我不大喜欢它,因为它总是钻到北屋床下大便,我需要经常趴在地板上用扫帚打扫,有一次我实在气得不行,用木棍打了它,岳母看着但是没说话。每天岳母早上出门买菜顺便带回一些熟鸡肝,把馒头用手掰碎,鸡肝切得很细,拌好以后给小白狗吃,小白狗跟岳母最近,它看到我往往悄悄的转到一边,静静地卧在小棉垫子上眯起眼睛打盹。岳母每次出门遛弯都带着它,尽量时间长一些,免得再把大便拉在我的床下。
小狗喜欢在北边的庄稼地理窜来窜去扑蚂蚱,有时候站在池塘的坝上望着天边的晚霞汪汪叫。
后来小白狗被汽车碾了,眼睛凸出来,样子很吓人,它也变得安静许多,时间不久,它死了。
池塘的水面上晚霞映成一片,西沉的太阳把将尽的灿烂留在水面上,明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把一大把一大把阳光撒在地上和池塘里,然后无所事事的站在天上,看这个地方悄悄的变化。
没过多长时间,北边的鱼塘一个个都被填实了,工程车成群的往那里拉渣土,推土机,压路机突突地把这些渣土推平,碾实,时间不长一座焦化厂建在这片曾经的我们的后花园池塘上,工厂里开始不停的冒出黄色的烟,大火炬一样的烟囱燃烧火苗,像一个巨大的火把。到了晚上,楼北边的天空通红,如果有北风,刺鼻的焦臭味会从窗子飘进来。
我第二家乡的后花园没有了,他比岳母走得还早。
十年前,岳母家南面有一个巨大的池塘,沿岸婀娜一条长廊,线条很美,一到夏天,池塘一少半会被荷花遮起来,荷花盛开荷叶摇曳。这巨大的池塘储存的水量有多少无法计算,听拥有这个池塘的人说,曾经想清干池塘里的鱼,用大功率抽水机抽了大半个月,池塘里的水也没见下降多少,他们一商量,停了抽水机。
池塘边有一个院子,院子里住着这个池塘的主人,一只铁皮舟躺在岸边像一条银色的很大的鱼。如果跟池塘主熟,可以架小舟去池塘采莲蓬,如果运气好,还能捉到游在水面的鱼,不过这种事情只能在天气很闷热的时候才可能发生。我曾经坐在小舟里在池塘里荡来荡去,划船的人是我同事,我管他叫二哥,他后来出现在我的一篇文字中,我把他描写成一副妻管严的样子,到现在我还记得二嫂子用一根手指对着二哥勾,二哥触电似的从大柳树下的躺椅里蹦起来,低头垂手到二嫂子身边。二哥长得挺英俊,现在皱纹多了些,年轻时的俊朗悄悄推到皱纹后面,二嫂子从前跳交谊舞,现在改成跳火遍全国的广场舞,每天晚上华灯初上,二嫂子站在跳舞的队伍前优美地扭着,鹤立鸡群。
二哥划着小舟看见一条大鱼在水面慢慢游,让我用手去抓,我当时还不会游泳,坐在船里还是有些害怕,更不用说抓鱼了。我试着好几次才算抓到,二哥把船划到离院很远的岸边用网兜把鱼搁在岸边芦苇丛中,带着我回到大院,然后让我绕到藏鱼的地方,我拿着这条鱼回家了。
池塘里有乌龟,有时候爬上南岸晒太阳,如果被人发现,它们咕噜噜滚下坡落在水里,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池塘北岸的二层楼依水而建,但不是沈从文笔下的吊脚楼。
池塘消失在大约十年前,它的消失我也算参与者之一。
当年是我开着装载机把一车车煤矸石推进池塘,把一条黑色的矸石坝一直延伸到池塘南岸,当最后一铲矸石倾倒在池塘南岸的时候,我亲手把巨大的池塘分割成两半,施工人用十几台抽水机排水,直到把池水排干,池塘底满是乌黑的塘泥。低洼的地方还有浅浅的水,没打捞干净的鱼困在里面。池底的塘泥被挖掘机清掉,再用煤矸石填平。
我用装载机不断把煤矸石推进池塘,就像一个侵入者,把池塘一点点蚕食。时间不久,池塘变成一块硕大的广场,这个广场底下以前是那个巨大的池塘,池塘里曾经开着荷花,荷叶铺了少半个池塘。池塘里有好多鱼,有好大的鱼,池塘边还曾经有一条弯曲的长廊。《命若琴弦》里小瞎子不知道电匣子里说的“曲折的油狼”,“绿色的长乙”是什么,我知道池塘边就有这样一条曲折的游廊,有没有绿色的长椅我忘记了,不过游廊两侧有能让人休息的'木板条。
我试着回忆池塘,可它终究不在了,如同我回忆不在的童年,回忆故乡已经不在的合欢树。童年与我远去,是时光流逝的必然,消失的合欢树不是我砍伐,而池塘的消失,说到底应该算成埋葬池塘时是我填的第一铲土。
虽然,当初我所做的不过是该做的工作。
池塘变成的广场一开始连草都不生长,第二年慢慢有一些野草从土里长出来,再后来更多的植物生长,直到搬迁的村庄在这里盖房子之前,这里变成野地,荒草一人高,这其实是我喜欢的自然的,随性的景色,那些年有时候早上跑到那里,顺人们踩出的小路把广场转一遍。广场最南边我发现还有一块水面,秋天的早上水面静成一面玻璃,如果凑巧的话,能看到小野鸭浮在水面画的一圈圈涟漪。
有时候我想,池塘应该还在吧,那块遗落的水面是那个微缩的曾经巨大的池塘。
阴了一个星期的天终于放晴了,天蓝得透亮,我又可以去野地跑步了。野地其实我家南边另一块还未建起房子的大广场,方方正正,以前这个地方星罗着几块采煤塌陷后形成的水塘,没被填埋以前,春天到来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水鸟落在刚开化的池塘里慢慢地游,如果有人走得近了,水鸟扑扑楞楞飞起来,在空中盘旋几圈,等人走远了再收起翅膀轻轻落在池塘里。
早上贴着野地跑步时,看见一只白色的大鸟勾着翅膀落在野地边的池塘里,那只鸟浮在水面上不动,池塘轻轻地泛了几圈水波,又静下来。
经年的野地半荒芜,野草有半人高,草丛中有几块种着玉米和红薯的地块,几根红薯秧爬过土埂布在小路上,我不小心踩烂了几条,这点伤,伤不到红薯的命。
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草尖上粘着水珠,水珠很细碎。
野地走的人少了,路大半被青色的小草掩盖,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线,堪堪能容得下一个人行走,前几天的雨把野地一角泄开了一个口子,口子和野地下面的荒塘通着,几天的雨水让水面涨了一些。荒塘波澜不惊,芦苇随意地长在塘里,这几天晚上的温度还不够低,如果再过半个月,气温降得厉害,早上的荒塘上会升腾起一团团的水汽,随晨风飘渺,芦苇花上的白绒和水汽杂成一片白色很好看。
老天就是这样,如果给你关上一扇门他还会另外给你打开一扇窗,我心中消失的后花园、大池塘,和池塘上那个广场都集中在野地里,我写出的这些景色也许在别人眼中也许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我不在乎这些。在一片浮躁,肮脏的空间寻找一自己眼中的美丽,让这点美丽在心里放大,这是我的愿望。
被工厂包围的我的第二故乡,被工厂包围的野地。
我生活的这块土地每天被一片燥闹包裹,空气中飘满浮躁,我在这片燥闹里仔细寻找着能让我感觉心静的地方,故乡算一个,现在的野地是第二个吧,或者不全算。映像里的风景,大概跟你很久的接触它有关,不管以前和现在,日久生情。
突然,我堵在这里,脑袋里好像空了,我写的这些杂乱的文字到底是想做什么陈述呢?回忆还是眷恋,亦或是感动于我生活中不被人察觉的景物里藏着的小美好?随手翻开桌子上的书发现这样一段话,突然发现跟我想表达的思想一样,立刻照抄过来用它来结尾。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抒情散文关于我的家乡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抒情散文关于我的家乡篇一我的家乡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庄。没有依山,却有傍水。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们提起,在这里曾经是一片滩涂。回来才有了现在的一番景象。在家乡四季的记忆里,四季分明。到处都是一派祥和。没有城市的喧嚣,灯红酒绿。
绿荫遮蔽着大半个村庄,春天来的要晚一些,桃花俏上枝头。小的时候喜欢爬到桃树的树杈上玩耍,觉得在花瓣的映衬下,定会格外的美丽。那是对美的最初的感知。乡间阡陌交错是最好的去处。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异草,看见了它们生命的翠绿色。自己的心情也会顿时大好。走过高楼河,那里的油菜花,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地方。淡淡的花香,沁透着人的心脾。缓缓流过的水流,疲惫了以后可以洗去脚上的污浊。微风轻轻的拂过脸颊,那是心灵上的放松。
知了没白天黑夜的叫声,夏天来了。家乡的夏天,站在码头上望去货船队,从京杭大运河往来穿梭。河道两旁的湿地早已是野生飞禽的栖息所。荷花满塘,看着渔民在河面上采摘自家种的菱角。熙熙攘攘的人群,把船停泊在了鱼货买卖的市场。讨价还价声勾勒出了平凡而又幸福的画面。不时的.会有载客的渡船从旁边经过,船上的渡客们被着画面吸引着。不时的拿出手机在那一张张的抓拍着。脸上的表情欣喜而又满足。夏天的夜晚是很热的,有的时候会出现停电的情况。村子里的人都会从自家院子里,手里摇着一把蒲扇走出来。在我家门口的石凳上总会聚集很多人,大家都在那里闲聊。
在村子里都是一家一院式的庭院。真是让一句话说中了,远亲不如进邻。又是一种除亲情之外,让我留恋的感情。
村子里的秋天,虽没有红叶落满地的景象,但是也不乏有着它自己独到得秋叶的静美。从河岸望一望着村子,一排排的瓦房。错落有致。红砖灰墙在秋叶的飘落中,显得那么的让人去真切的去爱这个地方。一片秋叶飘落到了水面上,想起了载不动许多愁的秋之心境。
一股秋风过吹来冬季寒。与别处一样,家乡的冬天村子里多出了一丝少有的寂静。到处走家串巷成了每天茶余饭后,都要做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大概要持续到腊八节以后,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节那天大人们都会给自家小孩,去左邻右舍讨一些腊八粥。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喝了百家腊八粥,小孩子就会健健康康的长大。想来是没有百家的,只是有这个说法罢了。
除夕前夕,各家都会置办年货,很多人都会在家蒸一锅用来祭祀神灵的面食,妈妈做的花糕显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面食。
家乡的很多风土人情滋育着我,不管未来我去了哪里,对于它,我的故乡。我都会遥寄我满满的思念。更加的爱它。
抒情散文关于我的家乡篇二我真想成为诗人或作家,把一切好听的好看的优美的词句浸在自己的血液里,啼出我家乡的俊美来。让那些文人墨客也能随着我的笔去我的家乡看看。就像因王勃写《黄鹤楼》,苏轼写《赤壁》,梁衡写《晋祠》一样。
我爱我的家乡,可我说不出来,也找不到最贴切最动人的词来表达。可我就是爱我的家乡,我爱那里的一切,花草树木,家前屋后,邻里乡亲,甚至是自家养的小猫小狗。直到二十几岁才离开那里,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几年,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度过的。
记得当初刚到这座城市来,看到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光滑的柏油马路,竟忘返了,竟迷恋了,发誓再也不回去了,我嫌我的家乡一逢雨天满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地上满眼都是牲畜的粪便。每天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除了各式农作物就是鸡鹅鸭。我当时就想要一个全新的生活,无论有多艰难有多辛苦,我也会咬牙坚持的。
我终于如愿了,在心怡的城市安了家,我的孩子还享受了城里的教育,我从来不教他说家乡话,甚至在他面前自己也不说老家的方言。我希望他从骨子里有城里孩子的气质,别一张嘴就漏了馅。但我想错了,我的根在农村,就像一根瓜秧,爬的再远,枝叶再茂密,只不过是不小心到了别人的地盘,寻根溯源我还是个农村人。包括我的孩子,他在这座城市出生,生活,却不会说这里的吴家侬语,倒是老家的话一学就会。
呆在城里时间久了,对自己的家乡反倒是越来越牵挂了,动辄就想回家一趟,看看我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看看那些鸡鸭鹅,还有我的邻居儿时的伙伴们。每次回去之前我都会兴奋好几天,有时父母会告诉我一些村里发生的事,哪家结婚了,哪家死了谁。再以后回去,一些陌生的面孔却要母亲指点了,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我的亲人也正一个一个的离开了,莫名其妙的走着走不小心就少了一个。我每次回去不用说话,别人都会说,你在外面的吧,刚回来呀。我在外面别人依然会说,你老家哪里呀,不是本地人吧。我当然有自己的家乡,我才不是你们这里的人呢,我于是骄傲的回敬他们。我的家乡多美啊,长江里下河,是个鱼米之乡。春天的时候,一块块菜园,各种蔬菜碧绿碧绿的,生机盎然。夏天的时候,麦浪翻滚,浓荫里的蝉鸣和着稻田里的蛙鸣,草丛下的蝈蝈此起彼伏。秋天的时候,棉花大朵大朵的,雪白雪白,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特别的香。冬天的时候所有的树木都褪去了繁华,光秃秃的满树枝桠胡乱地伸向了四面八方,偶尔还会架着一俩个鸟窝,给你留下无尽的想象。
我的家乡不美,也没有什么奇异风景,甚至连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我都说不出来。但这不影响我爱我的家乡,我就爱那个小小的天地,爱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沟一渠,因为那里浸染着我的血液,渗透在我的骨髓里。离家越久,年龄越大越想念自己的家乡。
抒情散文关于我的家乡篇三我的家乡,是个小县城,处处弥漫着让我留恋的气息,弥留着伴随我成长的脚印、
我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没有市区的繁华和喧嚣。这里,看不到车水马龙的交通,见不着美轮美奂的夜景。这里没有高架,没有地铁。没关系,这里的人力三轮,会让你感受上海滩时代人力交通的魅力。
我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山珍海味,没有野味佳肴。这里的菜馆师傅似乎比不上专业。没关系,这里有让人迷恋的牛肉面,这里有乡里香。没关系,这里还有母亲的厨艺。
我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这里,没有摩天大厦,没有奢侈酒楼。这里,没有欢乐谷,没有动物园。没关系,这,山葱郁,气清爽。风含情,水含笑。这里有个美丽的邻居--武当山。
我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它不大,它不吵。电影院到广场有两个街区,母校到体育场只有步行十分钟的距离。
我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它,是个牵挂。当下火车出站的那一刻,所有寒天排队买票、深夜等车的委屈,日常工作压力的压抑,被不理解时候的失落,深夜对着手机发呆时候的孤独,还有那偶尔对未来的迷茫,等等这一切,都化作泡影。因为这里是家。这里,你还会是个孩子。大概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吧。
我的家乡,是个小县城。这里有我最好的兄弟,如今大家已各奔东西,虽然不常联系,别忘了我会想念你们。
我的家乡,是个小县城。这里有我最爱的人。很爱很爱。
我的家乡,是个小县城。我的家,在农村。爸妈已银发盘头,我知道他们时刻牵挂着我,我知道他们爱我胜过生命。我知道我的一个电话会让他们欣喜,我知道我的随意一句话会让他们留意。我都知道。
我的家乡,只是个小县城,佑我出生,伴我成长。希望未来的哪一天,我能在这里化为过去。
我的家乡。你想家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秋天,丰收里带着芬芳
下一篇: 夜读散文|被恶魔操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