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文/菩提叶)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的《梅花》,写得堪称一绝,读起来生动鲜活,仿佛看到了那一株株绽放的腊梅傲雪枝头的景象,还有一人淡淡感伤,许下的美好心愿。
有缘接触到这首诗,是因为当年电视上热播的《甄嬛传》,犹记得那一集,甄嬛一人置于雪中,向上苍许愿,其中一句,便许的是这个,当时也正巧赶上皇上经过,偶然听到了这一句,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可是却也已经被这女子的才情所打动,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当时的甄嬛被皇上封为常在,还赐了封号。“嬛嬛一袅楚宫腰”,如此富有诗意与柔情在的名字,也就足矣在那一刻让她脱颖而出,也让雍正记下了这个名字,这个女子。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不夸张,进了宫成为了皇帝的妃子,又有了封号,从她入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都无法脱离开这个地方,这个她一经开始也终将结束的地方……
那一夜,她是偷偷跑着出去的,只是没有想到会遇到皇上,她不想惹事生非,所以才选择隐瞒身份,尽快脱离了那人的视线,或许当时惊慌之余,湮灭了她的机敏聪慧,否则聪明如她,或许早该想到那人便是皇上了吧。后来的李代桃僵,稍微显得有些滑稽,冒名顶替的那个人是谁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是一句诗,根本就不能代表什么,她以为蒙混过关得到一时的恩宠,便是一步登天,从此后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可是不属于你的东西,就算得到了也还是留不住的。她最后的结局,何其悲戚,可也只能怪她当初自己,自不量力。
甄嬛的才情是与生俱来并且经过书香熏陶出来的,又岂是她一介宫婢可以比拟的 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吧。妄想着飞上枝头做凤凰,却落了个一尺白绫的凄惨下场。想来,若是她当初没有自以为高明的冒名顶替,可能她可以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在宫里过活吧,或许幸运的话还可以年满出宫,许个好人家,平平安安的过完余生。可是人嘛,有时候难免是会贪心的,所以她的这种聪明又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那一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书归正传,想必看过后续的朋友都能知道,其实甄嬛那日许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她终究还是被这深宫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逼得无路可退,当初她进宫时怀有的赤子之心,纯洁善良,终究还是被这蹉跎的岁月还有这无休无止的争斗给化掉了。她开始变得工于心计,学会了很多招数,也害过人。说是为了自保,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宫里生存下去,所以她要变强,她要拥有皇帝的宠爱,虽然那时的她已经不爱,可是她需要这个,她需要皇上来给她权势,好巩固她在这宫中的地位。只是她却忘记了,当初的那个她可是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人儿啊……
的确,有很多美好都会稍纵即逝,甚至你还没有好好去感受,去体验,就那样“咻”地一下便消失不见了……人或许真的是环境的产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或许也没几个人能真正读懂,经历了的事情多了,难免会忘记当初的那个自己,忘了当初的本心,忘了初衷。人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甚至最后迷失了自己,等到最后无法挽回,恐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吧。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惜,不属于她,就像那个她爱着的人儿一样,都不属于她。当她迈入宫门的那一刻起,这一切的一切也就都注定了要离她远去。
人生真的有好多好多无奈的事,难保不会有遗憾,只是有些事尽力了,就没有什么不甘心。其实美好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从未离开,只要相信美好,就会有美好的存在!
相信朔风有情,不会轻易就溅落红梅,红梅也有情,自然会感念这一份不舍。
甄嬛在那个雪夜许的愿望也是我想许下的,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二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句话出自《甄嬛传》,甄嬛借着古诗道出心愿,希望遇到心意相通之人,度过漫长一生。
而她借用的诗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原意是指呼呼刮过的北风如果能理解寒冬天里梅花的心意,就不要轻易地伤害它。因为诗人敬佩梅花的坚韧,能在寒冬绽放的花朵必然带着令人敬佩的精神,而冬天肆意狂乱的寒风却给这种精神以极大伤害。崔道融希望寒风能刮地慢一些,对梅花稍加爱护,不至于将它从枝头吹落。
其实,不论诗人,还是甄嬛,亦或是从这句诗来比喻自身的人,都在借物喻人。在希望寒风怜惜梅花的同时,希望生活对自己温柔以待,如同甄嬛希望能得到理解一样。
虽然现在人们说的是大白话,写的文章也是散文体、小说,或议论文,对诗歌的创作越来越少了,但是大家对古诗的热情却没减少多少。从小时候被强制背诵全文,到后来从古诗中找寻人生哲理,这么多年过去,古诗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无论单纯描写景色,还是借古讽今,感叹生不逢时,短短几句诗就能道尽诗人的心境,这就是古人的大智慧。
比起?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样流传不太广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从上学开始就熟知的诗词,更加朗朗上口,会背的人也更多。不过不论是流传甚广的,还是只有钻研诗词的人才熟悉的,它们都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含义深刻。有些激励人心,有些寄托思念,还有一些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内容丰富,诗人众多,如果想要借着诗句表达自己,在汪洋大海般的宝库中总能找到几句适合自己的。
这句话的原意是:
梅花如此美好,需要呵护她,不要再摧残她,这是诗人对于梅花的爱惜之情。
引申含义为:
就是如果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得到幸福,让她自由自在,放开手让她尽情翱翔,不要轻易去伤害她,尽力去爱护她,给她温暖与关怀。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唐代崔道融的《梅花》
全文: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拓展资料(诗人崔道融相关资料介绍):
崔道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崔道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干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
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相关诗作赏析:
《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薰染。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极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
参考链接::崔道融(唐代诗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醉红楼
下一篇: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