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散文精选散文精选大全文/虎牌万金油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操场上奔跑的同学们、课桌摆着永远刷不完的试题、黑板也是留着老师一笔一画写出的笔记、小卖部冰箱里的冰棍在招手……这些永远都属于夏日限定的美好事物。
“老妈,您有事吗 ”瞥了瞥老人机显示的来电号码,深呼吸后接了起来,顺手合上那本从其他同学借来的书籍—《亲爱的安德烈》。
“没啥事儿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 !你是我女儿,怎么能这样和父母讲话呢!”听得出对方似乎不太高兴,甚至快要生气。
“没有啦,只是你很少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我有点惊讶而已!”我急忙“狡辩”,好像真的是自己的错一样。
“你这样说,是在怪我作为母亲对你的关心不够吗 !”是的,对方不买账!
为了停止这种死循环且越描越黑的鬼畜事件,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为向我威武的母亲大人报告今日的学习情况和成绩。然而结果并不出我所料,我们俩还是吵了起来。
一日三餐,习以为常!
草草收场,手里攥着巴掌大小的老人机,心里明明气的不行,眼泪却不争气地拼了命似的从眼眶里涌出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真的是一本好书,印刷厂商家也是忒有良心!眼泪浸湿一大片,字体一点都不糊,头顶上的风扇哗哗两下就给吹干了。还以为这次能找个好借口向老师说明作业没完成的原因呢!抓起笔试着把课上未能听懂的数学知识点整理,脑子却像是装了一壶豆腐渣,一团糟。算了,还是别做那些需要动脑子的事情吧,我开始自顾自地安慰。
又翻开那本《亲爱的安德烈》,仔细看着龙应台作家对自己远在国外儿子的通信,真是令人感慨不已!这本书里,作家与儿子谈教育、谈人生、谈亲情、谈理想主义……为了能与儿子有共同话题,多些交流,相信作家也花费了许多精力。安德烈对自己母亲“嘲笑加”,龙应台作家对自己儿子“认真研究”。偌大的代沟不可避免,可是亲情和真诚是一座桥梁,将俩人对生活的看法、世界的认知逐渐相似。
文中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这分明是对孩子的想念、是牵挂、更是不舍,最后却只匆匆挥手道别。想必这也是大多数父母难以对孩子说出口的言语吧。中国人不善于向与自己亲近的人表达爱意,又或是羞于启齿表明心意。
我深知,母亲在我的童年时期缺了席,同时我也无法目睹她与生活对抗的英勇。凭什么要求母亲要伴着我们成长,这似乎有些许自私吧。在母亲肚子里的那一刻起, 我注定是欠了她一生也无法还清的恩情!“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母亲,请原谅我。有无数次,我都想转过身去抱抱你,哪怕是牵着您的手过马路也行啊。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儿,我终究还是无法鼓起勇气,觉得矫情而感到不舒服。您乐意沉默,我不善言辞。因此,我们之间少了许多母女本应有的亲情联系。
不想等到又过了一个又一个二十年后,我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座没有声音且日渐衰败的老屋,这样对母亲您来说着实太不公平了!下次,下下次,往后的每次,我会主动联系您,与您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
不拉勾,我会做到!
◆文章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有话说#@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已修改夜读散文|桃花祭午读散文|苇花如雪原创夜读散文|丰富多彩的童年(原创)原创散文精选:夜未央(原创)原创晨读散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创)原创散文|逝去的年 远走的情(原创)原创原创诗词|春天的诗原创夜读散文|夏的乐章(原创)原创散文|六月情散文|心上的刻痕原创夜读散文|这是你最好的时光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这个世界,有一种最美丽的语言,那就是对母亲的呼唤;有一条最久远的河流,那就是母亲之河;有一抹永恒的微笑,那只能属于母亲。
小时候,母亲就是那一张绵软舒适的摇床,摇着儿日益成长;就是那轻柔悠远的眠曲,伴着儿进入梦乡,就是那啼哭时即刻揽入胸怀的亲吻,吻干儿甜甜的泪花。
长大后,摇篮里的故事渐已远去,儿时的梦乡依稀在眼前,脸上的泪花也时常挂起。只是儿已是一只北飞的大雁,梳翅于蓝天,母亲则是那南方的榕树,扎根于黝黑的泥土。春天,吐芽纳新,等待雁儿的眷顾;夏日,枝繁叶茂,期望雁儿倦时的栖息;秋来,藤蔓坠地,虬枝苍劲,渴盼雁儿的及及归剿。隆冬,叶落枝枯,怀想雁儿孩提时的叽喳闹语。
母亲啊,儿从来不曾把您淡忘。5·13是属于您的节日,谱一曲新词寄给您。忆起儿时的粗茶淡饭,经您的双手却色香俱全,有滋有味;忆起昏黄的灯光,您的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素衣简装也变得新奇亮丽。忆起每一个寒来暑往,您几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默默无语,如夜空守护着星星。忆起您倚栏远望,儿却远在异域他乡。
母亲啊,儿是那出海远航的船,您就是儿风雨中停泊的港湾;儿是那涌起的海浪,您就是那日夜护卫的绵长海岸;儿遭遇电闪雷鸣,您就是那雷鸣中的一枚避针;儿撞击暗礁冰山,您就是那及时扭转方向的舵手;儿蒙上迷漫烟雾,您就是那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指南。尽管儿远在天涯,您却是儿最近最近的呼唤。
母亲啊,儿无时无刻不把您怀想。树静风习的五月,窗外一片绿意浓浓,四季轮回日月匆匆,儿满怀着对您的拳拳挂念。多少个冬日,您长夜不眠,伴儿寒窗夜读;多少个清晨,您悄悄把儿唤醒,端上热腾腾的早饭;多少次风雨,您撑起遮挡的雨伞,却淋湿了自己的半边;多少个春秋,您跋山涉水,磨穿了鞋底,粗糙了双手,却换来了儿的`温饱和如蜜一般的甜。
无论您红颜白发,无论您年轻苍老,都是儿心中永远美丽的诗篇;也无论儿漂洋过海,天涯沦落,您都是儿灵魂深处抹不去的最深最重的爱恋。立于高山之颠,望江流滚滚,不逝的是对您深深的呼唤;徘徊大海之滨,看云气云涌变幻无穷,不变的是对您深深的渴盼。
您劳碌奔波,韶华消逝,流出的是滴滴汗血。每一个儿女的降生,都是您割肉般疼痛的罹难;石破天惊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对您最响亮的宣言。因为这一阵痛,您从此有了生命的欢乐;因为这一声呼唤,您从此不知道什么叫脆弱和苦难;因为这一声啼哭,您的天地和胸怀从此宽广无垠。
我寸心难报的母亲啊,我如山一样高如河一样长的母亲,我如海一样蓝如潭一样碧的母亲,我千呼万唤永不疲倦的母亲。
母亲——母亲——
闲暇无事,总想读几本好书。说老凑巧,手头刚好有一本。是苏州作家吕锦华的《在北美,读东方禅语》。作者是吴江人,应该是不会少明月清风小桥流水的韵味吧,我想。
在一个清静的没有一丝声响的夜晚,我伏案在前,点亮台灯柔和的光线。燃起一支烟,猛吸一大口,然后再慢慢的呼出。准备好了情绪,随手翻书。先粗看,如果能引人入胜,就从第一页看起。如果不合口味,就会束之高阁,至于下一次什么时候翻,我就不得而知了。这是我看书的坏习贯,总想改,可总是改不了。
首先映入眼前的是照片,不多,我数了数,不多。一共七张。都是普通版的,没有刻意的装饰。第一感觉就是很自然。立刻我的情绪被勾起。手不由自主的一翻,第20页,题目是《在多大度读MBA》。主要是写女儿女婿求学的事,其实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无非是苦读最后学有所成。不过在作者的笔下,却另有一番神彩。简直就是行云流水让人不忍释怀。语言整洁严谨,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是罗列不出这水平的。感叹文字之美的后面还隐约流露出一丝牵挂,一丝不安。不多时,这种感觉渐渐模糊。作者的笔下分明又渗透无比的自豪与骄傲。读着读着。我紧锁的眉心慢慢舒展。一股潜在的亲情漫上心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夜更深了,我站起来轻轻的走到窗前。让落满额头。遥远的天空有几颗星星眨着眼晴,多像亲人在默默的凝视啊。我的心一抖,此时的北美应该正是喧嚷的午后。无数的人涌向岗位,在他们的身上要背负多少的思念啊。同一个地球的.不同方位居住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语言不通没关系,不能交流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在牵挂着他们,他们又牵挂着另外的他们。正是这种牵挂扭在一起,地球上才有了悲欢离合,才有了难舍难分。就如这弯弯的月亮,照耀着你照耀着我照耀着每一个人,这种照耀,就是无私的给予。当我们在皓月凌空时就会感到亲情感到温暖。或者说远在异国他乡也要对着月光轻轻的诉说。月是故乡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写照。
我困意皆无,忍不住又端起书看。这一章是《敬畏生命》是说一种亚马逊的大蛙,夏末时一次产成千上万只卵,到了秋天仅剩不多的几颗。我的心不禁一惊,一股冰凉的冷意从脚底升起。刚才那种浓浓的亲情荡然无存。如此的生命,真是令人敬畏。是呀,生命来之不易,要格外的珍惜。要自由自在的享受阳光雨露,享受大自然赠予的空气和水。不要分争,不要尔谀我诈的欺骗,要善待自己,更善待别人。只有这样,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无撼的人生。
生活当中有很多时间的时候,只是和自己的朋友待在一起,并没有把这些时间利用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而且平时并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去外面旅行。
我相信每一个人和自己的妈妈之间的感情都是非常不错的,撒贝宁因为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对母亲产生了非常大的愧疚,从而导致抱头痛哭,我是非常理解撒贝宁这种感受的,因为我本人也对自己的父母很愧疚。
一、工作之余多花时间陪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成年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而且必须得拼命努力的工作,去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我认为工作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必须要拿出工作以外的时间去陪父母,否则对自己的母亲肯定会留下更多的遗憾。
二、平时经常给自己的母亲买一点东西。如果不能够经常陪在自己母亲的身边,我认为必须要经常给自己的母亲买一点东西,通过买东西的方式可以和自己的母亲多沟通多交流,收到东西的一瞬间,其实母亲还是非常开心的,最起码说明自己的孩子能够回报自己了。
三、多回家看看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很多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会宣传多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的,但是我认为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很多人已经拿它作为一句空话了。每年至少需要回家三四次,才能够让母亲每年都有盼头,否则母亲会更加的想念自己。
作为一个成年人,其实我们的母亲的年龄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和母亲所待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做更多的事情,让自己的母亲开心,从而不留任何的遗憾。
京北的秋天,远山如画,然而,置身画中,我却分外想念此时的皖南。淡淡的乡愁,化成家乡草木特有的气息,透过他们,我似乎一眼又望见了家门口的那条山路。
我的家乡祥云村,地处皖南山区,徽州与宣城的交界,登上村边山头,便与黄山对望。参军那年秋天,我从山路出发,至今已有20多年,这些年里,有时每年走一趟山路,有时两年才走一趟,但大多只在春节来去匆匆,秋天回家几乎是一种奢望。
大山里的秋天,是丰厚的。味蕾,被夏天唤醒后,增添了一份浓郁。九月黄、小柿子、野板栗、山核桃……自然的馈赠,不时给贫苦的童年带来美味的惊喜。记得上中学后,家里开始收不抵支,为了筹集学费,我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摘果换钱。翻山越岭、汗流浃背后,看着层林尽染的深山之秋,感觉大山的怀抱,如此真实而清晰。
还记得一个秋日,父亲别着一把砍柴刀,带我进了山。路上各种鸟兽不时鸣叫,父亲浑然不理。突然,他喜上眉头,按住我说:“别动,学费够了!”我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立即砍了根长约2米的树杈,又找了根树藤,用手指向前面坡上一棵大树,悄悄说:“看,蛇!”
顺着父亲所指,只见30米开外的那棵树下,一条五步蛇盘踞着,蛇身有茶杯那么粗,盘起来如茶叶筛子(直径约1米)那么大。似乎看到我眼里的惊色,父亲按住我的肩头低语:“别怕! 在这儿别动,它在睡觉。”说完,他提起刀径直走过去,三下五除二,便把这条蛇吊在杈头。
那次经历,让我至今想来,仍感觉奇妙而后怕。说奇妙,在于深山之秋,凉意渐浓,按说,蛇已经准备冬眠了,那条蛇却还在留恋阳光,好似专门等待我们捕获一般。说后怕,在于这种蛇太致命,村里被咬的人都无一幸免。时隔多年,父亲提及此事依然感慨,当时学费还没凑够,眼看开学,实在没办法,之后便再也没冒险捕过毒蛇。
一次次读取这些记忆,我渐渐领悟了大山的馈赠。秋天的大山,就像一个沧桑而睿智的老人,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敞开他的怀抱,无偿赠予我们他的所有。年岁日长,我更是发现,这些馈赠里,最珍贵的,便是父母亲在秋天里播种的艰辛和汗水,每一滴都化成我心灵的养分,让我参军以后,始终对皖南的大山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大山,不仅哺育我成长,更教会我艰苦奋斗、不惧任何困难,教会我始终保持生活的激情、不放弃追寻的希望。心念着家乡的大山,我参军后,任劳任怨、顽强拼搏,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认可。1998年,经过部队三年的滋养,我的青春与梦想,在齐鲁大地馒头就咸菜、煎饼卷大葱的憨厚里,奋斗出了一道光——以考区第一的成绩被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本科录取,并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大山无言,却非无声。参军至今,我未再见一次秋日的大山,但它已经刻写在我心底最深处。上军校那一年,我刚好20岁,至今想来,能够走出大山、走进校园,正是基于我在大山中采撷的“精神果实”。徜徉书山学海,我仿佛又一次开启“大山寻宝”模式,一遍遍告诉自己,踏踏实实、堂堂正正、认认真真做人做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戈壁上的一湾心海
下一篇: 每天一首歌暗香沙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