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在李白笔下,这次送别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景象。青山,白水,两个依依惜别的朋友,犹如那落日一样,让人惆怅。当友人挥手而去,只剩下那离群的马儿,发出哀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整首词每一句都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个月夜,诗人望着升起的明月,想念起了远方的佳人。那远方的人也一定在思念着我吧。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的无题诗,永远是那么美妙。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引用贾氏与韩寿、甄宓和曹植的爱情故事,反映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热烈情感。
“一寸相思一寸灰”是奇句,它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
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饶有韵味。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辗转半生之后,尝遍世态炎凉。面对胸中抱负,无法实现,终于决定回家。夜不能寐,下雨了,陆游听了一夜的雨声,他知道,明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终于,他释然了,不如归去吧!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不禁唤起了她的春愁。黄莺在何处啼叫呢 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 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花瓣好似蝴蝶的翅膀一般轻盈,点点花朵小而鲜艳。要说天公不爱惜花儿,那花儿却有千百种姿态,风流灵巧。
早上还看见枝头上花朵繁盛,晚上枝头上就所剩不多了。要说那天公果然爱惜花,风雨将花儿全吹落(枝头)。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个清明节,吴文英听着凄风苦雨之声,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他想起与恋人一起渡过的美好情景。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浣溪沙》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与友人游览南山, 苏轼与友人吃着翡翠般的菜疏、清淡的茶水,却觉得无比满足。“人间有味是清欢”道出一个哲理: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首词,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快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意思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曾经在他的《苏东坡传》序言里,这样说: 「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 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细数了一下,共有十九个称谓! 之所以下这样的评语,是因为林语堂先生认为: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其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稣所说「 ”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 今天要介绍苏东坡的一首词,其中体现的正是「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首早春纪游词。 「 ”细雨斜风作晓寒”—— 某个春天的清晨,风斜雨细,春寒料峭。 这么冷的天,我们的东坡同志,只淡淡地只说了「 ”作晓寒”—— 我不在乎。 再冷的天,还有蒙蒙细雨,如剪刀般的风,也阻挡不了,我那双乐观的脚步啊! 「 ”淡烟疏柳媚晴滩”—— 时到向午,雨势渐收,淡淡烟云,笼罩着河滩边的疏柳。 阳光明媚,春光乍泄,眼前如一幅淡远的风景图啊! 淡云晴日,疏柳摇曳—— 平常人眼中,不过是普通景象。 但在苏东坡同志的眼中,却自有一种妩媚风情! 美,是需要有审美眼光的人,去发现的。 「 ”入淮清洛渐漫漫”—— 据有关资料,「 ”清洛”,即「 ”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 其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即东坡同志写这首诗之处)不近,非目力所及。 目力是所不及。但想象力却是可以很丰富的。 他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 他想象,当清清的洛涧,汇入浑浊的淮水以后,也变得浑浑沌沌苍茫一片了! 看似简单的一句联想,似乎是单纯的景物描写。但细细读来,却含禅机在内。 什么禅机呢?即「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啊。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感叹是要发的,但人生还是实际点啊。 不管怎么样,该吃吃,该喝喝。 午餐时间到了,哇,有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哦! 太好了! 「 ”雪沫乳花”,是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指午茶。 「 ”雪沫乳花浮午盏”,这是宋人最喜欢的茶生活啊! 「 ”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是立春的应时节物,这可是鲜嫩的春菜啊。 有茶,还有鲜菜。 想来,接下去,我们的东坡同志,肯定要喝点小酒了! 这两句将东坡同志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东坡同志,就象我们前面说的,拥有一颗如天真小孩心灵,生活的乐天派啊! 他虽然留下了千古文豪的美名,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妙的文章。 但一生起起落落。换成我们普通人,肯定早就被折腾得够呛了,早就怨天尤人、消极沉沦了! 但他,「 ”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乐天到不可救药哦! 你可以想想,那是多么乐观的一个人! 每个人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除少数极幸运者外,大部分人的一生,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有人,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对人生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 有人,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即使明白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但依然心怀乐观,心怀美好。然后,依然有滋有味的活着。 苏东坡,就是如此。 「 ”人间有味是清欢”—— 只不过是香茶一盏,春蔬一盘而已,却让他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欢呼: 「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没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心声的。 只有经过磨难的人生,才会懂得: 「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 「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看透人生之后的大彻大悟。 它有如一束温暖的光,照彻了这首词,照彻了千古,照彻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