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如此明朗的夏秋之夜,总会让我不禁想去抬头仰望那天上横贯南北的银河,闪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于银河两岸遥遥相望,儿时的我总是幻想着他们能像故事里一样相聚在一起。
这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七夕节又名乞巧节,由于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因此七夕也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现在的七夕节几乎成为了一个情侣们的专属节日,那大家一定很好奇古代的人都在七夕节做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古时七夕节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在这一天的夜晚,姑娘们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神话传说中的织女,是天上神仙世界中的巧妇,相传她纤纤玉手,飞舞金梭,能织出彩霞般的锦绣,这样的女工是人间女子所共期的,而乞巧便是实现这一愿望最简便的方法了。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古时乞巧也很有仪式感,设有专门的场所和采买集市,宫廷中要搭彩楼,汉有开襟楼,齐有穿针楼,唐更以锦结成百尺楼殿,甚至在宋元之际,京城还设有买卖乞巧物品的市场。民间富贵之家也多结彩楼于庭,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要搭一个大棚以代彩楼。
说到乞巧的方式,那也是花样翻新,各朝不同。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在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的同时,还要做些小物品赛巧。除此之外,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格《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明清两代则盛行投针卜巧的七夕节俗,说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曝晒,过一段时间后,水面上会结一层薄膜,这时若将针丢去水里,它便会漂浮于水面之上,此时水中便清晰可见各异的针影,若针影是云彩、花朵、鸟兽之形,便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便是输巧。
除了这些,七夕也是一个许愿的日子,据说七夕当夜拜牛郎、织女时,说出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乞富、乞寿、乞子,莫不灵验。但是乞求之愿一次只能有一种,而且要连乞三年方才灵验。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趁着还没到晚上,快放下你的七夕礼物,准备好东西,用向织女乞求到的那双巧手编织一个浪漫梦幻的愿望吧!
扫二维码|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
欢迎转载,如有雷同修改请获取【授权】
本文版权归【墨香流韵】公众号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人文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欢迎来到文学新天地
官方订阅平台
主编:李娅芬吴倩
文字:白晓娜
排版:吴佩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7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开学通知
下一篇: 足不出户游中国㈡走进青城——呼和浩特