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赫尔曼·黑塞《传说》

槐米 2023-07-24 02:19:59

国王和他的侍从坐在筵席上,

一只胆大的小鸟飞过殿堂。

“朋友,你们告诉我,”国王言语,

“难道这只小鸟不是个譬喻

来自黑暗随即又隐入黑暗,

它只在光亮中待了一瞬间。

也这样来而复去不留痕迹,

我们在光明中没有多少日子。”

有人回答:“自己安息的地方,

小鸟都知道,就在它的故乡。

人生如梦如黑夜,虚幻又蹉跎,

我们是可怜的眠者。但上帝醒着。”

猜你喜欢:

奥基格博《分离的爱》

库什涅尔《夜间的逃亡》

伊迪特·索德格朗《北方之春》

莱蒙托夫《献给我不真实的爱人》

雷蒙德·卡佛《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求科普这本小说,越详细越好!!!急急急!!!

小说:《德米安》 作者:赫尔曼·黑塞 年份:1919

《德米安》是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德米安》中塑造的是一个深入内心寻找自我的个体。黑塞通过主人公辛克莱在类似精神导师的德米安、皮斯托里乌斯、夏娃等人指导下,展示了他“争取个性化,争取成为人的斗争”的过程和人生选择的艰难性。

主题
黑塞通过主人公辛克莱在类似精神导师的德米安、皮斯托里乌斯、夏娃等人指导下,展示了他“争取个性化,争取成为人的斗争”的过程和人生选择的艰难性。主人公种种的被磨折、被剥离的来源之一除自身因素外,世界的多重被选择性不可忽略。因此,作品中才随处可见辛克莱做出选择时所经受的皮肉脱离的挣扎和精神雕镂。我们认为,从这一视角分析《德米安》,不仅囊括了其作为心理分析式作品的典范意义,更增添了其探究人类精神追求与外部世界多重选择性的哲学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丰富了《德米安》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也为当代人提供了解决精神困境的参照。[2]
从《德米安》的哲性之纬看,正是由于世界的纷繁复杂,辛克莱虽然在理论上看清楚了两个世界的划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能做出选择,这样就会在迷离不定的现实面前龃龉难行,不知所措,在做出选择时也必然会历经皮肉挣扎和精神磨折。所以,他虽然明白撒谎不正确却还要骗克罗姆说自己曾经偷过东西,在善与恶的纠缠中他显得孤立无助,以致引火上身受尽克罗姆的威逼和因此而产生的真正的偷盗行为,以及偷盗前后精神上的纠结。在这一事件中,黑塞除了要表现辛克莱的心理渐变,更为隐秘和精彩的是他对于导致心理渐变之因的探寻,他将这种探寻追溯到了哲学上的人与世界之关系的问题,更显本真和深度。明显体现这一内涵的是黑塞关于“鸟和鸡蛋”之喻:“鸟从蛋里挣脱出来。蛋即世界。谁要想出生,就必须摧毁一个世界。鸟飞向上帝。上帝叫阿卜拉克萨斯。”这一准确而深刻的隐喻,不仅道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即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偌大的鸡子,万物是世界的成员,人只是成员之一,而且道出了人若想升华自我,体现个性,就必须从凡俗中挣脱出来,在不断的历练中完成自我。其实,这一比喻也暗示了选择的艰难,“摧毁一个世界”的方法有许多种,究竟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能否掌舵生活之舟的有效前提。而在“鸟”与“蛋”的比喻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辛克莱在人生之路上蹒跚的艰难,德米安对人类自身之限的深刻剖析。在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有许多障碍和选择,实现目标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即是选择的过程。这一问题深埋于黑塞对青年一代成长问题探寻的内部,是他研究成长问题的哲学基石。[2]
这一转变的关键转折点是转向人的内心寻找自我。从黑塞小说作品的内在关联来看,通向内在的转变并不突兀。《德米安》是早期的《彼得·卡门钦得》和《盖特露德》中自我寻找问题的延伸和完善。[1]
小说讲述的是少年辛克莱的成长故事,尤其是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的经历。辛克莱对自我的寻找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意识到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都是由两个对立的世界构成,并因此面临痛苦的选择;第二阶段,对两个世界的认识日益深化,越发信任内心的声音和自我的力量;第三阶段,听从命运的召唤,完成思想与行动的结合而新生,找到自我。小说表现出对个体“心中呼之欲出的本性”的观照。与前期作品突出内心与外界矛盾的特点不同的是,《德米安》首次提出“寻找自我”,标志着对个体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通向内在”的阶段。通向内在并非逃避,而是寻找和完善自我,通过走向内心来实现自我救赎。救赎的第一步是要敢于面对自己,面对内心的困惑和混沌,面对内心的魔鬼以及“恶”的存在。从这部作品开始,黑塞不再仅为心灵高唱颂歌,而是直面现实,这一点在1927年出版的《荒原狼》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在这个意义上说,《德米安》标志着黑塞作品中自我寻找思路的一个关键转折点。[1]
黑塞在《谈一点神学》中提到,“成为人”的道路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无辜的阶段,如象征性的伊甸园、童年等。其次是走向责任的阶段,要认识善与恶,并面对文化、道德、宗教的要求。作为独特个体,真正经历第二阶段之后,会因公正与善无法实现而绝望,结果不是就此堕落和毁灭,就是进入第三阶段:即精神的王国,以获得彻悟与解脱,走向更高的自由境界,即信仰。[1]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发现存在两个世界之前,辛克莱都生活在无辜的伊甸园中,而“邻家”男孩克罗默——蛇的象征——却将他引到了伊甸园的边缘。克罗默来自阴暗的世界,“邻家”一词再次凸显出阴暗与光明近在咫尺。克罗默抓住辛克莱的把柄,从此像“阴影”一样纠缠不休。“阴影”是荣格原型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型之一,荣格认为,阴影分散在个人无意识之中,从道德角度对完整的自我人格构成挑战;要想真正认识自我,人必须正视和了解自己人格中的阴暗面。[1]
辛克莱一直与“阴影”和被视为禁忌的青春期性欲对抗,但终究无法摆脱其纠缠。他一方面承认“放浪不羁”是自己的“内心本色”,一方面又渴望回到光明世界,矛盾令他陷入绝望。黑塞认为绝望是“成为人”的第二阶段的标志,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令辛克莱走出绝望的是贝雅特里斯,一个“高贵的意象”,她燃起了辛克莱心中“对敬畏爱慕的渴望”。这种渴望和爱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类似对圣母的虔敬之爱。他将贝雅特里斯供奉在心中的圣坛上,自诩为圣殿的奴仆,戒除恶习,渴望改变一切,希望将“纯净”、“高雅”和“尊严”带进一切事物之中。纯净、高雅和尊严是属于父母代表的光明世界的,面对光明和黑暗在内心的拉锯时,辛克莱选择了逃向光明、一个虚构的世界。辛克莱渴望消除心中的阴暗邪恶,在贝雅特里斯神圣的光环下,性欲被升华成精神和虔诚。[1]
辛克莱试图画下贝雅特里斯的脸,但画的只是想象中的脸,它甚至不属于贝雅特里斯,而是他心灵中的图像,所以他“越在脑中想象当日在街上相遇时她的面容,就越画不成功”。只有当他放弃回想,任由想象带着自己走,才最终成功画出一张满意的面孔。任由想象带着走,意味着画出的是心灵深处、无意识中的图像。贝雅特里斯促使辛克莱深入自己的无意识之中,探究那里的内容,窥探心灵的图像。辛克莱画出的脸“亦男亦女,没有岁月痕迹,意志强烈,却又如梦似幻,僵硬如石,又奔流如注”。这幅画反映出辛克莱无意识中融合矛盾的渴望。协调和统一矛盾对立是无意识深处自我原型的特点和作用,也是德米安一直尝试让辛克莱接受的理念。[1]
获知阿布拉克萨斯的存在后,辛克莱了解到这是诺斯替教的神,象征着神性和魔性、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原则的综合。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爱和性的渴望再次变得强烈起来。[1]
这个爱之梦中的女性形象是复杂的、多重的,交合体现了碎片的统一、矛盾的消解,表现了辛克莱对融合矛盾的渴望。在对梦的思考过程中,他把梦中人与阿布拉克萨斯联系了起来,因为阿布拉克萨斯恰恰象征着融合与统一。[1]
对梦的思考令辛克莱改变了对爱和性的认识。遇到贝雅特里斯时,辛克莱认为性是罪恶的,是黑暗的兽欲,因此他压抑真实的渴望,将其转化为对虔诚灵性的崇拜。而现在他认为“爱是天使和撒旦,是男性和女性、人和兽、最高尚和最邪恶之物的融合”,这意味着他对内心声音的肯定和坚信。辛克莱想跟随梦的引导,体验和品尝这样的爱,可光明世界的藩篱还未彻底消失,他内心依然充满矛盾和疑惑:“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1]
解开辛克莱心中疑惑的是管风琴手皮斯托琉斯,他的面容与德米安、贝雅特里斯一样,是一个充满对立的整体。在辛克莱寻找新信仰的过程中,皮斯托琉斯帮助他加深了对自己心理的认识,尤其是对无意识世界的认识。在一个新的梦境中,辛克莱被一股外界的巨大力量甩到了空中,并因此飞了起来。虽是被甩到空中,但他能够通过呼吸的力度来控制飞翔方向。皮斯托琉斯认为,这个梦来自集体无意识:辛克莱梦中能自主控制飞的方向,意味着他开始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这是他寻找自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皮斯托琉斯和辛克莱对阿布拉克萨斯有共同的认识:集善与恶、神与魔于一身,和谐地统一了爱的两面(神圣崇拜和本能欲望)。[1]
皮斯托琉斯要辛克莱听从内心的声音,让他学会尊重自己、勇敢面对自己。辛克莱从对皮斯托琉斯命运的理解中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职’,……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辛克莱寻找到的新信仰,不仅是对阿布拉克萨斯代表的融合了矛盾对立的神的信仰,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信仰。[1]
《德米安》塑造了一个深入内心寻找自我的个体。辛克莱童年时体验到世界的两极(光明和黑暗),对黑暗世界的好奇使他接触到“恶”,并逐渐认识到“恶”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之中。灵魂向导德米安通过重新阐释该隐故事、强盗故事中的“恶”,试图让辛克莱理解和接受人的本性中“恶”的真实存在。辛克莱因恐惧而逃进父母的光明世界,但伴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他的内心再次挣扎于黑暗和光明之间。贝雅特里斯唤醒了他的灵魂图像,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萌生了重生的愿望,如画中奋争出壳的鸟,希望打破旧的世界,寻找新的信仰——阿布拉克萨斯(两极统一的象征)。在寻找过程中,辛克莱逐渐接受本性中“恶”的存在,打破光明世界强加给他的禁忌意识,认识到性不是罪恶,爱是魔鬼和天使的融合。皮斯托琉斯的指引令辛克莱看到光明和黑暗、神性和魔性的统一,两极原本就存在于外界世界,两者的融合才是一个整体,心灵对善恶的印象是外界的投影,外界和内心的两个世界都是合理的存在。他坚定了对内心的信仰,开始听从心灵的呼唤。艾娃夫人是辛克莱梦中的形象,她的出现促使了辛克莱内外世界的融合,在对艾娃的爱的体验中,辛克莱在心理和精神上最终成熟,像鸟儿破壳而出,完成了重生,获得了一个自由、自主、完整的生命。[1]
手法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德米安》是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小说,着重讲述了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是作家黑塞实现第二次人生转变之后的首部叙事作品。以该作品为开端,黑塞开始了侧重人物内心世界描写的创作。[3]
热内特将“叙事”一词所包含的三层涵义进行界定,即:故事(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叙事(讲述事件的话语或文本)和叙述(产生话语或文本的叙述行为),并通过时间、语式、语态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前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间和语式在故事和叙事之间起作用,而语态同时指叙述和叙事、叙述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在时间上,《德米安》主要运用倒叙、预叙等时间倒错方式打乱外部事件的先后顺序,并通过重复性事件和单一事件的交错叙述以及省略、总结等叙述方式的大量运用,使得外部事件的叙述缺乏连续性,给读者造成外部事件的叙述无足轻重的印象。在语式上,叙事者将视角聚焦于人物对话以及主人公内心世界,并通过内心独白、体验语、直接引语等方式对人物对话和思想进行详细描述,凸显了内心世界的叙事,而在文本最后通过模糊主人公话语和叙事者话语界限的方式,实现主人公身份和叙事者身份的统一。在语态上,叙事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倒叙叙述方式追述自己的少年时代,有利于用发展的视角对过去的自己进行深刻反思和分析。叙事者强调故事外层,不断以叙事者身份在叙事中“现声”,并设定自己作品的读者为“懂得人的本质,能够理解他的人”,一方面给叙事中非比寻常事件的发生赋予了合理性,增强叙事可信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并非客观外部世界决定叙事者的叙事,而是他的意识和经历决定叙事。在作品中,叙事的关键并非情节的跌宕起伏或者人物外表和性格的刻画,而是对主人公辛克莱内心世界的细腻叙述。对于叙事者而言,内心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外部世界只是反映了个体的内心世界,是个体内心世界的载体。因此,叙事者专注于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叙述,作品《德米安》中也没有出现篇幅长的中心情节。时间、语式和语态三个维度体现了作品《德米安》中故事、叙事和叙述三者的统一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也突出了黑塞“灵魂自传”的叙事特色,即:叙事作品的重点,并不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在于通过独白式的叙述,反映主人公与世界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关系。[3]

儿童阅读指导师之赫尔曼.黑塞

线上读书会第四期名家谈读书,讲的赫尔曼.黑塞,是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浪漫气息,最初的诗集是《浪漫之歌》,被人们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

主要的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席特哈尔塔》

作品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

自六十年代中期,掀起了“浪潮”,在美国取代了海明威的文坛霸主地位

在日本的影响也非常大,被日本人称为“追求真理的英雄与先驱者”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那么什么是教养?教养就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拓展。

目的是帮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更好地迎接未来

当中谈到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集中心智,以及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高尚有意义

他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10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这当中的差别就是个性或人格,也就是说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我们自己

那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每天留1~2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

因为读书不仅是让我们认字识字,学习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带我们去探寻更大的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

而读书不在于读的书多,而在于读好书,读经典,经典的书可以反复的去读,作为读经典的书,随着我们自己的年龄,人生阅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黑塞说“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了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这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

最后一句经典名言送给你……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的成为你自己”

这句话我也要送给我儿子,让他去体会,读书能带他什么?这个值得他经常去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