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散文清风盈袖竹为媒

白敛 2023-07-24 07:12:49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写在夏季

2021-8-27

文/陈志敏邝文强(画)

林逋

1

咏梅,当神交林逋;品菊,当意会渊明。而论竹,岂可绕过苏公。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进而论之,愚尚可医而俗不可治。竹意悟道,苏公一阙《定风波》可谓无人可及。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世间炎凉总须过,半聋半哑半洒脱。好个“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真个旷达快意逍遥。人生海海,竹海茫茫,穿行于那个维度,即照见那种心性。佛陀见的是佛陀,圣人会的是圣人。君子逢的是佳人,伙夫遇的是屠夫。东坡词中竹,文坛一绝也。板桥画中竹,画坛一绝也。郑板桥2

郑板桥一生钟情于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石不能言爱新竹,竹不能言爱奇石。板桥却说: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于是大笔一挥,青山奇石墨竹便成一家。绝世功夫,后人敬慕,此为常事。有道是:法上者得其中,法中者得其下。故后学者,当志存高远,当道法自然,效仿中思变,鉴古而出新。破旧求新者,竹可为师也。一簇老竹,风雨十载,老枝伏处哺新芽,新秀破土势如虹。然新竹久伏土下之功,几人曾识 学艺者心静,为竹者虚心,沉静而养慧,中空而挺直。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浮躁、急功、近利三者必戒。如此,板凳虽坐十年冷,修身立德百世传。岭南画坛,名家辈出。十香园里三更灯,总有墨影随风舞。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何等雅趣。画竹者,若胸有成竹,浓淡疏密,短长相间,高矮相形,神理具足,佳作也。若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则形于画而超于品也。新时代,画者意气风发,襟怀豁达,笔墨尚古,以古会今,是谓“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翠竹青青显豪情,幽兰淡淡化俗尘。举笔临风兮听民意,挥毫听雨兮绘民情。清风雅韵白鹅闲,盛世逸品太平年。此间翠竹映富足,彼时萧竹怜疾苦。郑板桥若九泉有灵,当举大白,痛饮三杯。叹曰:邝生幸然!竹鹅图非我所遇也。正是:竹茂鹅肥,民富国强竹新语;叶翠风清,政通人和百业兴。岭南3

时值处暑,岭南湿热不减,把酒临风,凝神文强兄之竹韵诸画,忽如清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淡雅逸致。嗟乎,篱落数语未成章,且把敬心向古贤。半岛翁辛丑处暑草就于黄山鲁麓镜湖居。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散文原创|八月未央

好听的歌 | 梅花泪

原创夜读散文 | 写给我的四十岁

原创散文原创|那么纯 那么美

原创原创散文:走出森林

原创夜读散文|心中的苏轼

原创夜读散文|向幸福出发

原创原创散文:蝉之物语

原创午读散文|孩子的心

原创散文原创|人生最美的等待,是等一等自己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有关黄昏的优美散文推荐

黄昏就像是我们生命的隐语,它引导着人们去领悟人生那一份平静与淡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黄昏的优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黄昏的优美散文推荐:黄昏
绾起慵懒岁月的发髻,过去的点滴,犹如抽丝剥茧般的被一一拔起,一缕,一缕,又一缕。我轻拾其中的一缕,慢慢读取??

??笺言

在夜色极其潦草的黄昏时分,夕阳还未褪去那留在海平面的最后一抹血色,圆月也还未绽放她那薄如蝉翼的最初一点金黄。一切恰如其分,时候正好,不是白天,未到黑夜,一种让人心疼的美好。

碎步走在林间的小道上,我看到最后一抹血色在地平线上渐渐消失,内心不经有些扼腕,叹息在金阳普照下的时光,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喟叹那已不能重现的小时光,那些被我们记忆搁浅的金色流年。同时,我也期待着黄昏,黄昏无疑是短暂的,弹指一挥间,便已不见,但黄昏却也是一天中最为美丽的时刻。此时,夕阳与圆月并存,血色与金黄辉映。气候也正好,不寒不冽,不温不燥。

一切都如此美好,让人不忍观其在指尖溜走,希望一天都是这个时候。可是,希望终究是希望,黄昏终将逝去,一如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人总是不知好歹,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后悔,我们总是会在黄昏过后追忆黄昏,在黑夜中更是想念黄昏,想念黄昏的温度,想念黄昏的气息,更想念那个陪你走过黄昏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昏,每个人的黄昏都注定不会孤寂,因为每个人的黄昏中,都会有一个人伴在你的左右,陪你将黄昏下的风景都看透,陪你看细水长流。

偷渡时光,再一次回到黄昏的地平线。

至今还记得,黄昏的地平线下,你我共同的祈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细碎的秀发在清风的吹拂中飘飘而落,我轻抚你的发际,双眸饱含深情的坚定,默然相视,你也一脸欣喜的扬起你的嘴尖,同样满是温情的坚定。还记得那是我唱了一首你最喜爱的《十年》,因为你说过你喜欢陈奕迅唱《十年》这首歌时的感觉。?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十年之后,陌生的街头,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早已没有当初的那份感受看着你满是痴醉的小脸,我的心也在这一刻,沉淀。温暖,仿佛在这一刻定格, 一切都好像在此刻凝固。刹那间,一恍惚的感觉,唯有两颗心,在勃勃的跳动,无比炙热,满是温馨。

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熟悉你,现在我们却在一起。那么,十年之后呢?你是否还是会在我的怀里?我的臂弯是否还会将你拥起?我,又是否在你心里留下,哪怕丝毫的痕迹?

当时的我并不知晓日后时光的迁变,也不明白时间竟是初恋最大的死敌。

岁月偷变,暗换流年。它悄无声息地将你我之间的思念偷换。留给彼此的也只剩下当初的一点留念。一幕早已残破不全的画面,当然,还有一丝淡淡的遗憾。

现在的你,又在谁的身旁?又在聆听谁的歌唱?又是谁陪你走过黑夜,披洒月光?

夜未央

窗外的月亮是那样的皎白辉煌,微尘不染,仿若谪仙,我安静地坐在桌前,轻呷一口淡淡的普洱,口齿唇舌间顿感清香四溢,掺杂着一丝普洱茶独有的沁人茶香,令人回味无穷。忽然对面的音像店里传来了一段陌生而熟悉的旋律,?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轻闭微颤的双眸,静静地倾听着,倾听着??

不知为何,我的眼眶竟有点点泪光,在华美的月光下,是那样的光亮。

逝花如梦,前尘往事作古般的诀别,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甜蜜,注定只会成为你我青葱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你我都不复当年的容颜,我们都已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我也希望你能在某人的怀中能驻守属于你的快乐、幸福,一如你当年如花般的笑靥。仅此,祭奠那段如诗美卷般的似水流年,那段美好而心疼的黄昏岁月。
有关黄昏的优美散文推荐:阅读黄昏
一直想写写黄昏。可是我写出来的又将是什么呢?对此我很怀疑。

黄昏天天可见,可是当我提起笔的时候,思绪却有些零乱了。正如有些人或有些事,你觉得无比熟悉,你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当你决定要描绘出来的时候,你却突然发觉,千丝万缕的,竟无处着笔,无话可说。

我试图如同往常一样,在心底先赋予黄昏一个确切的定义,然后从中窥出某种有别于常人的意境来。然而,当我真正站在夕阳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黄昏竟如同一幅巨大的写意的画,有着美丽得让人落泪的色彩,却唯独无法用言语来解读。

日落西山,或者将落未落,彩霞满天,倦鸟归林,大千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儿的沉寂下来。

黄昏的每一次来临总是这样的漫不经心,它没有朝阳的鲜艳夺目和生机盎然,也不同于正午日头的热烈刺眼和骄气逼人。在我看来,黄昏,那是一种更容易接近的温柔,仿佛思念中人的低语和歌吟,又如同梦里爱人的细碎脚步。我不知道我所形容的,是否已然真实地描述了黄昏的意境,但当那一抹残阳映入我眼里的那一刻,我整个儿的人,便完全的溶解在黄昏里了。

在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中,倘若你静心注视着从白天到黑暗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你会有片刻的心悸,那是一抹无法拂去的失落。在这样一个分明的临界点上,无由地,你突然会对来去的感觉变得无比敏感。

无需刻意,从黄昏的天际中那相互掩映的红霞里,从已然渐幽暗的树林深处,你一任思绪随意游荡着,便可以阅读出某种不同的意味和心境来。

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黑夜要来临了,你只需在心里默念着夕阳、落霞、倦鸟这几个词,便会感觉出一点点的伤感来。

古人对于黄昏的吟咏,大抵也逃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就连《诗经》里也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君子于役,如之何勿?的吟咏,那该是对年华逝去的怅惘,对青春岁月的追思罢。在伤逝的人看来,日头终于落入西山,天边最后一道亮色也终于隐没了,那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美丽。

然而,黄昏的意境又岂只是涂抹在时光流转的年轮里,飘散在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叹息声里呢?在这样简单的黑白颜色的交替里,不知道寄托了多少普通人复杂的思绪和平静朴实的情怀。

中国的古人向来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一种简朴到可以说是美丽的生活观,也是农家百姓对于时间的最直观的看法,全然没有悲郁之气,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一种平静且泰然的接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谁说黄昏只适合伤逝呢,黄昏之美,在于意会,因其独特的意境,成了多少才子佳人情感的寄托,爱人相约相守的最佳时段??

还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落日比作故人,多么的亲切的比喻,又是多么隽永和持久的感情,远在天边的游子,注视着落日,便仿佛看到了故人的容颜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暮色苍苍,江水映斜阳,皆是故乡,原来暮色里溶进的还有数不尽的思乡之情啊。

在我看来,解读黄昏是一项无比浩瀚的工程,从古到今,从天际之遥远到内在之亲近,从青山之飞禽走兽到大地之一草一木,沐浴在黄昏之微光下,无一不折射出一股说不清言不尽的余味。或悲或喜,或张扬或平静,站在斜阳下,一切便如同放大了般历历在目。

黄昏是一首诗?黄昏是一幅画?看者其实自身也在诗里画中,阅读黄昏,同时也在阅读自已。阅读黄昏可以日复一日,而阅读自已,则需要一生一世。

记得少年时候,也曾和伙伴儿相约一道去看过黄昏,看过日落。如今人生匆匆,琐事缠身,终成一梦。想想,倘若他日,年华逝去,白发苍苍,那时候,能同我再相约去看黄昏看日落的人,不知道是谁?
有关黄昏的优美散文推荐:黄昏夕阳
好喜欢一个人漫步在黄昏的夕阳里,想着心事,想着你。想着那温情的梦。夕阳好美风好柔,而你好远。轻盈淡远的思念便沉醉在这黄昏的夕阳里,思着你.....!

总觉得有什么是属于前生的记忆,载我满怀的相思,凝成殷殷的红豆,托原上的明月清风相送。你来了,迈着从容淡定的步履,挟一缕君子兰的优雅,迢迢的涉水而来,以悄然颔首的微笑,叩响我人迹罕至的心扉。微风起于青萍之末。山又青了,树又绿了,花儿又红了。而我,也醉了,醉在你前世相熟的眼波中,醉在夜夜的甜梦里,醉在你声声柔柔的呼唤里。

曾经痴迷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便固执的相信,起起落落的缘分就是一朵花与一只蝶的轮回。于是,我只想倾尽一生的柔情来珍爱你,将前世错飞的心蝶,握取成今生髻旁的那簇淡菊。从此,做伴红尘。

我朝朝暮暮地读你,读你成明媚春阳的温暖,读你成如水月光的飘逸,读你成婉约宋词的韵致,读你成兼瑕诗经的深沉古意。习惯了点一盏精致的香薰小灯,于每一个静夜聆听你的心语。习惯了每一个无人的角落,在洁白的纸页上写满你的名字。涂无数含笑的眼,诉说我无尽的思念和欢喜。站在满是繁花的树下,我忍不住想你想你想你。想你的感觉,心轻盈得如一根沾染了快乐的羽毛,每一次的颤动里浸润着你的呼吸。?悠悠脉脉随风至,翩然飘落舞红尘。?

风起树摇,有叶儿片片飞落。瞬间的眩惑,仿是天籁之音缓缓奏起。而我已分不清眼前舞动的,是透明的蝶翅还是如仙霓虹彩翼,是夕阳的彩衣在为飘飘的落叶吟千年的情话儿,还是这轻盈的落叶早已化身为呢喃美丽誓言的细雨。

这一刻我多想执你的手啊,舞清风盈袖,弄花香满衣。凝神于风过后,遥望无人可知的距离。轻抚肩头犹自沉醉的,满是飘红的痕迹。

轻轻的为你收藏一份永恒的美丽。

再微笑着对自己说,花开是美,花落是醉,何必执着于一种结局?

残红犹解相思意。那么就让我拾几片落花为茗,执素手为盏,温绕指的柔情为水,为你沏一壶茶醇酽酽的茶吧,让往后所有的岁月里,弥漫的是思念的香。我不知道此生我们是否真的会在相见,我希望是在三月,那个草长莺飞,花稠雨润的季节,我会站在前世相约的树下,和着杏花春雨浅浅的对着你笑,说一声?今生有你真好?!如果终究有一天,缘分注定如烟而逝,那么,我只祈求:让我在五百年轮回的月光里能够再次想起你!

有关黄昏的散文:

1. 黄昏散文

2. 每到黄昏心忧伤散文诗

3. 有关夕阳的经典散文推荐

4. 关于黄昏的人生感悟文章

5. 描写夕阳的精美散文作品

雁荡行吟的散文

数十年来,我曾游览了一些江湖川泽、山岳原野,但在自我认知的满足中总有一种莫名的缺失,那便是对“雁荡天下秀”的理解。

那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向往,而且,这个向往由来已久,就像是一粒发芽的种籽,蓬勃的生机,仿佛门前回廊上的藤萝,且与时日的增添,蔓延着爬满了思绪的整个空间……

想象中的雁荡山,是一副眉清目秀的样子,楚楚动人的风姿与娟秀芳菲的体态常晃动在眼前,多少回的梦境中,清晰而又朦胧地感知着那份风骨鸿蒙、气质清华的冷艳,还有那份独立的、映掩着存乎自然、纯于天籁的全真气息。

睡梦中常常听得一声声来自东南的召唤,自然派生出灵魂出窍的应答。终于寻得一机会来东南第一山看看。

未及山脚下,便有灵风慧雨迎来,清风舒缓,丝雨斜飘,别样的接风与洗尘在抚慰中传递着润透心田的温馨。风拂雨丝叙叙断断,疏疏落落地响着,仿佛是玲珑别致的吴越软语,细细密密地讲述着雁荡山云烟深处的重重心事。

也许这就是独到的机缘吧:愧为俗客,挟带风尘,面对蕴藉冲虚、毓秀钟灵的幽谷,切不敢唐突其本源中那份不染红尘的清素。灵风洗却俗念、惠雨涤尽凡心,自当由此一场洗礼,洗涤出一颗超越的灵魂,才能感知这水木清华的本真,才能应答这林籁结响,泉石激韵的问候……

清风盈袖,新雨粘襟,那是久违于心中的畅乐;迢迢白水,盈盈青峰,则是招魂于眼外的新奇,持着一份诚挚,一份向往,换一双干净的新布鞋,徒步走进这漫秀隐逸的长谷。

脚下的青石台阶被昨夜的雨冲刷得一尘不染,纹理清晰,细腻印影,随峰崖廻转,淹没于前方青青林木,蔼蔼苍烟中,远望去若云龙三现,一鳞半爪……

苍苔润黛岩,清泉绕缠,振奋了山的精神;清风摇翠竹,女萝挂牵,映显了林的气骨。氤氲濛濛中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那流不断的采采溪水,遮不住的蓬蓬远峰,悠悠远远,隐隐昭昭,且韵致婉约,美轮美奂……

伴随同行的一小溪,倒挂着沿阶曲曲而下,若蛇行斗折,清清白白的水,冲刷着溪底藏青的岩。细如龙鳞的水波,因势跌宕,如佩环碰击,琮琮铮铮,玉韵玲珑。这干脆的响,不由得令人屏息:这来自天籁的纯真,纯得教人震撼。

正行进间,又一深谷现于前方,谷底起立一纤纤瘦峰,极清极妍,且袅娜娉婷,楚楚独立。隔着荒荒水雾、寥寥云烟,依稀辨得为深谷环绕所阻,走到近些,低头下向探望,只看见茫茫流岚中,草木贲华,蓬叶御风,深不见底,确是无路通达。只能驻足远观,只能留下不舍的喟叹,于不舍中拔足前行,一任深谷窈窕,吞吐大荒……

我曾翻阅过乾隆五十四年的《广雁荡山志》序,作序者时任浙江学政,他由衷感慨说:“欲穷兹山之胜,非飞仙畸人不能瞰其肺腑。”先于此序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徐霞客也曾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而今天,后于此序二百二十多年,同样的感慨依然在重复着……

这不是偶尔的灵犀契合,这时光阻隔不断的叹息,是一脉传承的惊奇:这鸿蒙开辟的原始地,来自盘古氏独出机杼、另辟蹊径的构思。其造化玄机,足迹不可相犯,言辞不可相犯……未知的领域里,才有一种沉重的力量在无形地拘禁着心中的向往,拘谨着那份凡俗的思慕,使得人们止于言不犯情,语不犯痴的雷池之界。

人们常说雁荡天下秀,说的是雁荡山抱秀、藏秀,显而不露、欲盖弥彰的内敛,这只是粗略的概述,雁荡山有更独立的、更深层的内容,那是藏匿于灵魂深层的东西,不是一个“秀”字能涵盖得了的真面目。那里有无极限的清越、洗练、温婉、蓄隐、超逸与旷达!

所谓“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这是黄庭坚的心境,也是我此刻的心境,更是天下所有画家的困惑。情感细腻的画家,观山水气象,正如品茗真趣并非企望饱腹牛饮一般,其中真趣是山水内在的气质与风骨,而不是外相妍媸、体态巧拙。透视表象形态,窥探内涵意蕴,进而通达造化自然的性情,呼应沟通、引发共鸣,是画家敏锐所在。

古往今来,大凡名画,无不记录着画者呕心沥血的痛苦历程。多少擅画者,想画一幅得意的雁荡山水图,都无不饱受着笔涩思蹇、郁气伤神的煎熬。即便成画,也自感几多未尽形意的遗憾。画家的直观手段,优于文字何止万千倍之多,作画是讲究得其意而忘其形的,可惜面临藏锋敛锷的雁荡山,却是无处寻觅得意忘形的突破。只有在苦痛中冥思玄想,谋求出路。可见画雁荡山取其形、相容易,附其意、韵艰难,因为那些超越的内涵,确系因莫名其妙故而妙不可言,更无法驾驭,教人企望不及之处,是那份独立的、教人无限怜爱的清秀、冷艳、内敛、矜持,还有卓尔不群的气质和大气芳菲的风骨。

行行心迹双清地,莽莽河山两戒思。就此困惑,据说唐代一行禅师曾感慨:画天下山川为两戒,以南戒尽于雁荡……此话虽有待考证,但也形象得很。一行高僧是天文学家、密宗传人,非画家。画的是地理与星野印合的地图。我也看过他的《山河两戒图》,北戒戎狄于胡门、南戒蛮夷于越门,两界(戒)分割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未见画山水的闲情逸致,但我想,就其星野学术,雁荡山地处吴越东瓯,其分野属玄武七宿中的斗、牛、女三星。如此大好方位,深得天地荣养、三星照应,自然是峰灵水秀,林清石奇,美得充足、美得丰盈。

雁荡山危峰兀立,崖嶂峥嵘,如此万千气象,源自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故有景象繁叠、一景多相、移步换形的奇妙特色: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当地的导游小姑娘,用近乎标准的普通话夹生着吴越软语,列数著名的三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二十六石、十三瀑、十七潭、十四嶂、十三溪、十岭八谷、八桥七门、六坑四泉、四水二湖……

雁荡山的精华荟萃为当以灵峰、灵岩、大龙湫为甚,就是人们常说的?“雁荡三绝”。

从远处看灵峰,崖嶂摩天,浮云遮掩,确教人胸生云层,神采飞扬,灵峰附近,谷中有谷,山外有山,深远幽邃,危峰乱叠。都开放地昭示着迥异的个性与风姿,且形神兼备,造物主的奇妙构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仿佛昭示着一种启发、一种引导,一种鼓舞、鼓舞着人们放胆地冲出时间与空间的狭隘和禁锢,去触摸这山与水的思想,让超轶绝尘的心共邀造物主同游……

雁荡山的灵岩是秀外慧中的,秀外,在灵岩的景点占尽奇巧,而这个奇巧却又都藏掖在隐藏处。慧中,则是灵岩心中重若须弥的佛文化。雁荡之美以灵岩为首。是很有几分依据的'。

至灵岩寺前,有天窗洞、霞客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纤巧绝伦的观音洞。四百多级台阶尽头,可见这肃穆庄严的寺院竟然是高高地悬着镶嵌于合掌峰的掌心夹缝中。

这只是个石窟,没有山洞那样深远,浅而紧凑,穹顶及四周岩壁,坐满了罗汉、尊者,正中端坐着观音菩萨,慈眉善目、宝相庄严。

从观音洞山门向上看,只一线天透亮,由空隙间极目向上,合掌峰顶端的佛指在云中隐约可见。洞顶有水三束清水流下,依次为洗心、漱玉、石釜。洗心泉从洞顶左侧石罅滴落洗心池,一潭清水,浸渍灵秀,故厚重沉凝,混元深邃,宛若古镜阅容,清明透澈,临水照看,仿佛映透形影,自觉已化身为池,透彻真切处可见心中私念恍若池底沉泥积石,一览无遗且历历清楚……确系自鉴心戒、革面洗心的致佳之处。

正沉思间,一阵梵唱传来,和应着松涛,悠远平正、舒缓绵绵,如缕不绝,让人若入浴春风,心神俱畅……继而一声钟响,空旷而宽宏,隐隐若雷音横空,掩住梵唱松涛,仿佛醍醐灌顶,更令人精神聚会、耳目清新,长智慧、清烦恼、生菩提、渡困厄、了劫难、超生死,真乃佛法无边。不由得庄面凝神,于禅境中感应这触及灵魂、震荡心坎的浑响:清澈、昭博、低沉、深满,一声一世界,一响一如来,饱含着佛家子弟悲悯众生的泣血呐喊,昭示着佛家子弟慈航普度的宏博愿望。

导游说三折瀑是“雁荡第一胜景”,由同一水瀑,三越重岩云崖,飞流直泻,而成为三个姿态各异的飞瀑。瀑分三折天上来,自属高远型风景,三回叠折更有远和高的效应,殊不知这三折瀑是得了初月谷的照应才如此出众,雁荡第一嶂的铁城嶂被初月谷抱在怀里,藏藏抱抱把三折瀑的境界烘托得更是雄浑壮观大气磅礴。

我个人认为雁荡三绝,各有千秋,实难分轩轾,当年李季和曾自述感知: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我也有此认同,但我偏爱之处当以大龙湫为首。仰望大龙湫瀑布从连云嶂跌下,气势若银河倒挂,且借得气流斡旋,便呈珠帘散串,凌空飘洒,因风作态,随园主人曾经这样表述:五丈之内是水,十丈一下是烟,再下则是水云烟雾一片空濛、分辨不清的东西……徐霞客对大龙湫瀑布的描述: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张开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可见其中万端变换,高深莫测,无可名状。

当年的地理大家徐霞客,曾经在我脚下的石头边写游记;大清帝师、南海圣人康有为在此抬头仰望,惊呼:一峰拔地起,有水从天来;岭南画派的黄宾虹在此抹一把满头满脸的雨水,畅快淋漓地惊呼神奇。

我曾翻阅过关于雁荡山的一些文献,说得较为详尽的当首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雁荡山的地质地貌、水系源流、胜景奇观等诸多方面都有实地考察。我拜读他的游记,感觉倒象是现代的科考日志。对此,清史学家赵翼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游记题辞:间渠意何为?曰欲穷壮观,将成一家言,亲历异遥盼。

我的脚下,正是徐霞客先生当年走过的路,踩着这风雨浸蚀了数百年的脚印,正努力地寻觅着尘封于那个时代的记忆,斑驳薄浅的痕迹里,虽无法挖掘当年的那份探索、那份信念、那份执着,但由此已感应的又岂止是一种鼓舞、一种引导、一种感动。

休憩时,独坐于路边一驼起石崖,思量着把这“东南第一山”与“五岳独尊”比较一番,确系北雄南秀,各自精彩。所谓“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此说法尤为妥帖、精能、畅达、圆通。细细品味,觉得游泰山,因由壮观宏伟、昭彰清明,而须登高远眺,方得显意气浩然;游雁荡山,缘自娟秀芳菲、内敛英华,必得曲涧寻幽,才尽享情境远长。岱宗伟岸方正,品行厚重,气勃勃刚壮如烈士擒虎;雁荡轻灵冲虚,性格澹泊,势沉沉柔韧若美人驭龙。游岱宗如赏芍药牡丹,体艳浑芳;游雁荡如观冬梅秋菊,韵幽清雅。一个是燕赵京腔,如莽原奔烈马;一个是吴越软语,如烟波荡轻舟。一个如快食菠萝,入口浓烈,芳甜盈喉;一个如慢咀橄榄,生涩在初,回味无极。一个如袒腹敞胸的漠北莽汉,粗犷雄霸,悍猛激昂,豪奏铜绰板、铁琵琶;一个如霓裳羽衣的江南静女婉约委屈,纤弱悠扬,轻吹葫芦丝、长洞箫……那仿佛是这天宇下太阳和月亮的争辉;文化苦旅中唐诗与宋词的较量。

自古名山如名著,雁荡山更是一部广博的文史宝库。除了重若须弥的佛文化。还有温文尔雅儒文化、清虚冲淡的道文化。从唐宋以来,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刹遍布,诗文、画卷、故事、传说俯拾皆是,徐霞客、沈括、方孝孺在其成名作品中多次提及。蔡襄、范成大、汤显祖都留下许多诗句和题壁。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诗画双绝的贯休大和尚是个另类的怪和尚,一条直气,海内无双,他是从不轻易赞美什么的。却对雁荡山极尽抬举之力,我看过他的《十六罗汉图》,画得吊眉方眼、悬额隆鼻,或倚松石,或坐山水,尽是胡貌梵相,曲尽夸张。神来之笔,确无法诉其出处。所谓相由心生,可见他不拘常伦,不可理喻的怪脾气。从他赞诺矩罗的两句诗看,他对雁荡山的了解应该是最详细的了。沈括所说的“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说的是雁荡山的景物名称多出自他的诗句。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其中缩摄诸根,心不外缘,当正直行,是为经行;不舍生死而无烦恼,虽证涅槃而无所住。是为宴坐。如今经行峡、宴坐峰俱在,依然深植着佛家修行的慧根慧业,厚重而庄严。是雁荡山的清幽寂静,不染红尘,不落俗套,成全了佛门高僧的修为。

三天的时间,来去匆匆,始终未能去雁荡看看,也就无从寻觅那一声寒雁叫衰秋色长天时留下的苍凉脚印,想象着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季节,雁荡山巅芦花澹澹秋水溶溶,定然是格外的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凉意。一群疲惫的归雁,身披残霞,飞渡万里征途,得此佳境停留,洗却风尘、洗去疲惫,洗去牵挂……但芦苇秋水的安宁与幽静,依然羁绊不了远行的翅膀、执着的信念。

雁荡憩雁,影沉寒水,雁无意于遗踪,水亦无心于留影。不正是今天的山水自然,对我们这些红尘羁客倦旅生命长河的真实对应吗?涛走云飞,花开花谢的岁月,一去不回地引领着东奔西走的你、南来北往的我,都匆匆地奔波于生命的征途,那颗疲惫的心,却忘记了早就应该放下的,是某些不应有的挂碍和计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