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清平乐》中爱情最为圆满的,恐怕就非大画家崔白与董秋和莫属了,崔大画家在看到秋和制香的画面后,便一见钟情,还因此作了一幅画秋和的画送到了皇后处。曹皇后知道两人早已芳心暗许,即使十分不舍也还是愿意放秋和出宫,让她去追寻自己的幸福。那这位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大画家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历史上的崔白早期为民间画工,生活在最下层的百姓之中,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以艺谋生,也因此练就了过硬的写生本领,其画作灵活多样而极富新意。神宗继位前夕,相国寺部分因遭雨而被破坏,崔白应时参加了寺庙壁画的重绘工作。三年后,工程结束,其因出色的画功尤得神宗青睐,由此获诏补为翰林图画院艺学,但一向洒脱疏逸的崔白并不愿被画院所束缚,曾再三力求辞职。宋神宗爱才心切,给予了他破格待遇:“特免雷同差遣,非御前有旨毋召”(除非是皇帝亲自下旨,否则谁也不能私自请崔白为其作画,让崔白只为皇帝一人执笔)。在神宗这番礼遇之下,崔白终是进入画院并在元丰年间升为画院侍诏。这就是神宗为画院引进了一位开启新风的天才画家的故事。
崔白是最先开始发挥写生精神的画家,虽无前人的画稿可临摹参考,但他凭借其过人的观察研究及描绘能力,在不断探索花木鸟兽中开创新的发展方向。他所画之花鸟着重于写生,既有细致的描绘又有洒脱的意境,画面和谐统一、雅俗共赏。崔白作画时从不起稿,“凡临素多不用朽,复能不假宜尺界笔,为长弦挺妨刃”(画长直坚挺的线条,无须使用直尺笔,操笔立就)。如此自由清新的花鸟画风,打破了百年来循规蹈矩的画院传统,既继承吸取了黄家画风的优秀精华,又大胆地抛弃了千篇一律的宫廷闲逸仕女、花鸟工笔画风,一时间振动画坛,从画院中人到院外的文人士大夫画家,可谓从者如云,他们也学着崔白深入自然、写生写实。崔白也便成为了北宋画坛的革新主将,数百年间颇受画坛尊崇。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崔白善于在景物中发掘诗情画意、于质朴中昭示淳灵清美,他所引领的这股旷野浦帆,一扫宫廷画苑的绮丽柔弱之习,将题材内容扩展到了寻常习见的蓼汀野鸭、芦荡飞雁、秋塘家鹅、霜枝寒雀等等,甚至将败荷残英、獐猿野兔也收入了画幅。而且,他不但描绘花鸟之形态,而且着墨于它们所处的环境,山石林木、烟岚雾霭、阴晴雨雪、水漪风声,就这样,出现在他笔下的就不仅有花鸟之生动,同时还伴随着山水之写意。
苏轼有诗《赵令晏崔白大图 幅径三丈》赞崔白: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粱崔。
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睐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着。
好卧元龙百足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崔白是我国书画发展史上尤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被世人所欣赏的除了那精湛的书画技巧外,还有那坚定执着的艺术信念,他敢于向统治画坛百余年的体制发起挑战的精神随着他的影响力越传越广,因此崔白不愧为后世每一个坚定内心信念之人的楷模。
扫描二维码 |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
欢迎转载,如有雷同修改请获取【授权】
本文版权归【墨香流韵】公众号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人文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欢迎来到文学新天地
官方订阅平台
主编:李娅芬吴倩
文字:白晓娜
排版:吴佩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一路丰盈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