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散文精选散文精选大全文/吴琼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带众人设宴款待,其间关于贾府的美食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凤姐儿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 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其成就不仅仅在于文学上,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可谓包罗万象,贾府作为一个极尽显赫富贵的家族,每每遇到节日、婚庆、祭祀、待客等活动,丰盛的宴席是必不可少的主角,而在众多的美食中,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特别的,莫过于文中提到的这道“茄鲞”。对于这道菜,作者所着的笔墨甚多,而且放在了全书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由贾府中一个甚为重要的人物口中详详细细的道出了其制作方法和过程。这个“鲞”字,在我们日常书写中不但不常见,而且极为少见,倘若不是一早读过了雪芹先生这部传世佳作,恐怕我这辈子也不会知道,中国的汉字里还有这么一个字的存在。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说法:春秋末期,2500多年前,吴国国君阖闾在位时,东海之中的沙洲被夷人侵占,进而侵犯吴国边境。阖闾亲自带兵出征,将夷兵赶至东海,与夷兵各据沙洲一隅彼此对峙,相持近月而不得胜,此时忽起风暴,海上粮草无法补充,相峙两军均受风沙断粮之苦。阖闾于是焚香祈祷,却见东风大起,海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不知是什么东西,向吴军四周环绕而来。捞起一看,竟是一种银色的极为鲜美的鱼,后人说便是今天的鳓鱼。凭借着上天所赐的这种美食,吴军果腹饱餐,大获全胜。
阖闾回朝后,思念东海之鱼的美味,便有下人将此鱼制成了便于携带和易于长期保存鱼干来献给他。阖闾尝后觉得鱼干之味美更胜于鲜鱼,于是便提笔写下了一个美字,略一思索,又在美字的下面加上了一个鱼字,“鲞”便由此诞生。最初意为美味的鱼,后来泛指各类曝晒和腌制之后的干鱼、咸鱼,再后来,就走出了鱼的范畴,演变成了一切食材所腌制的美味的东西,譬如茄子,用鸡油炸了、鸡汤煨干、香油一收、糟油一拌,便是《红楼梦》中那道最美味的美食——茄鲞。《红楼梦》所描写的地点当是满清时期的北京城,按照北方人的口语特点和老北京人的发音习惯,说鲞字的时候不会只单单把舌头抻直了发一个直白的鲞的音,而是读作“鲞儿”。后面跟了个儿字,并不是要把鲞和儿分开来读成两个字,而是将二者合一,舌头在口中微微卷翘,在鲞的后面加上一个儿化音。让你既听到了那个儿字音的存在,又不是单独的存在,将它紧紧地融在了鲞字的尾音之后,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状态,所谓的北方口音和京味儿,大抵如此。◆文章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有话说#@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已修改夜读散文|桃花祭午读散文|苇花如雪原创夜读散文|丰富多彩的童年(原创)原创散文精选:夜未央(原创)原创晨读散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创)原创散文|逝去的年 远走的情(原创)原创原创诗词|春天的诗原创夜读散文|夏的乐章(原创)原创散文|六月情散文|心上的刻痕原创夜读散文|这是你最好的时光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8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每天一首歌莫失莫忘
下一篇: 每天一首歌不过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