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夜读散文写给我的四十岁

食养人 2023-07-24 00:55:33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写在夏季

2021-8-13

文/一生所爱

时光

1

年轻时从未想过自己会老,就仿佛没有经历过一场大病,或没有经历过变故的人从未想过自己会离开这个世界一样。当青春已然一去不回,懵然回首,竟发现从前的大部分时光大多是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中渡过。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多年后,某个灯下的晚上,蓦然想起,会静静微笑。那些人,已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踪迹,心中,却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的温暖,永不消逝。还没有抓住什么,还没有认认真真思考过,很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些没有实现的愿望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时间就在匆忙中,在琐碎中悄然划过。虽然人前总是自嘲地说“老了,老了”,其实内心也未必真的这样认为。这大概是人性中格外疼爱自己缘故。在人们的感觉中,四十岁的人多了份成熟,添了份从容,多了份冷静,添了份理性,从前看不惯的事,如今可以淡然地接受,老实说这样的感觉我倒仿佛从未有过。当记性慢慢减退,忘性倒愈来愈与我交好,当焦灼油然而生,倦怠时时来袭,理智要做的事,身体常常要唱反调。当道德观价值观不断被时下的新思维所冲击,所颠覆,仿佛要在迷雾中寻找到一条折中的道路,一条回归依然坚守精神家园的道路。我们都曾有年轻过最美的时光,我们都曾有过最好的年华。而在那样的年华里,我也许懵然无知,也许跌跌撞撞行走着人生的路。可当岁月终于流逝,当我的双鬓染上白发时,再回头四顾,原来我一生最期盼的,就是不要辜负。总是想起孔夫子的话“四十不惑”,真的可能无惑吗 世界在一个四十岁的人眼里是逐渐清晰,亦或更加迷茫呢 大众常常受媒体的操纵与导向,有多少人能分得清成熟与圆滑,虚伪的分别呢 从容有时也不过是种掩盖和冷默。按照世人的观点和习俗去生活很容易,可是人类自从学会思考,便不肯安份守己。总要不停地追问,不停的探求,想要挣脱自己,飞腾出去,寻找更完善的自己或更完善的世界。四十岁2

四十岁的徐霞客,有一天行走在山川与河流之间,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为什么我在这里 我到底要去向何处 哪是我的终点 最后他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人生仿佛一个椭圆,从我们一出生,时间便开始计算,开始绘制,当生命结束,这个椭圆,从起点到终点,时间便成功地将它连结为一点。没有比时间更忠实,更克尽职守的,谁也打动不了他,他更不屑贿赂。他是如此地公正,无论你行走还是在原地沉思,无论是伟人还是凡夫俗子,是快乐还是痛苦,他死终如一的绘制,尽管缓慢却从不停下片刻。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了,生活的不易与残酷,人性中的险恶,正像蒙田在谈人性时说的“我们在通过仇恨,残酷,野心,贪婪,诽谤,反叛的斜坡上劲头十足。若反过来,除非出现奇迹生来就是好脾性,没有人会朝着善意,宽容和节制的道路直奔而去。” 有人为一点点的收获沾沾自喜,有人为财富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没有看不惯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坎,无非是从惊诧到愤怒,从愤怒到麻木,由麻木到去淡然承受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行走在天地之间,我们依然在行走,只要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只要我们的呼吸还未停止,生命就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了,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深深地爱过,而且今后还将依然爱他,虽然烦恼经常来纠缠我,打击不知何时会突然来临,痛苦有时似乎要将人逼疯,但我依然热泪拥抱他,依然要说我爱你。因为你也给了我快乐,最重要的给了我爱和希望,这更加打动人心,正是有了爱和希望的力量,我们才会有抵风雨的勇气。造化的伟大与智慧无与伦比,他赐于女人博爱的心胸,让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和温暖,赋于男人信念和意志,让他们在拼搏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如此眷恋他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四十岁,人生的道路我们已经走了将近一半,回头凝望,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重踏着父辈的足迹在行走。我们越来越能理解父母,我们的思维和做事的风格很多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虽然我们曾经是如此地想挣脱他们的束缚,想推倒他们的观点去证明自己。四十岁,逐渐在心里筑起一座围墙,既遮风挡雨,又避免试探诱惑,它代表一种理性,一种秩序,于是不再轻易相信,不再轻易感动。年纪越大这座城墙愈厚,也愈坚固。但时代需要进步,人类永远需要有新鲜的思维和活力。一种秩序不管多么完善,但时间久了,会僵化,会死气沉沉,会让人产生厌倦和冷默,变成一种束缚。这时便需要有年轻人将原来的秩序击破,推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总是警醒自己要与时俱进,但常常难免要回首往昔,对往昔投下留恋的一暼。在追忆中,体会到人一生中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孩童的天性处在一种无拘无束,倾听内心声音的自然健康状态,即便发生了不快乐的事情,一觉醒来,立刻忘记所有的不快,遵循着天性去寻找着快乐。最重要的孩子的快乐是与金钱,与其它各种利益的欲望无关的,在非洲贫瘠的土地上,孩子们在没有草坪的尘土飞扬的旷地,在赤黄狭窄的穷巷,赤脚光臂,只穿着一条短裤,踢着一个破败不堪的足球,汗水混合着泥土,让他们显得那么肮脏,那么贫困,但依然是充满了快乐。那种快乐是极是一种简单,单纯的快乐,对孩子是平等的,不论富有还是贫穷。正是因为极简单,不带任何条件,才是真正的快乐,那种快乐在成人的世界里是找不到的。加油3

无论什么人,高贵或卑微,成功或平凡,对童年的追忆都充满了温馨,乐趣与魔力,是我们人生中极其珍贵的一件宝贝。在恋爱时节,我们和所爱的人坦诚的分享童年的快乐和感受,这有助于彼此加深了解我为什么会成长成这样一个人,这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和年龄相仿的人一起回味童年也是件愉快的事情,年代相同,经历仿佛,总有共同的感受交流,卸下了沉重的担子,抛开了烦人的事务,仿佛又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叶子枯了,黄了,来年春天还会长出更绿的新叶,花儿调了,谢了,第二年夏季还会开出更妖艳的花朵,可是白发生了,只会一年比一年多,皱纹添了,容颜只能一年比一年衰老。我们无法留住时光,我们无法保持青春永驻,但爱依然在我们心中流淌,对这个世界的真和善的追求从未停止。快乐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很多,因为我们太快乐了,无暇顾及。痛苦反倒让人独处,让人反省。四十岁,背负着重任前行,父母老了,常常需要我们的陪伴。孩子还未成年,还需要继续付出巨大的耐心,陪伴他们成长。激情虽然渐渐隐退,但生活给了我们坚韧,四十岁,加油!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已修改夜读散文|桃花祭午读散文|苇花如雪原创原创散文|暮春原创散文精选:夜未央(原创)原创晨读散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创)原创散文|逝去的年 远走的情(原创)原创散文|那个与坟茔为伴的老人(原创)原创夜读散文|塞北的故事散文|心上的刻痕原创夜读散文|这是你最好的时光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吴伯萧 《夜读》全文 ,,找遍了 百度!!!没找到全文 在线等 。

吴伯萧

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
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那园里桃树杏树很多,还有海棠。每年春二三月,粉红的桃杏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很热闹。果实成熟的时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联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果园也是花园。那园里花的种类不少。木本的有蔷薇,木槿,丁香,草本的有凤仙,石竹,夜来香,江西腊,步步高,……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甬路的两边,菜地的周围,园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密密丛丛地长满了向阳的山坡。这种花开得稠,有绛紫的,有银白的,一层一层,散发着浓郁的异香;也开得时间长,能装点整个秋天。这一点很像野生的千头菊。这种花称作“菊”,看来是有道理的。
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辟的。果树是围屏,草花是篱笆,中间是菜畦,共有三五处,面积大小不等,都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最适于种菜的地方。我们经营的那一处,三面是果树,一面是山坡;地形长方,面积约二三分。那是在大种蔬菜的时期我们三个同志在业余时间为集体经营的。收成的蔬菜归集体伙食,自己也有一份比较丰富的享用。
那几年,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
机关,学校,部队里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给。那个时候没有提出种“十边”,可是见缝插针,很自然地“十边”都种了。窑洞的门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个别山头新开的土地都种了菜、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
石窠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比沧浪之水还好。同样种菜的别的同志,菜地附近没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们三个,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大家都羡慕我们。我们也觉得沾了自然条件的光,仿佛干活掂了轻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决心要把菜地种好,管好。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为了积肥,大家趁早晚散步的时候到大路上拾粪,那里来往的牲口多,“只要动动手,肥源到处有”啊。我们请老农讲课,大家跟着学了不少知识。《万丈高楼从地起》的歌者,农民诗人孙万福,就是有名的老师之一。记得那个时候他是六十多岁,精神矍铄,声音响亮,讲话又亲切又质朴,那老当益壮的风度,到现在我还留着深刻的印象。跟那些老师,我们学种菜,种瓜,种烟。像种瓜要浸种、压秧,种烟要打权、掐尖,很多实际学问我们都是边做边跟老师学的。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但是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待露叶与琼枝。
或者像他在《后妃菊赋》里所说的:“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西河南阳之寿。” 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施肥,松土,整畦,下种,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时候吧,那时蔬菜还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因为那希望是用成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撤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我们种的那块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葱、蒜,有白菜、萝卜,还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衣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竟肥争绿的。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那年蔬菜丰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莲下藕一样,那是以老来嫩有名的),掐了韭花。春白菜以后种了秋白菜,细水萝卜以后种了白萝卜。园里连江两腊、波斯菊都要开败的时候,我们还收了最后一批西红柿。天凉了,西红柿吃起来甘脆爽口,有些秋梨的味道。我们还把通红通红的辣椒穿成串晒干了,挂在窑洞的窗户旁边,一直挂到过新年。

夜微凉,一纸回忆泛香散文

窗外幽静的夜色汩汩流淌而过,漫过一地飘零的落叶,同样漫过我的指尖,这一季的时光,微凉……

--题记

耳边单曲循环着一首轻音乐,柔曼无比,便任窗外的夜色独自缱绻,与风缠绵交织,谱就一首深秋的恋歌。天空湛蓝无比,星子寥寥无几,在广袤银河里诉说着孤独凄苦,风过,了无痕迹,只有一只鸟儿飞过天空,没再回头,划痕也消失在身后。

从街上回来后便怅然所失,来来往往的人流拥挤着喧闹的大街,却没有一个我熟悉的镜头。我曾对一个好友说,当我置身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会有种想要逃跑的强烈想法。友没有说话,我也沉默了,沉默的认同。很多时候便是如此,一个人拥着大大小小的事,在空荡寂寥的空间里,与时间作手无缚鸡的对抗。当走到人流间,才发现竟是那么格格不入,甚至怪异。

“静以修身”难道不是如此吗?一个人,一壶茶水,独坐于闲暇时光,翻读一部时光册,安静由己,从容有致。骨子里便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闲翻书卷,淡写年华,虽然也曾锣鼓喧天的热闹过,绚烂过,但心却从未属于过那里。走过,那一站便成了记忆里的风景;路过,两岸华丽便沉淀进了岁月。唯有那一轮明月,依旧照着窗前人,诉说着几千年来天上人间的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的变换,天上人间的聚聚散散,一场宴席上宾客也好,坐守年华的不辞人也罢,在岁月面前终归是弱小的。也许,很多缘分一旦错过就成了永远,就像这茫茫夜色埋葬了多少白日的尘烟,而又有谁能明了天亮后它们还能否再现?

毫无疑问,再这样写下去,秋就会很深了,而丝丝凉意穿梭于有限的空间,同样,染凉的还有那一纸未及老去的`芳华。

捧读一本书卷,把夜读的很深很深,也有些凉潮。这个秋,终归卷着一些离愁别绪走到深处,戚戚然,却有着难以摆脱的宿命,任由黑暗争夺厮杀。站在风中,有种透心的凉,原来我也走到了深秋,只是一枚叶子的提醒而已,便知了时令。

黑色浓雾不断蔓延,覆过天空,高山,树林,还有白天时那一江惆怅的流水,在一片安静里渐入梦境。而今夜,我注定是无眠的,思绪不断的拉长,丝丝缕缕缠绕在有百年之久的榕树上,接受露水的喂养和寒风的欺凌。

蓦地,想起了黛玉葬花的情景,时光便跟着倒流了,流成了一抹眼底的闲愁。那阙残章,最终没能写完,一段故事却草草画上了句号,没有丝毫余地,把我还给了这个薄凉的秋天。所以,今夜我也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将所有的思念和愁绪寄出,用一杯月光酒祭奠逝去的春秋,还有未及遗忘的故事。

翻来一本散文集,目光停在一封淡蓝色的信纸上,薰衣草安静地盛开着,撑起一首意境唯美的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把它存放在书里的,应该是有些日子了,因为时光已经落上薄薄的尘埃。在尘埃的落脚处,秀气的笔迹将梦轻柔打开:

记忆分岔长出两个花瓣

一瓣向着阳光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瓣在阴郁里用黑色将时光涂鸦

我乘着阳光慢慢靠近

薰衣草已经开出最美的盛夏

你还在流浪吗

……

背对红尘的孤影让一颗心牵挂

若是你愿意,可否把心交给我

舍去烟火璀璨带你走

自此无论天涯海角随你挑

俊逸的钢笔字盛开在薰衣草上,氤氲出一个美丽梦境。泪水再次划落,晕染了蓝色信笺,濡湿时光中少年的容颜。我站在深秋的路口,回头,多少年华都已老去,多少人,多少事都已沧海桑田。而今,我再度路过曾经的画面,却惊讶一切未改,只是我们都已不是那时青涩单纯的自己,转身后,在各自的世界续写人生片段。

多少文字祭,多少眼迷离,在时光的疏忽里,一切都慢慢随季节的步履轮转。当回头时,才发现曾经的执念不过一缕烟云,风轻云淡时,仿佛一切从未发生,只是我们都多了些平淡,安然。宁静的秋夜,落叶纷飞的心事已无需再去捡拾,风有风的故事,叶有叶的追求,在无怨无葛里时光也是沉默的,任由人间百态俱全。有时也只想做一过客,将一切悲欢看尽,静坐时光的狭缝里,将一片龙井放进滚烫的水杯,浸泡出一程清香年华。

花开花落,不过一段距离,悲欢离合,也只是时光里的流沙,握住的,便珍惜;散落的,便不再去沾惹。秋夜,一纸旧章,拉开回忆的序幕,原来时光册里收藏的并非全是灰色,也有一些明朗的颜色。一些过去,记住就好;一些回忆,收好安放,流年清浅,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适合夜读的散文

京北的秋天,远山如画,然而,置身画中,我却分外想念此时的皖南。淡淡的乡愁,化成家乡草木特有的气息,透过他们,我似乎一眼又望见了家门口的那条山路。

我的家乡祥云村,地处皖南山区,徽州与宣城的交界,登上村边山头,便与黄山对望。参军那年秋天,我从山路出发,至今已有20多年,这些年里,有时每年走一趟山路,有时两年才走一趟,但大多只在春节来去匆匆,秋天回家几乎是一种奢望。

大山里的秋天,是丰厚的。味蕾,被夏天唤醒后,增添了一份浓郁。九月黄、小柿子、野板栗、山核桃……自然的馈赠,不时给贫苦的童年带来美味的惊喜。记得上中学后,家里开始收不抵支,为了筹集学费,我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摘果换钱。翻山越岭、汗流浃背后,看着层林尽染的深山之秋,感觉大山的怀抱,如此真实而清晰。

还记得一个秋日,父亲别着一把砍柴刀,带我进了山。路上各种鸟兽不时鸣叫,父亲浑然不理。突然,他喜上眉头,按住我说:“别动,学费够了!”我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立即砍了根长约2米的树杈,又找了根树藤,用手指向前面坡上一棵大树,悄悄说:“看,蛇!”

顺着父亲所指,只见30米开外的那棵树下,一条五步蛇盘踞着,蛇身有茶杯那么粗,盘起来如茶叶筛子(直径约1米)那么大。似乎看到我眼里的惊色,父亲按住我的肩头低语:“别怕! 在这儿别动,它在睡觉。”说完,他提起刀径直走过去,三下五除二,便把这条蛇吊在杈头。

那次经历,让我至今想来,仍感觉奇妙而后怕。说奇妙,在于深山之秋,凉意渐浓,按说,蛇已经准备冬眠了,那条蛇却还在留恋阳光,好似专门等待我们捕获一般。说后怕,在于这种蛇太致命,村里被咬的人都无一幸免。时隔多年,父亲提及此事依然感慨,当时学费还没凑够,眼看开学,实在没办法,之后便再也没冒险捕过毒蛇。

一次次读取这些记忆,我渐渐领悟了大山的馈赠。秋天的大山,就像一个沧桑而睿智的老人,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敞开他的怀抱,无偿赠予我们他的所有。年岁日长,我更是发现,这些馈赠里,最珍贵的,便是父母亲在秋天里播种的艰辛和汗水,每一滴都化成我心灵的养分,让我参军以后,始终对皖南的大山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大山,不仅哺育我成长,更教会我艰苦奋斗、不惧任何困难,教会我始终保持生活的激情、不放弃追寻的希望。心念着家乡的大山,我参军后,任劳任怨、顽强拼搏,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认可。1998年,经过部队三年的滋养,我的青春与梦想,在齐鲁大地馒头就咸菜、煎饼卷大葱的憨厚里,奋斗出了一道光——以考区第一的成绩被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本科录取,并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大山无言,却非无声。参军至今,我未再见一次秋日的大山,但它已经刻写在我心底最深处。上军校那一年,我刚好20岁,至今想来,能够走出大山、走进校园,正是基于我在大山中采撷的“精神果实”。徜徉书山学海,我仿佛又一次开启“大山寻宝”模式,一遍遍告诉自己,踏踏实实、堂堂正正、认认真真做人做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