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诗词中常见的36个文化典故,助你读懂诗意中华

半枫荷 2023-07-24 01:34:43

“ ”典故,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表达更加形象,还让诗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

“双鲤”指代书信 “怀橘”指孝顺父母 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意中华。

咏絮才

《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曹雪芹《红楼梦》

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莼鲈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汉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东山高卧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梁园吟》

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鲍溶《赠李黯将军》

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南冠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

汗青

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青眼

相传三国魏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憎恶的人,向上或向旁边看;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画眉

《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金乌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后以“金乌”代称太阳。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楼兰

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桑榆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双鲤

古人寄信,将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后代指书信。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黍离

出《诗经·王风·黍离》。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岂知劳。——许浑《故洛城》

请缨

也说“芹献”,出自《列子·杨朱》,从前有一个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因名斑竹。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刘禹锡《泰娘歌》

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折腰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楚歌

《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李商隐《泪》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谦辞,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辞第

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汉武帝赏赐的宅第。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鸿鹄

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吴潜《八声甘州》

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李白《长干行·其一》

怀橘

典故出自《三国志》,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后以怀橘指孝顺双亲。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转到别的地方。孟尝任太守后,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化碧

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朱敦儒《木兰花慢》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后人以杜鹃叫比喻伤怀、惆怅的情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再次温习这些典故,你有没有新的收获呢

1

1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写诗填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梦征残锦诗词典故

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表达更加形象,还让诗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你读懂诗意中华。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梦征残锦诗词典故欢迎阅读参考。

典源出处

《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wei)君。’自尔淹文章踬矣。”

释义用法

江淹晚年文才减退,据说他曾梦见一人自称张景阳,向他索还原先寄存的'一匹锦,江淹从怀中将剩下的锦交给他,从此文章词采大为退步。后以此典指文才、才思;也以“残锦”等指文才匮乏。

用典形式

【江锦】宋·黄庭坚:“遥仰吟思苦,江锦割向尽。”

【丘迟锦】唐·罗隐:“少瑜镂管丘迟锦,从此西垣使凤凰。”

【江郎锦】清·黄遵宪:“零星几卷灵鹣阁,只算江郎制锦余。”

【景阳锦】宋·黄庭坚:“景阳机中锦,犹衣被丘江。”

【瑞锦残】宋·陆游:“瑞锦已残犹有梦,明霞初散可无诗?”

【锦段残】宋·陆游:“宋公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

【尺锦才情】清·黄景仁:“尺锦才情还割截,死灰心事尚消磨。”

【梦征残锦】宋·陆游:“梦中有客征残锦,地下无炉铸横财。”

关于古诗中有典故的诗句

1.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2.关于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3.古诗中的典故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4.蕴含典故的诗句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6.与典故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拓展】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7.求一些带有典故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诗经。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史记》&

关于华夏文明的诗句及诗意

1. 关于华夏文明的诗句
关于华夏文明的诗句 1.中华文明诗歌
【中华文明的根】

文明光辉起中州;

炎黄联手兄弟亲;

轩辕黄帝制根本;

开疆扩土定家园;

创文字、造车辕;

望日月、定历律;

看山川、兴水利;

耕粮田;坊衣棉;

开医草、救民众;

找规律、推思维;

现太极、演八卦;

始祖山上定乾坤;

文明植根在中原;

【中华文明的传播】

尧舜禹、传文明。

一心为公天地宽;

夏商周、建朝代;

血缘同根展文明;

通天之角海之涯;

连山之川地之原;

根文化、在中原;

炎黄子孙追文明;

大道之美是老子

仁爱之美是孔子;

自然之美是庄子;

典章之矩商、荀、韩;

无数圣贤成楷模;

【中华文明的家园】

虽有苦、也有难;

祖先文化心中燃;

激我奋进润甘甜;

天涯海角毅更坚;

方字韵声祖辈言;

血脉通、姓相连;

居西边、游草原;

岁岁望去南飞燕;

西出高原东进川;

江河润育大中原,

中原圣地是家园;

水运绕川腾惜勃;

绿海花洲飞春燕;

【中华文明的朝圣】

炎黄子孙来相聚;

鸣炮击鼓震撼天;

歌韵诗赋激山川;

舞跃展绣鹏万里;

言语奔放感恩情;

血有源、身心正;

文有根、事业兴;

三月三;拜轩辕;

九九归一大团圆;

今团圆,共朝圣;

薪火相传世代连;

到河南、知中原;感思父系之根源;

来河南、知文明;悟想母仪治天下;
2.关于"传承华夏文明,书写传统美德"的诗歌
养成文明习惯,弘扬文明新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阵风,吹醒了我们往日的迷茫;文明是一条路,指引我们越上正确的轨道。

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有时候,当你走在大街上,你一定会看得到,许多的果皮纸屑随风飘扬,愈来愈多,但却没有一个人躬下身子捡起扔进“城市美容箱”里;有时候,当你走进公共场所,你一定会看得到,告示牌上写着“请勿吸烟”的文字,但是有些人总会在这时候充当起那“无辜”的“文盲”,假装什么都看不懂,便大摇大摆的违反社会秩序;还有的时候,当你走进吵闹的菜市场,你一定会听得见,伴随着讨价还价的声音,总会有人随处乱丢“语言垃圾”,让空气都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5346136弥漫着不文明的气息。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人们的自我感觉总是很良好,一点都不曾觉得,我们的生活会有这么多的瑕疵,也许有人早已习以为常了,认为这样的窘况不会再改变。可是,我认为,文明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文明既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又体现了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素质。

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当他们看到了以上那些不文明行为,是不是会像说的那样做?我学过一篇课文叫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说了就一定会做。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像闻一多先生一样,所以请大家养成文明习惯,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

2、讲文明,讲礼仪。

3、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5、不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

6、不随处乱丢“语言垃圾”。

7、礼貌待人。

8、讲究公共卫生,遵守公共道德。

着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在此,我呼吁:城市中的所有人民都行动起来吧,养成文明习惯,弘扬文明新风!
3.关于文明的诗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谁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4.关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诗歌
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将项燕也动手。

儿子项梁侄项羽,起兵反秦大旗举。

章邯重兵破楚军,两军阵前杀项梁。

项羽九次战秦军,号称“诸侯上将军”。

章邯率军全投降,坑杀秦军二十万。

关中秦民恨项羽,拥戴刘邦来统治。

刘邦谋士是张良,献策献计攻咸阳。

子婴出城来投降,秦朝至此遂灭亡。

四年楚汉风和雨,刘邦最终胜项羽。

刘邦称帝得天下,秦亡汉兴四百年。

摘自《歌咏中华五千年》

中国第一部诗歌体通史。

诗体历史,诗话中国,承先启发,以励以策。
5.“歌颂或赞美中华文明”的诗句有哪些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唐]孟浩然

2、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顺治皇帝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刘禹锡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

6、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论语 泰伯》

7、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 泰伯》

8、肃肃清庙,巍巍盛唐。配天立极,累圣重光。乐和管磬,礼备烝尝。永惟来格,降福无疆。

——《效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金奏》

9、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0、居东方,引领全世界,划时代。 ——《祭黄帝陵》

一、原诗

《与诸子登岘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二、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三、作品鉴赏

该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6.描写中华文化的诗句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x0d★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x0d★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x0d★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7.赞美中华文明的句子
伏尔泰

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

“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

“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

“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

(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第53~58页。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291页。)

“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302页)

魁奈

“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第78、280页)

狄德罗

中国人一旦发现道德居所有科学之首,“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一只眼睛,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306页)

霍尔巴赫

“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306、278~279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