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与否,看天。
幸福与否,看心。
文/陈志敏“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故乡这本书》有人说: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
故乡是有生以来的缘,由不得你选择。故乡这本书啊,一生读不完,三生来相守。
故乡,每个人一生都在读,别人什么感觉且别论。而我读故乡时,认真了眼底含泪;简略了不是滋味。
这本厚重的“无书之书”以红土为底色,以海蓝为封面,以甘蔗为真味,以海鲜为标签。闪电读它,惊雷唤它,台风翻它……
故乡的地理标识不是经纬度,是父亲的眼光是母亲的乳香,是产房的第一声啼哭,是剪断了还缠绕你一生的脐带。
山,是品行的体现如果你不真心实意的去对待,如果你不细致入微的去研读,它会让你走得越远越牵挂,它会让你越是成功越渺小。
《致 象 群》我以五千年的象形文字,编成一个个拥有野花清香的花环,制成一个个沾有香蕉气息的礼物,为你送行。
希望看似笨笨重重的你,背上方方正正的字,头顶彩云之南的祥云,耳听轻盈温润的小诗,从容阔步。
你长长的鼻子,蕴涵山川秀美,吞纳天下雍容,那一份沉稳与坚韧,是人类文字载不动的温厚与绵长。
这是迁徙,这是远方,又是漫步,也是诗意。这是故土,还是异乡 这是今生,还是前世 为何目前的一切,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高山已不是亿万年前的高山,流水却仍然冲刷着那条河床。雨林中的水珠,融汇着你们的眼泪,洗刷着我们的耻辱。
轻云之下,一个新的道场将铸就,为今生的和谐共处同筑绿色心园,为后世的生生不息耸立警世祠堂。
——陈志敏(半岛翁)2021年6月于广州南沙
原创散文原创:其实我不是个坏女孩原创原创散文:豇~豆~记原创散文:依心而伴(原创)原创原创散文:月光下的红唇男孩原创散文原创:故乡何在原创文言文散文:从六八十峁到大窊山(原创)
散文精选大全∣一个有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故乡是我小时用稚嫩的脚丫,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其实,故乡有时就是儿时头顶的那片天,有时仅仅是儿时走过的那圈地。那纯真年代留下的真切印迹,已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联同我的生命一起涌动。对故乡那份执着的依恋,就好似盛夏酿制的糯米酒。江南,稻花香里的蝉鸣鸟叫,桃花坞里的蝶舞蜂逐,绵绵秋风中的雨打芭蕉,暖暖白雪里的翠竹听风……把江南的聪灵、温润、纤柔、轻盈……都慢慢地渗进那坛怎么也封不住的酒中。江南的酒——糯,江南的酒——醇,江南的酒---醉心不上头。江南的酒哟,喝上一口,就让你记住那里的土,江南的酒哟,醉一回,就让你忘不了那里的根。那坛老酒,静静地躺在角落里,默默地发酵。等到满天飞雪,银锁故乡之时,敲碎那封坛的黄泥,又定是香飘千里。故乡萦心怀,走的越远,故乡在心中也就越细腻,越清晰。
金秋,我怀揣着对故乡的炽爱,踏上了梦里千百回亲过的热土,尽管没有见到绯红的乌桕树叶,那成片的竹林已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由于季节不对,也未能喝上自家酿的糯米酒。但浓浓的亲情,暖心热肺的江南哩语,让我情难自抑,心醉其中。回到故土的那种激动与释怀,只有远离故土的人,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明月照我心,故乡水如酒,站在溪边,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好温暖,我踩在生命的源头,感觉到生命是那样的真切、厚实。好想捧一把泥土,轻轻地对它说,故乡我回来了!
我喜欢午后,独自在阡陌上漫无目的地行走,似衰非衰的杂草,淹没了我的膝盖,草根处湿气重得很,没走多远,鞋帮就湿漉漉的,可我喜欢踩在土路上的感觉。土路很少有人行走,路两边废弃的土地里,完好地保存当年的景像。昔日,我和儿时的玩伴在这里挑猪草,翻跟头,用猪草作筹码,用镰刀扔竹篮,谁先扔到,谁先赢,常常天黑还不归家……静静的,我好似听到母亲唤我回家吃饭的声音。闭上了双眼,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土路的尽头联着溪边的一座古老的石桥,桥墩和桥面都是由一尺多厚的青石板磊成,几十年过去了,石桥仍稳稳地横亘在小溪上,厚厚的'青笞紧紧地巴在桥墩上,把那个久远的岁月也依附在上面。石桥下,那股清泉还汩汩冒着。年少时玩累了,我常爬在泉边,贪婪地吸吮着,那清冽甘泉沁入心脾时的舒坦依旧鲜活地跳动着。泉边不知名的矮花红红火火地绕在枝叶稀疏的柳根边,像天真烂漫的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一样。我不解,都已快入冬了,这小花何以如此张显着盎然的生命,肆意地绽放在溪边。
晚秋,溪边的美艳把我惊呆了,第一次后悔没有带像机,我那寒酸的手机竟然没有摄像头。虽然我偶尔也出远门,但从不带像机,总觉得值得记住的,自然会根植于脑海,可我忘了,这是生我育我的故乡,是和生命相联的地方,每亲近一次就会让自己年轻几份,这些小花小草就是打开我年轻生命的闸门,在他乡异地目睹着他们就是拾起自己的青春,听到儿时的歌唱。
临近傍晚,弱弱的夕阳,懒懒地写在我的脸上。地上的万景万物,在岁月的变迁中,很多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模样。可秋日的天空和离家时一样迷人,那一朵朵千姿百态的秋云浮在空中,俯视着变迁的大地,无知无觉徜徉着自己的悠闲,把晚秋的惊艳满满地洒在我的心里。手机响起,兄嫂做了丰盛的晚饭等着我回家。母亲已经不在了,这个世上,再没有人守在村口,喊着我的乳名,唤我回家了。
回家路上
记得那一次,父亲来杭州接我回老家了。
年过花甲的他匆匆忙忙地帮我收拾着行李,动作比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要麻利,而我确实是有一些木然,我在诧异地问自己,这就要回家了吗。
那一次,我们没有乘火车,而是去了长途汽车站。父亲笑着说,现在长途汽车多方便啊,到了车站就有车,不必等,还比火车还快两个小时呢。我顿时恍然。
这样的意外,对我来说,不知道算不算的上是一个惊喜,原来回家并不是之前想象中那样,需要提前几个星期计划,买票,多么郑重的一件大事啊。接着,我也要开始自责曾经错过了多少次回家的机会。
大多数人们都是懒惰的,看来我暂时也逃不过这种宿命,因为惰性,我们错过了世界太多的精彩,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已沦为不幸者时,也不必过多抱怨。
继续说我回家的路,大巴就像是一只甲壳虫,在曲折蔓延的盘山公路默默地爬行。当然我也是看到了远处那一只只与我们同在爬行的甲壳虫,才想象得出这样一个并不新鲜,但却恰如其分的比喻。因为我们在漫漫的旅途中,真的仿佛成了流浪的昆虫,是那样渺小,也回归了自然。
突然对坐火车旅行深切地反感,当然并不是因为前面所比较的旅程要多出两个小时,而是我发现当乘坐火车旅行时被禁锢的并不只有行进的轨迹,还有那被禁锢视野。
火车上,我们只能看见,飞驰而过的相似树木,飞驰而过的相似山丘,偶尔会经过山洞,农田,和大桥。
而当我们随着好动的甲壳虫一起翻山越岭的时候,我们的视野也可以跟着自由地旋转。我也看到了山丘,农田,河流……然而这一次,它们是那般的亲切。
田地还是那样绿油油的,那仿佛就是我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青蛙还在蹦跳,田蟹还在躲藏,憨厚的农人不会拒绝我们的淘气,只要不踏坏作物就好。
河里倒映着蓝天阳光,戏水的孩童闹个不停,却不会破坏那幅美丽的风景,他们反而成了点睛的一笔。你看,岸上洗衣的姑娘们也在笑个不停。
看到那一座座山丘,就想起了那时候,总是等不到春游秋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就吵着让父亲带我去爬山,一路上我会兴高采烈地和父亲进行上台阶的比赛,记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再也没有输过,而父亲也会冲着我欣慰地微笑。我们还会一起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踏入清澈的溪涧,捉满满一可乐瓶子的小鱼,小虾,一起去采石场淘宝,一起去打靶场捡子弹壳,还会抓到巨大的山蚂蚱,带回家去吓母亲一跳……
那一些,那一些记忆,都离家很近,很近。
猛然回头,发现邻座上,父亲已经睡着了,他一定满意于自己完成了母亲交代的任务,他们的孩子就要到家了。
散文随笔: 渐渐流失的家园
我的老家是处贫瘠的小乡村,这曾是我几代祖祖辈辈的家园!她后来顺理成章地又成了父亲和我的弟兄们的家。而我的远祖们的家园在哪里,我无从知晓,想必我现在的家园并不是他们曾经的家。
山西有许多大院,比如乔家大院,非常华美壮观;王家大院,相当地庞大;万荣的李家大院,堪称明清民间建筑的典范。但是这些耗费了他们多少财力物力与心血的家园,却已经没有了居住的后人,这些后人最后都落脚何处,不得而知。有一个事实是,他们永远回不来他们曾经的家园?祖居。
老家的土地已经有好些年不种麦子,我的传统观念是土地种植麦子和玉米或是大米,大豆,是她最基本的要务,否则,土地就是不务正业。我十分地不习惯土地一直光秃秃地裸露着褐色的土壤。在晚秋和初冬,见着地里绿茵茵的麦苗,心情万般地好。现在,曾经是那样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了。这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结局,大城市国际化,小城市大城市化,城镇城市化,农村边缘化。于是农村开始渐渐没落,伴随其而来的是乡村人数愈来愈少,年轻人涌进了城市,土地没人种,过去主导粮食生产的政府,现在也不提倡粮食了。美丽的城市是需要人的,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城市就显得缺乏活力,当然没有人气。农村也是没有生机没有活气。城市永远都不会少了人,农村就不同了,在当今大城市日趋潮流现代人满为患的时候,缺少现代元素的农村变得静悄悄地,而且越来越寂静了。而将来有一天,有那种小桥流水人家,那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图画也就剩下了文字的传说。因为家园颓废,土地被荒草淹没,乡村将逐渐地走向消亡,村路还能带我回家么?那时,家园在哪里?
大人们不种庄稼了,孩子们自然也不种了,下一代不会种庄稼了,下下一代不认识庄稼了,这是不是将来社会发展下农村的结局。没了家园,后人们也不回家了。不回家了,孩子们带着父辈的骨灰到处漂泊,也就愈来愈找不到曾经的家。
埋骨何须乡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伟人的胸怀和境界,高山仰止,老百姓永远都需要家乡和一处安妥的归根之地。而现在土地的荒芜让我们深切地忧虑,未来的家园还在不在?
我不知道,家乡是不是要经历几代人之后就要进行一次大变局?古代是讲究落叶归根的,那当然是永远不变的家;或者有一家家道中兴,另行择地而居,这样的家乡变化不大。因战乱,地理灾患或集体性迁徙而导致的家园消亡是另一回事。如今的乡村家园日渐没落消亡的根本是城镇化的建设与土地功用的废弃,如此地许多人的家园也就无人打理,经年风雨,渐渐地破败,坍塌,风化,最后沦为黄土。这样的结局让看着故土家园正进行着一场不可逆转的消失的人,心情的悲怆可想而知。
我还能在春天看到家园盛开的桃花,还有五月芳香的槐花,以及实实在在的家园的影像。我仍然还有着长满了杂草的已经衰败的院落,尽管房子已经毁弃。我的家园曾经生活过我的父亲,我,现在她仍然是我孩子的老家,而我的后人们会不会在将来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祖居?如今许多人已找不到自己固有的乡土,他们就象是一棵种子,决定他们栖息的不是他们自己,也不是是风,也不是是雨,更不是自然,是风风雨雨的社会。
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灾难,战乱都不可抗拒,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心里抹不去的浓浓的家园情怀!
将来,我的孩子们的家园会在哪里生根发芽?但日渐颓废并将渐渐流失的故土却是几代人心头最难掩的悲痛!
导语:每一次回到故乡身旁,发现故乡又老了一些,从村庄的意像中分明读得出几分沧桑。走在高高的田埂上,没有拾稻穗的孩子们,没有了大树旁的阵阵笑声,榕树下也没有了祖父拉二胡的声声悠扬。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描写故乡的优美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描写故乡的优美散文 在走过的生活里,经过了很多熟悉很多陌生,很多熟悉与陌生的变化,很多次搬迁,记忆最多的应是最熟悉的,因为最熟悉便永远难以忘记,那么因为曾浸淫着岁月初萌成长的故乡,时常会牵动心底哪份最柔软的温情!
也许并未走远,也许一直还未离开你的包裹,也许还未曾断奶,一直吮吸着你的汁液,成长着我们的生命,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不是因为没有离开便不珍贵你,不是因为离开过才想着你,我的故乡,大西北的黄天厚土!
咱的故乡,确切地说,承载着千年文明,附着着秦砖汉瓦的陕西,用不着咱亲自来表述她的骄傲与自豪,这些与咱也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只是生长在这个地方,生长在黄土高原,八百里平川,渭河流域,渭河平原之上。
人,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多少代繁衍生息,都应当有根有祖,故乡,便是根,是祖,是祖上带我们来的地方,咱祖上都是因这水土,才滋养了咱,这里景色平淡无奇,举目望去,肉眼所及,一片片庄稼地,这里土很神奇,种啥长啥,各种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只要耕种,无不收获,因其,易于富足,唯富足,方知礼,民众交际才相喜,乐融融,孕育出唐的鼎盛,汉的雄厚,以致华夏莫不以汉人自居。
在农耕文明之时,这里应当是相当富硕的,古之秦地,纵横八荒,天下一统之源也,其当时之煌,毋庸表彰!秦地故乡的水是甜的,土是亲切的,感谢祖上选择这里,不离故土,不用异乡飘泊,便能从容安逸生活,无论到哪里,只是旅游,只是阅赏,从不滞留扎根。
在这么好的地方,我的老家在临潼区下面一个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小时候觉得,这根本就是穷乡僻壤,是一个无任何珍贵可述的小小村庄,没有都市的繁华喧嚣,没有雄川大泽,没有草原的广袤无垠,甚或因其卑微不愿提及。
生命里常会经历各种反复,像小时候不愿意吃菠菜,萝卜一样,长大以后觉得很有营养,还成了很喜欢且离不开的蔬菜。对故乡的热情也由此而来,回一次老家,便爱深一次,顺手拈来一叶青绿的白杨树叶,嗅一下,已沁人心脾,再翻弄一下故乡的土,已魂牵梦萦!
真想能有上自己的几亩地,随意侍弄,过一种夜来蛐蝈鸣唱,鸡鸣犬吠,世事苍桑,只落曾经的田园生活!
呵呵!也许,这便是咱的中国梦!确是故乡梦!
描写故乡的优美散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碧江西畔。一想起我的家乡,就使我心花怒放,久久不能平静,那里有我的家、我的亲戚、朋友,还有我的同学。她存储了我天真烂漫的童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清澈的溪流、平静透彻的小河给了我现在多少遐想和怡愉、关切和希望,每当我静静的思念时,就像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和幼稚的童年,就是在梦境中也能使我心旷神怡地想入非非,仿佛又年青了几岁,身心飘然若仙。
碧江市西郊,我的家就坐落在这里,一个二进院落式房屋,共22间,前进为平房,堂屋(客厅)一间,东西正房各一间,东西偏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各二间,东西正南房中间为过道;后进堂屋和东西两间正房为二层楼房,共9间;东西偏房各一间,两间厢房连着前院后房。后院中央一棵大樟树,那是夏天乘凉的极好场所。整个小院坐北朝南,背靠小山丘,屋前有一块菜地,房屋四周种着竹林和树木,绿林外是一条三米宽的壕沟,沟里是流动的山溪,水深差不多一米,自家在里面养了不少鱼虾,沟两旁长满了花草,以山茶花、刺玫瑰、映山红、栀子花、山菊花尤为最多,花开花落,香漂四季,芬香袭人;沟外就是山地和田野,常年绿绿葱葱。我家离城不远,走500米过河就是碧江市。
碧江市,那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东、北面是高山峻岭,南面是丘陵,西边是一条横穿北面大山宽阔的桃花江,南北通道只有沿江在悬崖峭壁上挖的公路,古时为栈道。碧江城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古老城市,房子都是二、三层以上,最多五层;也常常可以见到院落式的房屋和小巧的苏州式园林公园;这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没有围墙,只是以一片绿地或一两排树木隔开。但这里从来没发生过偷盗事件,也没有扒手,就连警察都没几个,他们只是干些户口和车辆登记的事,不必忙于对那些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和车辆,红绿灯就是他们无言的指挥。街道不很宽,两边种着树和花草,马路大都是大青石铺成,几条主要街道才是柏油马路;有的街道伴随着九曲十八湾的小巧玲珑、别致的公园,公园大多为福利事业,不收取门票。每条街道的一边都伴随着小河流水,河水只有一人来深,都是由附近引来的山溪,干净而清澈,没有谁往河里丢倒垃圾或污水,干净的河水流经城市后注入美丽而清静的桃花江。小河一般四五十米宽,河堤斜面上长满青草,河岸上种着花草和葱葱郁郁树木,每一百米就设立一张石椅,有的地方还有石桌,以供市民游乐;小河上横跨着各式各样的拱桥,拱桥上楼台亭阁各异,拱桥有石头的、有木头的;亭阁上绘着花鸟人物、古代故事;小船在较宽的小河里通行,尤如流动的家庭,河中水族众多,常见鱼群游来游去、跳跃起舞。
城市四周都有古城墙,古城墙高大雄伟,东西南北四座大城门,两大城门之中又有一小城门,共八座城门,取四通八达之意,城墙丝毫没有受到破坏,跟万里长城一样高,稍窄一些。远远地你就可以看到城墙上的阁楼和箭楼,阁楼和箭楼全是古式,上面虽长了一些小草,但却是市民观景的绝妙去处!城外边是一条围绕城墙的护城河,护城河宽100米,最宽处可达150米。原城门外的吊桥都换成了石拱桥。这座城不同于其他城的独特地方是,城墙内还有一条50米宽的护城河,可谓这座古城是固若金荡,就是成吉思汗都没有攻下过。不论哪个朝代,这里的百姓如果不是归顺,谁也别想拿下这座城!城外就是郊区,城市北边和东面是大山,尤其是北面高山,高达3000多米,终年油绿油油的,树木高大,林中春天花束朵朵,夏天凉风习习,秋天野果遍地,冬天清泉川流不息;山中野物成群,飞禽遍布,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小动物在城边玩耍。
由于城市防守严密,易守难攻,自古少战乱,少伤亡;也因为城市发展面不大,财物取之有限,汉朝时,一个县令看到这个现实,防止资源过度开掘和消耗,就下了一道城市令:规定城里人每户四世同堂不能超过八人,三世同堂不能超过六人,生育夫妇只能有一到二个后代,无后代不许收养;同胞二男之中大男留守家业,二男入赘女家;如果家有二女亦如此,嫁大留小,婚配年岁21到三十之间。这一条县令很快影响到周围乡村!所以自古城里城外人口都不密,劳动力丰富,男女、老中青人口比例正常,由于这里山水好,人都长的很美;人们经商、作业都有,乡下人每天都来集市自由买卖,逢一、十五为大集市。人们终年忙碌着,偶尔在城中还可以见到一小块菜地;城市交通不多,汽车也很少;人口比较稀,外地人来这里很少;为了保护清静的环境,市政府不提倡建旅游区。城里设有小学、中学;还有所唯一的大学,学生来自本地,毕业后服务于本乡各行各业。
经济浪潮冲击着中国大地时,家乡也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当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不正确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口号时,市政府认为:一个人靠自己劳动而不依赖剥削别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是不可能很快致富的,这个纲领只会导致人们过于向钱看而不择手段弄钱,引发社会一切丑恶现象,人们思想变乱、变旧、变反动;一致决定:走社会主义共同致富道路!这样,在中国各地发生的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就挡在了城墙外、消灭在原野的郊区,百姓们思想稳定,加强了共产主义道德理念,政府骤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人民的生活同样高速发展着。没有富翁、没有贪官,人们没有埋怨,人民群众心里平衡。
城市西边宽阔的桃花江终年川流不息,碧绿的水面上常常跃起一条条银白色的鱼。这里规定:不到过大年大节时,不许在江里捕鱼。城市北面地形十分复杂多样,江岸几百米长没有任何通道,只有陡峭的绝壁和鸟都站不稳的岩石青苔;下雨天,你会看到绝壁上山洞中的水直接倾泻在江中,形成一匹白布式的瀑布;城市东边的森林、田野、山岭和深谷纵横交错,还可找到溶洞;西边沿江岸一片片竹林、树林。大江中冒出来的几个不相连的、高高耸立的小岛总是给人们以清幽平静和美丽壮观的感觉,岛屿常年油绿,生长着茂密的丛林和灌木;岛上没有人住、没有开垦,因为那是特意留给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家。
城西紧靠江边,江对面有广阔的田野,农民终年在地里劳作,种有稻谷、荷藕、棉花、花生、油菜等作物;水果以桃、梨为主,茶叶产量也很高;如果你去那里,会看到处处都有桃树;一到春天,到处是粉红粉红的一片片,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忙碌着;桃花江就是由此而得名;另外还种有梨、杏、桔、柚等。
江面上没有架现代化的大桥,还是古代保存下来的一座大木桥,桥的中间为吊式起放,一到夜晚,就将吊桥吊起。没有火车通过城市,铁路和车站都在西边江岸,火车南来北往只有燧道可通行,别无他路。
城市东南边建有城市污水厂和一座天然气工厂。城里人从来不用烧柴和煤,都是用的天然气。这里的天然气不是外地输来的,科学家经过充分论证后,地质人员打深井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人们洗澡用热水一般都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农民们则家家都建沼气池,做饭照明都用沼气这一清洁能源。
这里没有污染,生活和城市垃圾都及时得到了处理和利用,政府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做包装和一次性用品,包装必须可以回收或能很快腐化,人们从不追求虚伪的外表包装,所以城市里一年四季都很干净。
家乡的这一切,似乎都有一些古老的气息,这也正是我最爱她的地方;我的家乡虽山水相映,但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人们上北下南,与祖国各地都有往来,人们就像鸟儿一样从这里飞出飞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9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诗歌温柔撑一把精致的小伞
下一篇: 夜读散文|珍珠鸟冯骥才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