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物道精致生活(ID:wudaojieqi)
自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0月1日就成了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日子,在祖国母亲72岁生日到来之际,小编整理了100年的最美瞬间,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感受,中国人在这100年中的所有闪光力量!
盛世华诞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合影
当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参会代表一共13人,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当时在场的那些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岁的青年人,拿起了历史的音符,开始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遭到敌人破坏后,转移到嘉兴游船继续召开。
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选举陈独秀(前排左一)任书记。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
此次罢工的胜利也鼓舞了当时武汉、上海、澳门等地工人群体的斗争,成为我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高潮的起点。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1923年,《中国青年》第一期发表
当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自己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
1923年,梁思成(左一)与林长民(左二)、林徽因(右二)、徐志摩(右一)等接待印度诗人泰戈尔。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合影,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1924年,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出席开学典礼。
它是由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方精英共同打造的一所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的军政要员大多都曾在此任职。
1924年, 26岁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是人才济济的黄埔军校最年轻的政治部主任。
1925年5月30日,五卅(sà)运动
英国巡捕镇压学生后,直接引爆了全国人民的反帝浪潮,掀起了全国性的罢市、罢课、罢工,史称“五卅运动”。
1925年,女学生们一式的齐耳短发,白色上衣衬着暗花黑裙,端庄而洁净,尽显新女性的风采。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们,也会勇敢地参加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农兵大联合。
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从此加紧限制共产党的活动。
此图为1923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曾经在永丰舰上的留影,此后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李大钊被北洋军阀绞杀。
这是李大钊(中)等同志登上绞刑架前拍摄的最后的照片。
从照片中可看到他们面无惧色,充满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之后,一位又一位的伟大先驱在那个年代觉醒。有人年长,也有人年轻。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伟大灵魂。
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人员合影。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928年,井冈山会师,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28年,秋收起义
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共产党人。后排左起第三人是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是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诗句,它描述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情景。
1929年,福建上杭,古田会议
这一年12月,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
一周之后,为了回答“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写就了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930年的上海公共租界“一路”电车
这一年3月,在党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1931年,鲁迅一家与冯雪峰一家合影,他们都是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领袖人物。
1931年,河北定州,一家7口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中日战争开始。
此时的战火还没有烧到河北定州,这一家7口的笑容很幸福。他们不会想到,6年之后,日军占领北平卢沟桥,河北也会沦陷。
摄影:西德尼·甘博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民众欢迎代表团回国。
在那个抗战的艰难岁月下,中国只有6名代表出战。
但是正如其时国人赞曰:“我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实含无穷之意义。愿君用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运动场中,使中国国旗飘扬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
1933年,林徽因于河北定州开元寺进行测绘,这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北宋古塔。
在抗战时期,依然有一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在努力着。
1933年,清华大学教授和家人的一次集体郊游,在艰苦岁月里的平凡日子,也要好好生活。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全国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前线,清华大学的学生自愿前来修路。
1934年,中国红军开始长征,途径的雪山为川康边界的夹金山。
1934年,广州,汕头淑德女校的第一届毕业生。
她们于1873年入学,拍这张照片时已经60多岁了,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岁月的敬畏。无论山河如何动荡,她们都走过来了。
1935年,为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广西、广州等各界纷纷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图为蒋介石和张学良。
1936年,成都,飞机和行李前的儿童
孩子的眼神当中透着茫然,背后的父母却笑得从容优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1937年初,吹芦笛的苗族青年
此时,南京到云南的公路开通,路经苗族聚居区时,苗族人吹芦笙伴舞庆祝。
1937年,南京惠民河
静谧的河水悠悠,可是覆巢之下,岂能容得了岁月静好
这一年,远在北平的卢沟桥会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年末,战火烧到南京,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会把这里的河水全部染红。
1937年,南京,逃到乡下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
1938年,广州,为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一周年,街头擦皮鞋的孩子,在他的鞋箱上写着“本日擦鞋所得,尽作献金之用”。
1938年,活跃于敌后战场的山东省抗战游击队
驳壳枪和红缨枪混搭的武器装备与战士们严峻的面庞,反映了敌后战场的困苦与艰难。
1939年,北平,香山卧佛寺
当时的北平生活在日军占领之下,而老者的眼神中,依然充满着苦难岁月的淡泊。
1940年,百团大战,开会的士兵们大多都受伤了。
1940年,南京,老人与小孩
日据时期的南京,日子仍要过着,老人见惯了岁月动荡,脸上只是淡然。
1940年,北京中央公园,正在散步的民国摩登女子
日据时期,皇城根下,老北京人的生活,依然有他们的风骨和气韵。
1941年,成都的中国消防员
这一年的抗战前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而这支消防队伍,英姿飒爽,也在西部后方默默守护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1941年,抗战时期重庆纱厂最漂亮的女工。(摄影:哈里森·福尔曼)
战时陪都,许多重要工厂为避难,纷纷搬迁后方重庆,中国的四大纱厂也在其中,它们解决了抗战时期的军需物资。
1942年,北京,画家齐白石与家人。(摄影:海达·莫理循)
齐白石在抗战时期不仅自己闭门不出,还明确表示“画不卖与官家”。
1942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1942年年初,湖南省会长沙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曾经逃难的长沙百姓,又回来了。
1943年4月,话剧《家》重庆首演
战时,日军不断对重庆进行密集轰炸,可是依然无法阻挡人们对艺术的热爱。
1943年,滇东北小镇,享受没有战事的片刻宁静。
1943年,一名负责警卫昆明机场的战士
胸牌写着他的名字“傅成铭”,“民国32年入伍”。
一个普通的战士,是千千万万抗战士兵的其中一员,也本该是有名有姓的生动的人。
1944年,延安地区的抗战民兵,武器简陋,精神可嘉。
1944年,重装在身的10岁中国军队士兵。
1945年,广西桂林,抗战小战士水娃
这一年,中国抗战取得胜利,他们终于迎来了日军的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终于轮到我训话!”
中国第三方面军高级参谋曹大中视察芜湖日军集中地,向放下武器的日军官兵训话,扬眉吐气的身姿,甚是可爱。
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六军是首批进驻南京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雄姿勃发,日军则落寞退出。
1946年,流浪儿照顾流浪儿。抗日战争之后,中国有着非常多的流浪儿。
1946年,叶挺将军及其家人飞机失事遇难。这是全家曾在澳门时的合影,场面温馨有爱。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囚歌》
1946年,脱离日军统治之后的北平,有一派欣然之气。
在故宫太和殿前的铜鹤旁边,一位车夫为美国女游客担任导游,讲述这个白鹤嘴里衔着钱的故事。
1947年,中国内战期间的东北战士们,在皑皑白雪之中站岗和作战。
1948年底的青岛,黄海边的渔船,岸上是德国人留下的老城。
此时山东全境已经解放,只有青岛在美军羽翼下,仅靠海上交通维持存在,成了一座孤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
1949年,北京,开国大典
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的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刻,中国人民听到了,世界人民听到了。
“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那头沉睡了数百年的雄狮,正在觉醒!
1950年,辽宁省,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迎来了它的首位女火车司机。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
1951年,山东历城县农民在丈量土地
到第二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军行进在布达拉宫前,康定的喇嘛们在街头奏乐欢迎进藏部队。
1951年,北京,新中国第一代电台播音员。
1952年,成渝铁路开通典礼
这是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结束了四川省没有铁路的历史。
1952年,山海关,一位老者站在“天下第一关”前,有种睥睨众生的气势。
这一年,新中国开始第一批长城保护维修工程。
1953年,上海一家纺织厂的4个女工人
1954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首都人民上街欢庆。
195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向牧民宣读宪法草案。
1954 年,香港,《夜幕降临》
当时,摄影师何潘感受到北周文人庾信《哀江南赋》中那种“日暮途远,人间何世”的意境,于是拍下这张照片。
1955年,街头的“露天照相馆”里,一对祖孙正准备在首都“天安门”前留下永远的纪念。
让– 菲利普·查博尼尔/摄
1956年,杭州西湖,两个在湖边游泳的女孩。
对于1950年代的穿着来说,这样的泳装已经相当开放。
摄影:汤姆·哈金斯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在施工,10月建成通车。
这是新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对首都地区播出节目。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国家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1958 年的北京女职工宿舍,朴素伴随着青春的活力。
1958年,河南封丘,人民公社里开办的集体大食堂,吃饭不要钱。
1959年,辽宁沈阳,工人村周末舞会。
1959 年,香港,《午后闲聊》, 摄影师:何藩
没有战火的香港,静静的生活,就很好。
1960年,中国队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
1960年,黑龙江大庆油田进行开发建设,石油工人为第一口油井喷油而欢呼。
1960年,上海搪瓷厂生产的日用搪瓷品,两名女子正在摆放陈列。
1961年,周恩来与文艺工作者的合影。
1962年,小队的副业,鹅鹅鹅。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陈晓亚/摄
1963年,福建,两个动荡时代间的一个家族合影。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几分钟后,科研人员迅速进入爆炸现场取样。
我们应当记住这些科学家的名字,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于敏……是他们支撑起中国的大国崛起之梦。
1965年,南宁,上学路上的农家孩子。
这一年,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1966年,香港,《父爱》,摄影师/何潘
这一年,中国内地开始了十年浩劫。
1967年5月,广东佛山,一位女工正在用心制作一款毛泽东同志的半身像。
保罗·科克/摄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消息传来,人们再次沸腾。
1968年,北京一所中学的毕业生。
这一年,66 、67 、68 届(又被成为“老三届”)初、高中生同年毕业。
1969年,西安临潼县,青年民兵挖地道时的笑容。
任永健/摄
1969年,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
1969年,《搏》。陈复礼/摄。
1950、60年代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都是艰难行进的摸索时期。
就如同我们的人生,或许我们曾经或正在走着弯路,但只要心怀信念,奋力一搏,相信命运总有转机。
1970年,首批推荐产生的4 万多名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学员迈进了大学校门。图为学员们在大学里学习技术知识。
1970年,武汉,"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前期。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开端。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1年,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演员,在她前方的桌子上放着红宝书。
有评论说,“这张恬静从容的中国面孔,传递出的中国完全不是西方想象中的天下大乱的感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机场与周恩来的“世纪握手”。
从此,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也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1973 年,籼型杂交水稻正式培育成功。发明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图为袁隆平(右三)和同事李必湖(右一)在观察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孙忠靖摄)
1974年,湖南省博物馆落成,这是2年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现场。
这是专供保护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陈列专馆,开馆之后,国内外观众参观的数量打破了当时省级博物馆的纪录。
1974年,工人画家在上海文化宫工作室画画,新华社。
1975年,十年浩劫结束前夕,从天安门城楼下经过的行人,照片捕捉到了人们的生活恢复秩序的状态。岁月仿佛流水,终会归于平静。
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抹干泪水,努力重建家园,旁边的标语写着,“地大震,人大干” 。摄影:胡武功
1977年12月7日,中断10 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这场考试,国家和年轻人们都等了太久。其中的金榜题名者,西安工人张艺谋、新疆中学老师易中天、江苏考生俞洪敏等,后来都成长为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
当知识开始播种,春天的故事还会远吗
1978年,江南的女工们正在挑选蚕茧。
这一年,十一届三种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中国;
这一年,安徽凤阳小岗村被称作"中国改革第一村",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这一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是开始建交;
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播出至今……
1978年是使中国人发生剧变的一年,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也包含着无数个体情感的记忆。
1978年,上海街头的幸福可乐广告,由上海汽水厂制造。
1979年,北京长城,摄影师詹姆斯拍下第一个喝可口可乐的中国平民,可口可乐被他带进了中国。
曾经被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象征的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售价4毛钱一瓶。
对外开放政策发布后,以可口可乐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走进中国,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见证。
1980年,上海,人们在外滩开展休闲活动,进行集体太极锻炼。
旁边巨大的宣传画上写着,“争分夺秒,奔向2000!”
如今,弹指一挥间,我们已经奔向2021了。
1980年,陕西西安,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右侧为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
这些兵马俑在地下默默守护了自己的君王2000余年之后,于1974年被偶然发现。此后,它们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而为世界所熟悉。
1981年,中国女排七战七捷,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举国上下,没有人不爱排球。
1982年,广东深圳,社区门口的广告栏,人们在留意最新的信息。摄影:LMF
2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从此大鹏展翅、开始腾飞之路。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
它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纪录,还打破了香港功夫片最高卖座记录。当时,不少人因为这部影片,被家里人送去学功夫。
1983年,重庆,大足石刻的卧佛前,三个时髦青年喝着汽水,拎着录音机,穿着喇叭裤,一种涌动的思绪已在全国蔓延开来。
久保田博二/摄
1983年,《大侠霍元甲》,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电视剧。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取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1984年,中国广州,水手们在迪斯科舞厅里跳舞。1980年代,迪斯科热潮席卷中国。
1985年,福建厦门。
此时,鼓浪屿还不是人头攒动的旅游之地。这一年,鼓浪屿第一码头建成,成为厦门本岛的人们往来鼓浪屿的重要交通工具。
摄影/久保田博二
1986年,崔健在北京的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第一次演唱歌曲《一无所有》。从此,崔健被称为“中国摇滚第一人”,开启了中国的摇滚时代。
他说:“摇滚精神就是一颗永不停歇滚动的蛋,现实这块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是新中国第一部古典电视剧。
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陈晓旭的黛玉,欧阳奋强的宝玉,张莉的宝钗,邓婕的凤姐,至今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1987年,费翔在春晚上表演《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
这是一段中国观众此前从未看过的表演,让看惯了样板戏的观众目瞪口呆:原来歌还可以这么唱。一时间,费翔成为火遍全国的男人,大街小巷都在模仿着他的“一把火”。
随着“一把火”一同而来的,还有以港台流行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他们为饥渴的年轻人带来一场思想启蒙。
70-80年代的这番春潮涌动中,90年代向我们走来。
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个冠军级大奖。
它被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那一抹铺天盖地的红,粗犷而浓烈的生命力,久久地回荡在人心。
1989年,火车上的一对情侣正旁若无人地展示着亲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不仅越来越习惯了用肢体语言去表达情感,更尝试着用更为宽容的目光去看待热恋中的人们。
彼得·特恩利/摄
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亚运会,也是我国承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
1990年,上海街头。
男子的发型是九十年代最流行的郭富城发型,那时候香港四大天王红遍两岸三地,很多男孩子都模仿他的发型。
1990年代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人们享受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新玩意,接触着国际最时髦的新事物,大哥大、BB机、染发,处处令人怀念。
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大眼睛的小女孩,苏美娟。摄影:解海龙
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
1989 年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启动,从此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
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立开放,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90年代开始,中国博物馆从数量上的快速发展转向现代化大馆的建设发展,我们得以更好地饱览中华浩瀚五千年的文物。
1992年,深圳,巨幅广告牌下的行人。
这一年,邓小平视察深圳、上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90年代的世纪之风已经吹响。
1993年,上海,东华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开始成立。
曾经用单一色系来掩盖个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服饰来尽情表达自己的人生主张。
帕特里克·阿凡特瑞尔/摄
1994年,广州城市街头一角,墙上是巨幅的电影海报
1994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的上海,在使用手机的时尚女性。
1996年,上海大众汽车厂即将出厂的桑塔纳家用汽车,密集而整齐地停放在广场上。从此小汽车开始逐渐走向千家万户。
相较于上世纪的“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是中国人曾经不敢梦想的“超级大件”。
约翰·范·哈塞尔/摄
1997年,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
记得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时,最感动的片段是香港篇,6月30日午夜0点钟声一响,在瓢泼大雨中,惠英红扮演的香港警察们,立刻把警帽的警徽换成了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那一刻,我们和他们一样含泪带笑。
1998 年8 月,长江及淮河发生大洪水,这是解放军战士抢救被洪水围困的婴儿。
1999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1999年,澳门回归的仪仗队鼓手。
12月20日,12岁的李迎霞身着隆重的庆典制服,以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仪仗队大鼓手的身份参加了澳门回归祖国的庆祝活动。活动间隙,她和同学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图为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青藏铁路勘测工作。(CFP供图)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当晚,人们在长安街上击掌相庆。
消息传到北京,40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狂欢。80后作家周嘉宁回忆道:
“在我之后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见识过这种集体性的狂欢,所有人都有种朴实的快乐:很多市民骑着自行车,互相打着招呼;公交车停运了,人们站在车顶笑着呼喊……人们流露出来的眼神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快乐和期望。”
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海南省举行。
海南,在那个天涯海角的地方,有一个叫“博鳌”的小镇开始走向世界。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
在举全国之力严阵应对之下,这场公共卫生重大疫情最终得以平息。
2003年,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员。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星辰大海,继续征程!
2004年,西气东输工程(新疆至上海)全线建成并正式运营。
从漫漫黄沙的西部广袤大地,到碧海蓝天的东部发展城市,中国正在把一切不可能化为可能。
2005年,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生”,引爆了全国性的平民选秀活动。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这些平民女孩,成为大众追逐的闪闪明星。“想唱就唱,你最闪亮”,这是所有普通人的心声。
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的农民更加轻装上阵,爱着这片土地的深情不会变。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这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奔月的神话,是千百年来的声声呼唤,正在引领我们逐渐打开月宫的谜团。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那一年的盛夏,是所有人心目中永远的夏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不可忘记的伤。
2008年,南方雪灾,数1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
那是一个最冷的冬天。人们按捺回家的冲动,依然安静地等待,等候过年,等候春暖花开。
2009年,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国人最大的梦。
2010年,上海举办第41届世博会,也是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
它不仅是上海、更是全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后来,很多人还在社交平台回忆起那场盛世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遮阳棚下面不断喷洒的水雾……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对于广州人而言,最大的变化是,小蛮腰开始袅娜屹立在珠江边,珠江新城CBD越来越繁华,地铁线路也越修越多……
一个新的广州,依然是亲切、舒适、“饮食大过天”的广州。
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京沪两大城市之间实现4个小时直达。
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更加飞速的未来。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同年,莫言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如今的中国而言,上可摘星辰,下可揽大海。“大国自信”,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自信。
2013年,从计划生育政策到放开二胎。
无论如何,生育的逐渐开放,依然是个值得肯定的事情。
希望未来我们都能够,我的生育,我做主。
2014年,将9月3日设立为祖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青山无言,永怀碧血。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FAST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
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因此,贵州成为全国的数据中心。我们每天用的手机,上网的数据,都有可能存储在贵州。贵州说着远,其实离我们很近。
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令人感慨。有人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如今,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展望雄安新区。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
这座独一无二的世界级跨海大桥被称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将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同时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它仿佛屹立在南海上的一串星星,照亮中国的海上之路。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5G开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万物互联等将会逐步实现,一切都在向前,向前!
2020年,脱贫攻坚年,大凉山的女孩。摄影/小林
从“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从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到山高峡深的西南边陲……这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只为中国不再有贫穷!
2020年,英雄的城市,武汉。
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席卷整个中国。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让我们体会到,“承担,是生命里最美的东西”。
如果我们要问2021年最美的瞬间是什么 答案就是此刻。没有什么比活在当下这个安静祥和的中国,更美的事情了。
上世纪初,曾任清朝内阁中书的梁济,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问只有25岁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在时间的无涯里,一百年,可以是弹指一挥间。一百年,也足以让我们重新站起,屹立在天地之间。我们往回溯流,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珍重未来!
作者:物道精致生活:每晚7点,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跟着物道,把日子过成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2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秋深处,岁月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